汉语会成为世界语言吗?

柳瀚子


2019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份有关(国际语言)调研报告指出,英国富裕家庭对汉语教育的热衷已经迎来全盛期。同时,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调查也显示,汉语已成为英国家长最想让孩子学习的、“未来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世界各地都兴起不仅是英国,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都更重视与中国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因此,汉语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空前凸显,其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成为极具上升空间的国际性语言,国际社会对学习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形成了空前的汉语热。

如果说“汉语热”是汉语国际传播的“天时”,那汉语传播手段正在经历的革命性的变化则为汉语国际传播创造了“地利”的条件。同时,我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经济建设、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利用国内国际环境提供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回避、转化不利因素,用“人和”将“天时”“地利”的条件利用起来是目前汉语国际传播事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对外汉语传播主要依靠组织化形式,比如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汉语教学机构在全世界已经超过7万个,这些中外合办的教育机构,组成了一个覆盖亚、非、欧、美等各大洲的汉语传播网络,为外国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便利,在对外汉语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孔子学院等汉语教育机构大都设立于大城市以及华人聚居区,随着汉英两语技术转换无障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仅仅依靠文化教育机构,已经很难满足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需求。因此,创新传播方式,增加传播力量势在必行。

大家知道,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十分迷恋美剧、日剧、韩剧,在观剧的过程中,不少人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英语、日语、韩语。这样一种传播方式,虽然直接目的不是教授语言,却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语言教育。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最受欢迎的是中国电视剧,很多巴基斯坦看了中国电视剧后纷纷学习汉语。所以,我们的汉语国际传播可以借鉴这一经验,把影视剧作为推广汉语的重要载体好好利用起来。今年金鸡百花奖在厦门举办,虽然我们的一些影视剧开始走出国门,但总体数量与我国体量相比还是少,2019年中国影视剧票房达已经突破500亿人民币大关。

汉语的国际传播是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这一过程将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文化差异的挑战。因此,我们的汉语国际传播,要有意识地做到“入乡随俗”——除了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还要适应当地的宗教、礼仪、风俗、习惯,尽量在不损失汉语文化独立品格的前提条件下做到与异文化的完美结合。

目前,海外汉语教师资源不足依旧是困扰汉语国际传播的瓶颈之一。海外汉语教育机构的许多汉语教师都是来自国内的汉语教学志愿者。虽然这群年轻人充满热情与活力,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有的也不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为弥补师资短缺的短板,可以帮助提供海外中国留学生和汉学家群体加入到汉语的国际传播中来。其实,现在一些中国留学生已经在海外兼职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只不过力量比较分散,如果把这些分散的力量组织起来,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可以有效缓解海外汉语教育师资不足的压力。但从长期看,要想让汉语国际传播常态化,必须培养本土化的师资。此外,还要加强国内外各个文化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的联系,并争取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界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联合一切社会力量,才有助于实现汉语国际传播模式和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从而形成汉语国际传播的合力。

近些年,我们的对外汉语传播,政府投入的力量很大,但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民间力量覆盖面广,形式灵活,更具亲和力,依靠更多民间力量,会减少汉语国际传播的障碍,提升汉语国际传播的实际效果。例如,可以建立权威高效的民间研究机构,鼓励民间成立语言传播组织等都是不错且可行的办法。另外,汉语热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对汉语培训的需求很大,所以可以鼓励国内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快走出去的步法,这种市场方式既让企业得了利益,又能壮大汉语国际传播的力量。

现在还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就是讲“普通话非常标准的往往是老外,反而咱们南方城市的国人还不如老外发音标准”。

跨入21世纪,所谓“文明的冲突”仍会持续,甚至可能更加激烈。汉语的国际传播,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问题。尤其是当下,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文化圈正在形成,它与英语文化圈如何相处,将格外引人注目。语言是文化的最主要标志和组成部分,但跨文化交往的很多内容实际都超越了语言的层面,让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同时了解中国人的风俗、礼仪、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等,这样才能够以汉语为基础,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真正实现跨文化的交往。

结语: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都在说汉语,让汉语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像水一般的存在,国人肩负共同地责任。






匠心道韵


汉语很难成为世界级语言,虽然现在中文热,老外学习中文热情很高,但对他们来说学习中文难度很大,很难学会。我有一个老外朋友,他在孔府学院学了一个学期,早会几个词。



快乐小猪33056928


华人多了,汉语也不能成为世界语言。我们长期生活在海外的人都知道,我们第一代移民说汉语,我和我太太都是大学教授,英语没问题,我们在家都说汉语。但是到了下一代,就说英语了!其实我们从小花了很多气力让他说汉语,包括送回国上学。可是没有用,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都是一口流利的汉语。可是在一起聚会都是英语,上班就更不用说了。我想经验是,汉语在国外只有一代。


任老师25


对于汉语能不能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这一事,我认为不能就语言说语言,也就是说不能就事论事。英语之所以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像大家所说的英语方便好用,什么电脑键盘、电脑编程、数学公式等等,这些都是皮毛。

记得电脑刚出现的时候,我们还在学校读书,操作电脑必须要学英语,电脑当时用的是dos系统,不懂英语的人没办法操作电脑。当时很多人就怀疑说汉语没办法在电脑上应用,可是现在,汉语打字、汉语操作电脑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用英语编程序和汉语编程程序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无非就是一个如何创造一套简洁规范的汉语编程的语言系统而已,习惯了就好。

还记得汉语激光排照系统的发明吗?不也打破了只有英语才能方便自动排版印刷的神话吗? 一种语言之所以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它和语言本身的外在形式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我们古代就和欧洲有过战争和经济、文化的接触,既然英语那么先进,为什么经过了一两千年都没有流行到我国成为国人的大众语言呢?

英语后来之所以在世界上流行起来,关键是英帝国的崛起和强大,英帝国在征服和掠夺世界的时候,也将他们的语言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英帝国没落之后又被美国取而代之,而美国的语言也是源于英语。可见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完全与英国和美国的强大有必然的关系。

所以说,在未来汉语要想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根本的问题不是改变汉字本身的形式结构,而是国家强大到足以成为世界的霸主,到那个时候,华夏的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观,汉语也就必然是世界的通用语言了!


聚氺轩


这种情况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

原因如下:

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形成,发展和传播,都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语言断代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这与国家人民的组成结构,是有很大关系的,与国家的形成历史是有密切关系的。

汉语,作为世界上说得最多的语种,主要是因为中国国民的基数较大有直接关系。汉语的使用数量是与我国人民的人口数量有直接关系的,在古代,尤其是西晋时期,由于战乱频仍,中国的国民曾经一度减少到2600万人口,那么,也就是说,说汉语的人,在西晋的时期,全世界才有2600万人说。

汉语热是一个现象,但是现象不等于结论。


良品故事汇


从语言本质上说,汉语是唯一适合做世界语言的!

英语是通过不断造新词,导致词典越来越厚,需要掌握的词汇量越来越多!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词汇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得英语难以为继。

而汉语整体造词容量和能力都要大的多!

举几个例子:

1. 英语里葡萄和葡萄干分别是grape和raisin,二者毫无关系。

2. 进入了现代社会,在发明了电之后,涌现了很多新事物。比如电话、电灯、电视、电脑、电冰箱等等。对汉语来说,只要前面放一个“电”字就可以了,其他的“话”、“视”、“脑”、“冰”、“箱”等,都是我们老祖宗一直在用的字,二者一组合,就发展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物品,浅显易懂。“话”自然是说的;“视”自然是看的,意思也和之前一样。

3. 汉字不但可以两个字相组合,本身的结构也可以组合。比如我们老祖宗不知道,没有命名过的新东西,氩、氧、硼、榉、铬、钼、烷等,我们只需用一部分标出新字的属性“气体、石、木、金属、火”等,一部分标出读音“亚、羊、朋、举、各、目、完”等,就可以造出新词,汉语的厉害之处在于,造出的新词,普通人不管是意思理解和读音都没有困难,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造字法。

4. 汉字可以是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内外多种结构,这种构成是立体的;而英语作为字母文字,只能横向排列,这种构成是平面的。

可以看到,汉字不需要再造新字,只是利用现有的字,就可以应付知识大爆炸所造成的词汇量增加。而英语,每当出现新事物,就需要造新词来适应,将来需要学习的词也越来许多。很多词都越来越专业化,只有本专业的人才看得懂。


探微阁主


汉语不可能成为世界语言,没有几乎。汉语难学,难写,难懂,外国人学汉语真的好难。目前,只有中国和中国台湾在使用汉语,但中国台湾的汉语也是打折扣的。因为,几乎每个年轻一点的台湾人都是会说英语的。即会汉语也会英语,而且汉语的使用也是下降趋势的。就好比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方言和普通语,最终普通语还是会取代方言一样。汉语是象形文字,木头的木字是不是像一颗树,国外研究人员认为,象形文字的学习,严重约束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也不知对不对?不过,我看到印度电影,它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真不是我们中国电影能比的,是不是客观印证了什么?日语其实算得上是中文的分支,是汉语的一次简化,相比于中文,书写性快捷多了,但相对于英语,它也存在表达不清的毛病。总之,汉语不可能成为世界语言。除非我们占领全世界,再来一次同化,不然以后语言发展的趋势还是英语。


秦皇与汉武


汉语要成为世界语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理由如下。


一,根据美国教育部门专门针对美国以及西方拉丁语系的学生学习外国语言的难度,将世界主要语言做了分类。其中对西方学生来说,最难学的语言前三名依次为汉语,日语以及韩语。学习时数至少4000–6000。汉语难学,仅凭这一点,就会吓跑无数汉语爱好者。


二,英语作为现在世界语言的地位无法撼动。自大英帝国海外殖民以来,一直到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世界新秩序”,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向全球推销“美国价值观”,英语已经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所认可。特别是英美两国在金融以及国际贸易领域的话语权,使得英语的地位日益强化。


三,英语简单易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语言,英语恐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相比之下,其它西方主要语言如法语,西班牙或者德来说,英语就显得容易多了。没有讨厌的“性,数,格”的词尾变化,句子结构简单,所有这些特点,都会让学习者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因此也就有了成就感。


四,所有语言共同发展的道路都是由繁到简的过程。汉语是这样,英语也是如此。汉语改革了繁体字以后,特别是推行汉语拼音系统以后,外国人学汉语的多了起来。但比起英语简化之路来说,仍然是小巫见大巫。美国英语现在已经自成一派,简化的步伐更快。比如“一般过去时”正在逐渐取代“现在完成时”。而“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谓语动词语动词词尾不加“s”也可以容忍。


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汉语成为世界语言的想法只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


闲看秋风999


我的回答是:汉语取代英语是必然。理由很简单: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相比较而言,汉语的劣势是学习应用难度高,但是,随着技术进步,这个劣势鸿沟将完全填平,相反,汉语的优势是信息密度高,效率高,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汉语的优势将得到放大。所以,基于高维文字的汉语,取代低维文字的英语,是技术进步的必然。技术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可以让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成为霸主就是明证。


汉字先生


成为世界语言要具备几个特征:

首先是母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要足够大。目前英语在国际上的使用率最高。那还是在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对许多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立下的功劳。美国二战以后的强盛又把英语进一步发扬光大。

这里所指的影响力包括:政治,文化,宗教,经济,军事等绝对的霸权。因为文化往往是通过侵略和殖民传播的。当然,宗教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

经济的强盛也可以带动语言的传播,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全民学广东话就是一个例子。

语言的普及还有一个条件是掌握的易难程度,我们的语言是最丰富的,我们的文字还具有比较强的象形性质,而当今国际上大多数文字都实现了字母化,发音和书写的方式也会影响到文字语言的传播。

从目前来看,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汉语传播靠的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数量有限的孔子学院来进行的,渠道很窄,再加上书写和发音的难度,普及难度还是挺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