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關鍵詞奏響動力電池領域“最強音”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2019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鏈可謂風雲變幻,跌宕起伏。財政補貼退坡、行業洗牌、安全和成本問題等反映著行業的殘酷寒冬,諾貝爾化學獎、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技術創新、氫燃料電池暫時不具備商業化條件,純電動主流技術路線不會動搖,以及國際車企紛紛來華尋求動力電池合作,也預示著行業的蓬勃生機。

這一年,動力電池業內有不少聲音在產業界引起極大反響,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諸多思考和借鑑。從這些聲音中,我們既可反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辦法,也可以一探產業發展的脈絡,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快。近日,電池中國網遴選出國內動力電池產業2019年幾道重磅聲音,並結合相關代表性新聞事件,以梳理產業發展軌跡,進而探尋產業發展趨勢和方向。

安全——安全應是動力電池的自然屬性

事件綜述: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電動汽車安全問題頻發,尤其是2019年上半年特斯拉、蔚來汽車等多個電動品牌接連發生多起電動汽車自燃事故,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引發全球關注,安全焦慮也使得部分潛在購買者對於電動汽車心生遲疑。

聲音:“安全可靠應是動力電池的自然屬性,所謂自然屬性就是必須先具備的屬性,”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解釋稱,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能不是要達到的目標,甚至不是一個平衡的條件。因為不可能用任何一個指標去取代安全這一基本要求。

洗牌——2019年動力電池產業鏈“黑天鵝”滿天飛

事件綜述:2019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大幅退坡,同時LG化學、SKI、三星SDI、松下等外資企業大舉入華等,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鏈進入深度洗牌階段。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統計數據顯示,相較於2018年,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減少近20家,同時沃特瑪、國能等曾經的電池巨頭或破產,或深陷債務危機。

聲音:“今年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鏈都迎來了至暗時刻,‘黑天鵝’到處飛,”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夥人兼總裁方建華認為,這種“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正是行業的發展由過去的野蠻生長向高質量發展過渡的必然結果。方建華表示,動力電池產業鏈各環節的洗牌造成的壓力影響會非常大,一個動力電池企業被淘汰,背後都可能會帶來幾十億的債務,而一個整車廠被淘汰更可能會帶來幾百億的債務,涉及產業鏈上中下游,今年以來,多家整車、電池企業的債務問題已引發連環暴雷,給上游材料、設備企業帶來沉重壓力,值得業界警惕。

諾貝爾化學獎——鋰電池喜摘諾貝爾化學獎

事件綜述: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開發鋰離子電池”所做出的貢獻。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50萬元)的獎金。

聲音:“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給了三位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有貢獻的科學家。在中東石油危機的時候,通用、福特、豐田、戴姆勒-奔馳等車廠就開始研究如何用氫燃料電池取代燃油,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鋰離子電池能夠驅動一輛車,覺得續航里程不夠、動力性能不好、價格貴,”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而這十幾年來,中國發生了鋰離子電池的革命,成本比以前降低了90%,能量密度提高了三倍,功率密度提高了五倍,現在鋰離子電池真的可以驅動一輛車。別人沒看上的東西,我們努力去做了,結果做到了這個程度,暫時比別人領先了一步。

成本——2019年動力電池迎來分水嶺

事件綜述:2019年3月26日,中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發佈,其中乘用車整體退坡幅度超過50%,商用車退坡幅度接近70%,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都面臨著降本壓力。據目前有關機構不完全的統計數據,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很大可能將低於2018年,或將出現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近1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聲音:“6月25日(財政補貼過渡期結束日)前,為獲得高額補貼,動力電池市場競爭的焦點在高能量密度等電池性能上,”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院長蔡毅表示,6月25日後,財政補貼大幅退坡,動力電池市場競爭的焦點旋即將轉移到成本上,在不斷提升安全性的基礎上,降本成為全產業鏈的“第一要務”。

氫燃料電池汽車——尚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條件 純電動路線不會動搖

事件綜述:自2018年5月以來,氫燃料電池汽車熱度持續增高,國內各地方政府接連制定和出臺扶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同時有消息稱,國家層面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財政補貼力度短期內不會減弱;另一方面,2019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對純電動、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大幅壓縮。有不少業內外人士認為,我國以純電動技術為主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發生了動搖。

聲音:“近期部分媒體片面解讀國家將不再支持純電動,轉而全力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繼而部分企業和機構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發生了動搖,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導。”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表示,從產業政策支持之初,我國就確定了純電驅動戰略不動搖的技術路線,十年來的堅持才形成了今天良好的發展局面,“要鞏固純電動汽車領域的優勢,做優做強純電動汽車。”此外,工信部、科技部等也多次為純電驅動路線站臺、發聲。

日前公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也明確提出,力爭經過十五年持續性努力,

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

創新——2019年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技術創新是“最漂亮”的創新

事件綜述:數據顯示,過去10年,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提升了3倍,但是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提升就沒那麼明顯。如2018年,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仍以140Wh/kg左右為主,進入2019年,160Wh/kg漸成主流。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寧德時代推出的CTP解決方案和比亞迪“刀片電池”技術,使得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大幅提升,進而使得車輛續航里程也得以提升。

聲音:“今年我們在電池環節取得最漂亮的創新是電池系統工藝設計上,而非單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日前在談到電池技術研發進展時提到,寧德時代CTP(Cell To Pack)方案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技術是2019年電池企業在系統層面最“漂亮”的創新,將對增加車輛續航里程,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性、降低電池成本等具有重要意義。

歐陽明高還表示,之所以說CTP技術和“刀片電池”技術的創新非常有價值,除了兩者在能量密度、成本上的改善,還在於兩者在安全性上的優異表現。“這兩項創新是基於現有材料電池體系,”歐陽明高解釋道,“目前磷酸鐵鋰、NCM523、NCM622等材料的安全性已經很高了,這兩項系統層面的技術創新,可以在現有材料體系基礎上大幅提升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需要改變材料體系,安全可控,此外,內部零部件的減少,也降低了安全風險。”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