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1961年12月,於魁智出生於遼寧瀋陽一個普通家庭,下面有一個妹妹,父親是一名八級鉗工,母親則是音樂教師。受母親的影響,於魁智在小學時就是合唱隊領唱,10歲開始學習唱戲。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1972年,他被瀋陽京劇學員班選中開始學習京劇,並受到了楊元詠、黃雲鵬等名師的培養。1982年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後,於魁智進入中國京劇院唱老生。

1990年5月,為紀念徽班進京200週年,文化部組織京劇表演藝術家到香港演出。在香港星光戲院,於魁智連續主演了十幾場,他美妙脆亮的唱腔、英俊灑脫的扮相、矯健的身手,征服了香港的千萬觀眾,鮮花和掌聲如潮水般湧來。臺下有一雙美目,痴迷地盯著於魁智,一顆芳心為之傾倒,她就是梁以薇。連看5場後,梁以薇激動地買來一大束百合花,別人都是在前臺獻花,她卻偏偏跑到了戲院後臺。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梁以薇手捧散發著清香的百合花,可沒辦法進後臺。這時代表團剛好有位副團長出來送客,得知她想獻花給於魁智,便將她帶到了後臺。

梁以薇只知道於魁智舞臺上的模樣,不知道他卸了妝是啥樣,那天他化了很濃的妝,而且帶著髯口。梁以薇開始沒認出來,差點送錯人了。

於魁智見梁以薇身穿白色連衣裙,就像百合花一樣純潔,心想她怎麼獻花跑到後臺來,還一副羞澀的樣子,臉紅紅的,莫不是有什麼特別的心事?兩人初次見面,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梁以薇不會講普通話。於魁智一點兒也聽不懂廣東話,他們就用文字交流。在短暫的接觸中,兩人一見鍾情。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梁以薇與於魁智同齡,畢業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市場營銷專業,是香港某知名紡織品公司的總裁助理。雖然年紀不大,但梁以薇痴迷京劇,談起戲來有板有眼。於魁智相信緣分,或許真有一種緣分,到來時竟能超越時空。分手時,兩人相互留下了聯絡方式。

在香港演出的半個月裡,只要有於魁智的演出,梁以薇都會開著車來觀看,他倆幾乎天天見面。有一天演出間隙,梁以薇約於魁智到附近公園散步。談興正濃時,於魁智情不自禁地問她:“我在你心目中佔了什麼位置?”梁以薇臉上泛起紅暈,含羞地說:“特殊的位置。”於魁智清楚地聽見了,兩隻手挽到了一起,梁以薇兩眼微閉,沉浸在幸福之中。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結束演出後,於魁智要離開香港了。梁以薇依依不捨,眼含熱淚:“你身邊有那麼多女孩送花,以後你還會記得我嗎?”於魁智捧著她的臉:“我的眼裡只有你!以前的女孩從未令我心動過。”梁以薇特意送給他一塊手錶,希望他記住兩人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雖然香港和北京遠隔千山萬水,但是隔不斷兩人的思念。不久,梁以薇忍受不住思念的煎熬,毫不猶豫地買上機票就飛到了北京。當時,於魁智住在單位筒子樓簡陋的單身宿舍裡,工資非常低,他就將她安排在一個很便宜的招待所。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晚上,他邀請梁以薇到劇院看戲,她問遠不遠,他說:“不遠,咱們走路吧。因為打不起車,坐公共汽車又覺得丟面子,結果這一走就走了十幾里路,最後實在“浪漫”不動了,他們才坐小巴到劇院。

百合為媒,因戲結緣,這兩個成長環境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年輕人熱戀了。直到現在,於魁智的家門上還鑲嵌著百合的圖案,以紀念那場美麗的初識。1991年4月,梁以薇的母親特意陪同女兒到北京來看望未來的女婿。她看到於魁智的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就勸女兒:“阿薇,你要考慮清楚啊,否則以後會後悔!”梁以薇並不追求物質的奢華,態度堅決地說:“媽,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生活苦點算不了什麼。”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於魁智童年照片


母親的思想轉變了,父親的擔心又接踵而至。回到香港後,父親問梁以薇:“你們天南地北那麼遙遠,將來結了婚,你願意去北京嗎?”她說:“我可以讓他來香港呀!”梁以薇高興地撥通了於魁智的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不行!”於魁智說,“我16歲來北京闖天下,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這麼多年來,京劇已融入我的血液,成為我的第二生命。京劇的根在北京,我要留在北京。”

聽到於魁智這麼決斷的回答,梁以薇左右為難,傷心地掛斷了電話。半個月過去了,梁以薇也沒有跟於魁智聯繫。但他的身影時常浮現在眼前,他的唱腔時時迴響在耳旁,她知道今生今世再也離不開這個男人了,便忍不住拿起電話,淚流滿面地說:“魁智,我想你!”其實,於魁智也日夜思念著梁以薇,聽到心上人這麼痴情的話,他也眼含熱淚道:“我也想你!”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1992年11月,為了於魁智的京劇事業,梁以薇辭去香港某大公司總裁助理的高薪職位,離開香港溫馨舒適的家,義無反顧地追愛到北京。當她提出辭職時,總裁極力挽留。她說:“我的偶像丈夫在北京,我要去那裡照顧他。”當時,京劇很不景氣,有不少同事紛紛改行,大家都認為於魁智和香港富家小姐結婚,條件比誰都好,走定了!

不久,在北京舉行婚禮時,於魁智特意邀請領導、同事參加,當眾傾訴肺腑之言:“京劇的土壤在中國,發源地在北京。我在京劇藝術的道路上既吃盡苦頭,也嚐到了甜頭,我唯有留在北京才能有發展。”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婚後,於魁智夫婦每月就靠他400多元工資度日,生活很艱難。梁以薇不得不精打細算,丈夫不在家時,她常常就著鹹菜啃乾硬的饅頭。她不買衣服,也不用化妝品。於魁智撫摸著妻子日益粗糙的手,備感內疚:“對不起,讓你受苦了。”梁以薇卻笑著說:“只要能聽你唱幾句京戲,再苦我也覺得甜蜜。”

除了京劇,夫婦倆在生活中幾乎沒有共同之處。於魁智喜歡吃炸醬麵,茄子、大白菜,他是北方人,做菜一定得放醬油染色。而梁以薇愛吃意大利粉,吃雞毛菜,不愛醬油。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為照顧丈夫胃口,梁以薇總是割捨自己的愛好,買回丈夫愛吃的菜,學著傳統烹調手藝做給他吃。因為她不愛吃,所以總是吃得很少,勸丈夫儘量多吃一點。他們雖然有很多差異,但是生活得很幸福,其秘訣就是相互包容。

於魁智對藝術比較較真兒,妻子能夠理解。但梁以薇並不是一味地忍讓,她也有“牛”脾氣,常“秋後算賬”。有一次鬧了彆扭,過了好幾天,夫妻倆在陽臺上乘涼時,梁以薇說:“前天的事情我還沒忘呢,告訴你,那天為什麼我沒理你?其實是你不對。”經過幾天的沉澱,於魁智心裡的想法已經轉變了,而且覺得妻子當時不跟他吵,自己不一定就是對的。他是個喜歡自我檢討的人,男人要學會道歉,這很重要。他知道,為了自己的京劇事業,妻子從一個事業型女性轉變成賢內助,做出了很大的犧牲。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1995年冬,為了角逐中國戲曲“梅花獎”,於魁智整天在單位練功房排練。梁以薇一日三餐都給他送飯。那時候正是隆冬,紛紛揚揚的大雪飄個不停,梁以薇捨不得花錢坐車,每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去送飯。有一次在彎道處,一輛大卡車突然迎面衝來,梁以薇連人帶車重重地摔在溝裡,腿上擦破了一大塊皮,鮮血直流。她顧不上疼痛,急忙查看摔在路邊的保溫餐盒。當看到裡面的飯菜完好無損時,她欣慰地笑了。於魁智看到妻子衣服上的點點血跡,得知她遇險的情況後,潸然淚下。

於魁智和梁以薇夫婦是同齡人,兩人都屬牛。巧的是,他們在結婚六年後終於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並且也屬牛,他們給寶寶取名於泳良,乳名“牛牛”。真可謂一家三頭“牛”,他們和睦相處,感情篤深。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2000年3月,於魁智在外地演出,牛牛發起高燒,梁以薇也得了重感冒。當她好不容易把兒子抱進醫院時,竟一頭昏倒在地上。當晚,於魁智打電話關心她和孩子的情況,為了讓他安心演出,梁以薇強打起精神說:“我和兒子都很好,你不用擔心。”放下電話,她忍不住哭了。於魁智演出完後回到家,看見憔悴的妻子和瘦弱的兒子,感到深深的痛心和自責。梁以薇卻安慰他說:”這有什麼?哪個女人不是這樣過來的?”

因為忙於演出,於魁智常抽不出時間來陪伴妻子和兒子,梁以薇從不抱怨,把家庭的重擔全部承擔下來,在各方面百般體貼和照顧他。為了分擔家庭的重負,於魁智一回家就搶著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哄孩子。身體力行後,他才體會到做妻子的辛苦。然而,梁以薇從未向他訴過苦,這讓他對妻子更增加了愛意和欽佩。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2003年春,於魁智出任中國京劇院二團團長。通過多年的學習和舞臺實踐,他在傳統京劇唱法的基礎上,吸收了聲樂在氣息運用和發音位置上的科學方法,融會貫通,最終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風格。京劇是於魁智和梁以薇的共同興趣和愛好。梁以薇最愛聽他唱京戲,為了幫助丈夫提升藝術層次,她常常坐在臺下,觀察觀眾的反應,看舞臺效果,再一一反饋給丈夫。幾乎每次演出,梁以薇都當好“後勤”,處理一切雜事,以免於魁智分心,真可謂夫唱婦隨好伴侶。

2003年11月,於魁智在上海參加“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此前幾個月,他下煤礦,上東北,沒有好好休息過,來到上海就病倒了,嗓音沙啞。於魁智常說,演員沒有得病的權利。梁以薇急忙送他到醫院打點滴,然後又送他到後臺化妝。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演出開始前,於魁智練了一遍唱段,嗓子明顯乾澀。梁以薇心裡焦急,趕緊買來一大袋蘋果,小心翼翼地削好皮,再捧給於魁智,讓他潤一潤嗓子,這是治療嗓子的秘方。於魁智吃完蘋果再上臺,他的《空城計》、《三家店》仍然唱得臺下喝彩聲連連,儘管高音處不及往日嘹亮,但依然韻味十足。

於魁智滿頭大汗地下得臺來,梁以薇又把削好的蘋果送到丈夫嘴裡。那晚一共四段唱,於魁智在後臺吃了四個蘋果。演出結束時,聽到戲迷的滿堂喝彩聲,於魁智和梁以薇的神態才輕鬆了許多。作為一名京劇演員,要想“成派”,必須要有自己獨有的、叫得響的劇目。於魁智也渴望有屬於自己的新劇目、新形象。2004年,於魁智在大型京劇交響劇詩《梅蘭芳》中,成功地扮演了梅蘭芳大師,成為演藝界關注的焦點。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扮演梅蘭芳是他的一次突破。剛開始接這出戏時,一些觀眾覺得梅蘭芳是唱旦角的,他溫文爾雅的氣質和於魁智的風格有一定反差,但梁以薇告訴丈夫,不要追求形似,而要追求神似,追求和大師心靈的溝通。於魁智看了梅蘭芳生前的大量照片,揣摩他當年塑造的人物,的確令人歎服,便力求從神韻方面去著力刻畫,終於獲得了成功。

2005年年初,於魁智看到央視《感動中國》,講述餘家十七代為明末忠烈袁崇煥守墓至今的故事,有了創作慾望,他要在舞臺上塑造這位英雄。梁以薇給丈夫提出建議:“人物不同,情緒不同,老腔做些巧妙的改變,照樣能唱出新意。”為了劇中的唱腔,於魁智費盡心機,花了20天時間逐字逐句琢磨,終於為袁崇煥設計了一段高撥子慢板,這種板式唱腔在新編京劇中還是第一次運用:“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何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不久,於魁智的新編歷史京劇《袁崇煥》轟動北京、上海,成為他躍上新高峰的又一個起點。

梁以薇在和丈夫研究京劇唱腔的同時,還注意收集他的音像資料,籌資為他出唱片。在妻子提一下,不久於魁智創辦了魁智樂苑有限公司,梁以薇擔任公司掌門人。公司創立伊始,困難重重,因資金短缺,一度舉步維艱。梁以薇特意跑到香港,從孃家借來了數十萬元,遞到丈夫手中,化解了公司危機。妻子的付出,讓於魁智感動不已。此後,他們的魁智樂苑公司先後推出多部“經典京劇唱腔專輯”及圖書,為弘揚國粹,普及京劇做出了巨大貢獻。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有了梁以薇精心打理,於魁智把全部精力花費在京劇表演上,他臺風穩健,唱腔渾厚,將多家流派巧妙融合貫通,眾多戲迷將他譽為“京劇第一老生”、“頭牌老生”等美譽。2010年3月,於魁智當選為中國國家京劇院藝術指導兼副院長。從2006年到2015年,於魁智先後9次參加央視春晚,表演戲曲聯唱《新五女拜壽》《天上人間共和諧》等。

嫁給京劇名家於魁智,香港妻子有痛有愛


到2020年,於魁智夫婦已經59歲,他們的兒子於泳良也22歲了,正在國外著名學府接受高等教育。家庭圓滿,兒子優秀,於魁智對婚姻對生活非常滿足。他常對妻子說:“我今生最正確的選擇就是與你牽手,沒有你的支持,我不會有今天。”梁以薇則表示:“我愛京劇,愛丈夫,今生與你在一起,我很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