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書》簡介下

導語:中華本《宋書》認為州郡志對自三國至東晉時期的南方地區描述比較詳細,雖說在戶口方面很多記載不清或有缺漏,但仍可以使今人對當時的人口分佈有一個大致輪廓。

1.《宋書》研究成果

黃寶權認為州郡志對州郡分合,僑置郡縣和戶口消長的記載遠勝《晉書·地理志》,宋志很珍貴。

邱敏認為其富於史學價值,尤為重要。蔣福亞、李瓊英認為其史料價值非常之高。

真正對《宋書·州郡志》進行文本研究,是在清朝。清代研治《宋書·州郡志》的學者和代表作如下

1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其中卷五十七專研此書,主要在於盡比勘之功績。

2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善於考地理推進制度。

3成孺的《宋書州郡志校勘記》是校勘的集大成之作。對宋書校勘具有建設性作用。

4洪頤煊的《諸史考異》,卷四專研此書。

5孫虨的《宋書考論》,有關州郡志的校勘與考證,分量較大,算得上為集成之作。

6近人張元濟、張森楷的《宋書校勘記》成績頗多。

7楊守敬的《補校宋書州郡志札記》、《歷代輿地圖·劉宋州郡圖》,沿《宋書·州郡志》之誤者不少,刺謬者也多。

今人考治《宋書·州郡志》的專門成果甚少。重要代表作如下

1譚其驤先生的《晉永嘉之亂後之民族遷徙》一文,刊載在《燕京學報》第十五期,1934年出版,此文通過對比《宋書·州郡志》、《晉書·地理志》、《南齊書·州郡志》中所載之僑州郡縣,勾畫出東晉南朝時代北方人口南遷的概況。此外又有《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中關於劉宋部分也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2嚴耕望先生的《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編卷中的《魏晉地方南朝制度》,既有助於對《宋書·州郡志》的解讀,也對其志文有若干考證。

3週一良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札記》,有關於南朝州郡問題的研究。

4何德章先生的《讀

5丁福林先生所撰《宋書校議》,用力較深。

6王仲犖先生點校的中華本《宋書·州郡志》,對前人成果作了總結與概括,又有所創新與進步。

7吳應壽先生治南朝宋齊沿革地理,饒有發明。為註釋《宋書·州郡志》指出了具體的用力重點與努力方向。

8胡阿祥先生的《宋書州郡志匯釋》綜合了前人成果,又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此外又有《六朝制度與政區研究》專著,對書中所涉及的左郡左縣,僑州郡縣與雙頭郡縣等問題作了很多探討,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看法與意見。

2.學術價值

《宋書》是流傳至今唯一的一部完整記述劉宋一代之興亡歷史與典章制度的紀傳體斷代史,《宋書》八志的史料與認識價值超出了劉宋一代範圍。二十四史中,在司馬彪的《續漢書郡國志》後,《宋書》八志是現存史志中資格最老的;注重淵源沿革,遠溯三代,近及秦漢,詳載魏晉,從而成為古今研究三國兩晉相關問題的系統、全面甚至第一手資料,蘇晉仁在《論沈約八志》中認為“是兩個半世紀天文、地理、政治、社會以及典章制度的總括,為研究瞭解這一歷史階段,提供了大量寶貴而重要的文獻。”

3. 缺點

《宋書·州郡志》存在三大問題

一是斷限不嚴。沈約雖在序中說以大明八年為正,實際上,斷限並不嚴格。二十二州非大明八年時的制度,有泰始七年的制度,元徽四年制度等。可以說,事實上並無某一特定的標準年代。

二是為例不純。州郡下一般記有水陸道里,但許多州郡都有缺失水陸道里者。

三是彼此矛盾。書中小序中所列該州戶口數與該州各郡分列的戶口數之和,除郢州外基本不符,有學者認為這是兩組不同時期的戶口數,分別為大明八年和宋末;各州所說領郡數,各郡所說領縣數,均與實際所列郡縣數不符。

除此之外,又有記載疏漏,欠缺,無山川,古蹟,城防等項,敘次不清。體例混亂等缺陷。

4.州郡名稱的政治意義

在《宋書·州郡志》中有許多關於表達政治含義的州郡縣名,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類是統治者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夠長治久安,繁榮昌盛。如揚州的吳興郡,取其吳國興盛之意;廣州鬱林郡的晉平縣,取其晉朝太平之意;交州九德郡的宋泰縣,宋昌縣,取其宋朝國泰民安,繁榮昌盛之意。此類例子很多,但這類地名不具有穩定性,每逢改朝換代,原有名稱就會喪失。

第二類是安撫蠻夷之意,如湘州臨慶郡的撫寧縣,廣州新寧郡的撫納縣和歸順縣,都明顯帶有安撫少數民族之意。

這兩類具有政治含義的郡縣一般生命力不強,時間比較短,很多名稱沒有遺留下來。

政區的疊置孳分過多過泛。宋世從東晉初的11州發展到21州,22州,有些郡只領一兩個縣,有些縣只有幾百戶人家,但基層政區的數目和幅員保持穩定。(全文完)

參考文獻

1.《宋書》,(梁)沈約撰,王仲犖校點,中華書局,1974

2.《宋書州郡志匯釋》,胡阿祥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宋書校議》,丁福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胡阿祥著,學苑出版社,2005

5.《〈宋書·州郡志〉脫漏試補》,胡阿祥撰,《安徽史學》2004年第4期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南朝《宋書》簡介下


合作與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