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祖”簡介

道教“三祖”簡介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他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以始源於黃帝,乃尊黃帝為始祖,以闡揚道學精義的老子為道祖;以組成道教的張道陵為教祖,是謂道教三祖。

道教“始祖”

“始祖”,黃帝,複姓公孫,因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據《史記·封禪書》說:與黃帝同時的蚩尤,暴虐無道,惡性好戰,使天下生靈塗炭,諸侯共憤。後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大戰蚩尤於涿鹿,終擒而誅之,使天下太平。之後,他推算曆法,教人養蠶織布,播種五穀,造作文字,定干支,創醫療,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道教“三祖”簡介

黃帝(資料圖)

當天下大治之後,黃帝便生尋仙求道之心,遂往崆峒山(今甘肅平涼市境內)向廣成子(上古時的仙人)問道。據《仙鑑》卷二載:黃帝問以治身之道,廣成子說:“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毋勞爾形,毋搖爾精,乃可以長生。”並授以《自然經》一卷。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並修煉的聖賢,故被道教尊為“始祖”。

我們現在所說的道歷4716年(即公元2019年)就是以黃帝問道廣成子之時為紀元的。

道教“道祖”

“道祖”,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陽,春秋時人也。老子是偉大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對後世的政治、哲學、軍事、宗教、養生……影響巨大。故司馬遷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記·太史公論六家要旨》)。西漢王阜(84-86年)所作的《老子聖母碑》說:“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東漢張道陵在《老子想爾注》中說:“老子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道教“三祖”簡介

老子(資料圖)

由上可見,老子及其提出的道,是合而為一的,即老子就是道,道就是老子。東漢末期,道教在道家思想的基礎上,正式形成宗教組織後,即奉《道德經》為聖典,尊老子為“道祖”,亦即“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近代,隨著《道德經》在世界上的廣泛傳播,老子的影響越來越大,致使被國際學界公認為世界上古今一百位“偉人”、“作家”之首,及“世界哲學之父”。道祖老子的誕辰為農曆的二月十五日。

道教“教祖”

“教祖”,張道陵(約公元34-156年)沛國人(今江蘇豐縣)。據載,張道陵曾任東漢的江州令,終覺無益於年壽性命,於是棄官歸隱,修煉長生之道。在繁陽山他得到了《黃帝九鼎神丹經》。後又率弟子赴雲錦山(今江西龍虎山)修煉,三年丹成,龍虎齊現。他預知天命將移,遂又率弟子赴民風淳樸、巫風盛行的四川傳道。至蜀後,巫術之士常來破壞壇場,後張道陵在一次次的鬥法中,降龍伏虎,終於與東漢順帝時(公元125-144年)創立正一盟威道(亦稱天師道)。

道教“三祖”簡介

張道陵(資料圖)

張道陵親著《老子想爾注》闡明教義,並另著道書二十四篇,作為教徒的行動綱領。之後,張道陵將數萬信徒分為二十四治,並下設“祭酒”等職,分管各地。

據陸修靜《道門科律》說:“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內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萬通,誅符伐廟,殺鬼生人,盪滌宇宙,明正三五,周天匝地,不得復有淫邪之鬼。罷諸禁心(指罷除個人的私慾),請約治民(指廉政為民),神不飲食(即不用鋪張浪費,以供神靈),師不受錢(指不能受賄)。使內修慈孝,外行敬讓,佐時理化,助國扶命”。

由此可見,張道陵天師所創立的天師道是維護中華民族的傳統禮教,而且極大地穩定了一方的局勢,緩解了政治與民眾的矛盾。

張天師在123歲時與他的兩位得意弟子王長、趙升三人白日沖天而去。後世學者尊張天師為道教創教“教祖”,降魔護道天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