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我們終其一生,無法逃脫的到底是什麼

空閒在家收拾書櫃,偶然翻出了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追風箏的人》。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封面上的那句為千萬讀者所熟知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最先浮現在腦海裡的依舊是那個勇敢、忠誠的哈桑。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幾個月以前,現在故事情節仍然歷歷在目。我又禁不住去思索,人活一世,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是充足的物質財富,亦或是崇高的社會地位嗎?都不是。最重要的是你敢於直面良心的拷問,做一個無愧於心的人,能夠在夜深人靜時,安穩成眠。

《追風箏的人》:我們終其一生,無法逃脫的到底是什麼

01我們都稱讚哈桑,卻活成了阿米爾

幾乎每一個讀者都在稱讚哈桑,稱讚他的正直、善良,稱讚他的無所畏懼,稱讚他對阿米爾無條件的忠誠。的確,哈桑為了幫助阿米爾拿到那隻藍風箏,寧願在陰暗的小巷裡被阿塞夫侮辱;在明知阿米爾誣陷自己時,還是選擇忍受屈辱離開;最後,又因保衛阿米爾家的房子而死。

哈桑融合了所有人性的光輝,成為了真善美的化身。而那個膽小、懦弱、自私的阿米爾,即使完成了自我救贖,依舊被一些讀者譴責和謾罵。想來,人總習慣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去評判別人,卻很難設身處地去思考問題,如果你是阿米爾,是否做得比他好呢?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活成了阿米爾。工薪階層也好,百萬富翁也罷,每個人心裡都有不願或不敢面對的過往。我們用一層堅硬的軀殼把內心最深處的卑微和懦弱包裹的嚴嚴實實,以為可以密不透風,到頭來瞞過了所有人,唯獨瞞不過自己。

就像阿米爾的父親,他的事業非常成功,他的房屋是全喀布爾最豪華的建築,兒子對他敬若神明,周圍的人們對他充滿敬仰,可誰會想到他的心裡會埋藏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所小房子,只對自己開放,可縱使是自己也害怕踏進這房間。

《追風箏的人》:我們終其一生,無法逃脫的到底是什麼

02如果你的良心會痛,一切還不太遲

作品裡有三類人,哈桑代表純粹的善良,阿塞夫代表純粹的邪惡,而阿米爾代表的是最普通的大多數,本質不壞,但夾雜著人性裡的自私、虛榮和懦弱。阿米爾和阿塞夫對自己所犯下的罪過所持有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阿塞夫不僅侮辱了哈桑,還在多年後以同樣的方式侮辱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但他從來沒有為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有過一分愧疚,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徹底的邪惡之人,他不配得到靈魂的救贖。

但阿米爾不同。

在離開喀布爾的26年時間裡,阿米爾始終無法忘記那個冬天,那條小巷,那隻藍風箏,還有哈桑。那個追風箏的人總會有意無意地衝進他的腦海裡,似乎在提醒他所鑄下的錯誤。

有良心的人才會為自己所犯下的罪過而自責,而那些沒有是非道德標準的人從來不會。如果你還在為一些過往而心懷愧疚,我想一切還不太遲。

《追風箏的人》:我們終其一生,無法逃脫的到底是什麼

03每個人都在通往精神救贖的路上

很多年來,阿米爾一邊愧疚一邊逃避,最後是拉辛汗幫他找到了通往救贖的道路。

拉辛汗一直是最瞭解阿米爾的人,甚至超過了阿米爾的父親,當他在巴基斯擔撥通阿米爾的電話,阿米爾意識到往事終究要再次被重提,但拉辛汗沒有直截了當地拆穿阿米爾的所作所為,他只是說,“

來吧,這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當拉辛汗請求阿米爾回到喀布爾救出索拉博,阿米爾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他不敢面對過去的歲月。他在美國生活美滿,有賢惠的妻子,漂亮的房子,前途光明的事業,他似乎沒有必要再去回望曾經的路。可當他知道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他決定克服內心的懦弱和恐懼,挺身而出。因為他在洗刷的不只是自己的罪過,還有父親的。

故事的最後,阿米爾終於順利將索拉博帶回美國撫養,對索拉博喊出了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就像哈桑曾經對阿米爾所做的那樣。阿米爾胸口的石頭終於被擊碎,這許多年來,他的內心從來沒有一刻像這般輕鬆自在。

《追風箏的人》:我們終其一生,無法逃脫的到底是什麼

哈桑的母親莎娜芭在多年後回家找到哈桑,她想親眼看看被自己拋棄的兒子,而哈桑選擇了原諒,他們在一起度過了幾年幸福時光。連索拉博也是莎娜芭接生的,她還為他縫衣服,做玩具,孩子生病時,她擔心地整夜無法入睡。這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她得到了兒子的原諒,還和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這就足夠了。在她離開人世時,她神情安詳,沒有痛苦。

與其一味迴避,不如勇敢面對,人生不該留有那麼多的缺憾。常常,直面比想象更簡單。就像譯者李繼宏所說的,“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