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病逝后,太监李莲英的结局如何?

李蔷蔷


李莲英还好吧,得以善终。

1908年慈禧太后死了,在办完丧事,守孝满100天后,李莲英提出了退休请求。

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李莲英算是识相的,走吧,离开这个服务了半个多世纪的皇宫!

怎么说呢,人家老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把皇宫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也不容易!

一个太监,和人家计较这么多干嘛!



于是乎,在宣统元年正月底(1909年),李莲英的退休请求得到隆裕太后的批准:准了!

李莲英也正的是一个聪明人,他出宫前,将慈禧太后历年赏赐给他的宝物共七大捧盒全交出来了,还说:

“这是皇家的东西,不能流入民间,我小心谨慎地保存了几十年,现在这些宝物对我也没有什么用,全部奉还给主子吧”。

瞧瞧,李莲英这事做得滴水不漏吧?



隆裕太后得了这些宝贝当然是十分满意,之后不仅批准李莲英“原品休致”,而且出宫后还可以继续享受每月60两银子的退休待遇。

也是不容易啊,李莲英9岁进的宫,61岁离开,在皇宫里呆了52年,这里既是他的工作场所,也是他的家啊!

当然,李莲英毕竟名声在外,他出宫后想打他主意的人起码一个连。

试想,这些大盗土匪们心想,好你个李莲英老小子,这宫里几十年,一定捞了不少吧!

没有宫廷侍卫的保护,那出了宫的大太监,不就是一口肥猪嘛?赶紧下手绑啊!



可是,大盗们这么想,难道李莲英就不知道么。他出去后也是十分警惕,极为低调。

据说,平日里他就呆在一个小庄园里,从来也不抛头露面。

正因为藏得太深了,那些想下手的人根本就找不到机会,徒呼奈何!

说来也巧,李莲英去世那年,正好是清廷即将覆亡的辛亥年,也就是1911年。

也因为太过深藏不露,结果大名鼎鼎的大太监李莲英最后竟然死得默默无闻。

事毕后,隆裕太后得报,仍按大臣的礼恤,赏给其侄子丧葬费2000两,好生安葬。

所以,李莲英的墓在太监墓里是最豪华的。

但是呢,根本不用打主意,那是假墓,毫无疑问,空的。


坑爹史册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直隶河间府大城县人。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1848年,卒于宣统三年,即1911年,终年64岁。其9岁入宫,16岁来到长春宫当值,做慈禧的贴身太监。宣统元年办理完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丧事以后,平安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

慈禧太后一生最宠信的太监有两个,一个是早期的安得海,一个就是以上所说的李莲英。不过,这两个的下场可迥然不同,用天壤之别来形容怕是一点也不为过。安得海死得有点冤,本来是奉了太后之命出京办差,结果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反“宦官不得出京”的祖制给杀了,且暴尸三日。而精明过人的李莲英则不然,虽然得尽慈禧太后万般恩宠,却能够始终保持着行事低调,为人谦和的作派;既对慈禧太后事事以敬,又对他人事事以宽。所以,李莲英不仅在任时赢得了二品顶戴花翎(大清祖制,太监最高衔不得超过四品)的尊荣;而且退休时还能“原品休致”,即享受原薪每月六十两白银“光荣”退休;死后,清廷还专门拨出祭奠银一千两,为其在北京恩济庄附近造了一座豪华的“李莲英墓”,这在有清一朝近三百年历史上无数大太监当中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小崔说历史LanyaLanya


做为清末最有权势的大宦官,李莲英在慈禧去世之后的结局究竟如何?对此,我们得从慈禧去世,李莲英离开皇宫开始说起。

1908年,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驾崩一天之后也随即驾崩了,做为慈禧身边最为得宠的大太监李莲英,在给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离开了皇宫。

李莲英在离开皇宫后,仅仅过了不到三年,就于1911年的3月4日死了。那么,李莲英在离开皇宫后的近三年里过得怎么样呢?他又是怎么死的呢?这其实一直都是历史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关于李莲英的死因,据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透露,李莲英是因为得了痢疾而死的,而且是在得病才三四天就突然死了!!这一说法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原因就是李莲英死的时候是1911年3月份的初春时节,这个季节得痢疾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后来发生的一件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也直接否定了李莲英病死的说法:1966年的文革期间,李莲英的坟墓遭到了破坏与挖掘。然而,在李莲英的棺材被打开之后,人们在其棺材中却只发现一个头颅和一条辫子!!至于,李莲英的尸体身躯却不知去向!!李莲英的尸体身躯为什么会无故消失,及其具体的去向,均无从考证!!!

因此,关于李莲英是死于生病的说法,基本是不可信的。

那么,李莲英死因究竟为何?关于这点,其实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1985年的时候,佟洵发表了一篇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在这篇文章中,佟洵有对1966年李莲英坟墓被掘的整个过程,以及李莲英尸体身躯的去向做了说明,同时也提出了李莲英死于非命的观点。只不过,其中很多的内容也依然无从考证,所以关于李莲英死因之谜,学界依然有着不同的说法。

就算是作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的唐益年,在查阅了所有清代太监的档案资料之后,也依然给不出李莲英死因的确切说法。

不过关于李莲英死因的说法,在民间倒是流传着很多个版本。有人说,因为李莲英刚好死于辛亥革命时期,所以他是死于革命党之手;也有人说,李莲英在离开皇宫之后,是被宫中的仇敌所杀的;还有人说,李莲英借给了别人钱,是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被土匪所杀的;............

民间流传的说法虽多,但毕竟找不到确切的证据,所以也基本只是做为人们闲聊的话题而已,当真不得。不过,根据史书中模糊的记载,以及李莲英后人对其死因的掩饰,再加上民间流传的各种说法,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李莲因的结局相当凄惨。

要不然,其后人也不需要找一个破绽百出的“病死”来掩饰真相了。更何况,李莲英在身死之后,还被人弄得身首异处!!!


暗夜思考


靠山慈禧死后,李莲英却是全身而退,为什么他会这么幸运呢?



有几方面原因,一,李莲英很会为人处事,他不但会讨慈禧欢心,更会用心伺候慈禧,只要交代给他的事情,他都会尽心尽力做好。而且除了慈禧,他也会笼络其他权利掌管者,比如和光绪搞好关系。

二,李莲英为人低调,谦虚,不会因为自己是慈禧跟前的红人,就摆架子等。有一次,慈禧派李莲英去阅兵,一路上他都是非常认真的伺候光绪的父亲醇亲王奕譞,阅兵的时候,作为检阅人员,他主动站在李鸿章和奕譞的身后,帮奕譞拿着烟袋,完全一个跟班奴才的模样。即使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也还是跟随这奕譞,并没有去住专门为他准备华丽的行宫。很多人看他是慈禧身边的红人,想要来巴结,他更是闭门不见客。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李莲英的为人处世。



三,李莲英很聪明,失去靠山以后,他开始并不想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苗头不对,隆裕太后身边的太监小德张开始得势,而自己的权势却今非昔比,继续呆在宫里对自己会很不利,于是在为慈禧孝满百日之后,李莲英做了两件事:首先他将慈禧多年以来赏赐给他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等悉数上交,其次,他向隆裕太后叩请告老还乡。

不过最后出宫的李莲英还是被人暗杀了。李莲英的嗣子为了报答李莲英的养育之恩,就为李莲英修建了豪华的墓地。


历史小猫咪


李莲英的结局始终是一个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李莲英有头无身。李莲英是慈禧宠爱的太监,同时也是臭名昭著的人,他一直陪伴到慈禧死去,并且为慈禧守孝百日后才隐退。李莲英原来叫李进喜,后来慈禧给他起名叫莲英。8岁入宫,16岁跟慈禧,61岁隐退,63岁逝去。

李莲英当太监的路途十分坦荡,因为有慈禧在,慈禧宠他,给他升官,给他房子,权力金钱李莲英都有。光房产就有三套,再加上大臣们贿赂的钱财,家财万贯。

但是李莲英的结局应该是很悲惨的,就连他的墓都被人给破坏了。

有一篇文章是《李莲英死因之谜》,这里第一次提到了李莲英身首异处,还提出李莲英是死于非命。有人认为李莲英是被宫中的仇人所杀,但是在顺治皇帝的时候,就规定过不允许太监干预朝政。所以李莲英不会得罪宫中的党派,也就不会被宫中仇人所杀。李莲英死的说法有很多,比如说他是被革命党人杀死的,还有的说是死于讨债途中。但是这些肯定都是杜撰出来的。

据李莲英孙女说是因为痢疾而死,可又有专家说李莲英死的时候是初春,不可能得痢疾。


理科男读历史


题主提到慈禧去世后李莲英的结局如何?李莲英是慈禧在世时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总管,他的靠山是慈禧。历史上很多权倾朝野的太监在自己的靠山死后得没有什么好的结局,但是李莲英却可以全身而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莲英全身而退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来回顾李莲英的一生。

一、入宫

李莲英入宫当太监其实完全属于偶然,入宫是因为封建迷信。
话说李莲英出生于1848年11月2日,出生地是河北省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李莲英原名李英泰,他的家庭只是当时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也兼职做些小手工活。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多,八个孩子中他排名老二。

可惜的是,李英泰在7岁的时候,左腿的膝盖韧带拉伤导致积水过多,开始化脓成疮,在老家怎么治疗都没用。不得已,他的父亲只好带他去北京接受治疗,在北京的时候他们遇到一个卖野药的人。而就是这个卖野药的人改变了李英泰的一生。.

卖野药的人说,李英泰得的是人面疮,如果不医好的话就会在疮上长出鼻子眼睛,十分可怕。不过只要用了他的药保管会好。卖了药之后,买野药的人还说自己会看相,一看就说这孩子是铁扫帚命,10岁以后会克父,也会克兄弟姐妹,到时候家里就会大祸临头,家破人亡。如果给他5个铜钱,他就告诉破解办法。没办法,李英泰的父亲只好给他了5个铜板,可惜的是这个破解办法也是个坑爹的办法。
他给出的办法是要么让李英泰出家当和尚,要么就是让李英泰入宫当太监。封建迷信真是害死人啊,为了5个铜板改变了别人的一生。

李英泰的父亲知道这个事情后心里越想越不舒服,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让李英泰去当太监吧,比较和尚是穷一辈子,而当太监要是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飞黄腾达。

到了李英泰9岁的时候,他父亲就拖了在刑部当差的亲戚的介绍在北京南长街会计司胡同毕五家自费做了净身手术。冬天的时候等到李英泰痊愈就进宫了。

二、升职

进入宫中之前,李英泰在内务府进行了一番训练,之后咸丰皇帝让李英泰去服侍那拉氏懿妃,直到同治元年的时候,慈禧才帮李英泰改名改为李莲英。慈禧觉得莲就是荷花,她觉得自己是菩萨,而菩萨是坐在莲花上的。她愿意让李莲英服侍她一辈子。
到了18岁的时候,李莲英在师兄安德海的推荐下被提拔为首领太监,授六品顶戴花铃。又过了四年,22岁的时候安德海被刺杀,李莲英为提拔为副总管,变为四品顶戴花铃。

到了光绪十二年,也就是1886年的时候,慈禧派李莲英去天津阅兵,慈禧亲赐黄马褂,二品顶戴花铃,阅兵完毕后直接升为内廷大总管,从此李莲英号称九千岁,那年他才39岁,当他40岁的生日的时候,慈禧还亲自为他办生日宴,甚至还要求各省督抚和京中要员为他送上生日厚礼。这等礼遇对于一个太监来讲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生日会那天慈禧还亲自赏赐一个玉猫和一个大大的福字,又在宫中唱戏三天,还把李莲英的母亲请进宫来听戏。
到了晚年,慈禧又赐了一件蟒袍补服全袭,从此他的身价又涨了百倍之多。

三、李莲英的为人处世

李莲英能够全身而退和他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关系。
李莲英知道自己权利再大那也是慈禧给的,只要慈禧一句话自己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自己只不过是主人的奴才罢了。所以他很懂得在慈禧面前装奴才,甚至是装成奴才的奴才。
同时他也知道,就算自己的权力再大,也要和王公大臣们搞好人际关系。他的师兄安德海就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好,才会被人刺杀。

所以他有自己的一套奴才经验,李莲英性格幽默诙谐,小时候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是他笑话讲的好,每次慈禧无聊的时候总会讲几个笑话让慈禧开心。但是如果你觉得李莲英单靠讲笑话就可以获得慈禧的喜欢那你错了。

作为一个太监总管,他的本职工作自然不会差,他对宫中物品摆设和宫中礼仪都烂熟于心。 而且李莲英很会组织调度人员,宫中有什么大事都是李莲英指导,每次慈禧都很满意,所以如果慈禧要临幸那里,那里的官员都会来请教李莲英,让李莲英指导他们让慈禧满意。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说到善解人意的除了被刺杀的安德海外,只有一个李莲英,晚年的慈禧把李莲英当做一个信得过的伴儿。慈禧在中南海和颐和园居住的时候,要去散步的时候就会对李莲英说:“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每次去散步的时候,都是李莲英和慈禧走在前面,而其他人跟在后面。慈禧完全把李莲英当做自己的伙伴。
李莲英混的好是有他的道理的,就拿当时慈禧派李莲英去阅兵的事情做例子就可以看出李莲英的为人处世。

1886年,李鸿章的北洋军训练好后奏请朝廷派钦差前去巡阅。慈禧派光绪的父亲醇亲王奕譞前往,但是必须有太监和御医随行。奕譞为了避免慈禧的猜忌,主动请求让李莲英前往。

李莲英一路上并没有任何钦差的架子,认真伺候奕譞,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奕譞的家奴。晚上的时候李莲英还主动给奕譞洗脚,对奕譞说,自己以前想要孝敬醇亲王都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机会一定要好好孝敬王爷。把奕譞感动的痛哭流涕。
当阅兵的时候,李莲英也算是检阅人员,但是他主动站在李鸿章和奕譞的身后,帮奕譞拿着烟袋,完全一个跟班的模样。晚上的时候也跟随这奕譞,并没有自己去住专门为他准备华丽的行宫。当时大家觉得他是慈禧身边的红人,想要来巴结,他也是闭门不见客。
这次出差,李莲英完全懂得自己的身份,也为慈禧挣足了面子,慈禧夸他:“总算我没白疼你。”

除了慈禧,李莲英还主动和光绪搞好关系。

光绪被慈禧关在瀛台的时候,慈禧派人送过去的食物是馊的,李莲英知道以后经常在请安的时候偷偷藏着糕点给光绪吃。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慈禧带着光绪逃亡。慈禧和李莲英的临时住所十分华丽,在慈禧睡着后。李莲英担心光绪,偷偷去看光绪,发现光绪身边连一个看守的太监都没有,甚至连被褥都没有。李莲英看见大冬天的光绪没有被褥,立刻跪下痛哭流涕,把自己的被褥给光绪。在光绪病重要死前也是李莲英通知隆裕皇后前去看望光绪。

看完这些是不是感觉光绪和李莲英关系很好?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光绪和李莲英的关系十分糟糕。李莲英是慈禧的奴才,很多事情都是李莲英帮慈禧办的。但是光绪和慈禧的广西众所周知,光绪虽说四岁登基,但是实权一直在慈禧手上。光绪怨恨慈禧,但是又害怕慈禧。所以只能把气撒在李莲英上。但是李莲英知道,要是慈禧走了,光绪肯定会掌权,如果自己和光绪交恶。以后对自己肯定不利,所以李莲英一直在想办法修复和光绪的关系。所以才会有上面的事情。
所以对于李莲英来说,他是一个“广结善缘”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心机有眼光的人。
所以,在光绪和慈禧死后,他可以全身而退,在1909年二月离开了呆了51年的皇宫,而且隆裕太后还允许他“原品休致”,每月给他60两银子。

四、拉帮结派

李莲英能够全身而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有强大的帮派支撑。
晚晴的时候,太监拉帮结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李莲英是当时河间派的,这个帮派在宫中势力很大。这个帮派是有传承的,要从道光皇帝说起。当时道光皇帝的总管大太监是沈魁和韩玉来,他们两个都是河间人。道光死后,沈魁又做了咸丰的大总管。后来沈魁退休就由他的徒弟刘承印变成了咸丰的掌管三大殿玉玺的首领太监。而刘承印就是安德海和李莲英的师父。安德海和李莲英都是当了大总管。

李莲英做了大总管后,开始安插自己的亲信,培养了很多太监。他的师父刘承印退休后去道观做了道士,他和李莲英内外串通。让太监捐款修建道观,太监为了以后退休有地方可去,也是乐意出钱。就这样太监帮派就形成了。太监帮派形成后,这些太监有分部在不同的地方,所以皇帝和皇后,王爷之类的法身任何事情,李莲英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然后再汇报给慈禧邀功。

同时,李莲英还抓住一些大臣、亲王、贝勒,互相利用,形成关系网。
李莲英就是有这样的为人处世加上有特殊的帮派,所以才可以全身而退,不过最后李莲英还是被人暗杀了。李莲英被暗杀后家人也不敢声张,之后派人去寻找也找到了李莲英的头颅。李莲英的嗣子为了报答李莲英的养育之恩,就为李莲英修建了豪华的墓地。
墓室前有桥及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门,横眉上书“钦赐李大总管之墓”,左侧题字“间苑清风”,右侧题字“仙台缥缈”。石坊正面柱子上对联为“通幽向明昭垂万撰”,“大中至正巩固千秋”。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亭子,墓室宝顶前有石雕五供桌。

参考文献:

1、蔡世英 《一代权监李莲英》 文史精华 [J]1996年06期

2、赖晨 《全身而退李莲英》 文史月刊 [J] 2012年01期


非说不凡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凌晨,禁宫中传来了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而光绪皇帝也在前一天,即二十一日傍晚驾崩了。

作为执掌了大清帝国五十余年大权的慈禧太后,她的死算是国家的幸运,但对于清廷来说却是不幸的,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慈禧身边大太监李莲英。

慈禧死后,李莲英也得到了他改得的报应

本来李莲英的计划是:在慈禧死后投靠光绪皇帝,继续享受恩宠,而且也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了。可现在两人先后死去,李莲英从炙手可热的大太监一下子变成了无可依靠的老太监,这心里的落差太大,李莲英难受得放肆大哭一场,谁劝都劝不停。

不过李莲英在内宫中事事逢迎,不持恩自重,这一点也是他在慈禧死后没受到清洗的主要原因,而光绪的皇后隆裕,此时也升级为隆裕太后,算是大清帝国地位最高的人了。李莲英和隆裕的关系也还不错,在安葬了慈禧的光绪之后,李莲英就跪在隆裕面前,以自己年近七旬,老而无用为由,乞求回家养老。隆裕同意了,还赐予他内宫南花园,给这位为帝国服务了五十余年的老人一个颐养天年之所。

以李莲英攒下的财力,在北京城做个快快活活的土皇帝并不是难事,可南花园是清廷奏乐演戏排练的地方,慈禧最喜欢看戏,南花园里也留下了不少她的物件,把南花园赐给李莲英,除了让他住得舒适之外,还可以让他偶尔睹物思人,算是成了慈禧和李莲英之间数十年的主仆之情。有感于天恩浩荡,李莲英把自己在北京城里的资产全卖了,折成金银,和自己全家人一起住进了南花园。

其中有他大哥的次子李福康、三弟的三子李福荫、四弟的次子李成武、五弟的三子李福德,这几个人都被过继给了李莲英,而且都娶妻生子。

李莲英虽是个太监,但在入住南花园那一刻,也算得上是子孙满堂,其乐融融了。李莲英每天闲来无事就带着孙子孙女四处游玩,生活悠闲自在,着实过了一段舒心的日子。

不过好景不长,在李莲英入住南花园的次年春季,或是是因为触景生情(往年这时候,李莲英正和慈禧在颐和园看桃花),或许是心血来潮,李莲英带着李成武和几个孙子去西山踏青了。日落西山,已是黄昏时分,李莲英和子孙们一起坐车回南花园,就在路上,李莲英就遭到了恐吓。

在西直门外,李莲英的车驾正行,一个骑马的黑衣汉子迎面而来,并飞出了一把匕首,直直地钉在了车辕上,匕首上还有一封信,里面写着:“李氏老贼,昔日宫中,仗势作恶,杀吾之父,今吾誓取汝性命”。经此一吓,本来年龄就大的李莲英自此卧床不起,自知时日不多的李莲英让儿子们开始给自己修墓。为了死后安宁,李莲英让李成武在德胜门附近的北苑大张旗鼓地修筑假墓,而在清朝太监墓地恩济庄后的一块风水宝地修筑真墓。

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李莲英也正好死于这一年,死因众说纷纭,到底是被仇家杀死的,还是自己忧郁成疾病死的,至今史学界尚无定论。不过据民间野史所说,李莲英是在睡梦中被人割去了头颅,他的儿子们只好重金请了能人巧匠,以上好楠木安在了李莲英那血肉模糊的脖子上。

数日后进行安葬仪式,按李莲英生前遗言:入葬时要请高僧诵经做法,将离开了自己五十多年的“宝贝”放在自己的两胯之间,以求死后能以全尸去见父母。

可“宝贝”是装回去了,李莲英的头颅却还是没找到,只是一个木头脑袋而已,李莲英最后还是死无全尸了。


一贰一橙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李莲英是慈禧对他赐名,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也是第一个叫慈禧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终年63岁!


李莲英有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所以他在家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好。李莲英从小就知道审视夺度,刚傍上慈禧太后时,并没有嚣张跋扈,而是谦和有礼。不仅如此,他非常明白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也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的让主子高兴,还能时时谨慎小心!

随着慈禧对他的宠信与日俱增,当时引起了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这可是砍头的罪!然而李莲英每天都穿着朴实,小心谨慎!和醇亲王一起视察海军时,走哪都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为亲王装烟,递烟,住下后也不见一个来访人。朝臣们对李莲英的抨击都没有结果,因为拿不出证据,大多都是道听途说的!



墓志铭中说过“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年来不敢松懈。也许这就是李莲英的成功秘诀吧!


第五篇formerly


首先,有人说清朝半壁江山,都坏在李莲英手里了。这里的“有人”,有前清的,也有后来的,各有原因。前清各界对李莲英的指责,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指桑骂槐,即不敢骂慈禧,只好骂李莲英。而后来的,那就纯粹是不懂历史了。

甲午战争之前的1886年,光绪皇帝生父、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被指派前往检阅海军,此人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一接圣旨,就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这是啥意思?让太后放心啊。

可是李莲英真的跟着醇亲王视察海军,却引起了朝堂一片不满,譬如监察御史朱一新就向光绪上奏,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是不是真的呢?这里有个证人,那便是维新派人士王照,他不是后党,自然不会偏袒李莲英,他说,醇亲王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这是因为醇亲王要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呢,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李莲英为什么这么低调,全然没有电视剧中嚣张太监的模样,因为啥?因为他记着安德海的教训呢。

而这样的低调,自然也就不会给人告状查究的可能。所以朱一新的奏折,纯属空放炮,没有一件李莲英违法的事实。最终结果,他反而被降职。

稍后,北洋海军吃了大败仗,这得怪谁?依旧不能批慈禧,那批谁?头一个李鸿章,次一个便是李莲英。当时以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为代表的一批人上折子,说北洋战败,是因为:”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说对日本的决策看起来是皇太后决定的,实际已被李莲英左右了。

这是骂李莲英嘛?实际上是拐了个弯骂慈禧啊!所以慈禧异常震怒,安维峻以“离间”皇太后与皇帝的罪名,被革职充军。

王照还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说稍后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逃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当然是最好的,李莲英住的也还可以,但光绪呢?这时候李莲英就去看皇帝,只见隆冬季节,光绪皇帝独自一人,在寒冷的屋子里枯坐,没有一个侍候的人,甚至连被褥都没有,李莲英当即就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随后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

所以这么讲,李莲英多少还是有点人性的。

1908年,慈禧和光绪都升天了,李莲英也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那么他的晚年如何呢?有人说,他藏有巨富,所以被悍匪看中,趁他出门讨债的机会,半途截杀。又有人说,李莲英被革命党所杀。还有说他是被仇敌所杀。

这些观点的共同点,就是李莲英是非正常死亡。但最有发言权的人,其实是他的家人。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是这样说的: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享年63岁。

他家里人都说是正常死亡,为啥有那么多人非说是不正常呢?因为:

正常的话,还有谁会关心这个问题呢?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慈禧太后死后,李连英为其守孝,百日后申请退休回到老家。三年后,63岁的李连英得了痢疾,三四天后就死了。这是李连英的后人,他的过继孙女李乐正权威的说法。但在60年代,一次偶然机会,有人把他的坟墓挖开,发现只有头颅,而身体不知去向。因此人们才知道,李连英绝不是病死,他的背后另有隐情。

有人说,他死于政治谋杀,也有人说,李连英活着时候得罪了很多人,是被仇人杀死的。

在宫里的时候,裕隆太后,光绪帝,慈禧太后三巨头对李连英很好,李连英很会说话,也很会做事,所以他讨得这几方面的人缘,李连英政治上没有仇敌,有谁会去杀他呢?李连英做到太监总管,必然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这些嫉妒他的人就是他的同僚,比如下属太监,这些太监可能都被李连英整过,李莲英阻挡了这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们对李连英怀恨在心。李连英退休后,离开了戒备森严的宫中,这些人就有了机会对他下手。

究竟是多大的仇恨,要把李连英的人头砍下来,如果仅仅是因为记仇,杀掉他即可,或者敲诈他一笔钱财,就已经达到目的,没必要把人头割掉。

李莲英被砍掉人头,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必然引起轰动,后来他的孙女李乐正轻描淡写地说,李连英是病死的。显然是在说谎,她不可能不知道详情,李连英死后,只有人头,是谁为他埋葬呢,就是他的亲属。所以他的亲属肯定是知道原因的,为什么不把事情说出来呢,要么这件事是一件丑事,要么这件事的背后有强大势力,亲属们不敢公布真相,怕遭到威胁。

先说丑事,所谓的丑事无非就是风流事,李连英尽管失去了性器官,但不影响他的性欲和色心。他玩弄了不该玩弄的女人,得罪了黑势力,黑老大抓住了李连英,本来是要阉掉的,看到李连英是个太监,还怎么阉呢,于是一怒之下砍下人头,把李连英的身体扔入江中喂鱼。

再说仇家势力,李连英的仇家就是他那些同僚,这些同僚经常被李连英欺负,在宫中抬不起头,现在慈禧太后死了,李连英失去了靠山,于是他们合谋绑架了李连英,敲诈成功,杀掉李连英。贪心的绑架者砍掉李连英人头,提着人头送给了李连英的后代,再继续敲诈他们一笔。

其实,最有可能杀他的人,则是光绪皇帝的弟弟醇亲王载沣,其时任监国摄政,权倾一时,他杀人的动机也是有的,因为有人说正是李莲英下手毒死了光绪皇帝,报哥哥被杀之仇,顺理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