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七绝第三句,为什么不能押韵,作为自写诗,句句押韵会被人嘲笑吗?

邪恶的楼主


凡事有例外,有的唐诗七绝不仅第三句押韵,而且全诗都押韵,而且效果很好嘛!不信请看: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已过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禀承文为时而著,诗为事而作之古训,现老夫以当前全国人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为题,特与王安石诗和:

七绝,抗击肺炎。

有诗为证:

楚汉博击肺病间,

川江意志泰石山。

阎罗被阻长江岸,

宙宇澄清皓月还!


老张335536


问题:唐诗七绝第三句,为什么不能押韵,作为自写诗,句句押韵会被人嘲笑吗?


前言

唐诗七绝,有古体有近体,但是第三句都不押韵。

第三句不押韵,不仅仅出现在四句的绝句中,在所有的近体诗中,除了第一句以外,单数句都不押韵。

古体诗中,在齐梁以后,也大多在单数句不押韵。主要原因是沈约等永明体诗人四声八病对于后人的影响。

句句押韵的诗也是有的,但是几乎没有见过句句押韵的七言绝句,多是古体的长诗,例如柏梁体。

一、七言绝句

近体诗如此,古体诗也如此,第三句末尾字都是白脚(不押韵),二、四句必须押韵,首句可以押,可以不押。举例如下:

  • 七言近体: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七言平韵古体:李白《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 七言仄韵古体:宋·曾巩《游麻姑山 瀑布泉》 ,2、4句押韵。


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
山灵欲以怪动(),山路先冬积霜【雪】。

二、句句押韵的古体诗。没有白脚都是韵脚

七言诗相对于五言诗来说,流行的比较晚,在魏晋时,曹丕有句句押韵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唐朝人也有学习古人的作品,例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一首换韵的古体诗,也是句句押韵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种不换韵的句句押韵的七言诗被称为柏梁体,柏梁体一般指大家一起联句的诗,但是曹丕、苏轼、诗圣杜甫都做过这种一个人的柏梁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三、不是句句押韵的诗,大多遵守单数句不押韵的规则

上面举例了七言的近体绝句、古体绝句、七言的长篇句句押韵的诗。

七言的律诗就更不用解释了,除了首句可以押韵外,单数句都是不能押韵的,例如白居易七律《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单数句都不押韵:

曾于太白峰前,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
,白云破处洞门开。
林间暖酒烧红,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那复,菊花时节羡君回。

注:出是入声。

其他的七言长诗,特别注意下换韵的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一首诗有六组韵,二句一组的句句押韵。四句一组的,遵循绝句的规则,每一组内,第一句可以押韵可以不押韵(押韵居多),第三句依然不押韵。

四、原因来自于沈约四声八病

关于这种第三句不押韵的现象,在《文镜秘府论》解释四声八病时,特别解释过唐人对于沈约理论的认识: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
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鬱鬱園中柳”也。)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出自《古诗十九首》 ,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是西晋陆机的作品。

上尾的意思是,单数句最后一字如果和双数句最后一字同声(可简单理解为平仄相同),如果不押韵就是上尾,例如楼、齐,都是平声,却不押韵,就是上尾,河、烟也是如此。

八病说的是前两句,但是永明体以后的诗人对于整首诗都会注意这个问题。

沈约等人甚至认为,上尾是巨病,齐梁以后的诗人呢如果犯上尾,则是不懂诗的外行了。

学习过格律诗后,就会发现,格律诗就是遵守了避上尾的规则,例如上面举例的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前两句都是平声结尾,所以必须押韵。

古体诗大多也是如此,例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前两句也是平声结尾,押韵。

其实前两句还不是特别严格,有喜欢仿古的诗人,前两句也不完全遵循。

但是第三句一定和韵脚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就是题主提出的问题。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旧体诗,无论近体还是古体,双数句押韵的诗,第一句可能要求不严格,但是除了第1句以外的单数句一定是不押韵的.

例如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押仄韵:去、处,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虽然也是仄声,但是不押韵。

结束语

不过,从七言绝句来说,无论古体和近体,第一句也很讲究,我还没有见到第一句和韵脚平仄相同却不押韵的例子。

因为七言绝句产生太晚,上尾的理论影响太大,所以七言绝句都会注意避免这个问题。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句句押韵的诗是有的,但是非常难写,因为这不好就是顺口溜。

句句押韵的诗是柏梁体诗,是汉武帝在柏梁台宴请群臣时要求群臣赋诗而产生的句句押韵的诗体。最成功的柏梁体诗,我知道的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最著名的几句是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古诗中的绝句讲究起承转合,起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但不入韵最后一字必须是仄,而承必须入韵,转是不能入韵的且必须是仄尾,最后一句入韵,这样四句诗读起来有抑扬顿挫的感觉,也符合音律。

句句押韵也能写出绝妙的诗句,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例子,这也象我们用俗气的字写诗,带俗气的字可不可以入诗,答案是可以!但必须精彩!有句诗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个直与圆就有俗的嫌疑,但是诗人使用的太精彩了,不但不俗而且是绝妙的诗句!句句押韵也是如此,写不好就是顺口溜,写精彩!真的如用俗字写妙诗般的难!


一笑貫长天


并非绝对,那叫踩韵。如王安石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东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岸和还不押韵么?押的,这叫踩韵。名人可以,为什么常人不可以?一视同仁嘛!哦,还有,此诗还全部都押韵呢!


老张35536


不是唐诗第三句不能押韵,只有在唐代逐渐完善起来的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才这样。

诗歌押韵,在唐代以前是比较随意的。直到南朝齐梁时,发现了平上去入汉语四声,并制定了格律诗,到唐代时,由于诗歌文化爆炸式发展,格律诗得到完善,才对近体诗包括古体诗有了较严格的规范。

格律诗押韵基本规则:①只押平韵,一韵到底。②除首联可押邻韵外,二四六八句等(长律)只能押本韵部的韵,近乎严苛。③除首联入韵式外,奇数句不能押韵,白韵脚(不押韵的仄声尾字)碰巧押了韵叫“撞韵”,是“四声八病”需避免的毛病之一。④除首联外,均为隔句押韵式。

古体诗押韵基本规则:①可押平韵仄韵入声韵,其间还可自由转换,一般为四句为一单元,但平韵仄韵入声韵不能互押。②可押邻韵近韵,韵部较宽。③与近体诗基本相同。④基本上都是隔句押韵式(因为存在转韵句)。⑤押仄韵的上声去声韵可通押,上声去声不能和入声韵通押。

无论近体诗古体诗,两句为一联,一联尾字若都为平声,就必须押平韵;若都为仄,就必须押仄韵。尾字只能是上仄下平,或上平下仄,不能出现两句尾字同平同仄却不押韵,尾字或平或仄却“撞韵”的情况。当然也有不守规则的,如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中“酒”就撞韵了。

为什么诗歌发展到唐代,基本上都采取了隔句押韵的形式呢?我们看看汉魏曹丕诗《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念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湿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首句句都押韵的汉魏诗。但唐人觉得,句句押韵不仅难度大,反而觉得曲调呆滞,缺少变化。综合各种因素,不如隔句押韵更加抑扬顿挫,一仄一平或一平一仄更加铿锵有力,更富变化多彩,做到了既有韵味,又不嫌呆板,因而形成共识,直到现在。

当然,只要不打上格律诗古体诗标签,只要能朗朗上口,有韵味,怎么押韵都是个人爱好,完全可以不接受任何规则,有韵的总比完全不押韵的方块乱码字强一万倍!



云卷飞山


近体诗(绝句、律诗)的第三句是仄韵,而近体诗限用平声韵,所以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绝句、律诗各有四种平仄格式,分别为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无论哪一种格式第三句都用仄韵,没有例外。

近体诗的第三句之所以不押韵,是依照格律诗的粘对而来。

绝句、律诗要求粘和对,第一句为出句,第二句为对句,第三句就要粘了。所谓粘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讲通俗点,就是第三句第二个字的平仄,与第二句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经过对和粘,任何一种格式的绝句、律诗,第三句都是仄韵,当然也就不押韵了。如果第三句押韵了,那就不是绝句律诗了。



8232354703122老三届


诗应该像绵延起伏的山脉,有高峰有低谷。所谓起承转合,不能从头到尾都是平的。作者提到的第三句不入韵,其实是这样的。打个比方,绝句里四句话,第一句像人的脸,要漂亮,要吸引人,能让人有兴趣看下去。第二句像人的脖子,虽然是脸的延伸,但是不能和脸一样宽,所谓荡开一笔。第三句是整个诗的要津,全诗能不能挺起腰杆全看第三句。诗要表达的含义就在此处,当然要和其他四句轻重有别,此处当有转折有提升的重要功能。第四句为收句,就是人的脚,站稳站住,言尽意不尽....


陆小布同学


我把我小时间学诗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三句为什么不和韵?(不是押韵)

一,朗读的时间需要气息缓冲,些一口的意思,这一顿挫会给诗句增加一份节奏感,用来当歌词,第四句可以做段落结尾。

诗:字少言短,语解疑惑。它的构造为三合体。

第二句粘合第一句,第四句粘合第三句,后两句粘合前两句。

前两句可以做对联,后两句也可以做对联。一般恰到好处的借鉴或引用都是两句。

记住:诗词学叫和韵。没有押韵。


用户碧家小玉


非但七绝的第三句,如果是首句不入韵的第一句也不能押韵。包括首句不入韵的七律的第一、三、五句也是不能押韵的。并且这些不能押韵的地方必须使用仄声字的。

如果不写格律诗,那就可以不受格律诗的限制,通篇押韵也无不可。。。仅供参考


守在河边的老猫


用普通话大多不押韵,试下用粤语(本来就是用白话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