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司马徽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

历史热点纵横


水镜先生司马徽,三国时期的名士,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把徐庶徐元直、凤雏庞统、卧龙诸葛先生介绍给刘备: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说刘备如果能得到这些人物,必成大事。

结果这几个人刘备都得到了,到最后也没有成大事。有人认为这一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如果结合后一句话来看,也就很好地理解刘备没有成功复兴汉室的原因了。徐庶死在曹营,庞统死在落凤坡,而诸葛亮陨落在五丈原。

有人要问,司马徽为什么不直接把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呢?难道他有私心?

这里有一种说法,说是司马徽眼光极为长远,看出司马懿未来可成大事,司马家必夺天下,但是当时司马懿成气候需要时间,所以他雪藏了司马懿,期待有一天司马懿一飞冲天。

这种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司马徽和司马懿之间到底是不是叔侄亲戚关系,还没有定论,就算是叔侄,司马徽的眼光看得也太远了吧,简直是超越时空。要知道,司马懿的爆发几乎是在他的晚年,司马徽的眼光真的有这么犀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真的。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给刘备,到底为什么呢?司马徽介绍徐庶等人给刘备是发生在三顾茅庐之前,跃马檀溪之后,也就是大约公元207年左右,当时的司马懿在干什么呢?

当时的司马懿还是文学掾,说白了就是个门客,无职无权。和当时的徐庶、庞统、诸葛亮等人比起来,根本就是毫无名气。司马徽再傻,也不会傻到把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人介绍给刘备吧。

况且从地图上来看,司马徽久居河南,而司马懿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北方一带,这完全是两个圈子里的人,没有任何的交集。司马徽也根本不了解司马懿的为人,他当然不可能随便乱介绍。

前面说过,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夺天下的想法,是后来曹氏家族步步走向没落,才让他看到了希望,晚年大爆发。

还有一点,当时的司马家族在北方那是世家大族,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过洛阳令、京兆尹,官做的比曹操还要大。而刘备呢,当时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四处奔走。

退一万步讲,司马徽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司马懿愿意吗?放着世家大族不做,偏偏跟着刘备到处跑,以司马懿的性格,不可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情。他不可能为了所谓的“义”而放弃自己现有的富贵生活。

此外,历史上对于司马徽过于神话了,其实他也是一个有弱点的人,有一句成语您一定知道,叫“好好先生”,讲的就是这位天天只会说别人好话的司马徽。他不会坚持原则,也不敢得罪人,见谁都说好,遇到什么事都说很好。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兵占荆州后,想把他请出来重用,但是过了没多久,这位好好先生就病死了。因此,综合来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是有原因的,并非他有私心,想为司马家日后的发达留下火种,他还没有那种神一般的预测力。


小小嬴政


  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以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智慧闻名于世,受人敬重。

  东汉末年各地纷争,但当时荆州一带因为州牧刘表坐守多年、势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夺取,加上刘表本人无纷争之心,所以成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隐遁的去处。当时身处荆州、隐遁蛰世的名士就有尚且躬耕陇亩的诸葛亮、徐庶、还有采药的庞德公、庞统等人;又所谓人以群分,这些人都身怀才能,并非池中之物,所以相互往来频繁,几乎是形成了一个“名士圈”,庞统当时能以“凤雏”扬名,也正是因为当时在这个名士圈里有声望的水镜与之相谈以后,认证了其才能可嘉,这才声名鹊起。

  司马徽的评价归结起来,可以称“清雅”。此人平时与人为善,从不说别人短处,也不追求利禄,始终未出山做官,敷衍过刘表,然而学问上却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种种而言,司马徽是一个秉持道家冷眼热肠、眼界广博、淡泊宁静的为人原则的人。这种不参与政治权谋、不角逐天下,甚至不为自己谋名利的名士,首先在举荐人才这件事情上,恐怕是不多考虑血缘亲疏的。

  另说,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同姓司马,但未必是叔侄,更可能素未谋面。

两人或许同出几百年前的一个家族,毕竟司马一氏来源特殊,并不常见。司马懿字仲达,生于179年,河内郡温(今河南焦作)人,正好与庞统同岁,而庞统的叔叔确实是庞德公,司马徽又小庞德公十岁,与庞德公兄弟相称,两司马确实差一辈。但两人在刘备举荐时相距两百里以外,古时已经是相当远的距离,所以很可能之前并无来往。唯一可能的是,司马懿在208年才被曹操召入府中当文学掾,而那年司马徽被曹操收揽任用,但也是在那一年病逝,时间很短,这是唯一有可能的交集。

  自然,人虽然未谋面,但那个时代也还有神交的可能。如果司马懿当时声名远扬到荆州也许水镜还可能了解一下,但不巧的是司马懿不是这样的类型。208年是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当时出山也才一两年的诸葛亮早已闻名四方,然而司马懿被曹操辟入府中就低调太多了。出山之前,司马懿“伏膺儒教”,还由此借口是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俨然一副不变通识时的酸儒模样,但看后来就能知道此人是最懂变通,也是最会演的。

若非眼见三足鼎立,魏国大势所趋,他还能继续装病装酸腐;若非眼见蜀军北伐时最怕坚守不战、耗损粮草,诸葛亮唯经不起一个“拖”字,他还能再让诸葛亮送几套女装过来;若非眼见魏文、魏明帝相继驾崩,司马氏资历、信任度都越发稳固、不可撼动,他还能跟曹爽装病、装疯再装几年。这人最无所谓的就是摸不着的所谓声名,即便外人成群地讥讽他什么畏蜀如畏虎、着妇人衣云云,能获实效就行。

  实效为何?功业利禄。

司马懿为曹魏重臣中第一高位,还是西晋高祖,将其人生追求完美落实,但无疑这和司马徽是完全沾不上边的。不论是视角、追求,两人都并非一路人,更何况刘备求才的时候,司马懿还在蛰伏之中,何来能让司马徽举荐的美名。司马懿真正的美名,出现在把一生大棋下完以后供人观瞻的千秋后世里。

  刘备管司马徽要匡扶汉室,成就大业的人才,以水镜的识人之能,恐怕也能看出来刘备是名声最光辉,但实际未必能成行的一主,跟着这样的人可以千秋流芳,但未必能成全自己。所以话说回来,其实即便延后一千多年来看,孔明可行,仲达不可。


历来现实


水镜先生推荐徐庶、卧龙、凤雏是因为他对他们有所了解,都说这三人是司马徽的徒弟,司马徽善于结交好友,在刘备马跃檀溪后,遇到司马徽,司马徽便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说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

之所没有推荐司马懿,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不是一个圈子

司马懿和司马徽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司马徽可谓是远近闻名,他的身边有庞德公、诸葛亮、徐庶、庞统、韩嵩等人;而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人,一直都在北方,和这些荆州的名流,自然是少有交集。

其二:不了解司马懿

司马懿能忍,他的才能,都是在后期才逐渐展现出来的。司马徽对他并不了解,推荐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人给刘备,司马徽应该是做不出来。此外,司马懿隐忍,主要是司马懿那时也没有出仕的想法,就连曹操请他,他都没同意。

其三:司马懿的家族是大家族

司马防是颍川名门司马一族的代表人物,当时官职比曹操还高,一开始,刘备的处境并不好,可以说落魄,寄人篱下,四处奔走,这样一个人,就算司马徽推荐了司马懿,司马懿也不一定能看上刘备。


广东阿俊


导语:说起三国,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时期各国的谋士了,三国之争,不如说是谋士之争,哪一方的谋士厉害,那就代表着这一方势力的厉害。

曹操帐下的谋士多,所以他的势力就最大,不同的时期,曹操身边有不同的谋士,先是荀彧和郭嘉,后来是司马懿和杨修等人,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曹操他也完不成自己的大业。

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因此建立了自己的蜀汉江山。

东吴那边的谋士也不少,保江东基业百年安稳。

要说三国时期最优秀的谋士,那绝对是司马徽,是道家人士,他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人,精通各种学派知识,懂兵法,善谋略,若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他司马徽比诸葛亮只强不弱。他的谋略更是三国之最,他下面的弟子个个都是那个时期最为优秀的人才,就比如诸葛亮和庞统以及徐庶三人,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顶级的谋士。

水镜先生把卧龙、凤雏等介绍给刘备,为什么不推荐自己侄子司马懿?

回答问题之前,纠正两个问题的错误

其一:司马懿与司马徽是不是叔侄关系。

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人,司马徽是颍川郡阳翟人,三国时期,谯沛出武将,颍川出名士,除了刚刚说的司马徽,还有荀彧、荀攸叔侄,钟繇钟会父子,徐庶,郭嘉,陈群等人。也就是说司马懿与司马徽两人的籍贯都不一样,那么两人肯定不同宗,连族子族叔的关系都不是,更不用说是叔侄关系了。


  

虽然司马懿跟司马徽都是姓司马,但是司马懿跟司马徽不光没有意思的血缘关系,而且以上都不曾见面,他们两人根本就不可能叔侄相称,如果见了面套近乎最多也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了。

但说两个人完全没有关系也不对,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祖父叫司马儁,是颍川太守,也就是说两家人可能存在一些交集,比如司马徽的亲戚拜访过同为司马家的司马儁,不过,这个也仅仅是一种可能性。

徐庶他并不是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徐庶在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人才之前,就自己投靠了刘备,并且给刘备效力出谋划策,很是受刘备的重视,曹操为了得到徐庶,扣留了徐庶的老母亲,徐庶迫不得已辞别刘备,投奔了曹操,离开刘备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而且徐庶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谋划一策,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也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所以后来刘备跟司马徽请教襄阳地区的谋士时,司马徽就把自己特别赏识的后生诸葛亮和庞统,司马徽之所以推荐这两个人的原因是因为水镜先生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的关系很好,而那时候刘备正好在襄阳一代,把他们两个推荐给刘备再合适不过了。

其二:徐庶他并不是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

徐庶在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人才之前,就自己投靠了刘备,并且给刘备效力出谋划策,很是受刘备的重视,曹操为了得到徐庶,扣留了徐庶的老母亲,徐庶迫不得已辞别刘备,投奔了曹操,离开刘备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而且徐庶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谋划一策,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也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所以后来刘备跟司马徽请教襄阳地区的谋士时,司马徽就把自己特别赏识的后生诸葛亮和庞统。

司马徽之所以推荐这两个人的原因是因为水镜先生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的关系很好,而那时候刘备正好在襄阳一代,把他们两个推荐给刘备再合适不过了。

假设司马懿和司马徽有亲戚关系,司马徽也不会推荐给刘备,原因有三:

第一,司马懿当时不想出山

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两岁,但是诸葛亮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而司马懿出山是在建安十三年,而其实在建安六年的时候曹操就征召司马懿,但是司马懿装病拒绝出山,也就是说司马懿这个时候是不想出山的。

  

第二,司马懿根本不需要司马徽推荐

诸葛亮的父亲死得早,是由他的叔叔诸葛玄带大的,但是诸葛玄带他们到荆州之后,不久就死去了,而诸葛家称不上士族,所以需要司马徽的介绍,而司马懿则不同,河内望族,他的父亲就是京兆尹,曹操还是司马防推荐入仕的,司马懿根本不需要司马徽介绍。

第三,司马懿住在曹操的地盘

最根本的原因是,河内郡是在曹操的地盘里,即使司马徽向刘备介绍了司马懿,刘备显然也没那个胆子到河内郡去请贤,另外,即使刘备不管几顾司马家,司马懿也不会帮他的,毕竟刘备实在没有什么实力。

总结:大家被《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影响了对当时各方势力和实力的判断,其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是正统的存在,天底下的文臣武将做官时,第一选择就是曹操手下的朝廷,并非是刘备孙权等偏僻的地方官员,而且此时的刘备地位这是非常尴尬,连诸侯割据一方都算不上。这其实是高端局和低端局的一个问题,刘备在襄阳寻士的一幕,在当时的年代是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因此,恐怕名满天下的名门望族之后司马懿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要跟随刘皇叔刘备去创立根基和天下吧。


路之意


这个问题还能扯淡。

第一,司马懿在河内温县,处于曹操控制区。司马徽当时住在襄阳, 处于刘表控制区。司马徽就近推荐荆州襄阳附近的诸葛亮等人还行,如何去推荐远在司州河内郡的司马懿?

第二,司马懿是世家大族,父亲司马防又是曹操的“伯乐”与好友,当年推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与弟弟司马孚都是曹操幕僚,可以说司马懿家族都是曹操支持者。不要说司马徽这种“隐士”有没有机会认识司马懿这种豪门世家子弟,就是认识司马懿,又如何让司马懿千里迢迢投奔刘备?

诸葛亮寄居荆州襄阳,如丧家之犬,需要有人引荐。司马懿是本地豪强地主,司马徽何德何能去高攀司马懿家族?至于说司马懿是司马徽侄子,更是扯淡。不要说两人一个司州一个豫州,而且司马懿家族家大业大,如何是司马徽这样的隐士可比?

第三,当时曹操如日中天,与司马懿父兄关系密切,司马懿即使出来做官顺理成章也是跟随曹操,岂能跟随曹操的敌人刘备?司马懿肯拿家族事业冒险?司马懿看得起落魄的刘备?


一梭烟雨江湖行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徽为颍川人,司马懿为河内温人,两人并无交集。司马徽非士族出身,清雅善知人。刘备访司马徽,司马徽向其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庞德公称其为水镜先生。后来司马徽为曹操所得,不久病故。

司马懿出身士族,博学洽闻,少时即被名士杨俊,崔琰赞许,以为非常之器。建安中为曹操主簿。

当时庞统,诸葛亮皆在荆州居住,归刘表统辖,不属于曹操统治区,司马徽可以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世代在中原核心区居住,早年就追随曹操,可谓是名分已定,根本无法推荐给他人。


鲁庙之器


先说说司马懿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关系吧,准确来说他们只是同姓而已,并无亲属关系,司马姓是上古时期的大姓。

司马懿的祖先是出汗时期的司马昂,赵国将领,后来与诸侯攻打秦国,秦国灭亡之后司马昂被立为殷王,都河内(也就是司马懿的出生地点)。司马昂的后代有司马钧、司马隽、司马防(司马懿的父亲),到司马懿时已经是司马昂的第十三世孙。

水镜先生司马徽则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和司马懿的出生地相隔150多公里,是东汉时期的一名隐士,根据《重修太史庙记》记载,司马徽是司马迁的后代,司马迁有两个儿子(长临、次观),司马徽是司马迁长子的后代,所以司马懿并非司马徽的侄子。

不过虽非侄子,但是在东汉时期,司马家族并不庞大,所以二人的家族应该也有来往,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曾是颍川太守,颍川正是司马徽的家乡,所以我认为司马徽是见过司马懿的。

那么司马徽为何没有推荐司马懿给刘备呢?

其实水镜先生推荐徐庶、卧龙、凤雏是因为他对他们有所了解,都说这三人是司马徽的徒弟,司马徽善于结交好友,在刘备马跃檀溪后,遇到司马徽,司马徽便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说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

之所没有推荐司马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物以类聚

司马懿和司马徽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司马徽可谓是远近闻名,他的身边有庞德公、诸葛亮、徐庶、庞统、韩嵩等人,而司马懿时河内温县人,一直都在北方,和这些荆州的名流自然是少有交集。

其二:不了解司马懿

司马懿能忍,他的才能都是在后期才逐渐展现出来,司马徽对他并不了解,推荐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人给刘备,司马徽应该是做不出来。此外,司马懿隐忍,主要是司马懿那时也没有出仕的想法,就连曹操请他他都没同意。

其三:司马懿的家族是大家族

司马防是颍川名门司马一族的代表人物,当时官职比曹操还高,一开始刘备的处境并不好,可以说落魄,寄人篱下,四处奔走,这样一个人,就算司马徽推荐了司马懿,司马懿也不一定能看上刘备。


猫眼观史


对于这个问题我无话可说,实在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满满的槽点。

一 、叔侄关系存疑

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有没有叔侄关系还存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史料明确记载了两人的关系,如果这两个人是明确的叔侄关系肯定会有所记载。大家千万不要忘了三国志这本书成书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晋朝,司马懿就是晋朝的实际开国君主。

如果真的有关系,作为晋朝的狗尾系统,肯定不会忘记这位司马懿的亲叔叔的,更何况在晋武帝登基之后对宗室成员大肆加封,司马懿的叔叔也有封王的,就算关系差点,没有王位一个侯爵也是逃不掉的。可是司马徽的后人并没有!

所以说这俩人不是近枝叔侄关系,就算他们有血缘关系,我估计也就像刘备和汉献帝这样已经十分遥远了。所以也就不存在司马徽不向刘备推荐自己的侄子这件事情了。

二、活动区域不同,叔叔可能都不认识这个侄子

司马徽主要活动荆州地区,而司马懿一开始住在老家温县,后来追随曹操南征北战,或者和曹丕游处,应该说这两个人的生活圈子根本没有交集,彼此互相不认识,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口口相传的年代里,隔了一座山就恍如隔世,更何况这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可是隔着大江大河呢。所以说司马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能根本不知道世间有司马懿此人,那又怎么向刘备进行推荐呢?

三、司马懿已经出仕当官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等人的时候,司马懿他老人家在干什么呢?此时的司马懿早已离开了老家温县,在曹操的再三征辟之下出来当官了。在刘备接受了司马徽的建议三顾茅庐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成为了曹操的文学掾,他的地位相当于曹操的幕僚,怎么说也算是丞相府的人。

大家都知道,领导身边的人是很有前途的,而且他和曹丕很早就开始了交往。在当时的情形下和曹操这条粗腿相比,刘备什么也不是!他只是寄居在荆州牧刘表之下的一个小军阀而已,而刘表自己都朝不保夕,曹操的兵锋已经直指荆州,荆襄九郡旦夕可下。

所以我们假设司马徽知道司马懿这个人并且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但是他明知道司马懿绝不可能放弃曹操而转投刘备,像司马徽这个智商你说他会向就被推荐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人吗?

总结

所以综上所述,司马徽根本就不是司马懿的亲戚,两个人根本没有交集,而且司马懿当时已经和曹丕开始交往,他是绝不会投靠刘备这个朝不保夕的小军阀的。所以水镜先生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会也不能推荐司马懿。


历史评说


先回答问题: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司马懿关系并不密切,司马徽也看不上司马懿。

三国时期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刘备两者都得到了,甚至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名士:徐庶。但是刘备也没能得到天下。而这三个人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那么为什么司马徽不推荐司马懿呢?

司马懿和司马徽没有血缘关系。

在一些小说中描写司马懿与司马徽的关系,都是说这两者是叔侄关系。其实这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言论无非是因为两人都姓司马,年龄上司马徽要比司马懿大一些,就像是叔侄一般。这两个人不仅没有血缘关系,甚至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人选的时候,很可能压根不知道司马懿这号人物。

因为刘备与司马徽的谈话是在东汉末年,并没有形成三足鼎立。刘备是160年出生的,诸葛亮是181年,司马懿是179年。所以司马懿要比刘备小了整整19岁,将近20岁。三国是220年才形成的,刘备是在207年拜访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此时的刘备47岁,司马懿只有26岁。我们都知道,司马懿主要功绩和荣誉都是在三国时期才得到的,也就是他的才能是220年之后才得到发挥的。

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

公元207年,刘备拜访水镜先生,希望水镜先生给他指点一下,介绍几个名士给他。水镜先生上来的第一句就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意思就是儒生是俗人,脑子也很迂腐,不是什么识时务的俊杰。

也就是说司马徽先生是很看不起儒生的,而恰巧司马懿就是一位儒生,史书中有关司马懿的描述是这样的: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伏膺的伏字通服,服从,倾心于的意思。所谓伏膺的意思就是信服,归信。也就是说司马懿是很迷恋儒学的,是很相信儒学的。

所以司马懿肯定学了很多儒学内容,也是很喜欢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儒生的。也就是说在东汉末年。三国未形成的时候,司马懿在世间的名声中,很大一部分是儒生。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觉得司马懿是一个俗士,并不是识时务的人。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早些年间,曹操就请过司马懿出山帮助自己。但是呢,曹操在儒生中的名声是很差的,司马懿也也因为此并没有答应曹操,至于后来,那是后来的事情。

司马懿不在荆州,在河内郡,在曹操的地盘上。

而且水镜先生司马徽在告诉刘备的第一句话中就说明了:此间有名士,我介绍几个给你认识。此间就是荆州啊,也就说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并不是天下的名士。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这不是荆州啊。

虽说两者挨着,但是就算是挨着那也不是同一个地方。况且当时的河内郡是曹操的地盘,不是刘表刘备的地盘。当时的司马懿是有一定名气的,河内郡的郡守也向曹操推荐过司马懿,而且曹操的谋士告诉曹操:你要么得到司马懿为己用,要么就杀了他,不能让别人夺走。所以曹操对司马懿还是比较重视的。刘备想在曹操的地界上拜访司马懿不太容易。

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

笔者认为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其实司马懿并不是水镜先生口中的儒学俗士,不识时务。相反,司马懿很识时务。一开始司马懿不肯帮助曹操,不只是因为曹操的名声不好,更多的是因为,局势并不明朗。一开始还未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之前,司马懿也看不清局势。

等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做了丞相之后,司马懿才看清楚局势,那就是:曹操必胜。司马懿也跟曹操做过局势的分析,他认为曹操不如杀了天子称帝。曹操虽然拒绝了,但是从此以后曹操越来越喜欢司马懿了。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司马懿绝对是一个识时务的,不是一个腐儒。

试问单纯的一个儒生,能坚定的支持曹操称帝?既然如此,司马懿这种聪明人是不会答应刘备的,因为他只许自己成功,不许失败。不出山则已,出山必定帮助能够胜出的人。很明显,司马懿不认为刘备是能够胜出的人。

综上所述: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没什么很大的关系;而且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还有就是水镜先生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司马懿不是荆州名士。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并没有向刘备推荐司马懿。

大家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无笔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正史记载,水镜先生曾与徐庶、诸葛亮、庞统、崔州平等人交往密切,这几人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水镜先生善于识人和举荐人才,得到当世人的敬重。那么司马徽为何不把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古语说,同姓的五百年前是一家,难道就因为都是姓司马,司马懿就是司马徽的侄子,这也未必脑洞大开了,至少没有任何记载说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子,更别提司马徽去举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因为各种条件不允许,且慢慢道来。

先来说说司马徽与司马懿的关系 他俩没啥关系

司马徽,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喜欢与名士交往,善识人杰,举荐人才,人称“水镜先生”,卧龙、凤雏便是出自司马徽对诸葛亮、庞统的评价,不得不说此人看人还是非常准的。



司马懿,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于河内名门望族,司马家、荀家、陈家、钟家等都是当世的世家大族。


作为名门望族之后的司马懿,是不愁没有门路出仕的,公元201年,曹操曾征召司马懿出仕,但司马懿瞧不起曹操乃是宦官之后,加上汉室衰微,所以装病不出,曹操派人去探查,结果被司马懿蒙混过关。

两人在历史上并没有过任何交集,司马懿出身于颍川,但那时颍川多战乱,于是客居到荆州襄阳,并在那里结识了当地的一些名士,刘表曾拜访求其出仕,司马徽看出刘表胸无大志,不愿做官,只愿做个隐士。



司马懿世居在河内,当时河内是属于曹操的管辖范围内,司马懿也不会跑到襄阳去找寻明主,这时候的司马懿没事在家看看书,喝喝茶,关注着天下形势,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出仕。

所以这两人根本就没啥关系,司马懿不愁没有路子,在没遇到合适的明主前,他还不想出来。司马徽也不可能跑到河内去举荐一个自己根本不熟的人,哪怕当时司马懿已有名气。

司马徽举荐诸葛亮与庞统 看清天下形势

司马徽与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交往,知道这些人有大才,这些人能影响天下大势的变化。司马徽是聪明人,在客居襄阳之时,已能知晓天下日后三分的形势。


在遇到刘备后,知道刘备素有仁义,刘备早晚能成一方霸业,只是缺少能为之出谋划策、安邦定国的谋士,所以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人,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令刘备对其两人神往,想要招两人为已用。




司马徽的做法,很符合自己身份的。其一,对刘备的考察,成功举荐了自己的徒弟,使他们不会被埋没,让他们能得遇明主,一展才华与抱负。其二,助力刘备,天下早晚都会三分,刘备不是池中物,得到卧龙凤雏后必能一飞冲天。其三,作为当世高人隐士,司马徽虽然不出仕,但一样获得了世人的称赞与敬重,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结语:司马懿在公元208年被曹操强制征召出仕,如果还不出来做官,就杀了,司马懿无奈只能前往,做了曹操的丞相府的属官。

同样在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而后不久司马徽就病死了,又何来去推荐司马懿这个这个人?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评论 如果关注我想必是极好的,期待您的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