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教授:PHEIC不會顯著增加中國經濟風險 新疫情也不會改變中國中長期經濟走勢

中歐教授:PHEIC不會顯著增加中國經濟風險 新疫情也不會改變中國中長期經濟走勢

圖說:中歐教授許定波(左)、許小年(中)、張逸民(右)來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 通訊員 嶽頂軍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是把雙刃劍。”許定波教授說,“它可以提高各國對疫情的關注,並協調全球資源來採取有效的遏制措施,但也可能引起其他國家的恐慌情緒,並因此中斷與處於疫情中心的國家之間的旅遊和貿易,實施事實上的貿易制裁。”但是,許教授指出,“PHEIC”的有效期為3個月,根據疫情的發展,WHO可以隨時撤銷或修改,因此要想減小衝擊,關鍵是儘快控制疫情。此外,WHO對中國政府有信心,在聲明中高度讚揚了中國政府處置此次風險的措施和力度,貼標籤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和協調世界各國應對此次病毒肆虐的能力,尤其是向中低收入國家和醫療系統較為落後的國家提供支持,從而更快地遏制病毒在全球的傳播。“我相信,這個決定並不會顯著增加中國經濟的風險。現階段的關鍵是繼續萬眾一心,爭取在1-2周內遏制住病毒的傳播,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恢復正常的社會經濟活動,這既有助於減弱外資企業轉移的衝動,也有助於恢復人民和企業的信心。一旦大量市場參與者對未來有悲觀預期和恐慌情緒(哪怕是不正確的),實際投資和實體經濟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儘快恢復人民對未來的信心,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項重要挑戰,許教授建議政府未來主動採取一些經濟刺激措施,如放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出臺對中小企業在稅費、貸款和社保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以減小此次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影響。

許小年教授認為,此次疫情短期內會對如民航、旅遊、酒店和餐飲等行業產生巨大沖擊,但他不認同“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觀點。雖然目前尚無完備數據進行定量分析,但許小年教授認為可參照當年SARS的情況來做大致判斷:“2002年,中國GDP增長率為9.1%;2003年SARS暴發,全年GDP增長率為10%;2004年則為10.1%。雖然SARS對2003年各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有明顯影響,但對當年和次年的宏觀增長影響較為有限。我認為,疾病對經濟的影響最多持續幾個季度,並不會改變經濟的長期走勢。決定一個國家經濟中長期走勢的是其內在的基本面,而不是外部的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防控估計會持續較長時間,這意味著經濟活動節奏放緩,企業可能會出現應收賬款無法收回和庫存積壓的情況,需要保持良好的現金流和充足的現金儲備。”

“我們在以舉國之力抗擊此次疫情,這無疑提振了大家抗擊和戰勝疫情的信心。”張逸民教授認為,今日中國科技先進、物資充足、人民萬眾一心,相信未來2-3個月就能打贏這場人民健康保衛戰,且付出的代價會比2003年應對SARS時小得多。“舉國之力”可以分解為科技實力、工業實力與國民實力。從科技實力來看,諸多研究成果讓大家對新冠病毒的特性有了較為清晰的瞭解,從而克服了因疫情不明而帶來的恐慌,開始理性地與新冠病毒抗爭;工業實力可分為工業建設和工業生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設進展迅速,新冠病毒試劑盒和一次性口罩的生產都在短時間內實現產量快速提升;從國民實力來看,在應對這次突發疫情時,國民總體表現出色,體現出了卓越的動員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