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周明燕


三伏天到来,冬病夏治正当时,那么,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身体虚弱、抵抗力差、不抗寒冷、平时容易发困、精神不佳、容易滋生各种病症发生等,属自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且运动系统类疾病表现较为突出,主要包括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夏治”是指选择在炎热的夏季,通过穴位艾灸或者贴敷来刺激穴位和通过药物的渗透吸收,从而起到疏通经络、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进而减少、减轻“冬病”。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夏季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常见方法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传统中医预防保健治疗的方法,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按照《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的药物贴敷于相关穴位,温阳补气,祛除寒邪,从而减轻和消除发病宿疾,增强身体免疫。


三伏贴什么时候贴合适?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三伏贴的较佳时机,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每10天贴1次,较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冬病夏治期间生活起居注意什么?


在冬病夏治期间更应注意。三伏酷暑,湿热难耐,很多人不免贪凉喜阴。吹空调、吃冷饮一时痛快,很可能使阳气受损、容易感冒、反复咳嗽。要注意身体保温,空调保持26℃以上,冷气不要对着吹,尽量喝凉白开,避免吃过咸、寒凉的食物,谨慎食用辛辣、油炸食品。为了配合阳气运化,应适当锻炼,可选择早晚不太热的时段外出活动,如打太极、散步等。


西安苗老吉


冬病夏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范畴,是依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的特色疗法。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这4种“冬病”最适合“夏治”


痛经

女性在月经来之前或月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或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一般冬季病症明显,夏季有所缓解。

痛经的主要原因是气血运行不畅

1、经期受寒、饮冷,寒湿伤于下焦(腹腔脐以下部位),经血为寒湿所凝,运行不畅而作痛;

2、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经血滞于子宫;

3、体质虚弱,或肝肾不足,孕育过多,精血亏损。

推荐调理方法:艾灸

痛经时用点燃的艾条灸痛点,直至疼痛减轻或者消失。平日调理痛经时灸膀胱、小肠、肾俞、三焦、脾俞、中极等穴位灸至皮肤潮红、有湿润感为度。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常见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原因:

1、外感风寒或风热诸邪,从口鼻皮毛而人,失于宣散,内舍于肺,雍塞气道,肺失宣降而致哮鸣气急;

2、先天不足、素禀异质,易感外邪,肺失布津,伏痰内留,每遇新感而引动伏邪;

3、饮食不当,贪食生冷;情志失调,脏腑气血功能受损;身体过度疲劳,损伤肺气等。

推荐调理方法:刮痧

特效穴位:风门、肺俞、心俞、胃俞、脾俞、肾俞、中府、尺泽、太渊、曲池、商阳、定喘、足三里、丰隆、风府、大椎。

先从颈部风府刮至大椎,再重刮定喘、风门、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中府、尺泽、太渊、足三里、丰隆穴,以皮肤发红及皮下有淤点、淤斑为度,再配以点刺合谷、少商、商阳和十冲穴。


重点选择在夏季每伏的第 1 天辰时刮拭,之后可每 3 ~ 7 天一次,最多不超过 10次。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类风湿在中医里面都统称为“痹证”,其原因主要是正气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肌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为痹。

常见引起风湿的原因:

1、内因: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衡就很容易让外邪入侵体内,肌肉与关节受累则使经脉气血阻塞不通,进而引发风湿痹病;

2、外因:多指风、湿、寒等外邪物质,环境潮湿、气候变化、淋雨涉水等均可让这些外邪入侵关节与肌肉等部位。

推荐调理方法:敷贴疗法

风湿病的夏治方法有很多,针灸、按摩、理疗、食疗、穴位贴敷药饼等等,其原理都是通经活络,祛除寒邪之气


最简单的是采用敷贴疗法。初伏时节是贴三伏贴的最佳时机,中医类的医院或药店一般都有配好药方的伏贴,每伏贴一次,一次贴24小时,非常方便实用。

湿疹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

常见引起湿疹的原因:

1、内因湿重、脾虚引起:脾湿,胃消化功能不正常,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吸收,水湿留在体内,当水湿运转到皮肤时,就会形成湿疹;

2、外因外来风邪侵袭,常见过敏原如:虾、蟹、牛奶等;常吃烤辣炸等燥热食物,也容易造成血热,诱发湿疹。

推荐调理方法:拔罐

穴位:阿是穴(病灶皮损部位)、大椎穴、肺俞、血海、隔俞、曲池、蠡沟等穴位。


将穴位刺血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应根据病灶皮损部位的大小,确定罐具大小多少,以覆盖全部皮损区为标准。每日1~2次,至皮损处结痂后脱屑愈合为止。操作方法具体情况还要因人、因病而异。


红杏林学院


伴随着炎炎夏日来临的,不只有空调和冰西瓜,还有令人闻之生畏的“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尽管在这段时间“又热又湿”,让人接受不了。

但是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在这段时间,是一年之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达到高峰。

这时候温补阳气祛除体内寒气,阳气充足则人体不易感受外邪,恰好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

很多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通过“中药敷贴”、“艾灸”、“中药内服”等能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大家纷纷选在这个时间段到诊所、医院进行治疗。

哪些人合适“冬病夏治”?

人体分为九大体质,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其中有三类体质最合适“冬病夏治”,分别是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

阳虚和气虚体质的人更容易怕冷、四肢怕风、手脚发凉、面色淡白、喜食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阳气不足,寒从中生,那么阳气最为旺盛的三伏天温补阳气、驱除寒气,效果最佳。

哪些人不合适“冬病夏治”?

九大体质中不合适“冬病夏治”的是阴虚质和湿热质。

阴虚和湿热体质的人常常表现为口干舌燥、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口苦粘腻、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数等,在三伏天温补阳气,可能会加重阴虚的症状,故不合适“冬病夏治”。

哪些病可以“冬病夏治”?

“冬病”就是在寒冷季节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

常见的冬病包括,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骨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风湿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还包括部分亚健康状态。

“冬病夏治”对医生的临床经验、中医理论要求非常高,在辨别体质、辩证选穴、药物制作、穴位贴敷等流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有偏差都会影响疗效,因此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冬病夏治”治疗。不宜直接网购“中药敷贴”自行操作,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网络图,侵删)


湖南医聊


适合冬病夏治的主要有:

一、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等。

二、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四、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五、儿科疾病,包括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六、慢性皮肤病,包括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七、妇科疾病,包括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八、其他阳虚体质的人群。这些都是可以冬病夏治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冬病夏治”是怎么回事。

“冬病”就是易在冬天发作或加重的疾病,虚寒性体质人群易发,常见症状为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手脚冰凉等。气衰血少、元气未充者,尤其是老、幼、女性最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这往往是外感、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患发作的内在诱因,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病根”。

“冬病夏治”常包括哮喘、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肺纤维化、慢性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肢体麻木疼痛、寒湿腰腿痛等;亚健康、免疫力低下及多种儿童、老年性疾病。

所以,只要体质偏于虚寒,都属于“冬病”的范畴。

“冬病”患者体质偏于虚寒,加之冬天外界环境气温寒冷,这样内寒与外寒相夹,不仅症状比夏天重,而且病情缓解也比较困难。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治寒证,就像是阴冷的雨天晾衣服,是极其困难的。

在盛夏三伏,人体阳气旺盛,体内积寒藏在背部膀胱经和关节等处,而且外界暑热骄阳,人体毛孔开放,此时体内寒邪最易被赶出。因此,在夏日三伏天气最炎热之时,利用针灸、中药或敷贴等方法来助阳温散,开泄毛孔,振奋人体阳气,尽祛陈寒。

“三伏敷贴”效果如何?

“三伏敷贴”疗法是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补养阳气、强壮体质等作用的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天突、膻中、大椎、肺俞等穴位,以扶助阳气、祛除积寒,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最好。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该疗法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于“冬病”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李得民,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 副主任医师,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冬病夏治疗法即人体冬季易发、多发、既发、复发等相关病症,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特殊方法施治,从而使冬季将发、要发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 什么疾病是“冬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一般具有4个特点:冬季加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虚寒表现。冬季阳气实于内而虚于外,这是机体的一个自我保护机制。阳气有一个作用是温煦肌表,要温煦肌表就需到达体表,冬季时体表温度与自然界温度相差较大,若过多的阳气散布于体表,很容易会因为温差而导致过多阳气耗散,此时机体会自动收缩血管,关闭一些腠理,减少阳气散布于体表的消耗量,阳气得以回归于体内,体内的阳气便比较充盛了,这便有了冬季阳气实于内而虚于外的说法。

对于正气充足的人来说,即使体表的阳气相对较少,也足够防御外来的邪气。但对于阳气不足的人来说,过多的阳气收敛于体内,温煦体内的脏腑,势必会导致体表阳气不足,防御不了阴寒之邪,就会导致在阴寒之邪较甚的冬季病情加重,症状主要以虚寒症状为主。因为机体内阳气不足,无法将阴寒之邪全部驱逐于体外,阴寒之邪留伏于体内,就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冬病”发生的主要机制概括一下就是正气不足,伏邪难去。“夏治”主要是指,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达到阴平阳秘。“冬病夏治”一来是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因势利导,充分温补阳气。二来是利用夏季人体腠理多疏松,此时温阳散寒更容易将伏邪散出,避免冬季外邪引动伏邪导致疾病再一次加重。

  • 常见疾病有哪些?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适合冻疮、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其他系统疾病。



男科王传航教授


我先打个比方来说一下什么冬病夏治疗,了解来原理,也就了解为什么要冬病夏治来。

这是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鸡蛋,在常温下十分钟的状态,寒气慢慢从里边冒出来,凝结成水珠,这就是咱们所说的排湿寒!

而在冬天,鸡蛋从冰箱里拿出来,估计放两个小时,也不出有寒气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一直说冬病夏治,只有夏天的时候,阳气才充足,才能有那么好的排毒祛寒的效果!

理解里冬病夏治的原理,咱们再来分析什么病适合冬病夏治!

第一:骨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骨病有: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滑膜炎,肩周炎等骨病。骨病,在中医统称“痹症”,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痹,意思就是说寒冷、潮湿、季节气候的变化,都会引起骨病的发作和加重。夏天阳热志气,对骨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再配合辛温之药以治疗,效果非常棒!

第二:妇科病

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痛经、不孕等。

中医认为,妇科病多说虚寒因素所引起,比如说女人月子没坐好,身体会差很多,很大的原因就是瘦了寒邪。女性产后,气血两虚,容易受寒邪。建议喝中药汤调理!

第三:肠胃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肠胃道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著名中医学家张景岳说,“三焦痛症因寒者十居八九”。他认为,寒则凝、温则通,虚寒性胃痛和腹泻病人容易在冬季因受寒而发作。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看,人在夏天其实脾胃很容易细弱,如果在贪食冷饮,常呆在空调屋,会容易伤脾胃。

因此,脾胃虚寒的人、平时易手脚冰凉的人,即使在夏季,清晨或夜里温度较低时,应及时添衣避免受寒感冒!

上边是整理的最适宜冬病夏治的几种病,更多冬病夏治的病评论区里见


骨科曹大夫


首先明白一个概念:冬病夏治

冬天容易发生的病,它在夏天是处于一个缓解期,当疾病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利用夏天这个时机进行早期的干预,可以让它得到缓解。中医有个理论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夏天的时候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利用这个时机把人体阳气调理得更加旺盛,把人体的抵抗力变得更加好,对这些疾病的防治有非常好的益处,也完全符合中医中:“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的治疗理念”。

图片引自必应网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来调理人们的身体,冬病的高发人群很多都是虚寒性体质,一到冬天就容易生病,手脚冰凉、容易疲惫。中医称为阳气不足,对于天天在空调房的白领一族来说,更是需要排除寒气。那么,哪些疾病可以冬病夏治呢?

多数人都知道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疾病(颈椎病、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消化道炎症、寒性胃溃疡)

图片引自必应网

少数人知道

妇科疾病:“大家不要认为妇科疾病仅仅是月经不调、痛经等,其实很多女性一到冬季就容易手足发凉,我们称之为手足冰冷综合征,也是一种程度上的“妇科病”。

图片引自必应网

基本没人知道

「体虚感冒、免疫力下降」。中医认为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阳虚感冒。这些都和免疫力下降有关系。

图片引自必应网

冬病夏治,三大法宝一展风姿

三伏贴(穴位敷贴)

  • 三伏贴配方:三伏贴中的白芥子、细辛、甘遂有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开窍通络的作用。除这些外,当针对其他不同病症时所用中药也各不相同。
  • 三伏贴多少钱:根据相关规定,三伏贴的价格较为固定,但会根据不同地区也作出一定比例的调整,预计整个伏天贴下来基本在四百至九百元。
  • 三伏贴时间:中医专家提醒三伏贴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每次敷贴的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最佳,一般需要坚持3至5年才能起到缓解治愈疾病的作用。
  • 三伏贴的作用:针对各种病症敷贴的穴位也有讲究,感冒可以敷贴在大椎穴、肺腧穴。而腰部疼痛的病人则可以在肾腧穴的位置进行敷贴。需敷贴时要在正规医院的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来治疗。如果自己贴的话没铁准穴位效果也就不会那么好了,在敷贴后也要注意相关禁忌才能使药效完全发挥。

图片引自必应网

艾灸条

艾灸具有温热的效应,能够温经止痛散寒。艾灸是安全有效的中医保健疗法,对空调病、皮肤病、慢性咳喘、慢性腹泻、宫寒、痛经都有很好的疗效。而大椎穴是人体阳经都要通过的一个穴位,可以振奋阳气提高免疫系统。用艾灸灸于大椎穴针对体虚感冒、免疫力下降有很好疗效。

图片引自必应网

木桶

多数人通常都在冬天泡脚,因为夏天本就很热也就不会想到泡脚这回事。但很多人有都不知道,夏季泡脚可以起到祛湿养阳的效果。建议大家泡脚还是用木桶比较好,无论从环保和深度来说都比塑料盆好很多。人体正经的穴位有365个,其中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最重要,因为木桶比较深,注水后水平面到达膝盖往下一些的位置才最能起到泡脚的作用。另外在泡脚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中药如「桂枝、秦艽(jiao)、威灵仙、红花、乌药」,可以对关节类疾病起到正向治疗的作用。夏季泡脚一般时间控制在15分钟,温度在40度最佳。

泡脚禁忌:糖尿病足患者、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和贵为「千金之躯」的孕妇都不宜泡脚。

图片引自必应网

冬病夏治,木桶泡脚作为最方便快捷且有效的方式,逐渐受到现代人的青睐。你 还不来试试?


蔚蓝下的煦风营养师


夏已入伏 冬病夏治正当时

随着连日来的降雨天气,相信大家已体会到了闷、热、烦,但有弊端的同时自然也有益处,此时正是进行“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

为什么要在三伏天治冬病?

很多人都知道三伏天治冬病的效果良好,以致于形成了习俗,每年一旦入伏,各个医院的中医门诊指定聚集众人来贴三伏贴(一种冬病夏治疗法),却有一大部分人不了解其中缘由。

从阴阳学说来讲,冬病多为阴病,夏季阳气旺盛,而三伏天达到最盛,此时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将聚集于体内的沉寒痼冷——阴病之源排除体外。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有一些病,夏天时症状较轻,随着入秋、入冬症状逐渐加重,冬季最为寒冷的时候情况最为严重,此类病适合冬病夏治,比如,呼吸系统方面的鼻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妇科疾病;胃肠道疾病及虚寒体质者。

呼吸系统疾病:天气转凉,呼吸道的抵抗能力下降,冷空气通过呼吸道直接侵袭人体,细菌、病毒趁机入侵,从而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关节炎:生活在南方的人们最有体会,冬季寒邪较盛,再加上天气潮湿,如不防范,久而久之关节软骨的新陈代谢及免疫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炎症。

妇科疾病:冬季天气寒凉,阴寒之气较重,女生易着凉,轻者手脚冰凉、月经不调,重者可能引起宫寒、不孕。

胃肠道疾病:如今,脾胃虚弱、消化不好的人比比皆是,大多都是由不注重饮食,贪凉引起,可借由夏季旺盛的阳气来调养。

虚寒体质者:有一些人阳气受损,以致阴寒较重,冬季属阴,可致阴上加阴,长期下来,体质变虚怕冷。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最广为人知的疗法就是三伏贴,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一种方法,像三伏灸、中药膏方、拔罐、刮痧等效果也很好,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病症选择相应的疗法。

三伏贴:三伏贴最适合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如:鼻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其主要是将一些辛温祛寒的药材贴在穴位上,由此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需要提醒的是:三伏天一般在三伏第一天贴,10天一疗程。

三伏灸:三伏灸对阳虚体质和气虚体质的人效果好,像由阳气不足引起的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及由虚寒引起的胃痛、关节痛等都可以选择三伏灸疗法,如有需要还需去医院进行治疗,且不可自己琢磨、操作。

中药膏方:对于病史较长、反复发作、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来说,本身身体虚弱,体内还有可能留有痰、湿等病邪,中药膏方以清补的药为主,可以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去除体内的病邪。

拔罐:拔罐疏通经脉,行气活血,刺激组织器官,增强机体免疫力,适用于气管炎,哮喘,咳嗽,胃痛等等。

刮痧:见过刮痧的人都知道,刮痧后皮肤上会出现瘀痕,颜色越深,说明身体里瘀阻情况越严重,通过刮痧,可改善局部微循环,祛除体内风寒。

此外,妇科疾病可以利用夏天的高温天气进行调养,建议服用一些活血祛瘀的药材,平时注意保暖;胃肠道疾病患者最主要的就是不要大量食用冷饮、冰镇西瓜、凉茶等。冬病夏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治愈,除了按时治疗外,还需每年坚持治疗。


二哥网,专业购物消费指导网站。为您提供各种专业购物消费知识和资讯,帮您解决购物消费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惑,让您有依有据、快速买到优质的商品或服务。


专业购物指导网站


导读:“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那么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首先是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过敏性鼻炎疾病等,其次是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阳不足,易在寒冷的冬天发病,若冬天的疾病在夏季治疗可以提升人体阳气,固护元阳,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如小儿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体质虚弱等疾病上,最后是消化系统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