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这四个汉字的本义是什么,和方位有什么关联?

子夏故坛


解读汉字,尽量用简单的方式,许多专家喜欢用学术性的解读,只会让普通人看不懂,特别是不能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东南西北,现在基本上是用引申义,

汉字的产生是从自然中来,我们看看它们的本义是什么?


【东】,繁体:【東】

太阳位置:日形升至树木中,太阳升起的方向。

太阳光明:东升日光照射在树木中。

【东】,,象形,象日在木中形。旭日升在木林中。

【日】旭日东升,旦日升在地面上,早日升在屮丛中,东日升在木林中。

【东】=【東】=【日】+【木】

【日】日形,日光,日升动。

【东】旭日升动,东日升在木中。东日方向,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

【东】,由【東】草书简化而来,日升在木中- 東。


东,指太阳升起的方向,东方。作为方位字,引申为东方

曾经有人留言,太阳落山时,也有日在木中,不是西边吗?说得似乎有道理,按这种说法,很多字都解不通了,如旦,日出地平线,也可以说成日落地平线。

实际上,自然现象有先后,古人观察自然时,先有日出,再有日落,日出时的字会先产生,因此太阳从曙光开始,到响午,上升阶段造出的汉字(旦朝草杲旭等),要比下落时的汉字多许多。


【南】

【南】是象形字,象有丝绳悬挂的钟镈类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南本义就是指乐器。

商周时,称长江及汉水一带诸国为南国,而青铜冶炼技术在南方比较发达,用模具铸造钟镈类“南”乐器,所以称“南”为南方之国。由此,南引申为方位字,南指南方。


【西】


【西】,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早期房子的烟囱与窗形,既通气又透光。西窗(囱),是本义。 小篆字形,鸟落西窗而栖,也没有问题。


【西】会意象形独体文,西囱与西窗形,因日落方向,夜夕初生方向。


西(xī)与夕(xī)同声,夜夕初生从西边起。西,从夜晚角度,西是夜夕初升方向;从日落角度,西是日莫黄昏、夕阳西下。


本义:日落西窗方向,夜夕初生方向。


早期人居建筑,囱也是窗,既通气又透光,后发展分化成烟囱通气和窗户透光。


【北】,合意合体字,象二人背对着背,本义指:二人相背为北。

古时建城、建房时的大门皆朝阳背阴,朝南背北,以背为南北之北,与南相对,引申为方位字,指北方。


也有人会问:东西,表示物体,为什么会用东字?

汉字中的“东西”,也是方位词引申过来的。


古代城邑城邦“囗”一般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正门朝南,市井主街道路南北走向,城邑划分“凵”缺口就是“囗”城的城门出口,南北主街道(古时城邑基本只一条主街)

街道两旁“东、西”为作买卖的,而非城邑东边有市西边有市!买卖“东西”在城邑街道两旁--这就是“东西”的汉字本源!


.

.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K12全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解字古诗文】

汉字师认证课程,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汉字老师、一名汉字启蒙师!

想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了解《人字学习法》,私信留言:“

想了解更多的“汉字研学”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YY


汉字谷主


东、南、西、北在现今看来是方位词,代表四个方位,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这四个字用来指方位是代指,而不是其本意。铅华来解释一下:

  1. 东。从甲骨文字形来看,“东”的字形像两段扎起来的口袋,即“无底曰橐”的“橐”字,即借“橐”来表示方位“东”,这说法是以甲骨文为依据的,就目前来说是最可信的解释。

  2. 南。“南”甲骨文为独体象形字,是一种瓦制乐器的象形文。

  3. 西。“西”的甲骨文字形即“囟”“甾”字,均假借表示方位“西”。

  4. 北。《说文解字》:“北,苝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所以“北”应该是古之“背”字,后假借为方位字,另外造“背”表示本义。

铅华认为,找寻一个字的本义,得找寻此字最早出现的典籍,然后再辅之以其他典籍,而综合得出。以上是铅华搜集的一些资料,不足之处,请关注私信铅华,我们一起讨论。

白铅华


东(动)的繁体“東”是由木和日会意而成的字。木指示草木;日指示太阳。日在木中,表示太阳从东方升起,万物复生,生而动,東借“动”声表示太阳出来万物活动。简化后变为“东”,笔画释义更能完善东的含义。东是由横“一”、折“𠃋”、竖钩“亅”和“八”会意而成。横“一”表示日出东方地平线;折“𠃋”表示圆或弧,这里指示太阳升起有圆弧形逐渐变为圆形;竖钩“亅”表示纵向相对,这里表示太阳相对在东方地平线逐渐升高,圆周运动为内钩;“八”表示分合之意,这里表示太阳日出和日落分东方和西方。借“动”声强调日出之方位为东。东的本义为日出的方向,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西(夕)是栖的初文。西是由横“一”、儿和围的省形“囗”会意而成的字。“一”为天,表示天空;儿的变形“”,指示鸟儿,儿去掉去掉勾表示没有相对运动,栖息在鸟巢内。“囗”表示圆形的鸟巢。西的字形会意表示鸟栖息在鸟巢内。借“夕”表示夕阳西下鸟儿归巢栖息。西的本义为日落鸟栖息。引申太阳落下的方向,与“东”相对。

南(暖边切)是由横“一”、向的省形“”、“丷”和“干”会意而成的字。“一”表示水平面或地面;向“”表示方向、指向;“丷”表示分合,这里表示树枝、树叶分叉生长;“干”指示树干。南的字形会意为确定地面的水平方位,要看树干上的树枝和树叶生长朝向,生长茂盛或树枝刺向远方的方向为南方,通过植物生长的向光性可以确定方位,向阳的生长速度高于背阴的。读音是“暖边切”表示暖和的一边为南方。南的本义为植物生长茂盛的、暖的方位为南方。

北(蔽黑切)是背的初文。从甲骨文看是二人背对背之形。隶变楷化后究竟是不是这个意思?虽说古人习惯面南背北而坐,怎么从笔画会意上说明“北”的方位是指北方?

《说文解字》:“北,苝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从《说文》看,北是依据植物的生长规律为参照来确定的。北的左边是由横“一”、撇的反形提“㇀”和竖“丨”组合的,横“一”为水平、横向、东西,这里的短横表示植物的横向生长速度,撇“丿”表示向下、向内用力或运动,反形的笔画提“㇀”即向上、向外用力或运动,这里指植物枝叶向上、向外分叉生长;竖“丨”表示垂直、纵向、南北,这里指树干纵向生长,横短竖长表示植物纵向生长速度大于横向;北的右边是“匕”是由竖折弯钩“乚”和撇“丿”组成的,合体笔画“乚”是指树叶相对的构型和生长过程,指树叶树枝受光合作用发生的生长变化,“丿”这里指树叶受光照向下弯曲生长。北的字形会意是描述了植物受光合作用生长的过程。

现代研究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植物会向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因为植物胚芽顶端会分泌生长素,会运向背光的一侧,促进该侧加速生长,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快,背光侧的加速生长会是其向向光侧弯曲。

读音是“蔽黑切”表示植物枝叶能遮蔽光线黑暗的方位为北方。


严师说字


东西南北本意与方向

东:本意是东方,即太阳升起的方向,引申指向东,又引申指主人。

西:本意是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古称西边的邻国。古代的“西”字表示装满了东西的布袋。后来,扎口的绳子变成了一条直线。现在的“西”字,除了东西的用法外,主要是西方的意思。

南:本意是南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古代的“南”字是吊钟的意思。可能因为古时候黄河南边的人们先造出了钟并且广泛使用,所有“南”有了南方的意思。

北:本意是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起源二人相背,相随而从,相对而比,相背而北,相转而化。是一个用于表示方向的地理名词,源于甲骨文。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打字不易,望各位给个赞。先行谢过各位


顺其自然个屁


解字,有一个基本点,要从字的原形上去解读,因为中国汉字在创造的时候,大部分是象形字,所以从字形上去解读,更能循其本,至少也得看看繁体字,当今所用的简体字,很多字形都变了,是不能用于解读汉字的。

东、南、西、北四字,我们现在通常理解的意思,都是引申义,指方位,其原本是什么意思呢?


东——東

东,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这个字原本的含义,比较有争议。

象形字

一说东是象形字,像一个口袋,两头被绳子系起来了,是“橐(tuó)”最开始的形态,橐就是口袋的意思。你看东字的繁体,可不是像两头被系起来,中间鼓鼓囊囊的袋子吗?我们再看东字的演变,从商的甲骨文,到战国,都非常像个装满东西的袋子,小篆一来慢慢演变成繁体“”的形态。

会意字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则认为,东是个会意字。意思是“日在木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引申为方向东方。我们把東自拆解开,正是一个木+一个日,特别是从小篆的字形开始,所以后来东字的演变,也遵循了这个解释,越来越像“木+日”。

东也有主位的意思,所以有东道主一说,就是主人,又叫做东,太子在东宫,因为太子是将来天下的主人,再比如古代宴客,主人都坐在东位。



西

与东相对,指太阳落下之地,引申为西方。

象形字

西也是个象形字,我们看下图,最初西的形态(左上角第一个),其实就是鸟于巢上的形态,所以西的本意,指鸟入巢栖息。《说文解字》给出的释义是: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西与东相对,所以古代宴客,主人坐于东侧,客人就坐在西侧,太子在东宫,嫔妃则在西宫。


日初,与太阳面对面,右手方向,是南方。

象形字

南的本意是指乐器。南字的甲骨文,就是古代钟镈的象形。《诗经·小雅·鼓钟》: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其中,雅、南、籥都是指乐器。

南在古时也指汉江以南的诸侯国,故曰南国,《诗经·小雅·四月》:

“滔滔江汉 ,南国之纪。”

南引申为方向,则南国也泛指中国南方。


北的本意是背离。

会意字

北的初始形态实际上就是两个人背靠背,是相互违背指意,故而“北”也是“背”的初文,《说文解字》:

“北。背也,二人相背。”

后来,北引申为失败、败逃的意思,我们常说败北,就是从这里来的。


古人以北为阴、南为阳,北是两人相背、失败者,所以有不祥的含义,所以古代皇帝所坐的龙椅,必定是坐北朝南,意思是要把不祥压住,大臣在跪拜时,则是朝着北方,有臣服之意。




也可自话


东西南北在现代主要指方位。但是在古代指方位的,是逐渐引意过来的,付与一定的含义。东西为日出日落的方向。南北相对,即面对太阳,伸开两臂,各指南北。

东: 字形于日木之中,寓意旭日初升,五形属木。因为东为阳升,是阳气升腾的地方。

西: 表意鸟在巢,即太阳西下,百鸟归巢,又为日落黄昏之象,西字如酉,酉在十二地支中属金。

南: 外框门形,属木性,里边¥为草木接纳,有阳光充足,生物茂胜,为火性,为胜利之象。

北: 二人相背,北方古人往往作为阴暗败北之象,北为水性。

不管东南西北来源出处,含义丰富,演变为方位属性,历史悠长,有象形,有表意,会意,但在现代人来说,只能表示方向,舍义单一。


晨圣


東、南、西、北四字,以现代人观研之,仍能索得其来源出处。数千年来,汉字文脉深固不绝,有演变,也有不易之处。不管象形、表音、会意,枝脉皆大可溯其根源。東字有木,五行东方木也,指方位,明五行之属性。南字,其有司南之器形样式,南上部之十,如定四方,冂形如盘,¥型如指针所向南方。西字如酉,酉为十二地支正西方,所以西字与東字取义方法相类似。北者背也,古人崇阳抑阴,面朝南背依北,故北取背阴向阳之义。以上属于我自思戏探之语,然谁能不思得此义而率然否定之哉?


曾利21


東字形日在木中,寓意旭日初升,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

西字形鸟在巢上,太阳西沉鸟归巢,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西。

南字形外框是“木”字的变形,里面的指方向,即草木接纳了南方充足的阳光就生长的茂盛,向阳处就是南。

北字形二人相背,我们住在北半球,为了采集更多的阳光,居室多为坐北朝南,背面就是北。


夕阳红243934171


东,观其古字,日在木中,是日出的方向,与五行中木结合,定义为东方,本意也指方向。

后有南,早上面对太阳右手边为南,从字意上来说南字指植物枝丫的生长,朝南可以接受更充足的光照,故有南。

其后是西,古时通栖,指鸟类栖息的地方,后将日落的地方定义为西,与东相对,你会从典籍中发现很多神鸟来源的地方就是西方。

最后是北,古时通背,指背离,相对,后将距离太阳最远的地方定义为北,与南相对。

房屋坐北朝南的说法亦从此来。


上古异兽图鉴


发音很象形。

中国地盘的黄河长江夹住的地带是中塬中州。

东:其太阳升起处在海里,海水被投石下去,发音咚,从而太阳升于扶桑树上确定后,改咚为柬,现简写成东。

南:就是难,即过长江那边去,没有过黄河那边去容易,因黄河有冰冻期,过去很方便,长江不封冰,过去很难,只不过写成南。此南是阳面被拦住呈现的只可由缝间看到,人接触不着的意思,所人站处是十,前遮拦是冂半合成南字。

北:就是背,背后的地方称词,属阴面。

西:是夕,太阳落处,也是迁出的墟处,原家离开有惜感,惜久为夕了,写成西,是口由兀出合成,发音惜或夕。而兀是供祖的条案,字写成示。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