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張上海車牌,即使“里程焦慮,常伴吾身”,也在所不辭?

說是說純電車型是為了順應時代、節能環保,而且在一些限牌地區比如上海,由於新能源汽車買車送牌照,又或者被當作運營車輛來開網約車很省成本而大受歡迎。說到純電車型的弊端,相信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說“續航里程太短啦”,雖然非常多的車企都在往長續航的方向發展,但也有的商家反其道而行,推出了“買菜專業型”的純電動汽車。

為了一張上海車牌,即使“里程焦慮,常伴吾身”,也在所不辭?

朗逸純電

工信部純電續航里程:278km

為了一張上海車牌,即使“里程焦慮,常伴吾身”,也在所不辭?

朗逸純電是上汽大眾第一款純電車型,作為常年霸榜的朗逸的純電車型,朗逸純電很顯然就是為了對抗宿敵軒逸的純電車型而準備的。朗逸純電的外觀設計比較終於燃油版車型,朗逸純電版只推出了一款配置和一種車身顏色(雅緻白),配置和燃油版朗逸三廂舒適版基本相同。可能是為了突出新能源車型“環保”的特點,並區別於其他品牌的純電車型, 朗逸純電的中網造型雖然沒變,但是被塗上了和車身一樣的白色,前臉下方的霧燈也被換成了C字型日行燈,辨識度很高。其它細節方面就是中網左側以及車位右側的e-LAVIDA標誌了。

為了一張上海車牌,即使“里程焦慮,常伴吾身”,也在所不辭?

內飾方面,朗逸純電也和汽油版沒什麼區別,車內空間以及後備箱空間都與燃油版保持一致,為此,朗逸純電的電池組被設計在了車底。

動力方面,搭載一臺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100千瓦,最大扭矩290牛·米,續航里程278公里。這樣的表現基本放棄自駕遊功能了,只用作市內通勤的話兩天左右也必須得充一次電了,不過朗逸純電的充電速度還算挺快的,慢充5.5小時充滿,快充的話0.66小時可以充進80%的電量。

高爾夫·純電

工信部純電續航里程:270km

為了一張上海車牌,即使“里程焦慮,常伴吾身”,也在所不辭?

高爾夫·純電的外觀也是非常忠於燃油版車型的,只是在前臉的下方加入了兩個C字形日行燈,和朗逸純電的很像。輪轂換裝了封閉式的,倒是符合電動車型的風格。

高爾夫·純電提供兩款配置可選,差別在高配車型提供了:頭部氣簾和膝部氣囊、主動剎車、前雷達、倒車影像、定速巡航、自動泊車入位、前排無鑰匙進入等功能。內飾上的差別在高配車型使用了真皮方向盤、皮和翻毛皮混搭的座椅以及前排座椅加熱等配置。

為了一張上海車牌,即使“里程焦慮,常伴吾身”,也在所不辭?

動力方面,高爾夫·純電和朗逸純電用了一樣功率的電機,最大功率100千瓦,最大扭矩290牛·米,但續航里程卻比朗逸純電少了8公里,只有270公里,大膽地猜測一下,可能是高爾夫尺寸小,所以電池也小一點嗎?好消息是,高爾夫·純電的充電時間更快了,慢充5小時充滿,快充0.63小時就可以充進80%的電量。

寶來·純電

工信部純電續航里程:270km

為了一張上海車牌,即使“里程焦慮,常伴吾身”,也在所不辭?

寶來·純電是和高爾夫·純電一起上市的,還是那句話“和燃油版車型區別不大,只在前臉下側加入C字形日行燈”,這個C字形的日行燈好像成了大眾家“油改電”車型的標誌了,初看覺得這個設計辨識度非常高,但是看多了就有一種很難形容的怪異感覺。中網和朗逸純電一樣刷白了,留下一條連接大燈組下沿的飾條繼續使用鍍鉻材料,視覺衝擊力還是有點的。

寶來·純電的內飾也是和燃油車型一模一樣,不多贅述。

為了一張上海車牌,即使“里程焦慮,常伴吾身”,也在所不辭?

在動力配置方面您又要看到一句“一模一樣”了,對,和高爾夫·純電的動力配置一模一樣。最大功率100千瓦,最大扭矩290牛·米,續航里程270公里,慢充5小時,快充0.63小時到80%電量。

筆者上文一共使用了6個“一樣”這樣的描述,總而言之,除了能源不一樣、車身上表達自己純電身份的細節不一樣之外,這三款純電車型和它們原本的燃油車型根本就是一樣的。

然後給大家看一張圖片。

為了一張上海車牌,即使“里程焦慮,常伴吾身”,也在所不辭?

我們都懂工信部的油耗總是比實際使用下來要低不少,那我們極端一點,假設這三輛車的燃油版車型開100公里都要用10L油,它們的續航里程還是可以超過500公里。我圖啥?圖那塊折算下來半價的綠牌牌?同樣的,即使工信部給出的純電車型續航里程是這些,我們開在路上還得考慮實際使用的情況,大冷天大熱天空調得開吧?晚上開車大燈得亮著吧?中控屏幕用不用開著?放放音樂?手機充個電?那電量真的是刷刷刷地往下掉啊。

買了它們,那可真是“里程焦慮,常伴吾身”呢。不過如果想當作家裡的第二輛買菜或者接送小孩子上下課的車,而且懶得跑加油站,還想省了拍牌的麻煩,倒也不是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