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婴儿O型腿和X型腿,要注意些什么?

天龙282211851


宝宝天生就是O型腿?

我来告诉你真相:

现实中不少宝妈都可能发现自己宝宝突然成了O型腿,走路的样子真的很难看。有的宝妈怀疑宝宝是缺钙了,也有的担心是尿不湿引起的,还有的给宝宝绑腿认为这样可以纠正。其实这里要说的是,在宝宝三岁之前,出现了O型腿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并非是身体的一种疾病。

宝宝腿型发育的过程:

小于1.5岁:腿型可能会出现一些内翻,看上去可能和O型腿有点相似;

1.5岁—3岁,腿型开始慢慢的外旋逐渐开始直了起来,随着宝宝慢慢长大,所谓的“O型腿”就变成了直腿;

3—6岁:很多孩子腿都会呈现出膝外翻的现象,看着和x型腿比较相似,其实也是很常见的现象,不用担心;

7岁以后:腿发育趋于正常,和成年人腿型差不多了。

由此可见,宝宝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发育都是不一样的,所谓的“O型腿”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的发育现象,随着孩子成长会自己矫正过来的,不用进行特殊的治疗。

自测小办法:

家长可以在家自测孩子是否O型腿、X型腿。当孩子睡眠或完全放松躺在床上时,轻轻将孩子双腿并拢。

①O型腿:如果双踝关节接触时,双膝关节间距离超过3cm,说明存在“O型腿”;

②X型腿:如果双膝关节接触时,双踝关节之间距离超过3cm,说明存在“X型腿”。

帮宝宝纠正“O型腿”常见误区:

1、绑腿、拉直不可信

有的父母感觉帮助宝宝绑腿或者给宝宝拉直可能很有效,殊不知这样做会对宝宝正常血液循环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拉直危害更大,甚至还会引起宝宝髋关节发育出现障碍或者关节出现脱位。

2、学走路或学步车太早

宝宝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身体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因此骨质相对柔软一些。如果太早让宝宝学步车或者是学习走路,会对腿部带来很大的负担,到时候可能就变成真正的O型腿了。

如何帮助宝宝纠正O型腿?

首先,帮助孩子补钙,如果孩子缺乏钙元素的话,那么会导致骨骼发育出现问题,引起骨骼的发育障碍,使得骨骼变形,于是出现X、O型腿。因此家长们需要注意给孩子补钙,尤其注意让孩子吃些鱼虾、鸡蛋等富含蛋白质和钙元素的物质,还要多带孩子出去晒太阳,这样能促进宝宝钙的吸收,对宝宝补钙有了很大的帮助,让孩子能够恢复健康,或者是预防X、O型腿和佝偻症,以免给孩子带来身体发育的不良影响。

其次,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宝宝穿的鞋子的选择,不要让宝宝穿带洞洞的鞋,露脚趾脚后跟的凉鞋,跟高的凉鞋,尤其是女孩子,还有就是一些带音乐或者闪光的鞋子,这些对宝宝平时的走路,运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尽量选择一些软硬适中,尺码合适,最重要的是要防滑,保证宝宝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孩子穿鞋的美观,从小造成孩子不良体态,步态的出现!

再次,如果宝宝的腿型问题真的很严重,建议要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不要自己在网上找一些不靠谱的矫正办法,如果方法不合适,不仅不能矫正孩子的腿形问题,还可能让问题变的更加严重。

如果孩子在6-7岁之后,腿型依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那么建议尽快找专业机构进行矫正治疗,因为孩子还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越早治疗,恢复的越快,越好,千万不要放任孩子腿型问题的发展,无论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体还是心理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对于孩子治疗腿型问题,推荐微创矫形针刀进行治疗,见效快,对孩子的创伤小,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孩子的腿型问题,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体态管家


走路是宝宝一个大动作,而且是一个很关键、具有标志性的大动作。宝宝呱呱坠地后,其大动作发展受遗传基因、生活环境、饮食营养以及疾病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不过足月儿宝宝还是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大体为“一抬头、二举胸、三翻身、六会坐、七翻滚、八会爬、九扶立、一周岁走”,因此宝宝一周岁左右开始走路比较好。

有些家长希望宝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或者认为宝宝早走路是发育好、聪明的表现,提前让宝宝学走路,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做法。因为宝宝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健全,过早让宝宝长时间扶站或者是学走路,会让他们双腿负荷过于重,对宝宝的骨盆、双腿骨骼及走姿都会有所影响,导致出现O型腿、X型腿等不良腿型。

为预防宝宝出现O型腿、X型腿,宝宝学走路阶段做好以下事项:1、不要提前让宝宝长时间扶站或学走路,应让宝宝多爬爬,多爬爬等宝宝腿部骨骼与肌肉力量集聚足够了,再让他学走路;2、宝宝学走路时不建议家长为贪图方便,让宝宝用学步车,长时间用学步车,宝宝可能出现O型腿、X型腿;3、均衡饮食,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并多让宝宝户外接受光照。

还有宝宝学走路阶段,步履不稳,很容易跌倒、磕伤,家长还需注意安全,一开始多让宝宝多扶站或者是家长把扶着宝宝学走路,逐步放手让宝宝走,学走路注意要路面平整,不要有玩具、杂物等影响宝宝走路,并远离桌角和墙角,最好是铺一层垫子,这样就避免受伤。

睿爸,公卫医师,多年来从事育儿科普工作,欢迎关注睿爸育儿,咨询问题可以下方留言或私信!


睿爸育儿


正常发育的宝宝是这样的:

大多数宝宝在 10-18 月之间开始走路。但宝宝真正开始独走一般需要经过独坐、爬、扶站、巡航(到处扶走)、走路的过程。

坐(4 ~7 个月)

爬(7 ~10 个月)

扶站(8 个月)

站立掌握平衡(8 ~ 9 个月)

独站(不需要帮助,9 ~ 12 个月)

走第一步(9 ~ 12 个月)

走路(12 ~ 15 个月)

也就是说从宝宝 4 月开始就已经开始储备走所需要的肌肉和技能,爸爸妈妈们也是从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积极帮助宝宝学习各项技能了。

正常发育的宝宝不需要太多的干扰

不论是宝宝运动发育的那个阶段,爸爸妈妈最好都遵循两个原则:「不过分参与」以及「充分鼓励」。有了这两点,宝宝自然就会学会走路了。

1,孩子两岁前出现内,外八字步态,扁平足(鸭子步态)。

2,宝宝在开始准备学走路的时候,先开始尝试用脚尖踩地。

3,两岁之内有些宝宝会走路之后,本来走的好好的孩子,又突然喜欢用脚尖走路了,可能是跟孩子的习惯或者乐趣有关,基本会在2-3个月之后恢复正常。

以上三个问题很少会长期困扰孩子,如果随着宝宝继续发育,没有得到改善,应该尽早就医。

妈妈们很容易进入的误区有哪些?

1,不要过早走路-婴儿的趴和爬非常重要

眼瞅着宝宝能够稳稳当当地单独坐了,不少妈妈就着急买来学步车想让宝宝学走路。

爬对上肢力量---肩膀手肘手腕手指力量都是锻炼,很多正常孩子有写字画画握笔等上肢问题,就是因为当初没有足够时间爬。

学步车的坐垫较高,小宝宝坐在上面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婴儿骨骼中含钙少,骨骼较软,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行走,容易出现“X”或“O”型腿。

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医学上称为“感觉统和失调”。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

2,牵着娃学走路有那些坏处呢?

容易形成宝宝错误的走路习惯,比如踮着脚走;

大人不注意力道会导致宝宝胳膊骨折或脱臼 ;

会让宝宝失去自身探索走路的兴趣;

如果家长急于求成,会不经意的打击宝宝的自信心。

总结而言就是——费力不讨好,大人腰酸背痛累得不行,宝宝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

3, 宝宝学走路时需不需要鞋?

赤脚是最好的,宝宝如果不穿鞋子(或穿防滑袜子),学会走路更容易,以帮助宝宝脚和脚踝的肌张力,帮助宝宝足弓的形成,并帮助宝宝学习平衡和协调能力。

当外出的时候,宝宝需要一双有弹性的鞋底(能够将鞋子对折)。避免高筒靴或高帮运动鞋,因为太多的脚踝支撑实际上会限制宝宝的收缩运动。

4,市面上的“叫叫鞋”走路的时候要使劲将脚后跟使劲这地才可以发声,吸引宝宝去弯腰注意,对大脑的冲击力加大,伤害听力,容易发生意外,影响宝宝胸廓和脊柱的发育。

出现宝宝走路姿势不对,这些情况要积极应对

1、如果宝宝在 16 个月还不会走,独走不稳,运动发育落后,尖足,异常姿势,肌张力正常,考虑孩子发育迟缓,建议儿童康复科就诊,行颅脑核磁共振检查。

如果有智力等方面的问题,有其他肢体活动异常,最坏的诊断:脑瘫。

2,宝宝踮脚走路的情况超过几个月,或者在2-3岁之后,还基本采取踮脚走路的方式,排除宝宝的鞋子不合脚,就要考虑宝宝的神经肌肉发育情况(屈肌张力增高),既往有缺血缺氧史,导致基底神经节功能受损。

3,宝宝跌倒严重,双腿似乎非常僵硬,或者宝宝一条腿一直蹒跚行走,可能存在神经、关节或脊柱损伤的迹象。

4,髋关节滑膜炎:家长无意中发现:1-3岁左右的宝宝在玩耍中一侧跛行,上楼梯时跛行一侧往往略显无力而后上,患儿常无痛苦表情及不适主诉,跑跳玩耍如常,检查下肢关节也多未发现有压痛、红肿、活动受限等,X线常无异常,而个别做核磁者发现髋关节腔内积液。

临床所见患儿,常在一周左右跛行达高峰,再持续5-7天左右的严重期后逐渐缓解,髋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总病程多在2-3周。

本病治疗方法简单,避免负重和卧床休息是基本的治疗方法,避免下肢负重,尤其不要使髋关节伸展及内旋,以免增加关节囊内压力而危及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5,宝宝腿纹(臀部到膝盖背部)不对称,观察宝宝有跛行,走路左右肩不平行,有点歪,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不一定都出现臀纹不对称,臀纹不对称也可见于正常儿童。 检查臀纹时患儿应处于仰卧位,提患儿双足使双髋关节屈曲90度,观察臀纹。臀纹对称与否仅有参考价值,不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确诊要拍X平片。

6,孩子有行走困难,经常摔倒,之后很难再站起来,再站起来的时候,他会试图用双手扶着腿,走路时摇摇晃晃。可能的原因:肌营养不良症或其他神经肌肉问题。

如果宝宝出现宝宝走路姿势不对,我们建议去正规医院行步态分析检查。步态分析是严谨的,宝宝只穿内裤,赤脚走,包括腰、肩、正面、侧面、后面都要观察到,排除器质性疾病。

让宝宝自己探索,学习走路,不仅是给宝宝更多的尝试机会,也是对宝宝自信心的建立,宝宝偶尔的跌倒和失败(安全保障下),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抗挫能力。 让我们放下焦虑,给宝宝多一些时间和鼓励,放手让他们自己成长吧!


心连心好月嫂



出生婴儿大概一周岁左右的时候就会有主动要行走的意识,建议家长不要强行引导孩子提前练习行走。另外,o型腿的主因是和缺钙有关系,宝妈们要及时给宝宝补足钙。再有就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不良习惯要需要宝妈们多加注意。日常


想预防o型腿x型腿,需要从几方面做起。第一:宝宝在小婴儿期不要对腿部束缚过紧,有的家长在宝宝婴儿期每天把宝绑的紧紧的,认为这样就可以让腿部直直的生长,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正确的。第二:宝宝坐姿不良。特别是在宝宝刚学坐或是爬行的时候,习惯膝盖外翻或是w型跪坐姿势。长久腿部会变形,宝妈们一定要及时纠正。第三:尽量不要让宝宝长时间趴着睡觉。宝宝趴着,足踝会呈现外翻或内翻状,长期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第四:过早或是长时间使用学步车。如果宝宝的骨骼没有发育成熟,过早的使用学步车,会造成腿骨和膝关节变形。


一知半解大讲堂


建议不要过早的让孩子学走路,在学走路的过程中适当休息,不要太累了。生长发育时期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导致体内钙的流失骨头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在学走路的时候注意宝宝是否缺,及时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