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最有人情味的當數劉姥姥,你怎麼看?

水木清華76318705


《紅樓夢》中,劉姥姥作為賈府興衰的見證,在書中也算的上一個重要的人物,人在落魄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人情冷暖,曾經在賈家呼風喚雨的王熙鳳,在病危之際託孤(託劉姥姥照顧女兒巧姐),後劉姥姥傾其所有救回巧姐,劉姥姥當然是書中最有人情味的一個人。

劉姥姥三進賈府,每次都是為著人情而去,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一.為生活所迫第一次進賈府

劉姥姥依附女婿狗兒生活,狗兒祖上也曾經風光過,慢慢家庭敗落,到了劉姥姥的女婿狗兒這兒,已經入不敷出,眼看日子過不下去了。

劉姥姥就出主意讓狗兒去求以前的故交——王家,因為聽說王家二小姐,也就是賈寶玉的娘王夫人心善:“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的”,就慫恿狗兒去賈府。

狗兒雖然家貧,但面子上還是抹不開,最終還是劉姥姥說“舍了我這付老臉去碰一碰……

其實,她也是奔著“人情味“去的,在劉姥姥看來,賈家家大業大,王夫人又“越發憐貧恤老”,這樣的人家為著舊情,多少都會幫助“窮親戚“一點的。

她沒有算錯,到了賈府,王熙鳳果然礙著“人情”,給了她二十兩銀子。

王熙鳳不知道在她眼裡打發“叫花子”的二十兩銀子,就是劉姥姥一家的救命錢,也就是這一點善心,使劉姥姥感恩戴德,最後盡其所有還了鳳姐的人情。

二.還人情二進大觀園

“人有德於我,雖小不可忘也。”《戰國策·魏策》中的這句話,是很多有情有義之人的座右銘,受人恩惠,再小也不能忘。

劉姥姥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第二次進賈府,就是去還王熙鳳給她二十兩銀子的人情。

鄉下人最好的東西,莫過於剛剛成熟的莊稼,最“鮮”的東西當然送給有恩於自己的人,在劉姥姥眼裡,賈家、王熙鳳就是她的恩人,上次送的那二十兩銀子不僅幫他們度過饑荒,一年內又衣食無憂。

所以,這次地裡的瓜果、菜蔬剛成熟,劉姥姥就送到賈府,讓他們嚐鮮來了。

看看她是怎麼對平兒說的:

“……好容易今年家裡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並沒有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奶孃姑娘們嚐嚐。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這個野意兒,也算是我們的窮心。”

也算我們的窮心。”劉姥姥這一句富有人情味的話,就說明了自己的心意,自己對賈家的感恩之心就在這些不起眼的瓜果裡了。

至於下面的機緣巧合,也是她自己預料不到的,把瓜果野菜送到,怕天黑出不了城,急著託周瑞家的去稟告王熙鳳一聲,誰知,王熙鳳正巧在賈母跟前,居然合了賈母的心,在賈府住了下來,見了沒見過的,吃了沒吃過的,最後還收穫了賈家上下許許多多的饋贈。

至於為了取悅賈母,迎合鴛鴦與王熙鳳的捉弄,也是懷著還他們人情的一份心在裡面。

對於鳳姐和鴛鴦的解釋,劉姥姥卻說:“姑娘說那裡的話,咱們哄老太太開心,可有什麼惱的。”

在劉姥姥心裡,賈母這樣尊貴的老人,沒有嫌棄她這樣一個窮苦的鄉下人,已是有莫大的人情在,所以以回報賈母的心,坦然接受賈家人的戲弄。

三.三進大觀園更是為了“人情債”

人情味是什麼?有人說是感恩,有人說是人類互助的表現,在我看來,人情味就是最能檢測人性的東西,它不是在你飛黃騰達時的阿諛奉承,而是在你跌落谷底時的拔刀相助,它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假如說劉姥姥第一次還人情去賈府,還有功利的心,(賈府正是旺盛時期,)那麼這一次賈家沒落,“大廈傾,人亡家破”,她出手相助,才是有真正的人情味。

在《紅樓夢》的後四十回,寧府被抄,賈府敗落,趨炎附勢的人都避之不及,甚至落井下石的大有人在。

聽到賈母去世、賈府被抄,劉姥姥沒有避諱,天沒亮就趕進城裡,這時,身染重病的鳳姐,把巧姐託付給劉姥姥。

有人說“看透一個人,落魄一次就夠了”,王熙鳳也就是在此時,才看透人性,知道劉姥姥才是有情有義,真正有“人情味”的人。

在書中第五回,賈寶玉遊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釵正冊”,巧姐的判詞裡這樣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留餘慶,忽 遇恩人,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

可見,也就是王熙鳳的這一點“人情”“陰功”,才結識了劉姥姥這樣重情重義的善良之人,才使得自己的女兒脫離虎口。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落難時,傾力相助”這才是“人情味”,而劉姥姥就是這樣一個人。


聽風看海讀夕陽


劉姥姥偎著女婿狗兒過日子,家裡拮据,無物過冬。狗兒一籌莫展,劉姥姥聽說王夫人“越發憐貧恤老的了,又愛齋僧佈施”,便打算去賈府碰碰運氣。打秋風也好,乞討也罷,日子都過不下去了,她一個孤老婆子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一進榮國府。結果還真是不虛此行,劉姥姥白得了二十兩銀子。

第二次去賈府,劉姥姥帶了些土產品,一是想表表孝心和謝意,二是想借機走動走動。王夫人大發善心,賈母想找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說話,王熙鳳打算趁機賣乖,寶玉他們遇著了稀罕物,因此劉姥姥一下子成了賈府的紅人。劉姥姥出盡洋相,有意討好巴結賈府眾人。

這一次,劉姥姥賺了很多東西,更得了一百兩銀子,買地或做生意的本錢有了。劉姥姥還得了機會給王熙鳳的女兒起名,兩家的關係也就更加密切了。王熙鳳病危之際,劉姥姥又來了。王熙鳳對她說“怎麼這時候才來?你瞧你外孫女兒也長的這麼大了”,還讓巧姐給劉姥姥請安,儼然親近的一家人。

劉姥姥又是念佛,又是搗鬼,還承諾要替王熙鳳去禱告,情意拳拳。後來巧姐有難,劉姥姥全力施救。劉姥姥知恩圖報,確實很有人情味。《紅樓夢》裡那些不堪的男男女女看得多了,反而覺得劉姥姥更值得尊重。不過話又說回來,賈母、王夫人、王熙鳳確實對劉姥姥家有大恩,也確實把劉姥姥當成了親人,劉姥姥救巧姐也是應該的。


上頭派掌門


對於這點我是贊同的,除去人情味,劉姥姥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暈染了劉姥姥的人性光輝。

初次讀《紅樓夢》,一心愛著黛玉的才和貌,拼了命想學十之一二。

及至年歲漸長,自冷暖人間學會揣度,從字裡行間窺見人情,才忽然懂得了劉姥姥的難能可貴。

劉姥姥在紅樓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幕,賈府中的花團錦簇與劉姥姥和板兒的寒酸起正好形成了鮮亮的對比。

這樣的對比直擊人心,也才能夠更好的突出,劉姥姥第一個難能可貴的品質。

1、力量雖小,但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

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鳳姐何許人也,一見便知了他們的來意。隨手便拿了給丫頭們做衣服的20兩銀子來打發。

20兩銀子的情意在鳳姐眼中並不值得一提,雖然看不起和不耐煩確實是帶了那麼一點點,但也不存在什麼高高在上或肆意嘲弄。

她還不需要去一個鄉下老婆子那裡尋找優越感,那點接濟也不過是舉手之勞。所以在往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鳳姐都不會再想起來劉姥姥是誰,更沒想著得到回報。

誰知這鄉下窮親戚不但來了,而且她扛來兩個大口袋,滿裝著棗兒、倭瓜和一些野菜。她說:

“這都是自家地裡打下來的第一波,留著尖兒,送來給成日山珍海味的姑娘太太們嚐個鮮。”

還有一幕便是在賈府繁華散盡之時,年事已高的劉姥姥到了賈府才知時過境遷。

她匆忙便撂下手裡的活兒,匆匆忙忙進了城,四處託關係打點,見了鳳姐一面,又和外孫跋山涉水趕到瓜州,散盡家財方贖回了被賣作雛妓的巧姐。

投之以瓊瑤,報之以木瓜。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2、她的豁達與樂觀

劉姥姥進大觀園就像農村人進城,大開眼界與短暫的享受背後,都是一模一樣的階級差異與貧富懸殊。

只有真正智慧豁達的人,才能夠正視這種差異,從失落自卑裡刨出坦然與真誠來直面對方、直面生活,而劉姥姥就是是如此。

還記得劉姥姥進大觀園的一幕,熱鬧又心酸。其中最讓人感到心酸的是鳳姐等人跟她的玩鬧。

其中最讓人覺得好笑又心酸的是,鳳姐為她戴了滿頭的花。她小心謹慎看著美食上桌,突然站起來大聲說:

“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

眾人鬨笑,劉姥姥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每沒看到這裡,儘管知道鳳姐他們原也沒有惡意,是玩鬧慣了的。但我總會感到心酸又心疼,但是劉姥姥卻是絲毫不會。

面對這樣的貧富差距,她敢於正視,並且還帶著無比的赤忱,僅憑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學習。

3、為人真誠、善良

劉姥姥進去賈府的原因,是因為家裡實在揭不開鍋了。又擔心自己的兒子狗兒去丟臉,於是她說:

“倒還是舍著我這付老臉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處,大家都有益,便是沒銀子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還記得她第二次進大觀園,她還給王熙鳳的女兒取了個名字,叫巧姐。

從這點看,王熙鳳以及大觀園裡的人是這個窮親戚是看上眼了的,這都來自於劉姥姥的為人。

其實並非外表所表現的那樣是個粗鄙的老太婆,而是很有修養的。在為巧姐取這個名字的時候她說:

“日後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難成祥,逢凶化吉,都從這【巧】字兒來。”

紅樓一夢,世間百態。劉姥姥應該就是作者筆下盡顯人性光輝的人物,偏偏又安排了一個不美的皮囊。

這說明,人生在世,美貌不過錦上添花。人格、智慧以及秉性才是立身之本。


我是思君


什麼是人情味,就是接地氣有煙火的味道。劉姥姥就是這樣的一個老者,她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人生涼薄,世態炎涼,她都感同身受過。所以,她更懂人世間的冷暖。

一、

劉姥姥懂得禮尚往來,更善於利用人際關係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是女兒家的日子難捱,只因姑爺的祖上當年曾和王家聯過宗,仗著祖上的一點交情,劉姥姥為了女兒一家的生計著想,沒辦法來只好來賈府打秋風。

侯門深似海,貧寒卑微的劉姥姥怎麼可能輕易就見到管家奶奶和夫人們呢。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當年爭買土地時曾得到過王狗兒的幫助,也算有點交情,於是劉姥姥先找到周瑞家的求幫忙通報。

這次劉姥姥得到了王熙鳳資助的20兩銀子外加一吊錢,從鳳姐那出來後劉姥姥又回到了周瑞家。對於人家的幫助說不盡的感謝,還非要留一塊銀子酬謝。這就是有人情味的劉姥姥,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



二·

劉姥姥懂得親戚間常走動聯絡的重要性

因為鳳姐資助的20兩銀子,劉姥姥一家不但安然過了冬,第二年還取得了個好收成。劉姥姥把新摘下來的新鮮的瓜果蔬菜塞了滿滿一口袋,帶了外孫兒板兒,僱了車輛再次來到賈府。這次,劉姥姥就是感謝賈府的雪中送炭來了。

東西不多,也不貴重,但是自家地裡種的,送給老太太、奶奶、姑娘、小姐們嚐嚐鮮,這是莊戶人家的質樸和真摯,都是實打實的真心實意。

劉姥姥這次來投了老太太的緣,也投了賈府上下姑娘小姐們的緣。劉姥姥配合著鳳姐鴛鴦等哄著老太太開心,還給鳳姐的獨生女兒起了名字。透過紙背,她的大智若愚和純僕善良,除了讓現在的我們感到一絲心酸外,更多的是質樸和溫暖,象鄰家的奶奶坐在午後的陽光裡。

劉姥姥這次得意外之財,王夫人送了100兩銀子,王熙鳳送了8兩銀子,賈母送了衣服金錁子各色面果子常用藥,鴛鴦平兒也送了衣服等,另外還有寶玉送的杯子。盆滿缽溢,劉姥姥千恩萬謝不住地抹眼淚。對於別人的滴水之恩,劉姥姥感激涕零。



三·

劉姥姥知恩圖報,患難之中傾情相助。

王狗兒家得到了資助,再加上有精明的劉姥姥幫襯著,日子也一天天地好了起來。

賈府大廈搖搖欲墜,被抄家了。劉姥姥得到了消息,連夜親自給寶玉趕製了禦寒的冬衣,帶了當年賈母送給她沒捨得穿的衣衫,來獄中探望鳳姐寶玉等。

見到了落魄的鳳姐寶玉姐弟,劉姥姥老淚縱橫,聽說巧鳳被賣了,劉姥姥二話不說,帶了銀倆不顧風燭殘年的老邁之軀,帶了板兒千里迢迢南下尋找,而後又返家折賣家產把巧姐贖了回來。

落魄潦倒的賈家別人躲還來不及,劉姥姥卻仗義疏財大力相救,此等情義和胸懷真是令人敬重和感動。



綜上所述,《紅樓夢》裡,劉姥姥雖然是一個村野老婦,但是她的見識氣度和為人處事,卻是最令人感動溫暖,是最有人情味的。

我是劉玲子candy,希望我的回答能引起您的共鳴,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學習。


劉玲子candy


劉姥姥當然是個非常有人情味的長者,她開始進賈府是抱著試探的心情來的,兩手空空連一點土特產都沒有帶上,她的打算是第一她買的東西賈府根本看不上,第二要是賈府對她冷眼相看就立馬走人,畢竟她家和賈府的親戚關係實在是很勉強,不是什麼很近的有點點血緣關係的親戚。連朋友都算不上。

可能劉姥姥也想到了最好的可能就是隨隨便便給點銀子打發了事,沒想到王熙鳳一甩手就是二十兩白花花的銀子,還給回家的車馬費,真象劉姥姥說的一樣鳳姐拔根汗毛也比劉姥姥的腰粗,這根汗毛足足夠劉姥姥一家五口吃一年的了。並且還海吃了一頓豐盛的早就過點的早餐。

看著那一桌的有雞鴨魚肉的滿滿一桌飯菜,劉姥姥和她的孫子板兒基本上就等於是過年才吃得這麼豐盛的美食,就毫不客氣地狼吞虎嚥飽飽的吃了一頓快樂大餐。我們實在是找不出王熙鳳為什麼一出手就甩了一個天價的紅包幾乎要把劉姥姥砸暈的理由,唯一的解釋就是和劉姥姥的緣分。連王夫人就懶得見的劉姥姥鳳姐不僅見了還出手大方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不是緣分是什麼。難道冥冥之中鳳姐能感激到劉姥姥就是今後的救星不成。

劉姥姥的人情味從第二次來賈府就體現出來了,帶了很多鄉下的時令瓜果蔬菜,賈母也很喜歡這些新鮮的瓜呀菜呀,劉姥姥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這些了,劉姥姥看似分量很輕的禮品但表示了自己對賈府的一片深深的謝意之心,她很真誠,這就是她很有人情味的地方之一。

雖然說暫時沒有對賈府的滴水之恩給以湧泉相報,但她的心意是真切的,此時沒有並不代表以後不能,對賈府對自己的善待她最起碼錶示了一層真心感謝的意思,沒有自己過得好了點就忘記賈府幫助過自己的人,知恩圖報就是一種有人情味的體現,劉姥姥的緣分繼續展開,先是王熙鳳說要是晚了就留劉姥姥住一夜,接著老太太聽到了問劉姥姥是誰,聽說是個老者就更喜歡了,馬上請劉姥姥去見面。

大概劉姥姥有相逢遇到知己一樣毫不怯場,便把些鄉村中所見所聞的事情說給賈母聽,賈母越發得了趣味。彼時寶玉姐妹們也都在這裡坐著。他們何曾聽見過這些話?自覺比那些瞽目先生說的書還好聽。

劉姥姥新奇的講述象一股田園的清風吹拂了賈府深宅大院完全不一樣的清新的空氣,深受大家的喜歡。

劉姥姥的人情味還表現在為了賈母和大家開心就把自己當成一個滑稽而幽默的喜劇演員,因為滿園子裡就再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擔當這個角色,有人說劉姥姥這樣做是有點討好賈母和大家,有點丟失顏面,甚至有人說是王熙鳳和鴛鴦有意戲耍劉姥姥,這些都是不實之詞,有失偏頗。

王熙鳳在事後和鴛鴦都表示了歉意,可劉姥姥不這樣看姑娘說那裡的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我要惱,也就不說了。如果是有傷劉姥姥的顏面或者有侮辱劉姥姥她是不會這樣的,我們看王熙鳳對劉姥姥還算不好嗎?第一次見面就送豪禮,賈母對劉姥姥還不好嗎?留劉姥姥住幾日散散心到處玩玩,當然陪陪老太太也有這個意思。

但劉姥姥一樣是感到快樂的吧,大家的搞笑幽默沒有給劉姥姥帶來絲毫的傷害吧,更沒有對她人格和尊嚴有絲毫的侮辱吧,從劉姥姥不小心摔一交的自嘲,到裝扮老牛吃大母豬的扮相,再先是怕做酒令到自薦對酒令,最後她在有點醉的情況下還手舞足蹈起來這一切都看到劉姥姥也是很高興快樂的。

還有王熙鳳把劉姥姥的頭當成花瓶滿頭插上鮮花也給大家帶來極大的快樂,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麼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索性做個老風流!還有了讓劉姥姥回憶到過去自己年輕時候的美好時光。

最能體現劉姥姥有人情味的就是搭救王熙鳳的孩子巧兒,有恩必報是劉姥姥最閃亮的有人情味的地方,賈府遭殃了絕大部分人都躲閃不及唯恐受到牽連,劉姥姥也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過自己的小日子,但劉姥姥的善良正直良心都讓她做不出來這樣的行為,尤其是要變賣自己的財產的情況也在所不惜,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就不是一般有人情味的含義了,它比人情味又高了很多層次。

這個時候的劉姥姥就真的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有了全然不顧一切來報答自己的恩人這樣一個崇高的境界,我們說王熙鳳是非常有幸的遇到了劉姥姥,她那些本來看似不可能的行為都發生在劉姥姥的身上,她是無心插柳柳成行,劉姥姥可是有恩必報真君子。一個樸素的鄉下人老人所展示給我們的遠遠不是有人情味的品質那麼簡單,是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豪氣,是不惜一切代價救助恩人的一種世上少有的深情厚誼。

幫助你是可以的,但變賣家產幫助你大概很多人都做不到,尤其是劉姥姥的生活又可能要回到以前的那個清貧的日子更是難能可貴,所以劉姥姥的行為是大丈夫,真君子行為,和那個賈府鼎盛時期幫助賈府斷命案搶古董扇子又在賈府衰敗的時候落井下石的賈雨村相比,劉姥姥才是一生一世當中稀有的知己,這樣的知己才是得一而足矣。恭喜王熙鳳得到了。謝謝大家。


大天使


《紅樓夢》中的劉姥姥,很多人都記憶猶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階級的不同,貴族和平民之間的明顯對比,貧富差距太大。

劉姥姥家的日子過不下去了,嚴格來說應該讓板兒父親自己想辦法,劉姥姥這個年紀了,應當老有所養,再者人到了這個歲數,還去乞討,肯定是實在沒辦法了,不然劉姥姥拉不下這個面子,更不會去賈府打秋風。

一個普通人家,一家五口人,一老一小,壯年一個,主婦一個,這也算一個幸福的家庭,一畝三分地,過個小日子應該不成問題,為何偏偏劉姥姥家就混不下去了。



可想而知,當時的老百姓是如何度日子的,這一點作者沒有用更多的筆墨,甚至說寥寥無幾,且讓劉姥姥一個人代表了,代表了低階層的最廣大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現狀。

《紅樓夢》中所描寫的社會環境並不是一個盛世,而是走入邊緣的末世,看似繁華,其實老百姓很痛快,這是事實,簡單從兩點說一下,烏進孝的農莊可以作證,收成不好,給賈珍的禮單足矣說明現狀

……劉姥姥在玩酒令的時候說,莊稼人閒的時候也玩這個,這明顯是劉姥姥撒謊,自己日子都過不下去了,哪來的喝酒的錢,這也不過是劉姥姥投其所好罷了……

劉姥姥三次來賈府,見證一個家族的衰亡,第一次來賈府很明白,結果只有兩個,一來打不上秋風,一來滿載而歸,別的也就不可能有,因為劉姥姥家和賈府有些瓜葛,但是好久不聯繫了,賈府也是怕別人說閒話,隨便施捨一點,一來給賈府撐面子,二來也算積德,王夫人可是吃齋唸佛的人,如果她不同意,能從王熙鳳這裡拿走錢,恐怕門都沒有。

第二次劉姥姥來賈府拿點土特產,日子稍微好起來了,感覺這個親戚靠得住,於是走動走動,說不定以後還可以打點秋風也說不上,這時候的劉姥姥根本不知道賈府已經有了大觀園,這一次讓她更加大開眼界,該見的人和不該見的都見了,雖然出了醜,但是也給別人帶來了快樂,就連平日裡最冷的賈惜春也笑得肚子疼,至於那些事我就不詳細說了。



劉姥姥為何讓別人戲弄,當成玩物,成為取樂的工具,歸根結底還是封建等級制度,不民主,百姓根本人身不自由,更別談思想,賈府的人吃著老百姓的糧食,且不懂感恩,拿養活自己的百姓取樂,如此豈能不敗。

說大一點,賈府代表的是皇權和上層建築,這些統治階級不把百姓當回事,那就是末世,末世下的王朝搖搖欲墜,和賈府一樣的下場。

《紅樓夢》中的劉姥姥是經歷了戰亂,處在明清兩個朝代交替階段,代表的是百姓的苦日子,也代表的是清朝盛世下的貧窮人士,是一個雙概念的人物。

劉姥姥給巧姐起名字,後來營救,再到後來……

這都體現的是一種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政治思想,同時也體現了一種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治世原則,還有因果關係的哲理。


姥姥不是一個簡單的姥姥,劉姥姥不僅有人情味,在《紅樓夢》裡既是一條線也是一張網。複雜的很,就說到這裡吧,回答完畢


黑白文章澤淵詩


人情味這個東西,你細品,其實是有人和人的地位高下關係在裡面,比如領導不擺架子,關心下屬,可以說他很有人情味,或者同級同事之間,互相關心,大家一起其樂融融,也是說這個環境“很有人情味。”但是如果一個人,在一個秩序裡等級最低,她是沒有“資格和機會”有人情味的。


比如你和你單位領導一起,你處事得體,最多會說:你這個人真“懂事”,而不會說你真有“人情味。”相反,要是領導對你噓寒問暖,哪怕只是客氣之言,人家也會說:你們那領導不錯,還挺有人情味的。


這樣看來,說最有人情味的是劉姥姥,那就是瞎說了。

但是如果你這裡說的“人情味”等於“人味”,進而理解成“不虛偽”“真”,那劉姥姥能不能算呢?


這個就得分析一下。

劉姥姥初進賈府,目的很簡單--並不是說親戚之間想念了,走動一下聯絡感情,而是“......你如何不去走動走動,或者他念舊,有些好處,也未可知,要是他發一點好心,拔一根毫毛比咱的腰還粗呢。”----這就說的很明白,去賈府是看看“有沒有一些好處”。“打抽豐”是也,目的就這麼簡單。


劉姥姥再進賈府,名義是送些“瓜果菜蔬孝敬”,一為報答第一次進的時候給錢給物,二也是為了將這門“親戚”走動,別斷了來往。以後自然有好處。這裡你願意的話,當然可以說劉姥姥“知恩圖報。”可是有過閱歷的人,一眼就知道,沒有那麼單純。

本來劉姥姥送了東西,看天色晚了,就想要回家--從這點,你說她來意單純,也說的通---但是王熙鳳說:“大遠的,難為她抗了那麼些東西來,晚了就住一晚上,明兒再去”

其實,這句話,才是通常所說的“人情味。”


之後因為賈母要找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說話,既然賈母有此意,賈府的人尤其是王熙鳳那必得全力讓賈母開心。所以就有了晚翠堂開宴。

劉姥姥豈不知賈母在家中的地位?所以極力裝傻裝呆,說傻話,逗賈母開心,鳳姐以劉姥姥取笑,劉姥姥也會主動湊趣,結果令賈母說出:“今日實在有趣。”

鴛鴦是明白事理的,她對劉姥姥說:“姥姥別惱,我給你老人家陪個不是”

劉姥姥就說,我要惱我就不說了,“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有什麼可惱的。”

所以你看,劉姥姥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以下趨上,不是所謂的“人情味。”


按《紅樓夢》的判詞,最後熙風的女兒為劉姥姥所救,那隻能說劉姥姥有“俠氣”有感情,仗義。此正毛主席所謂:“卑賤者最高貴”之一例也。


總而言之:劉姥姥不是最有人情味的人,她的地位也沒給她表現人情味的機會,起初她只是一個極懂“人情世故”的老人精,其淳樸但不失狡黠,用曹雪芹自己的話說就是:“生來的有些見識,況且年紀老了,世情上又有經歷。”但從她最後出手解救“大姐兒”,她的確是個有“人”味的人,比賈府那些膏粱之輩要高多了。



【每日回答一個紅樓夢的問題,和大家一起讀紅樓夢,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


吳公子燎


《紅樓夢》中的賈府縱然曾經富貴無邊最終也免不了樹倒猢猻散,即使在他最鼎盛的時期,底色卻還是冷的,而且越往後越讓人感覺到那種肅殺之感。但生活在紅樓之中的每一個人,卻又都那樣的真實鮮活,要說人情味,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各自的體現。

或好或壞或親情或愛情,或因利益得失或因個人喜好等等這些因素綜合成了,一幕讓人難以忘卻的紅樓。

所以我個人認為,說劉姥姥是紅樓夢中最有人情味的卻不盡然,但她絕對是紅樓夢中最義氣之人。

在《紅樓夢》中,劉姥姥就是個小丑人物,插科打混,卻也看見了賈府的興衰成敗,“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劉姥姥受得了窮,吃得了苦,開朗豁達,卻也知道危難之中挽救故人之女。賈府不經意間的救濟,卻讓她銘記於心,最終在賈府危難之中救出了鳳姐的女兒。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她的確俠肝義膽,成為《紅樓夢》裡重要的收場人物。





小墨年糕


劉姥姥是曹雪芹《紅樓夢》中人物,雖是一個鄉村老婦,身份卑微,但在小說中形象很豐滿,通過她三進榮國府所見所聞,把封建社會大家族的奢華、興衰等一一展現出來。劉姥姥精明強幹、幽默風趣、有情有義,知世故而不世故。

一進榮國府:因劉姥姥女婿祖上跟王夫人家攀點遠親,家中生活艱難,女婿膽小無能,便自告奮勇去榮府尋求救濟,劉姥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表明姥姥不幹困頓、積極進取的意識,見識不凡。謀事既做事,做事就的行動,審時度勢,就有希望辦成,這也是姥姥精明堅韌,遇事不退縮。

二進榮國府:其中有段精彩的描寫,鳳姐和鴛鴦“捉弄”劉姥姥的那一段:“賈母這邊說聲‘請’,劉老老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40回)接著放筆描寫眾人的笑態:

“史湘雲撐不住,一口茶都噴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哎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裡,賈母笑得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裡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拉著她奶母叫揉揉腸子。地下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喜劇天賦如此高超,幽默風趣,是小說中經典的笑點,在鄉村如此簡陋清貧的環境中,還能如此樂觀,風趣活潑,實在難道。

三進榮國府:時值賈府落難被抄家,邢大舅、王仁、賈環等趁著賈璉不在家,合謀擺佈了巧姐,要把她賣給一個外番王爺,平兒和王夫人無計可施,心急如焚,這時劉姥姥不負王熙鳳所託,忽然到來,仗義營救巧姐,有情有義,有膽有識。

曹雪芹先生花重筆墨來描寫劉姥姥,不但是作為小說的一個副線,而且使這部名著更豐滿,更有生活氣息。





沐曦9279671867


所謂“人情味”,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詞,比如說某某挺有人情味,這表明這個人不僅僅是接地氣這麼簡單了,必須在個人思想品質方面表現也比較優良,所以說“人情味”算是一個褒義詞。

對於劉姥姥的人情味冠以“最”字,無疑是對她最大的褒獎。要分析一下劉姥姥到底能不能擔當起這個“最”字,需要從一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自我定位準確

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劉姥姥早就認清了自己屬於社會底層,所以她從不奢求什麼,做人做事都表現的比較自然,也不矯揉造作,連丫鬟們都能相處得很好。

這與《紅樓夢》中另一人物形成鮮明對比,那就是趙姨娘,她就是典型的自我定位不準確的代表,沒有當主子的命,卻犯了當主子的病,整天在家裡搞得雞飛狗跳,導致周圍的人全都厭棄她,甚至包括自己的親生女兒。

而我們現實社會中有多少人像劉姥姥一樣自我定位準確了?又有多少人像趙姨娘一樣定位不準確?

2.不怕丟面子

有句話叫做“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只要你豁得出去,很多事並沒有那麼艱難。

在劉姥姥窮困潦倒之時,求到了賈府。在宴席上,賈府眾人在拿她開玩笑,但她知道她當時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所以她坦然自若地化解了。

在她看來,面子算什麼?又不能能當飯吃,活下去才是她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子”換“生命”在她這裡做到了極致。

這就跟做銷售一樣,面對客戶,臉皮出了厚還是厚,拉不下面子就辦不成事,沒有那公主命千萬別犯公主病。

3.有善良的品格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劉姥姥雖然處於社會底層,但她的品質卻處於高層,她懂得感恩,懂得包容,懂得世法平等。

所以她在賈府有難的時候,儘管只有十分的能力,但還是萬分努力地救下巧姐。

反觀賈雨村之流,之前深得賈府扶助,卻在賈府遇難時,落井下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之下,劉姥姥算是一股清流,她有一塊錢就能給予十塊錢的幫助,而有些人有十塊錢連一毛錢的幫助都不會給。

反過來想,這也是賈府當時幫助劉姥姥後的“餘慶”。所以說,通過上述三個方面分析,劉姥姥“最有人情味”這個稱號當之無愧。

當然,除了上述三個方面,還有很多可以表現劉姥姥人情味的地方,就不一一列舉了,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