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之后留下数亿烂账,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Serena丶Du


《辛丑条约》赔款的数额在4.5亿两白银,但是当时的清政府经历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早已经将国库搬空,甚至民脂民膏都难以收刮。所以此次赔款分为39年还清,加上利息达到了9.8亿两白银。



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之时,清政府已经赔款2亿两白银,但是袁世凯2继位是有了列强的支持,自然这剩下的七亿多的白银赔款也要一力承担起来。

而到了袁世凯下台,中国彻底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之下时,列强早已经明白赔款不可能由一个人承担起来,索性做了一回“好人”。

所以,清政府灭亡之后,赔款的进行只要3分为三个方向进行。

美国首先做出表率,表示愿意放弃赔款,转而将其投入到教育基金上,用在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费用上。这并不是好心好意,毕竟说也不想无缘无故放弃平白得来的好处。美国此举意在走文化侵略路线,想不费一兵一卒深入中国内部,挖掘人才。


其他国家见状也是纷纷效仿,像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学习美国这种担了好名头还能网络人才的谋略,主动放弃赔款,转而将钱用在教育投资上。但是俄国不同,因为十月革命形势也是不太平,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一些弱小国家的支持,所以合作对象中国自然是被照顾,不用支付赔款了。

这是一部分国家的赔款走向,这些国家都是反法西斯战争。至于法西斯国家就比较恶劣了。

作为一战的战败国,中国在《凡尔赛合约》上自然的解除了对德国的赔款,?这算是扬眉吐气的一回。至于奥地利这个国家,早就土崩瓦解了,更谈不上去赔款,想赔款都找不到真正主事的人,更何况还是一个战败国。

这算是将两大主派的赔款结算清楚,但是就算是这样,截止到世界战争彻底结束之前,中国向列强的赔款也达到了将近6亿两。这其中最让人气愤的便是对日本的赔款。

中国对日本的赔款直至1937年之后才结束,相当于在这之前,日本一边侵略着中国,中国还得一边拿着赔款供养,这实在是太过可笑。

一衣带血来诠释当时的中日关系实在是恰当,中国自从唐朝开始善举来帮助日本,最终却养虎为患,最后被狠狠的反噬一口。但是五千年的中国向来都是大国风范,日本二战投降之后,中国主动放弃了赔款,想以德报怨,来完善中日建交。

所以说,表面上结束了有的国家的赔款,或者将其投入教育,但是实际上中国还是一点都没少赔。不过对于当时内忧外患尸横遍野的中国来说,能少赔一点是一点。

落后就要挨打,若是中国还是以往的盛世,哪一个国家敢轻易上门。所以只有中国真正强大起来,还能站稳脚跟,有自己的立场,不受其他国家的欺辱和干涉。


小镇月明


国际上没有明文规定新朝要为前朝偿还债务,清朝灭亡时,留下了数亿的债务,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获得外国列强的支持,答应为前清偿还债务。说实话,民国这时由于战争早已千疮百孔,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继续过着借款过日子,孙中山有鉴于此,他才决心搞实业救国,把党务交给了宋教仁。



不论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还是孙中山的南京政府,他们都离不开向洋人借款,一但不能及时偿还,唯一办法就是出卖国家主权,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出卖土地,出卖铁路和通信基本权利,这样一来,列强就会逐渐控制中国,进而划分和瓜分中国。

民国一直在偿还债务,在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止了对日赔偿,尽管如此,中国已经共赔款白银6.532亿两。



接下来蒋介石政府又向外国列强借了许多债,用于内战。民国旧债没还清又添新债。新中国成立后,对前朝所欠的债务一律不承认,毛主席有骨气,不指望向外国人借债,中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外国列强气的牙痒痒,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在朝鲜战争中和17国联军真刀真枪的交过手,外国人不服不行。


秉烛读春秋


毛主席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满清政府留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清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满清王朝却固守封建迷信落后的体制,不愿睁开眼睛看一看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不愿通过改革而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从而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与世界列强差距越来越大。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一百年的屈辱历史。


而伴随着战争所带来的战争赔款一直都透支着中国的财政和成为压在中国百姓身上的负担。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废除了所有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真正的实现了推翻压倒在中国农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即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民国北洋政府选择继承不平等条约

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和南方数省纷纷独立,以及满清政府最后赖以依靠的袁世凯与革命党人举行了和谈。满清政府在全国革命的枪炮声中宣布告别历史舞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皇太后裕隆太后的监护下宣布逊位!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正式的成为了历史。一个以民主共和制为国体的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然而为了促成袁世凯同意民主共和制,同意将清王朝送进坟墓的前提是:南方革命党人愿意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这在南方革命党与北洋军阀袁世凯的和谈代表协商时便已经确认。

随后位于南京的孙中山先生宣布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并且推荐北洋军阀,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一场形式主义下的民主选举中,袁世凯正式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然而中国从一个封建王朝过渡到一个初步有了民主共和样子的国家,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而为了获取西方列强国家承认中国所发生的这一切变化。为了使西方列强承认以袁世凯为总统的民主共和制的中华民国政府。袁世凯决定维持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曾经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维持西方列强在中国所拥有的种种特权。就这样袁世凯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才得到了西方列强的认可和支持。

曾经满清政府因战争失败而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均被袁世凯继承了下来。其中包括1901年,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中规定满清政府要向西方列强11国赔偿白银共计4亿5000万两。这笔战争赔款分39年进行,算上利息总共需要赔偿西方11个国家共计9亿8000万两。这笔赔款在满清政府1912年宣布退出历史的舞台时依然没有赔偿完。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依然存在不平等条约

随后以袁世凯为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继续向西方列强赔偿战争赔款。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以胜利国的身份,结束了对一战中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随后1917年,沙俄爆发了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苏联继承了沙俄在华的利益,但是1924年,苏联宣布放弃《辛丑条约》中的剩余赔款。


其他几个国家随后也都开始选择放弃,或者将赔款用于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经费。而美国一直到1941年,为了促使中华民国能够在亚洲战场投入更大的兵力,来拖住日本的有生力量而宣布放弃战争赔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这期间中华民国虽说与日本之间剑拔驽张,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是中华民国依然中国外国银行向日本进行着战争赔款。直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华民国才彻底的撕毁了对日赔款条约。



而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又向西方列强不断的借款,同时国内的经济秩序被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真正废除所有战争赔款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一个战略家的眼光制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其中就包括一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这便就是要将百年来中国各个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全部废除。中国再也不是那个在大海上架起几门炮,派出几条船便可以欺负的国家!中国这才真正的实现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外交关系。



珞珈山的猫


1912年后袁世凯武力逼宫,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满清灭亡,一个时代结束了。

满清统治中国三百年,在思想、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后来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那满清究竟给后世留下了什么遗产呢?

作者认为满清留给了后世两大遗产,一是广阔的疆域,二是巨额的烂账。

一,满清留下的广阔疆域

中国历朝历代疆域中,清朝的版图仅次于元朝,位居第二,巅峰时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尽管后来被西方列强特别是沙俄蚕食鲸吞,但到清朝灭亡时,仍保有1100多平方公里,这是清朝留给后世最大的遗产。

清朝对我国领土的贡献不仅限于版图面积的大小,还在于它极大加强了对新疆、西藏、内蒙古、东北等边疆地区的控制,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然,相对领土而言,清朝留下的另一项遗产却是后世不能承受之重。

二,满清留下的巨额烂账

自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开始背负上第一笔巨额赔款。随后的70年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和西方列强陆续签订了340多个大大小小的不平等条约。

根据这些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连本计息一共需要支付赔款折合白银13亿两!有些资料显示,这些赔款甚至高达30多亿两白银。

在众多巨额赔款中,最大的一笔是八国联军侵华后逼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仅这一笔条约赔款便折合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也被后世称为“庚子赔款”。

从赔款国家分布来看,英、法、俄、德等传统列强所获赔款都最多,俄国占29%、德国占20%、法国占16%,英国占11%,新兴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和美国各占7%。

北极熊的血盆大口让我们难以招架,但日本的胃口才是最大的,早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便逼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费用3000万两、威海卫日本驻军的费用150万两,共计2.32亿两,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

借助这些真金白银,日本实现了国内工业化和经济腾飞,取代了中国的东亚霸主地位,却把晚景凄凉的满清进一步推向深渊,把中国人民送进了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

三,庚子赔款的退还

《辛丑条约》规定,庚子赔款要分39年还清,但从1908年开始,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请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提案,把“多算虚增的庚子赔款部分”逐步退还给中国,但规定必须定向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经费,特别是让中国派年轻留学生到美国学习。

很多人认为美国此举是担心清政府把赔款挥霍掉,并帮助中国建成了清华大学,但美国可不是慈善家,罗斯福的高参早已向他说明了美国此举的真实意图:

“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原来,美国的思想侵略才是最高明的方式,他们用中国人自己的钱,取得了对中国青年一代的教育权和思想控制权,顺利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亲美份子。

相比来看,沙俄、日本赤裸裸的割地赔款实在太low太弱爆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向德国、奥匈帝国宣战,对两国的庚子赔款自然停止,一战结束后,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分别放弃了其余尚未支付的赔款。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苏俄成立后,为换取中国的承认和支持,1924年签订条约,放弃了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退还庚子赔款中尚未支付的部分。

在美国的带动下,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也陆续退回了一部分庚子赔款。

日本退还赔款最为波折,无耻的日本人宣称将使用退还的庚子赔款发展对华文化事业,但需要中国文化团体和赴日留学生申请,实际上和美国想法差不多,是要通过此举影响和渗透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但中国并未进行申请,因此实质上并未获得日本退还赔款。

蒋介石政府对日本的赔款

满清灭亡时,其他赔款已经偿还的差不多,留下的窟窿主要是庚子赔款。

需要说明的是,列强退回的只是庚子赔款中“多算”部分,正常部分还是要继续赔的。

尽管社会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额变化,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实质改变,没有实力,也没有胆量和勇气向列强说不,只得继续勒紧裤腰,搜刮百姓来赔款。

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无力单方面停止支付庚子赔款。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继续履行对日赔款,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也不敢做出中断赔款的决定,依然老老实实履行,甚至到了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英美尚未对日本宣战,蒋介石也未对日宣战,并且依然履行对日赔款到1949年。

据统计,从1923年底到1937年的14年间,中国实际支付给日本的赔款额占庚子赔款规定额的99%,几乎100%完成了庚子赔款任务,真的是全球诚信第一家。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重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时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直到这时,中国人民背负了数十年的巨额赔款负担才被彻底废除。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清朝时期的巨额赔款主要是《中日马关条约》的2亿白银和《辛丑条约》的4.5亿连两白银。再加上利息,要翻一番,比如《辛丑条约》本金加利息共计是9亿多两白银。

清朝灭亡后,无论是袁世凯的民国政府还是孙中山的民国政府,为了得到欧美列强的支持,对于清朝时候签订的一切条约都给予承认,因此这些赔款由民国政府继续承担。

《中日马关条约》赔款比较有意思,清朝灭亡后,北洋民国政府继续赔款给日本,日本为了让中国亲日,借了不少钱给北洋政府用于建设工厂铁路等等方面,当然北洋民国需要用部分主权来抵押,后来北洋政府垮台,虽然马关条约的赔款继续由中国民国承担,但是北洋政府借日本钱的相关条约中华民国居然不承认了,让日本不仅恼火也很无奈,直至1941年,国民政府对日宣战,赔款停止,但是据后来有人整理档案发现,北洋借日本的钱比马关条约赔款还多。

《辛丑条约》涉及到欧美日11个大国还有一些小国,因此相对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比较重视,其中俄、德、法、英最多,日、美、意其次,比、奥、荷等一些国家最少。由于清朝灭亡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国对中国赔款也采取的不同的对待方式。

美国:1907年一战爆发,美国声明庚子赔款一半作为美国损失收下,另一半资助中国赴美留学生,剩余部分一直还至1943《关于取消美国在华之条约》庚子赔款结束。

英国:1917年一战时期,英国声明所有赔款用作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的教育费用,因一直为实施,1931年退还了部分赔款,剩余部分一直还至1943《中英新约》庚子赔款结束。

德国:1917年一战时期,中国作为同盟国对德国宣战,随即停付庚子赔款。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正式宣布放弃庚子赔款。

俄国: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随即沙皇俄国灭亡,1920年苏联政府通知北洋政府庚子赔款作废。

奥匈帝国:1917年一战时期,中国对位同盟国对奥匈帝国宣战,随即停付庚子赔款。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分裂,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宣布放弃庚子赔款。

法国:一直赔款到1947年,经美英协调,法国取消庚子赔款的赔偿。

日本:一直赔款到1941年,民国政府正式向日宣战为止。

其余各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瑞典、挪威等等数额较小,基本都赔偿到了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于1946年1947年陆续签署废除关于《辛丑条约》的条约。


总之是没有赔完。


曹老师xixi


在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之后,清朝灭亡了,清朝的灭亡并没有带走那数亿的赔偿。为了让列强承让中国合法,竟然打算继续像列强赔款,南京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蒋介石的败逃一共赔偿了6亿两白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彻底拒绝了赔偿并不承认清朝和列强之间签订的所有的不平等条约。在这里值得一提是北洋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的《西原借款》,段祺瑞前前后后总共从日本借款1.45亿日元,折合白银大约在一亿两,但是这笔欠款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也没有归还日本。

因为当时段祺瑞是将东北拿去抵押的,但是东北的张作霖是硬骨头,一直拖着就是不给日本。但是张作霖确实承认这些条约,但是就是不执行。总之就是日本人花了一亿两白银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个条约在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1921年,溥仪退位,清朝政府终于走向灭亡,被民国政府取代。而清政府虽然灭亡,但是当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赔款却还在,我们清点下当时签订的条约和赔款:

1.《南京条约》赔偿2100万两。“在清政府灭亡前还完”

2.《北京条约》赔偿1600万两

3.《天津条约》赔偿400万两

4.《马关条约》赔偿2亿两。“分三次偿还英法德等各国,花了6年时间。”

5.《辛丑条约》4.5亿两,加上利息一共9.8亿两

6.《庚子条约》遗留到了民国政府,总计9.8亿两。清政府遗留下来数亿的债务主要就是《庚子条约》的欠款。可笑的是当今网络上尽然出现了对当时侵略者歌功颂德的人,就因为下面的几件事:

1909年,美国将这笔欠款的一部分钱,修建了学校,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清华大学”。


1924年,俄国放弃了这笔欠款。

1925年,剩下的国家也都签订了退还赔偿协议,并将钱用在了对华的教育事业及银行业等方面。

1936年,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国民政府却还在赔付清朝的赔款,从1902年一直到1939年赔款才结束,这确实让人意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跟德国是对立国,并且德国是战败国,所以中国停止对德国的还款。很多人会问,民国政府已经取代了清政府,我们为什么要接这个烂摊子?


其实原因也简单,当时民国政府能顺利取代清政府,是因为各国列强在背后支持。所以不管是袁世凯还是蒋介石,都是给了列强一些必要的保障条件后才被允许取缔清政府的,有了利益的保障,所以推倒清政府,他们才没有参与中国的家事中来。《庚子条约》赔款事件在后面因世界局势变化,引起各国退还赔款风潮。

他们把退款还给中国修大学,建银行或停止赔款,这种举动令人诧异。但这样的举动竟让一些精美,精日分子欢呼雀跃,甚至歌功颂德,我甚是觉得好笑又可悲。为什么各国突然间对中国这么友好了?

因为在民国初年,世界局势突然发生改变,白银价格降到极低,各国为了满足自己的巨额赔偿,要求民国政府追加赔款,就是说白银贬值多少,就要增加赔款多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富足的国家,后来突然间发现来自中国的赔款太多了,因为白银又升值了,于是就把当时贬值增加的赔款退给了中国,于是就形成了各国退款的风潮。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各国会这么好心退款给中国吗?

记住血淋淋的教训,只有强大才有朋友,铭记历史,勿忘初心。


大老二爷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也很沉重,辛亥革命成功后,清帝逊位,民国政府建立,为了争取西方列强的承认和支持,民国政府承袭清朝政府的衣钵,全盘接受了清朝遗留下来的10多亿两白银赔款债务。孙中山曾发布了《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里面说提到了清政府以前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战争赔款的问题。告知中这样说: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意思就是,清政府以前签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全部由民国政府继续履约、继续赔款,一直到条约期满为止。

清朝政府一共欠了多少战争赔款?

自1842年到1911年清朝灭亡,清朝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很多赔款协定,主要包括:

1、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赔英国白银1890万两;

2、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赔英国、法国1300万两白银;

3、1881年与俄国发生战争,赔俄国280万两白银;

4、1985年甲午战争,赔日本23000万两白银;

5、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赔八国合计98200万两白银,赔外国商人2000万两白银;

以上赔款合计126670万两白银,也就是12.67亿两白银。

民国政府的具体处理情况

上述赔款总额看起来十分惊人,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财政十分困难,列强处于各种原因放弃赔款等原因,民国政府并没有赔付这么高的赔款。主要情况如下:

1.美国法国等国出于文化输入的考虑,退还了部分战争赔款。其中,美国退款达2400多万两白银,史称“庚子退款”,指定用于建设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协和医院等项目。

2.凭借战争国的优势,取消了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争赔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终止了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争赔款,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和匈牙利先后宣布放弃对战争赔款的索赔。

3.美国英国俄国主动放弃战争赔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联宣布放弃对中国的战争赔款;鉴于美英中三国在二战中为同盟国,1943年,美英两国宣布放弃战争赔款。

4.对日本赔款问题。日本作为近代对中国索取战争赔款最多的国家,一直坚持不肯减免或放弃赔款,民国政府一直偿还直至1939年民国政府财政部发布通告宣布终止战争赔款。


沧海拾遗录


作为社会人都知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说的就是一个人的信誉好,那么他在社会上就会有种种便利。如果信誉败坏,那么他在社会上将处处碰壁。——一个人如此,国家也是这样。


如今的马来西亚换了个政府,就提出要中止中国、新加坡投资的几个大项目,既然要中止,那就要按照合同赔偿。如果马来西亚宣布一概不承认前任政府签署的任何协议,那么中国、新加坡就要亏大发了——但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国家信誉就彻底完蛋了,以后不会有任何国家、任何个人敢在马来西亚投资,也不敢有人和他做生意,即便有人愿意做,也必须采取方式降低风险,比如要求预先支付资金,要求马来西亚国家保险公司为此承保,要求以马来西亚在国外的资产作为抵押等等。

新当选的马哈蒂尔试图否决前政府签订的中马商务项目,涉及资金可能最高达1500亿。


当年中国给委内瑞拉500亿美元的贷款,假设委内瑞拉发生革命或者政变,新政府一概不承认国际贷款,会导致什么后果?后果就是此后再没人敢给委内瑞拉贷款,再没人敢和委内瑞拉做生意。

如果委内瑞拉政府拒绝偿还中国500亿贷款,后果会怎么样?


同样的道理,当初民国政府继承了清王朝,并为世界各国所承认,那么就只能担负起清政府的留下的烂账,不然就得做好被人报复的准备。

这种报复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济上的。民国政府,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因为军阀割据,所以税收一直难以保证,再加上战争所需,都非常依赖外国贷款,如果敢否认前清烂账,那么就要做好贷不到款子的准备。再说,前清的很多借款,都是以政府的名义向外国民间发放国家债券筹集的,那么外国的法院就有权扣押中国政府的海外财产来赔偿这些债主。

这是清政府通过外国银行向国外普通民众和商人发行的债券,如果突然之间变成了废纸,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第二种是武力和外交上的,这一点不多说,民国政府肯定是受不了外交和武力压力的。


当初新中国政府成立之后,否决了一切民国外债和不平等条约,结果如何?

结果首先就是各国长达几十年不予承认、不建立外交关系,不发生贸易往来,也就是闭关锁国。第二就是原来民国政府在海外的资产(客机、客轮、商务轮船、房产、海外存款)被当地政府扣押,以应对当地民众发起的诉讼。一些民间诉讼、商务诉讼一直持续到中美建交时期——当时中国和美国互相扣押对方资产。美国冻结扣押了中国约8.05亿美元的在美资产,中方则针锋相对,扣押了美国公民在华约20亿美元的资产。

到了中美建交前夕,中美才开始对这些资产进行商讨。


武力和外交压力是新中国政府不害怕的,因为新中国政府有这个底气。更可况当时的新中国有苏联的大力支持,苏联给予中国大量贷款、援助,帮助中国度过了这个难关。



但民国政府既没有新中国的底气,也没有超级大国的支持,更不敢得罪列强,只好老老实实承认了前清留下的烂账。


象眼观天下


答曰:被民国继承了。

从法理上来说,大清并非是被灭亡的,而是自己逊位的。

清朝以相对和平的方式逊位,將政权过渡到民国政府手中,用儒家传统的说法就是“禅让”。

民国从清朝那里获得了土地等不动产,自然也要继承清朝的债务问题。

当然如果民国足够强势,自然也可以无视这些赔款。奈何当时民国弱的像是小姑娘,只能任由列强欺辱。

清政府总共欠了多少钱?

从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打,到大清帝国灭亡,损失如下:

1.对英国两次鸦片战争,赔款白银两千九百万两
2.对法国一次 战争,赔款白银八百万两
3.对日本《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
4.《辛丑条约》,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算明白欠账之后,就要考虑怎么偿还了。

而民国的还钱方法,可谓是极为奇葩,极为无奈,极为可耻,极为废柴了。

民国政府还账大法:借新账,还旧账

从袁世凯政府到后期的各个民国政府,为了还钱,都在借钱。

比方说二次革命前夕,袁世凯政府与英、法、德、俄、日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

借款总额两千五百万英镑,借期四十七年,利息五厘。

借款合同规定如下:

1.钱的用途由五国银行团指定。
2.五国银行团指派外国顾问和会计,监督中国的财政开支。
3.这笔债是按九折出售,八四折实收,袁世凯政府只能拿两千一百万英镑。
4.发放借款前,还要先扣除洋大人的旧债和赔款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

看看民国还钱大法,这群军阀如果能把欠款拿来建设国家也还可以接受,但是他们把借款拿来打仗,搞的民国越来越穷,列强越来越富裕。

啥叫列强?

很多人好奇什么叫列强,通过民国的借款,想必就知道了。

袁世凯政府借两千五百万英镑,拿到手只有八百二十万英镑。为了这八百万二十万英镑,中国人连本带利要还六千七百八十五万英镑!

这就叫黑!这就叫耻辱!这就叫吃人不吐骨头!这就是列强!

后记:

后来民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队成功,顺利免了一半的债务。

而对日本的赔偿款,直到日本正式侵华后方才停止赔付。国家资助敌国来侵略自己,堪称中华民族千年未有之屈辱。


(图片源于网络)


紫禁的sphere


首先来看一下晚清的外债情况:

晚清的外债开始于1853年二月,那个时候上海道台吴建彰为了剿灭太平军,向上海的洋商借款13000银洋。在其后的58年,清廷的外债有208笔,债务总额为 1305888297两。其中61%是清廷赔款借款转化为了外债,29%是实业借款,6%是海防、塞防和抵制外侮,3%是行政经费借款、1%是镇压革命起义。

清廷大部分的外债都是用于军事和弥补财政赤字,换句话来说债款本身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一旦外债达到一定规模,偿还利息便占到了财政中的较大份额,给财政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为什么朝廷会有外债呢?其实晚清财政的弊端由于自身无法克服,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下面这个图便能够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清廷的外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便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之前,鸦片战爆发,其后1851年又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那个时候清廷的财政可谓是捉襟见肘。为了应对时局,朝廷开始举借外债,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初期外债、西征借款、中法战争借款。

早期的时候清廷对外借款还是非常谨慎的,规模并不大。比如1862年,福建巡抚向福州、厦门的英法商人借款40万两,其后又借了10万两。这在当时便引发了朝廷的注意和不满,可见当时的人还是非常谨慎的。

等到了左宗棠西征的时候,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他前后借款六次,总额达到了1600余万两。当然利息也是高得吓人的,当时月息是1.5%,年息为18%,最低的的年息也有9.75%。

中法战争中清廷借款主要是为了筹集军饷。其中,这次举债还催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实业外债。

总的来说,甲午战争前清廷的外债有60多笔,总数为5300余万两。这批欠款都还清了,并没有积欠。


甲午战争之后,清廷的外债就再也还不完了。当时清廷赔给了日本高达2亿两的白银,同时还支付了3000万两的“赎辽费”,甚至还每年要支付50万两白银给威海卫的日本驻军,驻军至少三年,直到还清了赔款为止。此次巨款真是喂饱了日本,日本当时的财政收入相当于4571万两银子,这次赔款相当于日本四年的财政收入。

清廷为了赔这笔钱,先后对外借款三次,分布以关税进行偿还:

另外,庚子赔款又使得清廷欠下了另外一笔巨大的外债。当时清廷赔款共计4.5亿两,39年还清。这笔赔款实际上一共赔了11亿两,所以便有了后来一些列强退还庚子赔款。因为当时的汇率波动,他们发现大清赔多了。

最后,地方外债和实业外债往往为人所忽视。此时的清廷可谓是风雨飘摇,外债一年比一年重。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新政府自然无力筹款还债,不过外国列强自然不肯轻易放弃既得利益。为此,英国驻华公使组织国际银行家委员会,对海关的收入进行分配和监督,以确保这些收入能够偿还之前的外债。毕竟当时的海关在他们手中。

1914年,袁世凯政府开始如期偿还赔款。

北洋政府期间,民国还是接着赔款。后来因为加入了一战,赔款还特意被延期了5年。后来,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借着“金法郎”又敲诈了6千万元。

美国当时在庚子赔款中索取过多,后来发现他们钱收多了,还特意退还了一部分。当然,其他国家也有效法。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