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抗疫“前線”,“白衣天使”通宵達旦守護生命;在防疫“後方”,全民編織溫暖共渡難關。在浙江大地,城有溫度,人心暖暖。

杭州:40多封請願書作見證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1月23日起,杭州公交集團開通了浙醫一院慶春院區至之江院區的專線。根據計劃,2月初還將開通西溪醫院至醫護人員臨時居住地的臨時專線,24小時開行,方便醫護人員上下班。

專線開通計劃公佈後半小時裡,杭州公交集團電車分公司收到了來自各車隊、黨支部的共40多封請願書。有人說:“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有人說:“請求到防控疫情前線去,不辜負車隊和單位培養”。另外,站務組員工也紛紛申請服務專線,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杭州:兒子畫裡的惦念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杭州育才登雲小學104班周文衍同學,做了一件暖心的事,他給爸爸畫了一幅畫作為新年禮物。周文衍的爸爸是一名呼吸科醫生。

“當全家人興沖沖準備回老家過年的時候,爸爸接到通知要進隔離病房。爸爸隨後就走了,我跟媽媽特別擔心。除夕爸爸也沒有回家,我跟媽媽單獨回了老家。爸爸一個人在醫院吃年夜飯。我很想他。”周文衍說,為了給爸爸鼓勁,他把自己的心願都寄託在這組畫上,希望,爸爸和他的同事戰勝病魔,大家都能儘快團聚。

紹興上虞:鏗鏘玫瑰 武漢綻放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1月28日下午,紹興市上虞人民醫院3位“80後”護士作為第二批浙江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緊急醫療隊成員,與來自全省各地醫療衛健系統的其他“戰友”一起“出征”,支援武漢。

今年30歲的丁秀瑩是3位護士中年齡最小的,作為上虞人民醫院ICU主管護師,她雖然年輕卻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護理技術。此次“出征”武漢,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兩歲的兒子。“除了上夜班,兒子從來都沒離開過我,這次去我也不敢跟爸媽說,就說去外地出差了,但我跟姐說了,姐是醫生,她支持我。我老公和公公婆婆也尊重我的決定。”

怕長頭髮會影響工作,出發前,丁秀瑩還讓同事幫她剪短了頭髮。

紹興諸暨:按滿紅手印的“請戰書”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1月24日,諸暨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成立黨員突擊隊,請求加入抗疫一線。該大隊平時訓練有素,警務技能過硬,歷年來處置突發事件和群眾性事件上百餘起,處置成功率達100%。

“請戰書”上寫著:“我們已組建了黨員突擊隊,特向市局黨委請戰,我們全體黨員隨時聽從局委調遣,征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們一定‘不畏生死、不辱使命’,隨時準備奔赴抗疫一線。”

麗水青田:兩雙厚底棉鞋的故事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為了更好地執行設卡點位的夜間值守任務,麗水市青田縣章村鄉紀委副書記、辦公室主任瞿宗斌從家裡帶來一雙厚底棉鞋。瞿宗斌說,夜間腳經常會凍僵,設卡點位附近搭建的臨時帳篷比較低矮,下雨天雨水會滲進來,這雙厚底棉鞋是他最好的“禦寒裝備”。

瞿宗斌的妻子是麗水中心醫院血液內科的一名護士,疫情發生後,夫妻倆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照顧,共赴前線。

這樣的棉鞋,瞿宗斌和妻子各有一雙。

溫州樂清:愛心聯動,跨國採購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從1月24日起,雁蕩真際寺靜心文化中心在臨時負責人張女士的帶動下,全體義工四處奔走,投身到疫情援助相關行動中,積極調動國際資源,採購醫用防護服和口罩等物資。到1月30日下午,他們跨國採購了7230個醫用一次性口罩、1280套防護服及護目鏡、540個N95口罩及6000副手套。

當樂清確診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時,張女士發現周邊藥店的口罩、手套被搶售一空。於是,她利用網絡在全球各地採購防疫物資,尋找中國導遊帶回。

台州仙居:高速路上的生日面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朱玲是台州市仙居縣交通運輸局一名員工,也是白塔高速出口點位上的檢查、檢測員。1月28日是朱玲的生日,也是她在這個春節堅守一線的第五個班頭。她的丈夫是防控一線的醫生,不能陪她。

當晚,同事們給朱玲送來了生日蛋糕,仙居縣仙綠土雞蛋專業合作社的阿姨們也送來了三黃雞湯麵。“從沒想過,我會有這麼難忘的生日。”

衢州柯城區:村主任的5000只口罩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1月29日,衢州市柯城區姜家山鄉前徐村村主任徐衛良為全村村民免費發放了5000只口罩,這批口罩是他專門託朋友從國外訂購回來的。“我想如果給他們發了口罩,能確保源頭防範,有效抑制疫情蔓延。”徐衛良說。

麗水龍泉:警醫夫妻的偶遇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1月23日,民警曾光磊辦完案後趕往派出所值班,當車子行駛到高速路口時,他停車接受防控檢疫人員檢查,沒想到在給自己檢測體溫的護士就是新婚妻子。隨後,曾光磊在朋友圈寫道: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再好好陪你!

其實,像這樣奔波在戰“疫”一線的夫妻兵很多,他們展示了“抗疫第一線,上陣夫妻兵”的新時代黨員幹部風采和擔當。

寧波鄞州:“咖啡小哥”的溫暖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1月28日傍晚,一名小夥子穿著黑色外套、戴著口罩,拎著一個紙箱子直奔鄞州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站,隨後從箱子裡面拿出幾杯熱乎乎的咖啡往醫護人員手裡送:“這是送給你們喝的,你們上班辛苦,給你們暖暖身子,提提神!”還沒等醫護反應過來,他便轉身離開了。

1月29日下午,“咖啡小哥”重複了同樣的操作。急診科護士長邱巧靜再三叮囑他:千萬不要再送來了。1月30 日下午,“咖啡小哥”還是來了,照舊送上熱騰騰的咖啡,還對邱巧靜說:“這次咖啡是有好心人資助的,你們喝著別再有壓力……”說完樂呵呵地離開了。

湖州安吉:“大家”與“小家”的兩難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程華明是湖州市安吉縣杭垓鎮姚村村的聯村組長、共產黨員,也是姚村村的下派副書記,疫情發生以來,他一心撲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幾乎沒有離開過村,連續在村裡奮戰了9天。尤其是姚村村作為與安徽寧國相鄰的入境村,防控壓力更重。

另一頭,程華明的父親去年底已經病重,本來他想在春節假期期間好好陪陪父親,盡一份孝心,可是因為疫情突至而無法如願。

1月27日,醫院通知家屬,提前準備老人的後事。接到電話後,程華明依然選擇了留在村裡,穿梭在卡點、群眾家或辦公室途中。1月31日凌晨,程華明急匆匆地趕往醫院,想見父親最後一面,可還是晚了一步。

湖州長興:一封2198字的家書

身邊的戰疫|你在“前線”救人治病 我在“後方”加油鼓勁

除夕夜,浙醫二院長興院區醫生陳江給遠在重慶老家的孩子寫了一封信:“你媽媽已經連續戰鬥了十多個晝夜了,其中有好幾個通宵”“她實在是太忙太累了,壓力很大,昨天下午我遠遠看見她坐在樓梯上,非常疲憊,還在接電話”……2198個字,字字心疼。

這個春節假期,陳江和妻子夏小學作為浙江前線醫護人員一直戰鬥在一線。因為工作忙碌,夫妻倆雖在同一家醫院,卻很難見上面、說上話。(馬江 徐樂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