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型肺炎疫情“侦察兵”也是潮汕人的骄傲

2020,这个谐音“爱你爱你”的年份,却让我们度过一个特殊的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像一把利剑悬挂在每个人心头,焦虑恐慌弥漫空气每一个角落。连拜年祝福语,都自然而然从“恭喜发财”变成“健康平安”。“没事宅家里,出门戴口罩”是男女老少都要熟记于心的十字口诀。

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得不出门,奔赴“战疫”第一线。他们也害怕,害怕双鬓花白的父母满眼不舍,害怕天真活泼的子女紧抱双膝;但责任与使命,让他们不得不勇敢,与危险系数极高的病毒打一场硬战。

他们有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医护人员。人人避而远之的医院就是他们的战场。而在医护人员中,有这样的群体,他们不直接接触病患,却是实打实的疫情“侦察兵”。他们就是检验科医护人员。

广东潮汕惠来籍的陈培松博士就是其中一员。在钟南山院士发话前,他就受命筹划准备冠状病毒的检测。从1月20日至今,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整整12个小时,除了匆匆忙忙扒几口饭外,他基本都扑在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一份又一份的检测。哪怕下班回到家,他也要随时联系同事沟通安排试剂、仪器及人员。

他是新型肺炎疫情“侦察兵”也是潮汕人的骄傲

由于项目开展时,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南还没出来,作为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组长的陈博士身先士卒,在严格的个人防护下完成前几批标本的检测。一边做检测,一边改进各种流程,以缩短报告的时间和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的风险。短短几天内,理顺了所有的工作流程并且不断优化,使得中山一院可以24小时接收患者标本,检测报告基本在12小时内完成,并且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标本运送和检测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核酸检测是筛查和诊断冠状病毒的重要手段。从标本的采集,运送到检测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严密的防护下进行。临床医生和护士采集标本后,送到实验室,再由我们完成检测。整个实验流程大概需要4个小时。特别是在全身防护的条件下,工作很不方便。以现在的实验条件,很难实现来一个做一个,都是一批一批地检测。所以报告时间基本都在6小时以上。我们在努力地缩短报告周期,也希望更多的医生和患者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流程,耐心等待检测结果。”陈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山一院检验科作为广州最早开展核酸检测的实验室之一,陈博士经常利用碎片时间整理各种心得体会与同行交流,指导大家更规范地开展工作。“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检验科,我们有这个责任和担当。我也希望同行在工作开展中能高度重视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他是新型肺炎疫情“侦察兵”也是潮汕人的骄傲

为了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陈博士在工作时必须全身严密防护,为了节省防护物资,无论是防护服、防护帽及防护镜至少坚持穿戴四五个小时,哪怕工作时再难受,都不能脱掉,只能强忍着。每次摘下防护镜,镜片都是水朦朦的一片,沾满了汗水。

他是新型肺炎疫情“侦察兵”也是潮汕人的骄傲

“前几天大家都在过节,实验室就只有我一个人。我的学生离开实验室后,隔着玻璃给我拍了个照,还发给了我。刚看到照片时,莫名有股悲伤涌上心头。”陈博士说着有些哽咽。

他是新型肺炎疫情“侦察兵”也是潮汕人的骄傲

他的科室主任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一个孤独的背影诠释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今天的检测任务完成时,看到培松博士脱下憋闷的防护服、护目镜和N95口罩满头大汗的样子,真的很心疼他,让我泪目。他也是主动放弃回家乡和亲人团聚,主动值守春节假期。谁都有家人和至爱,病人也一样。勇敢面对一个个压力和挑战,为医患排除一个个危难,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他是新型肺炎疫情“侦察兵”也是潮汕人的骄傲

而想到家人,陈博士既难过,又愧疚。“本来春节打算带老婆孩子回老家看爸妈的,一整年都没回去了。爸妈都70岁了,天天念叨着想孩子。最近老婆一个人要带两个孩子,1个3岁,1个8岁,也真是不容易。”好在家人都很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这让他很是欣慰。

“医护人员对疫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天生的。春节迎战疫情,要加班加点,我们都没怎么挣扎过,也不需要经过动员,坦然地接受这一切。在检测时,我也曾焦虑过、紧张过,但慢慢地就平静下来了。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能为疫情防控带来贡献,内心相当自豪。祝愿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渡过难关。”陈培松博士如是说。

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有家人需要陪伴;他们跟我们一样,也害怕病毒入侵;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渴望早日消灭疫情,让生活恢复正轨。

但“战疫”让他们变得不一样,让他们以血肉之躯和专业知识储备,为我们筑起防护健康的围墙。

向他们致敬!

向所有医护人员由衷地说一声:谢谢!


陈培松,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副主任技师。

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2010获得中山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学位后留在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工作。主要从事分子诊断,精准医疗方面的医教研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1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多项。在分子诊断技术及临床应用,实验室管理,生物标志物等领域有丰富工作和研究经验。


采访 | 马远征

撰稿 | 柯玉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