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建议,农民家自产的农产品进城里菜市场卖可以免摊位费,产品价格由农民自己定,这行得通吗?

星星之火要燎原


笔者这些年的工作期间去过不少城市,可是很少有城市管理者允许农民免费进城摆摊销售自家的农产品。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目前我所工作的城市——河南郑州!

不但如此,郑州市每年还会抽派部分人手,帮助瓜农寻找卖瓜的摊点或者帮助西瓜滞销的瓜农处理变现。

早在十几年前,郑州市政府就允许或者默认周边郊县的农民在每年的5月份至10月份期间进城卖瓜,不但不收取任何的费用,西瓜以及其他瓜果蔬菜的价格也完全是农民自己决定。而作为一名在城市工作多年的新闻人,我曾经亲身经历了这些年来郑州市区境内城市管理者与这些进城卖瓜瓜农之间的特殊关系。

如果大家每年的春夏秋之际来到河南郑州出差或者游玩的话,在大街小巷都会看到开车农用三轮车的瓜农,车上装着满满的西瓜,然后不用担心城管或者其他人员的驱赶。当然,这些瓜农也必须要确保自己的车离开之后,附近不能留下瓜皮纸屑等废弃物,这也好比是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与体恤民意的城市管理者之间在长达十几年间的一种默契或者是君子协定一样。我给你场地和机会进城卖瓜,你给我保证城市的环境和市容。

作为一个西瓜爱好者,我在6月初的时候从这些瓜农手中购买西瓜的时候还是2块钱,

而到了这几天,我再去卖瓜的时候,这些西瓜的价格已经下降至了1.2元每斤左右。

随着周边中牟县以及登封市这些西瓜的大量上市,进入郑州市区的西瓜价格或将会在6月底7月初下降至1元每斤以内,依旧要高于往年同期的水平。

我国其他地区现状,大多不允许农民进城卖货

确实有一些专家建议城市应当允许农民将自产农产品免费在城市摆摊销售,价格自己决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非常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地市级以上的城市而言,全国范围内几乎没有多少先例,从实际操作上来看,也很难行得通。

即便是对于一些小城市来说,农民想要进城卖掉自家生产的蔬菜和瓜果,甚至连最基本的一关——进城都非常的困难。因为很多城市已经不允许农用的拖拉机或者三轮车在白天进城,而且几乎全天“出没”的城市综合执法人员也不会允许这些菜农或者瓜农随便的出摊来有损市容市貌。

对于此类问题,笔者所在的城市——河南省郑州市政府每年夏天允许周边瓜农进城卖瓜的决定可谓是全国各大主要城市里的一股清流。

对于允许农民资产农产品免费进城售卖,价格由农民自己来定这个问题的可行性,笔者以为在小城市或者城镇或许还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很多地区已经在这样做,而且取得一定的效果。


粮油市场报


首先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好专家,是一个真正关心农村的专家。咱先不说这种做法可行与否,咱只说说这种做法的好处。

农民种菜,直接入城,且免摊位费,于农民、于市民都有利。

于农民,积极调动种地的积极性,避免了莱贱伤农,摆脱了粮价低迷的困境。农民富裕了,可以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于市民,农莱直接入市,减少流通环节,莱价降下来了,节省市民的开支。若房价、莱价都掉下来,市民的幸福指数,肯定节节上升,国泰民安。

哎,可惜的是行起来,难啊……

谁真正关心此事?谁真正操办此事?这许许多多,只能仰仗政府。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喜欢此文的,请顶起来。





下岗老三


有专家建议,农民家自产的农产品进城里菜市场卖可以免摊位费,产品价格由农民自己定,这行得通吗?

这是我在头条看到的第一个好专家,建议在城里菜市场为农民免摊位费,而且产品价格由农民自己定。这个建议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我以一个真实农民身份细细思考之后,我觉得这个建议并不能行通。

不说目前这个建议是否能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认可,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也不可能行得通。

  • 会出现一些伪农民

此建议对农民十分的有利,既能够减少农民贩卖农产品的成本,又能让农民自主决定价格卖出好价钱。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让一部分蔬菜经销商看到商机,采用一系列方法冒充农民,以期望获得相关扶持,减少开支。

另外一方面,也会让一部分农民走上二道贩子的道路,从其他农民那里低价收购农产品和土特产,然后在城市里卖出一个好价格。这样由于信息差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农民的收入还是没有增加。

  • 趋利性也会产生产地之争

其实产地租费的门槛,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低廉产品和滞销产品的入驻,另一方面是将优质销售区域和普通区域分割开来。如果一味的免费为农民提供摊位,那么可能会产生争夺优质摊位的战争。

因为不管是谁都有着趋利性,都希望自己的农产品能够摆在显眼的位置,获得更多的收入。

此外,拿提供摊位以一个想为单位来说,自己种植蔬菜和农产品的农户本身就很多,如果他们都涌入到市场,那么即使修建再多的摊位都会显得不够用。而如果采取分批进入的原则,又会违背这项建议的初衷。

  • 建议虽好,但要考虑到更多因素

一项好的建议不仅仅只是说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考虑全面,思索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如针对此项政策,不一定需要完全免费,可以适当性的收取一定的费用。同时成立相应的部门,对菜市场农户进行准入检查,保证市场内农产品的质量,维护消费者的相关权益。此外,还需要制定一个最低价格策略,避免农民在卖产品的过程中产生恶意降低价格的行为。


爱茶者九号


这几乎不可行,如果非要执行那么就会出现许多假农民,就像村干部亲人吃低保一样。

摊位都是固定的,任何东西被限制就会升值,有价值的东西谁会出让,就目前而言,还没听说过哪个城市有那么高的道德水平。我摆了十多年的摊,哪里不收摊位费?即便是农村乡街,同样的要给摊位费,两米摊位,最少十元钱,逢年过节一百元一天。城市有千元一天的摊位费


往事如风景如画


农民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老实,你别想买便宜菜。以前我们这没有超市,有一些农民自己种菜卖,价格看人定价,年轻一点买的就要价高,老一点的买要价低一点,没个准价。后来有超市了更离谱,一群都蹲到超市门口卖菜、水果,天天按超市价来定价。比超市贵美其名曰我的新鲜,比超市稍低点就缺斤短两。去年冬天我预定了10斤白黄瓜100,第二天去取要140。知道你要用又不能另找人买。今早晨买的煮玉米,信誓旦旦自己地里新摘的,煮的有点大,剥开一看一吃去年冰冻老玉米,不在农村不知道,农民也有很多坏人。


弦断有谁听354


专家的建议非常的好,可是现实中,能这么做,会这么做的农民真的很少。

说现实的,我朋友家门口有几亩地,他平时做点小工程比较忙。他叫他老婆以及老妈种菜,然后去附近的市场卖,附近的市场离家里两公里左右。而且卖自己家里种的菜,只要不去市场的摊位那里,是不收钱的。他老婆跟他老妈说,我们种可以,叫我们去卖,我们不去。

她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年老的,许多人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没有经常与人交往,不知道从何开始。年轻的,你让她去守着还不知道能不能卖得出去的菜,她也不愿意,也放不下自己的面子。

我爸也是活生生的例子,我教他做废品回收,已经给他找好了资源以及铺好了路。做两次他就不做了,不愿意跟人交流。宁愿在家里养牛,养鱼

现在很多的农户,自己种养的已经很少亲自拿去卖了。虽然说价格由农户自己定,可是农户一天忙到晚,更多的农户选择卖给商贩。因为这样可以他们就有时间做别的,商贩购买力也大。不像自己拿去菜市场,能不能卖得出去都是未知数。


农村人雄起


我不仅支特专家的建议,还要为他点赞,不仅解决农民卖农付产品难,也使城镇居民吃到新鲜便宜的蔬菜与瓜果,是一件利好的民生工程,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我要坚持支持专家建议,在此发表自已的看法。

一,专家这种建议早在50年就执行过,那时农民的农付产品〈粮食之内除外)只要在当地政府开一张自产自销证明到外地出售,可受到当地市管人员的帮助,解决场地,免收相关费用。我们村盛产桃子带有当地政府自产自销证明,运往南京,芜湖,高淳及一些集镇销售,都享受过这种待遇,今天专家的建议不就是传承了党和政府为民,爱民的优良作风。

二,现在三农问题是热门话题,农民又是三农之中的核心问题,专家的建议不正是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帮助那些没有退休金的弱势群体的老农民,並非是那些年轻力壮在外务工的小伙子,为何不能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三,这样好的建议,应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相关领导的重视,习总书记说,群众事无小事,何况此事实并非小事,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说是国富民强的新时代,为何不能把过去优良传统发扬壮大。

四,我不赞成专家没调研发表建议。我居住在镇里,离菜市场不远,而且对此事非常清楚,而且也记下这方面有关问题,不仅是我表述观点的依据,今天可以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1,我镇(狸桥镇)有6万多人口,苏皖二省交界,一个建于9o年代未的菜市场,已不适应现代活需求,每天早上十分拥挤。市场内的摊位全部出租给小摊贩,市场周围的老人种的菜挑到莱市场没有场地摆,平时还好城管人员为了少麻烦,睁一眼,闭一眼,允许他们乱摆乱放,市场内十分混乱,给顾客带来了不便。但是如果上面来人检查,城管人员把那些老人赶得到处乱跑,並且双方常有争执,一次一位老太与城关人员你拉我推把一筐鸡蛋打翻在地。

2,不仅对当地农民要关心,对外地摊贩也要关照,不仅是就业的一种方式,是流通领域的一支力量,他们辛辛苦苦从外地把农付产品运到我地,不允许他们定下来卖,立马赶走是常有的事。而他们的产品价比当地摊贩相差一二元一斤,吃亏的是当地居民和外地摊贩,高兴的是当地摊贩,支持城关的也是当地摊贩。

3,解决这样的矛盾,其实並不难,因为土地不是问题,在城市也不是在市中心,建好后,只要给他们提供场地,合理收点费,他们也可以接受,不一定要好的摊位。只要次序好就可以了。

4,我曾经有个解决此类矛盾的的设想,按照本地需求,盖一栋销售大厅,可设三大销售处,1,固定摊位销售处,2,当地农民自产自销销售处,3,外地流动摊贩销售处,三者是竞争的关系,对抬高物价有帮助,同时固定摊贩能稳定当地的供应。


蒋山老徐


我是“农村户口就是好”,欢迎大家点赞关注!(以下观点仅是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农民自己种的菜可以带到城里进行自由贩卖

这种方法说实话,可以行的通,但是问题会很多。虽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所谓的市场效应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一、农民进入城市菜市场,同时可免摊位会

这样虽说对农民的吸引力很大,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其他卖菜商贩的感受。都是卖菜的,农民就可以免摊位费,其他菜贩子就不可以,中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阻力和不良竞争。

就算给农村的菜农在菜市场外另规划一片地方,也会对其他菜市场的生意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只是少数的菜农利用农用三轮车在菜市场门口卖,影响还小,如果大批农户的菜进入菜市场,最后的结果也一定是一发不可收拾。

二、产品价格有农民自己定

不管任何产品都会有一个相对应的市场价,如果都是自己定价,那么市场经济也一定会乱。这就是国家为何每年都会出台相应的粮食价格。

农村的菜农和菜市场原有的菜农也不免会产生一些价格战。农村的菜农没有摊位费,蔬菜也是自家产,成本相对低,价格自然可以低一点,利润最后还是有不少。菜市场原有的菜农,每天的需要摊位费,蔬菜还要从菜贩子手里够得,成本已经不低了,再加上农村菜农的竞争,你让人家怎么活。

三、质量保证

我并不是说农村菜农的蔬菜有多么不好,而是为了产品质量,为了大家身体。毕竟不管在哪都会有“没良心”的人。

农村菜农的蔬菜自由流入市场,质量保证也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督。

题主也是为了农民考虑,但是现实问题也是要考虑清楚!


农村的小孩儿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里,没有照顾谁的这一条。不欺农就不错了!


长安借东风63583187


只要是金钱💰社会,谁也不怕钱扎手,给谁让利也是白搭,倒楣的还是消费者。市场经济永远是尔虞我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