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批評紅會同時,企業不能一捐了之!


王鑫:批評紅會同時,企業不能一捐了之!


1月31日,紅十字會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錢花在哪了?物捐給誰了?為什麼捐了這麼多錢和物,一線的抗疫戰士還是一次次呼籲“物資緊缺”……人們弄不明白,為什麼每次大災大難面前,紅十字會總顯得那麼力不從心。

在我看來,盯著紅十字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所有捐獻的企業和個人是不是也要思考,這些錢和物是從自己的腰包裡掏出來的,捐之前有沒有想清楚捐給誰,捐到哪,能起到什麼作用。我想除了思考捐多少之外,很多捐獻企業和機構都沒有對整個捐獻過程進行一次詳細的評估。

單拿汽車行業來看,截至目前不完全統計,汽車行業的捐款將突破7億元,這還不包括一些個人和海外僑胞的非正式捐獻。我們發現,這其中除了不多的幾家企業通過成立基金會的形式實施捐款捐物外,大部分還是依靠第三方機構。

或許有人會說,踐行社會責任需要公開透明,避嫌是很多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時首要考慮的,但也必須指出,落實社會責任也是一項企業經營行為,不是“人傻錢多狂撒錢”,經營的好不只是給自己的品牌和企業帶來好處,甚至能徹底改變社會生態,完善社會秩序,這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根本。

王健林曾經在一次扶貧見面會上說過,如果單純的為了5億元,萬達在行政費用上稍微節省就是幾十億,沒有必要費盡心思在社會責任上去考慮盈利,好的企業一定是思考如何在大災大難面前運用自身能力加快解決社會問題。

因此,這一次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我建議汽車行業以及所有人不只關注哪家企業捐了多少錢,還應該看看這些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上的用心程度。成立基金會是一方面,能有效保證款物精準、高效、透明的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此次疫情捐款也是推動中國建立一套完整的社會責任體系的大好機會。

王鑫:批評紅會同時,企業不能一捐了之!


上世紀七十年代,一本《路西法效應》的書籍講述了在缺乏監管機制下一個好人是如何變壞的,我想這恰恰適合運用到今天關注的捐款事件。第三方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如何完善制度不只是相應機構的事情,也是捐款企業和機構本身應該做的。

踐行社會責任是一門學問,企業千萬不能一捐了之,這既是對社會責任履行的不完整表現,也是造成今天我們不斷詬病紅會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