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乒乓球比赛,还有多少人听解说,尤其是听嘉宾解说?

镜中有镜iii


过去很长时间里不看乒乓球转播 一是没什么悬念 前三名都中国人 不用看 事后知道结果就行了 二是杨影的解说太难听 磕磕绊绊让人不知所云 三是不激烈不刺激 两个人围着球台斗 每个球两三板就结束 等半天才有一个像样的对攻 现在有看球了 新来的解说不错 最起码比较流畅听起来舒服 尤其是邓亚萍参与解说 提升了层次


白云深处555666


我听,最近的比赛,如果有邓亚萍作嘉宾,我都会选择听她的讲解直播。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邓亚萍的讲解对业余爱好者来说,真的非常有帮助。

比如世界杯小组赛,西蒙.高茨VS加那纳塞卡然那场,我就把邓亚萍的点评总结了一下:

1.挑打上旋要果断;2.劈出去的跟板要跟上,要干他;3.打球时目的性要强;4.成熟的运动员要看关键球的处理;5.对住反手变正手永远是好球;6.长球不是随便发的,一定要有突然性。这些点评对业余爱好者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加以实践,对提高球技非常有帮助。


二是我们都是业余爱好者,有的球知道其然,并不知道其所以然,邓亚萍的专业点评加深了观众对比赛的理解,让观赛更有乐趣。

邓亚萍的专业度是毋庸置疑的。她对比赛的解读既有专业高度,讲解起来又很有趣,不干扰比赛的节奏,又让观众了解了很多专业知识。


三是邓亚萍能做到客观、理性。

比如在解说马龙的比赛时,她会告诉大家这个球为什么龙队会拉漏,为什么正手位的球上不去,为什么龙队会使用这种战术等等。她不以成败论英雄,反复提醒观众,对现阶段的龙队来说,保重身体不受伤是第一位的。在点评张本智和时,她说,张本智和的成长速度是很快的,正手相对上半年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客观的点评,让大家回归理性,对于培养客观理性的球迷来说非常重要。


综上,我特别喜欢听邓亚萍的解说。真心希望央视能在以后的比赛中多请她来当嘉宾。


菲比33


我爱看乒乓球比赛,最爱听邓亚萍的解说。那可是乒乓球智慧的精华。

她对比赛队员的临场动作的解说精准,语言流畅,情绪饱满。解说的节奏契合看客的期盼。

对于她支持的选手,不会夸口乱吹;而对另一方也不会随意贬责。

她的解说能将比赛双方的战略战术、心理、情绪、动作,分析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最过瘾的是她岀招露而不吐,让观众自己去观察揣摩,吸引观众集中精力观赏比赛。

邓亚萍一一不愧乒乓皇后的美誉!且是我心中永远的乒乓皇后!


震之463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解说员?以及现在的乒乓球解说员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我专门查阅了一些资料,自己整理了一下。

一、什么是解说员

专门从事赛事进行讲解、介绍、分析的专业人员,多指从事于电视和广播媒体的工作。体育解说员专指对体育赛事进行讲解、介绍、分析的电视或者广播人员,工作性质其实就是解说主持人。他们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对现场的比赛进行点评,讲解、总结,有时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广大观众或者听众朋友对现场比赛有了大概的了解。

二、现在的乒乓解说员都是谁

喜欢看乒乓球比赛的朋友,其实不难知道,目前大部分央视转播的重要乒乓球赛事,都由杨影担任解说员。杨颖的解说虽然有时候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但不得不承认,其独特的观点和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是一般解说员所不具备的。对杨颖的评价,我们要客观的看待。另外,解说评论员首先是一个人,他们的职业要求他们解说时对每个球员做到没有偏向,单纯从技术发挥出发公平对待。可我们应该明白,没有观众能比曾经是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杨影能明白关键时刻运动员的心情,有时因为赛况紧张语言上显得有些偏向性,这不够职业,但是起码真实呀。

三、现在的乒乓球比赛对解说员的要求

其实球迷都应该清楚,任何运动的发展,在竞技水平上都不可同日而语。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的乒乓球比赛从激烈程度和技战术要求,应该都是相当高的。这也就要求解说员在解说的时候,要更加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球迷的欣赏需求。

在比赛中,特别是在大型比赛中。乒乓球解说的职能是不可替代的。观众需要解说员,乒乓球运动也需要解说员。解说员这一角色,就是要把乒乓球的魅力带给广大观众。广大观众也会通过解说员,进一步的了解乒乓球。相信在现在的乒乓球比赛中,仍然会有广大球迷对解说员的需求。解说员还在乒乓球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谢谢,希望能帮到你!


强哥聊体育


第六人认为现在观看乒乓球比赛,还是有很多人听解说的,至于解说嘉宾,这个要分开看。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邓亚萍经常担任央视解说嘉宾,据说还是义务劳动,央视不会给报酬。但是很多球迷对于邓老师的解说大赞特赞,直呼很过瘾涨知识。为何?两个字:专业!这里的专业不仅仅说她打球专业,更多的是指她的解说很专业。当然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

对于邓亚萍这样的解说嘉宾,球迷们肯定是非常期待的。也非常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她的解说,她对于乒乓球技术细节的解读、运动员当时心理状态的把握是非常准确和独到的,于无形之中让广大观众受益匪浅。对于到底有多少人听解说,详细数据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第六人认为这个数字肯定小不了。

再举一个例子,2018年世界杯团体赛期间,刘国梁担任某网络平台解说嘉宾。当时从用户播放量上看,直播数字还是非常惊人的,据悉已经过500万了。这说明一个道理,如果嘉宾解说分量很重,在广大球迷心目中有着广大且深刻的影响力,那对于球迷来讲,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当然如果解说水平一般,嘉宾解说总是脱离球迷,讲一些虚头巴脑的“假大空”的玄乎东西,偶尔听一两次,感觉尚可,但是时间长了,球迷尤其是那些追求技术的球迷肯定不买账,因为对于这部分球迷来讲,邓亚萍或者刘国梁的解说更适合他们的口味。说白了,解说一定要洞察球迷的真实需求,了解他们的心声,总是东拉西扯的肯定不受欢迎。

以上是我的回答,认可请转发,期待您的点赞和关注。


国球第六人


首先要说的是,在中国,乒乓球项目的观看人群众多,年龄跨度也非常大,所以乒乓球比赛中的解说,特别是嘉宾解说,非常有必要。

不过,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面对同样一场比赛,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理解和评价,可能会完全不同。这就需要解说员去带领观众,进入到比赛中去。

高水平的解说员,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和洞察场上的局势以及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比如世乒赛期间,央视邀请大满贯得主邓亚萍担任解说嘉宾,她专业的分析,清晰的表达和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点评,深受广大球迷称赞。

再比如刘国梁的解说和技术点评,基本上能做到和赛场上同步,经常会有一些预见性的见解和提醒,对赛场上运动员使用的技战术甚至微妙的心理变化都能洞察秋毫,这种变化,只有身经百战的资深运动员和教练员才能了解,一般人确实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不过,所谓众口难调。解说员面对亿万观众,肯定是一人难称亿人心!要做到让所有观众满意,其实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所以作为普通观众,对于解说工作,不应该过分苛求。

原创内容,真实态度,理性观察!欢迎大家的评论和关注!谢谢!


楚泽平


个人这里也是分情况的,如果是邓亚萍指导的解说,个人一般都是看的;如果是其他人的解说,有选择的来看!

个人认为作为解说员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对于国乒很了解,对于球员很了解,多说些与比赛相关的东西。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一些“废话”,不必要的“吹捧”肯定让人厌烦的。解说的时候,往往不需要说太多的东西,到了关键分,关键局讲一讲这球该怎么打?为什么这么打?思路是什么?这样就挺好的。

之前刘国梁指导客串解说员的时候,就收到很多球迷的好评,金句频出,堪称经典!现在邓亚萍老师作为解说员,同样也是吸引了很大一批粉丝,纷纷给点赞,口才好,思路清晰,专业性强...让人听得舒服,高兴。

有时个人也感觉某一些解说的嘴比较碎,本就紧张的比赛,你在一再“嘟嘟嘟,嘟嘟嘟”的不说正题,在哪扯一些无用的东西。这时,个人就喜欢看清流直播,自己看比赛,自己欣赏比赛。

主持人、解说员这些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不能吃老本,这样很容易被社会淘汰的,让人厌烦的。


小哥聊体育


作为业余爱好者,“自己看是看输赢,听解说那是看门道”,所以看乒乓球比赛,个人还是喜欢听解说的,尤其是最近邓亚萍解说的多了,可以听到很多专业的知识,了解一些乒乓球的技战术,尤其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对于战术的调整,解说分析的非常到位,感觉对阅读比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举一个最近一场比赛的例子吧,樊振东在男子世界杯决赛上4-2战胜了张本智和,邓亚萍的解说让我们了解了樊振东的打法以及樊振东有针对性的布置,如果不是解说,或许真的不知道乒乓球里的这些门道。

第一局比赛:

自己看球的看法:樊振东有点被动,老是打不死张本智和,张本智和的失误少,回球质量好。

听了解说之后:邓亚萍:“张本智和这次给我的感觉,防守的质量提高了,尤其是防重板的能力提高了。”之后邓亚萍又给樊振东出谋划策,“我们不要想着一板打死对方,下板的时候,要多准备几板。要多调动张本智和,不要让他站在那里防你,要尽可能打错位。”


第二局比赛:

自己看球的看法:这一局樊振东打的就比较顺利。(至于为什么,不知道)

听了解说之后:邓亚萍中途的解说是“这几个球很好看,打‘动’他了,让他跑起来,才有机会获胜。”之后赢下第二局之后,邓亚萍点评本局认为,樊振东从发球开始牵制对手,接发球也一样,这种战术是绝对有效的,有效战术要坚决执行。


第三局比赛:

自己看球的看法:樊振东怎么又变得变动了?

听了解说之后:原来是因为樊振东自己没有控制好失误,被张本智和调动起来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樊振东的角度打得很开,整个球打得比较活。樊振东这一局变化得有点少,总是盯着一个点,要在注意单板质量的同时,注意打球的变化。”


第四局比赛,樊振东抓住了张本智和正手短球的弱点,邓亚萍表示对于对手的弱点就要一抓到底,结果樊振东的发球几乎都是冲着张本智和的正手短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对于乒乓球爱好者来说,可能看不到场上队员的心态的变化,战术的变化,也看不出场上队员有什么调整,通过解说专业的解读,在观看乒乓球比赛的时候,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场上发生的一切。


绿茵小萌新


乒乓球比赛和其他体育项目都一样,仿佛成为了一种习惯,都需要有解说,比如在这个直播间有解说,即便解说的很烂,也有很多人选择留在这里,相比于清流直播,球迷更喜欢有解说的比赛,这样似乎才是标配,没有了解说,就没有了灵魂。

有的时候,乒乓球的比赛即使解说很烂,也要开着声音去看比赛,似乎并没有很多人去听解说,而是专注于比赛,不过解说却必不可少。

现在看乒乓球,其实解说员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能够担当解说员,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偶尔听解说,也可以获取很多知识,另外,杨影是央视乒乓球的解说,为什么会遭到很多人的吐槽,就是因为,球迷还在乎解说,如果真得不在乎有没有解说,杨影也就没有人过度关注了。

其实主播和嘉宾是两个概念,主播就是解说场上的过程,而嘉宾才是评论员,所以嘉宾的到来,会让乒乓球解说更加专业,也有很多人愿意去听嘉宾解说,这样可以增长乒乓球知识。

比如说邓亚萍,在杨影被遭到吐槽之后,央视请来了邓亚萍,果然反响热烈,邓亚萍是世界冠军,由她分析出来的场上局面和技战术,非常专业,球迷的眼睛虽然盯着屏幕,但是耳朵却交给了邓亚萍,能够抓住球迷的耳朵,那么邓亚萍的任务就算完成的很好。

所以解说和嘉宾还是非常需要的,乒乓球也和足球一样,都需要解说去烘托气氛,解读场上的比赛,这样才能更吸引球迷关注,比如英国天空体育请来穆里尼奥担任嘉宾解说,这就是实力和影响力,另外一点也证明了解说嘉宾的重要性。这和我们国乒请来邓亚萍如出一辙。


老乐说球


看乒乓球比赛,还有多少人听解说?尤其嘉宾解说?这个问题,估计还是大多数人喜欢吧,好像也分人吧。看谁解说吧。


比如邓亚萍和刘国梁大家就比较喜欢,而前世界冠军杨影的解说因为有着强烈的个人喜好,对自己喜欢的运动员,极度宣扬,对自己不喜欢的运动员就贬低,一度引起人的反感 。看到评论说,只要是她解说,就静音。还好,世界杯团体和T2联赛,包括昨天刚结束的男乒世界杯,央视换了主持人。新人高菡还有原来解说三大球的黄子忠来主持了,嘉宾有邓亚萍老师,还有一个叫林强的。

我个人更喜欢听邓亚萍和刘国梁主席的解说,邓亚萍老师解说的非常到位。很专业加上自身素质特别好,很客观,圈了一大波儿粉吧。刘国梁主席更牛,2018年世锦赛团体赛时候做客中国体育直播TV688房间,更是广受好评。至于高菡和黄子忠的解说估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高菡还不错吧,中规中矩,不像黄子忠老师说话大胆,黄子忠解说有点儿像杨影,满嘴跑火车,新加坡T2联赛,林高远输了比赛,半决赛输给林昀儒后,季军争夺战又输给张本智和,于是他说林高远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但是同样是他解说世界杯比赛,马龙输球输了张本智和和林昀儒,他就不敢说马龙。当然龙队有伤。



我觉得吧,你解说比赛就可以了,没必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观众。他预测奥运会名单,说刘诗雯基本锁定了一个,丁宁问题也不大。年轻的他看好孙颖莎。问题是刘国梁也不这样预测,他还是少发表这样的言论引起口水战吧。刘诗雯和孙颖莎状态不错,但是丁宁一年多了没有冠军入账,世界杯团体赛打着打着就腰伤复发,天知道会是谁?让他预测的话,没有中生代陈梦的事儿了。


所以乒乓球比赛,多少人喜欢听解说,尤其是嘉宾解说,大约是分人的吧,我喜欢邓亚萍的解说,直播TV里感觉侯英超老师也不错,你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