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老重慶城,鑿崖為城,四面臨山,三面環水,重屋壘居。蜿蜒曲折的山路地勢造就了一條條狹窄逼仄的老巷,黌學巷、郵局巷、扁擔巷、洪學巷、雙巷子、水巷子、洪聲巷……這其中,當屬連接山城上半城的領事巷最為知名,百年前,巷內中外名人彙集,各國領事館駐紮,老百姓們望而卻步。

領事巷的由來,溯其根源那是百年前,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煙臺條約》,西方列強就正式敲開了西南門戶, 隨後英、法、美等西方列強急紅了眼,一個個紛紛在打槍壩靠南、通遠門城門內的一條老巷子內建起了領事館,這條長約0.2公里,寬僅為1至2米的石板路小巷由此得名。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百年小巷建立之初

據《巴縣誌》舊檔案記載,1896年3月,經與清政府議定,法國政府在重慶城內的二仙庵設立了法國駐重慶領事館,領事哈士乘船到達重慶那天,巴縣知縣國璋,帶著一幫特別選派的官員,興師動眾地趕到朝天門碼頭,親自迎接參拜。隨後幾個月裡,英國人獨享開阜之利,狠狠地在山城撈金。同年12月,美國大使見英國享利,想要分一杯羹,也要求在重慶設立領事館。於是重慶知府不得不遵照條約劃地,這才心有不甘地將這交通不便的山崖荒地劃給了洋人。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於是,在這通遠門老城牆邊,五福宮前,東接金湯街、火藥局街,南連山城巷,北靠鼓樓街的小巷裡,紛紛建起了各國領事館,就連法國駐重慶領事館也從二仙庵遷移至此,美國駐重慶領事館亦設在該處。一時間各國官員,各路名人聚集於此,原本地處僻靜,道路狹仄的小街巷一下子名揚中華。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因英、法、美等國先後設立領事館,下半段修建了法國天主教堂,這原來荒涼的金湯門就開始熱鬧了起來。在這熱鬧的領事巷內,住的都是有身份的領事官員,而一般經商的外國人只能住在城外南岸。後來,隨著大使館越來越多,城內日漸擁擠,很多開始在李子壩、國際村以及南岸等地設立大使館,領事巷也由此漸漸走向衰落。

解放後至今,領事巷的蛻變

到了抗戰時期,領事巷更是成為了我黨地下工作者的首選安全地,商人們也紛紛沿途設點經商,尋求這一地的庇佑討生活。就連賣報的小孩都知道,日本人不敢輕易侵犯領事巷,不敢得罪西方人。在轟動世界的日軍無差別轟炸重慶的時候,日軍飛機抵達重慶上空時,各領事館為了避免被飛機轟炸,在屋頂都刷上自己國家國旗,這才使得整條街巷奇蹟般的在戰火中留存至今。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在解放後,那個肩扛手提的時代,位於渝中主城的山城巷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狹長的巷內,一家家木窗小商鋪林立各色小商品琳琅滿目;樹下的小木凳上乘涼的老人嬉笑闊談;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挑扁擔走街竄巷高聲叫賣的商販被饞嘴的小孩包圍著;肩抗棍子尋找生意的山城棒棒遍地都是;臨崖的小酒館老茶樓生意紅火至極。江邊的老人們每日聚集在茶樓,泡上一杯濃茶,看江邊風景,來往船隻,又聽說書言子聲色並茂,生活真是愜意如斯。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隨著城市的發展,這樣的老城老巷漸漸沒落,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衰落的百年老巷,放到現在,又何嘗不是個優美僻靜的宜居之地,只是少了一份喧鬧嘲雜,更多的是一份靜謐的煙火氣。這狹長幽靜小巷裡,每塊青磚每棵古樹彷彿都飽含著老重慶的風味。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兩旁百年黃桷樹林立,樹根盤根錯節裸露在外,牢牢地抱住民居下的石堡坎。雖沒有中山四路,黃桷樹根暴露石牆外的壯觀美感。但在日照時分,陽光從冠蓋如傘的綠蔭縫隙射進老巷,樹影斑駁,也別是一番風味。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現在,經過改造的領事巷特色老社區,在以往建立領事館的位置裝上了古色古香的青磚,圖文並茂地向過往的遊客介紹這段歷史。跟著入口處地圖指示,沿著小巷往裡走,越來越窄,也越來越具有生活氣息。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領事巷:百年前西方列強領事館聚集地,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領事巷這百年的曲折發展,正是國家百年來興衰榮辱的縮影。在綠蔭掩映下,行走在古色古香的青磚和中式木質門窗裝點下的老巷內,讓人不禁放慢腳步,感慨這太平盛世的不易,品味這百年老巷帶來的濃濃煙火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