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現在在城市裡打工的人越來越少了?是因為年輕的人口少了嗎?

思壯哥Stronger


近年來,由於糧食價格不好,農民種地效益不高,很多人都跑到城裡去打工,可是在最近一兩年,在城裡打工的人越來越少,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根據對當前農民打工情況的瞭解,並不完一是因為年輕的人口少了的原因,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農村人口結構的內在因素,農村人口中年輕人口確實在下降,由於目前在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尤其是50-60歲人口所佔的比重在逐漸增加,據瞭解,在本人包扶的貧困村中,1232口人中,50歲以上的412人,佔33.4%,雖然現在農村也放開二孩政策,但是遠水不解近渴,可以說現在部分地區農村人口老的老,小的小,中間的人口數量少,所外出打工人員的數量在減少。



二、城市生活成本高的外在因素,近年來,由於城裡房租不斷上漲,物價也有所上升,導致一些在城裡打工的農民,生活成本不斷上漲,如果在普通工廠打工,一個月3000多,4000來塊錢,去了房租、水電費之後,根本就剩不了幾個錢。如果有些拿不住的,再抽點菸、喝點酒,就更剩不啥錢了。

三、很多年齡大的農民工在城裡找工作困難,在一些用人的單位,都想挑選一些年輕力壯的,或者是有文化的農民工,而一些50多歲以上的農民工,多數沒有多少文化,幹體力活也不如年輕人,所以很多單位把招工年齡都定在50歲這個槓上,超過這個年齡硬槓,找工作很困難,有一些農民工只能返鄉了。



四、就是現在城裡的活不好乾,出現了一波返鄉潮,由於近些年城市開發的項目少了,基礎建設用工量也在萎縮,而工廠打工的話,第一工資低,一般都是3000-4000元之間,去了費用存不下錢;第二工作時間長,有的一天工作10小時,甚至12小時,我有個同學在深圳一家電子廠上班,一天工作12個小時,一天下來腰痠腿乏;第三沒有休息日,有些工廠沒有星期天休息,工作強度大。所以有一些農民索性不幹了,回農村乾點別的也能掙到這些錢。

總之,當前農民在城裡打工確實越來越少了,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並不只是因為年輕人少了,而是在城市經濟不景氣、消費水平高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三農廣訊


城裡打工人數越來越少,確實是現實。年輕人口越來越少也沒錯。

從2012年開始,我國的勞動力人口到達了頂峰,7年減少了3500萬人。

2018年末,全國16-59歲人口為89729萬人,與2017年末相比,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70萬人,比重下降0.6個百分點。




我們印象中的打工者,一般是從事低端體力勞動的農民工。

實際上現在農民工也也逐步到達了頂峰。2018年農民工總量28836萬人,增長0.6%;本地農民工11570萬人,增長0.9%;外出農民工17266萬人,增長0.5%。

不少一二線城市由於製造業轉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廠逐步轉移到其他地區;再加上大型城市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在一線城市掙5000元不如在老家掙3000元攢的多,因此農民工也開始在全國各個城市轉移。



年老一代的農民工隨著年齡增大,逐漸不能外出,而新生代的農民工,由於受到良好的教育擁有豐富的知識,他們更容易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擁有這樣穩定工作的人,一般就可以順利落戶城鎮了。像2018年我們農村人口減少1300萬人。

綜上所述,打工者越來越少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這也預示著大家的生活變好了。


暖心人社


城市裡打工的人越來越少,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不能簡單認為年輕人數量減少的原因。

雖然城鎮化進城不可阻擋,但是人為因素過多,城市並不能承載那麼多人口。最為關鍵的是就業崗位沒有那麼多,並且不穩定,此外醫療教育資源有限,加上房價實在太高,農民工在城市買房落戶困難重重。

城市打工的人越來越少,可以從如下角度進行分析:

一、房價漲勢兇猛,城市生存成本快速上漲,對中低收入人群產生驅趕效應

房價上漲帶動房租上漲,當房租佔到月收入的一半左右時,在城市打工每個月能剩下的錢就非常有限。返鄉雖然掙得少,但是生活成本低,最後也許還能剩下更多。同樣是養家餬口,離家近點顯然能有更多便利。

二、經濟是有周期的,當前階段城市就業崗位比之前有所減少

房價上漲推高了企業成本,工人對工資也不斷提出更高要求,這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東南亞國家遷移的根本原因。一家大企業搬家,會帶動整個供應鏈企業採取行動,就業崗位就會明顯減少。

美國挑起貿易紛爭,出口存在不確定性,受影響的企業也會選擇降薪裁員。農民工找不到工作,自然就會返鄉。

三、欠薪現象屢禁不止,打工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使得一部分人不再選擇遠離家鄉打工

對欠薪的人懲罰力度太低,農民工討薪難,這是普遍現象。一個城市出現欠薪,在老鄉之間口口相傳,這個城市的信譽就會降低,越來越多人就會敬而遠之。既然在外面幹了活拿不到錢,那就不如在家掙少一點,起碼能見到錢,能吃上飯。

四、老一輩農民工已經幹不動了,身體也垮了,年輕一代已經不願意再日復一日去做枯燥乏味收入又低的工作

農民工的工作強度是非常大的,二三十年幹下來一身傷病,比職業運動員的傷病還要多。全年無休,每天加班,又苦又累,這樣的工作如果有選擇,誰願意去幹呢。

年輕一代知識水平更高,對互聯網更加了解,心思更加活躍,自然不願意再去過老一輩的生活,每天日復一日看不到希望。

五、新的職業出現,就業選擇增多,不出門也能掙到錢的機會增加

送外賣、送快遞、自媒體、微商、直播,新的職業在湧現,做好了很賺錢。既然有新的選擇,又新奇有趣,那麼何必把青春浪費在生產線上呢。


財智成功


現在的工難打了,工作累,時間長,工資低,不自由,和坐牢相比,沒有多大差別。

改革開放初期的第一代農民工,現在已經普遍步入老年,幹不動了。第二代農民工,現在是打工的主力軍,他們普遍認為到城市打工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因為他們過夠了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生活,很多人轉向了生活成本低的老家就業,或者是自主創業。第三代農民工,或者乾脆就不願意成為城市裡的二等人,選擇了發展空間大,福利待遇好,工作輕鬆的大企業就業。

筆者以老家為例,現在農民工打工,大多數是離土不離鄉,白天出去幹活晚上回家住宿,既能照顧家人,又不耽誤掙錢,像那種候鳥式生活方式的人不多了。再說產業大部分都在園區,不在城裡,所以城裡的人就少多了。

隨著鄉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已經不是人們唯一的生存去處,分散式的組群式發展是未來的方向,城裡已經失去了它的吸引力。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現在城市裡打工的越來越少,主要是能吃苦耐勞60後的第一批打工者己逐漸退出。另外就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西部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好多西部地區的農民工都回本地去發展。人口減少是次要因素。


讓心歸零Jbz


我覺得一線城市的人口會慢慢減少,二、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會增加,一線城市主要是房價太高,租房子住也特別高,收入也沒有什麼優勢,租門市開店很難掙錢,門市租金達到頂點,做生意也有些困難,迴流反鄉的人也多,在大城市裡確變成消費城市,子女教育費用也高,外地人的小孩上小學,比讀大學的學費高,有錢人消費得少,爭錢象撿錢一樣,撿多了誰還有錢給呢?借錢給總有一定限度,每天車輛轉來轉去,大城市這麼多人每天好像耍得起,不知道經濟來源從那兒來。我有些不懂,耍了還會拿高工資、高收入者反而變多?


雪上飛馬一羅孟強


人工智能代替簡單的勞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