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異鄉的人,你有哪些難忘的工作、打工、創業經歷?在外地有沒有歸屬感?

阿巖1976


漂泊在外,打工,工作,創業?在外地有沒有歸屬感?

“從校園時光到畢業🎓後工作,已經連續六年的時間回家了兩次”欣兒很平淡的說著這句話·只有她才能明白那六年經歷了多少的風風雨雨吧。

欣兒每次寒假、暑假都會去打工賺錢交學費。在那幾次打工中印象較為深刻的是:在深圳一家電子廠,天氣很冷距離過年還有半個月的時間,由於只呆半個月而且買被子的地方又遠,所以就沒有去買。那個冬天過的很冷拿衣服堆著蓋。由於太偏了工作的那個地方,回家的時候坐車急的快哭了,一直趕著買車票的那個時間點。

畢業後在外地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做銷售。也許是還沒做好銷售的心裡準備。那段時間一直調整不過來,慢慢的也就適應了。那時候的狀態就是:跟家裡報喜不報憂吧。

在外漂泊的孩紙,唯一的歸屬感就是每天回到出租屋內放下包包坐下的那一刻吧!



Ada夏沫


從二十幾歲就遠離家鄉,近三十年的光陰基本上都是在外漂泊度過,這期間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讓我對上海這座城市產生了熱愛。許許多多的經歷薈萃而成的光陰故事,每當想起卻倍感溫暖。


第一次保住我飯碗的人我們還常常聚,2001年四川北路,素昧平生,一盒飯,一杯水,一件事對我的幫助締造了永遠的友誼,南翔鎮的陳曄幫我們公司申請到了建築業統一發票,老闆佈置給我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那可是死命令,辦不好捲鋪蓋走人的 。現在我們還經常一起喝酒。

第一次借我錢的人,是上海紡織設計院邱建勳先生,一位資深給排水設計師,當年工作上遇到一件棘手的事,需要墊付大筆的錢。我就到了紡院和邱工說了一下,幾天後,二十萬元打到我卡上,也沒有問我家是山東哪個縣,也沒問我採取何種方式還這筆錢,總之就是借了,不問結果的無私幫助迄今每想起來還倍感溫暖。



第一次幫我度過命運轉折的人,是一位賣消防器材的老闆,殷金龍先生,一位五十幾歲的老前輩,是他帶我進入到消防工程的行業,當年我幫他帶班,他從不會問我,這工程花了多少錢,用了多少人工。還幫我們借了房子,買了小靈通手機。現在殷金龍先生仍然安好,工程還做,兒孫成群,人財兩旺,真所謂好人好報。


第一次幫我們安排孩子上學的人,萬矚先生。孩子到了五年級,我們想把他轉到自己身邊來,當時我們兩眼烏黑,不認識學校和老師,後來冒然找到萬老師,這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問了孩子的情況後,學費都沒交就先領了課本,在開學的第二天孩子們順利的上了學。

在上海近三十年的打工生活,我習慣了這座城市,也愛這座城市很多令我尊重的人,愛這座城市的文明和習俗,愛這座城市的格調和韻味。感恩上海,感恩這裡的許許多多的人和事。



(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民工找米客


二十幾歲就開始在外飄泊,到現在整整16年了,這麼多年裡,幹過工廠的學徒 操作員 被結了婚的女人講笑話拿開心,老鄉的背棄,跳槽到一家建築公司,從零開始,這期間經歷結婚生孩子,打工創業的艱難,有時想想以前好玩,自己又好傻,非常感謝那些阿姨給我介紹的女孩子,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回家的感覺越來越濃,特別的看到家裡老人小孩都是留守,身在異鄉是一點沒有歸宿感,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



鄂東男孩


有家的地方沒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家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每一個漂泊在他鄉的人,都希望快點脫離這種漂泊的生活,出門在外沒有一點歸屬感,找不到心靈的港灣,但為了生活,為了家庭的責任,還是要努力的工作,期待以後的改變。加油。



廣東老胡


掐指一算我來深圳已經10年了,從一個小夥子變成了中年大叔。從開始的求職,到後來的創業 ,從單身一人到結婚生子....經歷的太多,現在依然在路上,儘管深圳四通發達 什麼都比較方便

但是依然沒有歸屬感,且隨著年齡的越來越大 感覺很想回去,可又不敢回去,畢竟還是要賺錢養家!就這樣吧先!


深城往事


在外地呆了幾年,飯店當過服務員,廠子裡面也上過班,外地再好始終沒有故鄉好,因為根在那


不杞人憂天不庸人自擾


談起在異鄉我的經歷事很多了,在紹興開過加工廠虧了幾萬大洋,在東陽安裝遊戲機又虧幾萬,又到義烏幹過外牆油漆,從幾十層高樓都用一根繩子捶著在空中幹活,等等,太多太多了,最後都沒有達到生活理想


昌雲影視


我在異地工作了七年多,工作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賺點錢養家餬口,由於家庭支出比較大,一個月幾千工資,只能勉強維持生計,一年到頭也剩不了幾個錢,人活到這份上挺失敗的,但生活還要繼續,身為孩子他爸,責無旁貸,再苦再累也得咬牙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