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在古代是很富裕的省份吗?

青岛的快乐生活


秦汉以前江西是不怎么样的,那时候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江西那时处于华夏文明核心区域的边缘地带,基本还属于“蛮夷”范畴。

江西真正大发展是从五胡乱华之后的衣冠南渡开始的,江西成了衣冠南渡南方省份的第一站,现在的江西南部地区也开始得到开发。经孙吴、晋朝200年的开发,江西的农业得到大开发,成为江南稻米重点产区。虽不如北方和江东地区,但在南方地区是鹤立鸡群了。

唐朝开始,江西开始崭露头角,唐玄宗把江南道一分为二,江南西道应运而生,江西由此得名,这里的江西包括湖北、安徽部分地区和湖南大部分地区。从这时开始,江西的人文也开始兴旺起来,至唐后期,江西的进士人数已经全国第三,还出过状元。要知道,科举是从隋开始,但实际有人数统计的是唐朝才有的。人文兴盛从侧面也反应江西的经济条件是可以的,因为但凡肚子都填不饱是没有闲心也没实力去搞人文的。只要懂历史的都知道,从安史之乱后开始,南方经济首次超越北方后,南方经济一直比较好,这时江西扮演了重要角色。

江西之所以能在南方地区首先被开发是源于交通位置好,跟现在一样,交通条件好的省份经济自然不会差。长江、江西的赣江成为链接岭南和内陆的重要交通线,加上江西本身已开发有着丰饶的物产,促使江西的商业经济也开始繁荣。随着大庾岭——赣江——鄱阳湖——长江——运河这一黄金水道的畅通,产生了江西历史上的第一批商业性“大城市”,如洪州、江州、吉州、景德镇等。唐中后期,江西的茶叶、白银产量在全国已名列前茅,仅浮梁县每年税15余万贯,占全国茶税三分之一,乐平的银税7000两,占全国银税的一半。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重创,但是偏安一隅的江西却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反倒经济获得快速增长。至唐末,唐王朝对江西的统治也十分重视,委任得力官员管辖江西。江西已经从一个荒蛮落后之地开始变为发达之地了。

而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江西作为南唐的后方享有相对稳定的环境,南昌还短暂的做了一会南唐的国都。这种环境为宋朝江西的大放异彩奠定基础。

宋朝的江西很繁荣。这个时代的江西,无论是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还是在科举考试中及第的人数,都名列全国前三名之内!在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留下了一系列值得骄傲的记录,号称”两宋文人半江西”!“宋代科学半江西”等等。

宋代江西是当时人口第一大省。同时江西书院林立,拥有全国最多的书院,高达224所,比第二名高六十多所,这也让江西产生了大量的人才,两宋时期江西的进士人数多达5142名,当朝宰相江西籍的也占了全国的12.5%,王安石、欧阳修、江万里、文天祥、陆九渊、杨万里等等,随便说个人都是如雷贯耳。

宋朝积累的优势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传统经济趋于鼎盛。江西的文化优势也依旧无可动摇!在官场上,更是出现了“满朝文武半江西”的局面!这点明粉应该比较清楚。当时江西(不包括婺源)与浙江、江苏(含上海)同为中国文化最为兴盛,出人才和官员最多的地方。这也从侧面印证经济能力强,虽然江西人口到了明朝较浙江稍逊一筹,居全国十三布政司的第二位,但每年所纳税粮经常要超过浙江。

与此同时,明朝出现的“江西填湖广”促进了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的江右商帮的形成。元末明初的江西和湖广地区是战争的主战场,生灵涂炭,加上朝廷对江西的赋税非常重,导致大量江西人的移民,奏响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运动,同时,大量江西人出走,一个包袱一把伞,走遍天下做老板,成就了江右商帮。1500多座江西会馆和万寿宫遍布全国各地。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清朝前期,由于清前期仅广州开埠,江西所处的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广州通道变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交通线。这也延续了江西的繁荣。但世界总会变,工业革命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沿海通商口岸的陆续打开,江西的交通优势不再,甚至随着湖南近代的给力发展,中国最早的铁路走了湖南,江西终于走向了没落,不仅落后于沿海江浙,甚至落后于湖南等内陆省份。江西人只能告诉人们:咱祖上也阔过,仅此而已。


xiaoyi900417


看到这个问题,飞扬心中一震,中国古代,其他时期不说,宋明时代,江西绝对是一个逆天的存在,“富裕”这两个字都不足以形容其突出地位。

飞扬认为,“富裕”不单单只能用经济来衡量,其实更多的要看文化(包括教育、人才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软实力表现。下面,飞扬就带大家来看一看被誉为“人杰地灵之地”、“文章节义之邦”的江西,在宋明时期有着何等耀眼的表现。


江西景德镇的精美陶瓷

人才喷涌、教育兴盛

第一、科举人才名列前茅

俗话说:学而优则仕,古代人最重要的晋升途径之一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一个地区如果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必定会人才井喷。

江西在科举中表现如何呢?请看下表:



看完表大家可能会感到惊诧,在宋明时代,江西的科举考试数据真的让人震惊:

江西在宋代和明代分别产生了进士5861 名和 3338 名,占同期全国进士数的13.8%和13.4%,而且其中,还有30名状元。这一数据,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仅次于江浙集团,均列在全国第2位。



在明代前期,江西的科举更是达到了极盛,据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 》统计,明朝立国的273年间共举行 89 次科举考试,共录取进士 24898 名,而其中江西产生了 3338 名,占13. 4%。尤其是以洪武四年到成化二年 ( 1371 -1466) ,这一阶段全国共进行科举 29 科,录取进士 5406 名,江西为 1054 名, 占全国 19. 5%,其中有 13 科超过 20%。永乐十九年辛丑科,江西籍进士 72 名,占全国的 35. 8%。

占比1/5甚至1/3的数据,或许令很多人都难以想象,那个时候这个“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江西,人才之兴盛竟然达到了如此地步。

第二、书院教育蓬勃发展

人才的兴盛与教育的发达绝对是分不开的,书院教育一直是江西古代的一个特色,其兴盛程度更是一度达到了傲视全国的地步。

从数量上看,宋明时期江西的书院数量以绝对优势占据全国第一,占比为 20 - 30%。两宋时全国共有书院 515 所,江西就有 170 所,而名列第二的浙江只有86 所。


从质量上看,宋朝江西三大书院 ( 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 皆著称于世,白鹿洞书院也一直被誉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白鹭洲书院曾经一届科考 ( 1256 年) ,出了 一名状元、40 名进士,一座书院的进士数超过全国的九分之一,声震朝野。



如果古代的书院可以视作现在的大学,那么在宋明时代,江西绝对是要比现在的北京还要重要的高等学府集中地,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傲视全国的存在。

教育和人才,在如今的时代,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宋明时代的江西在这方面突出耀眼的表现,足以堪称是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名人迭起,引领风骚

宋明时代,江西涌现了一大批名人,他们上至朝堂、下至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引领了时代的发展,也可以作为江西省富裕程度的一个代表。

政治上:

宋朝一代,江西人官至至副宰相以上者2 7 人 , 宋史列 传人物达 1 4 3人 , 可谓人才济济。单例举两人,就足以彪炳史册—— 既是唐宋八大家又推行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的王安石,誓死尽忠、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在明朝,江西出现了宰辅 18 人、部属大臣50 余人。以解缙、杨士奇、李孜省、严嵩、张位五位士人为突出代表,可见江西名人之盛。




王安石

文学上,唐宋八大家江西独占了三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有黄庭坚、杨万里、江万里、解缙等诗坛或文坛领袖,还有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戏剧家汤显祖;在哲学上,宋朝儒学集大成朱熹、宋明两代 “心学”的开山之祖陆九渊,也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技方面,也有创作了不朽巨著《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在军事上,也有北宋军事家李觏,明朝抗倭名将谭伦、邓子龙。

上述很多人的名字,相信身处现代的我们,都不止一次的听到或看到,甚至很多人都在历史教科书上被多次提及。人才的兴盛,名人的涌现,引领风骚,把握时代,这何尝又不是江西古代富裕的表现呢?

鱼米之乡,陶瓷之都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美称。在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江西的农业经济发达、人民富裕自然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江西还有另一个闻名于世的存在——“瓷都”景德镇。



江西景德镇这个名字,相信一般人都不会陌生,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朝廷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在宋代,江西景德镇就已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其时镇内官窑有58座,民窑达数百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足见当时生产规模之宏大。



陶瓷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工业中最令世界瞩目的代表性产品,陶瓷的生产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江西,有景德镇“瓷都”的存在,宋明时代江西的富裕程度就可见一斑了。

飞扬有言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与宋明时代的无比耀眼、兴盛富裕相比,如今的江西似乎已经沉默低调、不再富裕。然而在飞扬看来,经济上的富裕可能只是一时的,但文化上的富裕却是持久的,江西的古人先辈们留在江西人血脉中的富裕文化一定会使江西人在时代的发展中再一次崛起,成为那个耀眼的存在。

作为一个与江西人有着血脉联系(明朝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包括我在内,很多湖南人的族谱都追溯到江西)的湖南伢子,飞扬在此衷心地祝愿,江西的老表们能凭借其勤奋刻苦的传统,再一次实现家乡的富裕繁荣。

参考文献:

《宋明时期江西进士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分析》刘遵海,《宋明时期江西人才盛况及其原因探讨》崔 正 德

我是飞扬,一个爱历史的理工男,愿把我所读的变成有趣的故事说给你听,关注我,让我们在思考中共成长

历史飞扬


江西自唐代梅关古驿道开凿后,又有赣江水运的加持,可深入山区腹地,水路四通八达,通江达海,形成了兴盛九百年的江右商帮,只是到了近现代,因战争(太平天国,国内二次革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无铁路交通闭塞,官员思想僵化,腐败,剥脱多而给予少,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江西的发展,造成了先天既不足,后天又摧残。幸好江西老表聪明,四出创业,地方政府GDP数字虽不漂亮,但老表还是有钱的,看着房价就知道。






老张3151


在古代富不富裕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江西嫁女儿的聘礼真是天价一般的高。


画画6748198


江西富个蛋蛋,如果不是因为高彩礼报告江西各种社会问题有谁知道这个靠彩礼维持生活的5省!!!


南宁汽车电蓄电池批发


江西是穷省,赣州是穷区。我这个家族是从福建迁过来的。从小孩到大,江西两字只是地址开头的两个字,无论其富还是穷,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福建每年祭祖,心有所属,有生之年,我定要离开这里


阿阿a贼zei


本来对江西印象一直很好,特别是南昌,自从后来看见南昌大学和南昌电网掐架之后。。。简直惊了个呆好吧,南昌大学江西唯一211,被南昌电网断电,这待遇,还有一个是,新闻里看到不少江西的彩礼问题,动不动几十万,吓人


打不过就退队


过去中国最穷的省就是江西,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山西,陕西,改革开放以来他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光头揚


江西在古代是瓷器之都,鱼米之乡,革命摇篮,有江西填湖广之说,虽说不富裕,但是人民安居乐业,地广田丰,人丁兴旺,江西人民是全国人民的老表,绝对好地方!


香脆小坚果


秦汉以前江西是不怎么样的,那时候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江西那时处于华夏文明核心区域的边缘地带,基本还属于“蛮夷”范畴。

江西真正大发展是从五胡乱华之后的衣冠南渡开始的,江西成了衣冠南渡南方省份的第一站,现在的江西南部地区也开始得到开发。经孙吴、晋朝200年的开发,江西的农业得到大开发,成为江南稻米重点产区。虽不如北方和江东地区,但在南方地区是鹤立鸡群了。

唐朝开始,江西开始崭露头角,唐玄宗把江南道一分为二,江南西道应运而生,江西由此得名,这里的江西包括湖北、安徽部分地区和湖南大部分地区。从这时开始,江西的人文也开始兴旺起来,至唐后期,江西的进士人数已经全国第三,还出过状元。要知道,科举是从隋开始,但实际有人数统计的是唐朝才有的。人文兴盛从侧面也反应江西的经济条件是可以的,因为但凡肚子都填不饱是没有闲心也没实力去搞人文的。只要懂历史的都知道,从安史之乱后开始,南方经济首次超越北方后,南方经济一直比较好,这时江西扮演了重要角色。

江西之所以能在南方地区首先被开发是源于交通位置好,跟现在一样,交通条件好的省份经济自然不会差。长江、江西的赣江成为链接岭南和内陆的重要交通线,加上江西本身已开发有着丰饶的物产,促使江西的商业经济也开始繁荣。随着大庾岭——赣江——鄱阳湖——长江——运河这一黄金水道的畅通,产生了江西历史上的第一批商业性“大城市”,如洪州、江州、吉州、景德镇等。唐中后期,江西的茶叶、白银产量在全国已名列前茅,仅浮梁县每年税15余万贯,占全国茶税三分之一,乐平的银税7000两,占全国银税的一半。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重创,但是偏安一隅的江西却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反倒经济获得快速增长。至唐末,唐王朝对江西的统治也十分重视,委任得力官员管辖江西。江西已经从一个荒蛮落后之地开始变为发达之地了。

而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江西作为南唐的后方享有相对稳定的环境,南昌还短暂的做了一会南唐的国都。这种环境为宋朝江西的大放异彩奠定基础。

宋朝的江西很繁荣。这个时代的江西,无论是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还是在科举考试中及第的人数,都名列全国前三名之内!在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留下了一系列值得骄傲的记录,号称”两宋文人半江西”!“宋代科学半江西”等等。

宋代江西是当时人口第一大省。同时江西书院林立,拥有全国最多的书院,高达224所,比第二名高六十多所,这也让江西产生了大量的人才,两宋时期江西的进士人数多达5142名,当朝宰相江西籍的也占了全国的12.5%,王安石、欧阳修、江万里、文天祥、陆九渊、杨万里等等,随便说个人都是如雷贯耳。

宋朝积累的优势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传统经济趋于鼎盛。江西的文化优势也依旧无可动摇!在官场上,更是出现了“满朝文武半江西”的局面!这点明粉应该比较清楚。当时江西(不包括婺源)与浙江、江苏(含上海)同为中国文化最为兴盛,出人才和官员最多的地方。这也从侧面印证经济能力强,虽然江西人口到了明朝较浙江稍逊一筹,居全国十三布政司的第二位,但每年所纳税粮经常要超过浙江。

与此同时,明朝出现的“江西填湖广”促进了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的江右商帮的形成。元末明初的江西和湖广地区是战争的主战场,生灵涂炭,加上朝廷对江西的赋税非常重,导致大量江西人的移民,奏响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运动,同时,大量江西人出走,一个包袱一把伞,走遍天下做老板,成就了江右商帮。1500多座江西会馆和万寿宫遍布全国各地。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清朝前期,由于清前期仅广州开埠,江西所处的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广州通道变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交通线。这也延续了江西的繁荣。但世界总会变,工业革命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沿海通商口岸的陆续打开,江西的交通优势不再,甚至随着湖南近代的给力发展,中国最早的铁路走了湖南,江西终于走向了没落,不仅落后于沿海江浙,甚至落后于湖南等内陆省份。江西人只能告诉人们:咱祖上也阔过,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