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程序員行業的一句話 : 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

童年654321


這個現象並不僅僅出現在程序員這個行業當中,事實上,任何行業的面試,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的現象。除了吐槽之外,首先要學會正視這個現象,另外就是要懂得如何在面試和工作中合理應對於調整。


有時候,面試是一種“選拔”而非“考核”


要知道,大家參與的面試,有時候是一種“考核”但有時候其實是一種“選拔”。


其實我們在學生時代就已經經歷過“考核”和“選撥”的區別。


比如高中會考,大家都會覺得難度很低,因為這是一次“考核”,考驗的是你高中知識是否掌握到位而已。


因此,考試的難度就會低一些,大家只要“及格”就代表高中課程已經基本掌握了。


但是高考就是一次“選拔”了,它的目的從本質上來說,是為了給考生進行“排名”,排名最好的去清北,很棒的去985,211,以此類推。


因此,題目就不能太簡單,因為如果題目太簡單,有太多的人都拿了滿分,又怎麼決定誰去清北,誰去二本呢?


在公司面試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如果一家公司真的很缺人,需要立馬把人招進來幹活,可是人又不那麼好招的時候,他自然不會搞什麼太么蛾子的面試,只要基本能力可以滿足當下的需求,直接就招聘進來了。


但是,對於很多大廠來說,有的是人想要去這些公司,求職者多,崗位少,這種情況下企業自然是喜歡擇優錄取,但是如何擇優錄取呢?那就是把面試變成一次“選拔”。


畢竟面試這些公司的候選人一般能力也是比較突出的,所以就必須出一些更難,更專業的面試題,只有這樣才可能“篩選”掉一部分人。


至於入職之後,即使是大廠,也是有大量擰螺絲這樣的工作(事實上,由於分工更細,擰螺絲的崗位在大廠反而更多)的,總要有人去做吧?


因此,面試時或許考了非常難的題目,但這只是為了“擇優”而已,入職之後,該做擰螺絲的活,還是做擰螺絲的活……


還有些公司,喜歡為“未來”招聘人員


除了上面說的這個原因,還有一些特殊情況。


比如,有很多初創企業,在公司起步後會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而這個時候,公司老闆往往傾向於為“未來”招人。


例如一個APP,目前用戶日活可能也就是幾萬而已,但是老闆很可能會要求招聘一個能處理高併發的人才。


因為在老闆的眼中,也許自己的APP明天就突然成了爆款,所以理應提前做好準備。


當然,除了IT領域,其他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


比如餐飲領域,很多做小餐飲網紅店的老闆,往往在開了20來家連鎖店的時候,就會非常積極的進行招人,而且幾乎是照搬KFC、星巴克這類企業的架構。甚至還有不少直接去挖人的。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前期的快速發展,使得老闆自己對企業前景有了一個非常樂觀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希望公司的人員架構拖慢了發展的後腿。


所以,你經常會看到一些創業公司擁有大量“光桿司令”,很多部門只有一個“總監”在崗,做的工作往往也是雜活……


而這樣的公司,在招聘時,是真的按照“總監”的標註去招聘的,只不過很可惜,招聘來之後,公司並沒有相匹配的工作與組織來提供“總監”級別的工作,因此就只能先從一些“雜活”開始幹了……


而且,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不太建議入職這樣的公司,因為組織架構超過公司現有的規模時,這原本就代表公司處在已經激進的階段。一來入職後會很尷尬,沒有相匹配的工作可幹,二來畢竟初創公司的發展前景不明,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第一個要砍掉的也是這些“超前”的部門。


面試時,就應該搞清楚自己的工作到底是什麼


從我接觸的大量案例來看,很多求職者存在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那就是不懂得在面試時考察你來應聘的崗位與工作。


很多人把面試當做了一次單向的“考試”,考官出題,我來作答,然後選擇權完全交給對方。


但這是不對的,真正良好的面試應該是一次雙向的選擇,面試官考察求職者,而求職者也要對自己應聘的崗位做出瞭解和判斷。


當聽到有人抱怨“面試造火箭,入職擰螺絲”時,我不禁想問兩個問題:


1、你拿的到底是“造火箭”的工資,還是“擰螺絲”的工資?


2、你入職前,到底有沒有問清楚自己到底是來幹嘛的?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相信企業都不是冤大頭,輕易不會給你發著造火箭的工資讓你去擰螺絲,所以你抱怨的到底是什麼?明面上或許在抱怨工作沒意思,但說白了,是覺得自己“活多、錢少、無聊”跟想象的不太一樣罷了……


沒有人任何人規定上了大學之後學習的內容必須全面超越高考的每一科,也沒有任何人規定面試時的題目難度一定要跟入職後的工作難度相關。


所以,事後發這種牢騷其實真的沒啥意義……


對於一個求職者來說,在面試時,要非常清晰的搞清楚兩件事情:


1、我要幹什麼活?2、你要給我多少錢?


然後自己盤算一下,到底值不值。如果覺得挺合適,那就可以開開心心入職,你管他入職之後是造火箭,還是擰螺絲?把錢給到位就行了,老闆讓幹啥就幹啥……


當然,如果您真的對“工作內容”的要求遠遠勝過其他要求,那最應該做的就是把你的想法明明白白的告訴面試官,告訴對方“我不打算做重複低質的工作,我有更擅長,做的更好的高級技能。“


請記住:平等良好的面試溝通,往往能解決絕大多數入職後的牢騷。


我是腫麼破,專注職場領域,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不妨點贊、評論、關注我


分享越多,收穫越多


腫麼破


大學剛畢業,現在還是實習階段,回想當初面試前端的時候,自己的的確確是個菜雞(現在也還是),在廈門的軟件三期一場春招去投簡歷。第一家是個外企,上來就問我閉包是什麼,當時我只回答了閉包有自己的獨立的作用域,至於做什麼,因為覺得以後都用vue,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學vue上面了,對js的理解並不透徹,面試官態度奇差,說我連這點東西都不懂不適合做前端開發,當時我就懵逼了,不懂難道不能學,再說你那什麼態度,想著以後要是跟這種人做同事估計也不會長久,所以當時也沒多想就直接走了,簡歷也沒留下。

後來進了下一家公司之後,這裡的同事還算可以,對於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我一個實習生還是沒有多高的體會,但是我見過組長面試新人(三四月換血比較嚴重),問了一大堆我聽都沒聽過的問題,或者說是框架,後來問了我的組長才知道,這些東西只是用來考驗一個人的能力,甚至在工作中並不一定會用到。

初出茅廬我不禁感慨,原來職場上有這麼多我之前不瞭解的東西,尤其是網上學完的vue入門,react入門,實際運用中用到的卻少之又少,前端要學的東西太多了,第一次接觸項目,連續加班三個禮拜,我甚至到現在都還在懷疑是不是不適合做程序員,腦子不太好使還是怎麼的,哎,剛出社會現在也只能堅持吧。

最後說一句,還是學校好啊!


葉老shi


很多年前,部門頭讓我出題去考一個來面試的,好像有1、2年工作經驗。因為我們部門涉及面很廣,所以我就挑個4-5個方面,包括網絡、數據庫、開發等,每個方面寫了3道題,難度係數按257算,最簡單就是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該知道的內容。

我就直接跟面試的人說,這份題能做多少就多少,我想看看你的能力方向在哪裡。來面試的小姑娘回來說,“這有點難我做不出多少,但我會去學”。

我就跟頭說,這小姑娘不錯,誠實願意學。後來真的收了。過了一段時間做的很不錯,比原先的好幾人還要強。專業能力不說能有多高,但是人家願意學願意做,我覺得這個比混日子的好多了。


IT的老司機


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還真就是出自以為程序員朋友之口。

今年6月份的時候,他在沒有選擇好下家的情況下,直接從公司離職,準備試水行業市場,看看自己到底值多少錢。

他的運氣還不錯,沒過兩天就收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試邀請,理由是他們看中了我朋友特別有想法這一點。

面試的過程非常正規,先是面試,然後提問題,最後是手寫代碼,他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在那一刻,是多麼的被重視。

更重要的是,那些面試題全都是當下最火的技術,最前沿的框架,在一個勉強算是二線的城市裡,能有這樣想法,問出這樣的技術問題,別提他有多高興了。

而且無論是面試官,還是架構師和項目經理,說話彬彬有禮,問題都非常有學術範兒,這讓他的內心迴盪起兩個字:穩了。

事實的確是穩了,他進入了這家公司,薪資待遇也不錯,可是工作卻和他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樣。

沒有使用新技術、沒有前沿的框架,更沒有各種關於創新和項目想法的頭腦風暴,有些技術甚至還不如他的前公司。

於是他和我說出了那句讓我倍感經驗的臺詞:

“面試造火箭,上班擰螺絲”

在倍感此話的精闢至於,其實細細品一品,這話還真有點意思。

“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這不是職場中的個例現象,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公司似乎都把面試包裝的非常漂亮,然後回到實際工作的時候,卻是一些和當初描述不相符的工作內容。

企業為啥要這樣做呢?實話實說不好麼,弄的這麼“高大上”,顯然是在欺騙應聘者啊!

說實話,企業這樣做,也是出於許多無奈,而且這種行為只能說是一個小小的“套路”,也稱不上是騙,待你看過了下面的分析,你就會明白企業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01.企業為了包裝自己,讓自己顯得更加正規

其實如果你從企業的視角去看問題時,你一樣會發現很多競爭,特別是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很多小公司在面對大公司時,會天然的陷入劣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騰訊和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都在招人,而且要求都差不多,那麼面試者會更傾向誰呢?

毫無疑問,肯定是想要加入騰訊的人更多,因為人家的名氣和規模擺在那裡。

而小公司怎麼和大公司競爭人才的競品呢?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把自己“包裝”成大公司的樣子。

其中最容易包裝的環節,必然就是面試了,這些小公司通常會模仿大公司的面試流程,以及面試中會問到的問題。

即便自己在工作中根本用不到那麼多高級的東西,但是該說的、該問的也一樣不會少,這個目的很簡單,其實就是為了吸引應聘者。

畢竟只要應聘者踏進了公司的這個大門兒,條件什麼的再談也不遲。

02.崗位競爭激烈,方便篩選人才

當然了,看待企業行為的時候,我們絕對不能只看到一個點,還要看到這個行為能夠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利益和影響。

這其中最大的利益,就是能夠幫助企業節省應聘人員的篩選成本了。

當一家企業的某個崗位競聘人員較多時,如果企業一個一個的去深入瞭解,恐怕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作量,而且效率也會非常的低,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而若是在面試環節就設立一些門檻的話,這樣在篩選人才的時候,就會容易的多。

比如說故意拿出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問題,在面試的時候,對不同的面試者進行發問,肯定就能檢驗出面試者的能力水平。

這樣一來,誰的能力強,誰的水平高,便可以一眼就清晰的看出來,從而幫助企業節約很大的人才篩選成本。

03.儲備人才,給企業未來的發展留出一定的空間

很多企業的老闆都知道“未雨綢繆”的道理,可能有些工作企業現在不需要,但這並不代表未來不需要。

就拿“面試造火箭,上班擰螺絲”這句話來說,也許今年公司停留在擰螺絲的階段,然而發展好了後,明年就會研究推進系統,後年就會研究發射。

到時候現去到市場找這樣的人才,可能根本來不及,但是如果在面試中發現了這樣一個人才,將其留住作為後續的人員儲備,這樣不也很好嗎?

當然了哈,以上三點只是主要原因,或許也會有很多面試官願意“炫技”,就是純粹的愛顯擺,把自己懂的那點東西曬出來,這也可能是一小部分原因,但在這裡,我們主要是從企業的角度,來分析這種行為有哪些利益。

可是如果再回到面試者的身上,那麼這種行為可能真的說不上友好,畢竟誰都想要找到一份和自己匹配的工作,這樣工作起來,才能稱心如意。

所以說,作為面試者,在面試的過程中,一定要儘可能的做到以下三點:

01.問清楚自己的日常工作內容

最好的套路其實就是沒有套路,當你絕對對方可能是存在“面試造火箭,上班擰螺絲”的情況時,不妨直接一點,問問面試官,我的工作到底是做什麼。

直接發問是最有效的辦法,我曾經就是靠這樣的方法,避開了面試陷阱。

所以說,面試是一個雙向瞭解的過程,有什麼不清楚的,該問就問,等到上班再問,那可真的什麼都晚了。

02.詳細瞭解公司的信息

當然了,我們也不排除面試官會說謊的可能,當你覺得面試在說謊時。

不妨從公司入手,詳細的瞭解一下公司,可以從互聯網、論壇以及和麵試官交流等渠道和手段,儘可能的瞭解公司的信息。

因為從一家公司的規模、業務模式、市場份額上,是能夠看出這家企業,對於某些高級工作,是否有必要的。

03.在面試前多做一些準備

不管是最終是否錄用,也不管最終的工作是不是“擰螺絲”,在面試前多做準備,總是沒有壞處的。

我始終認為,面試是一個人能力的另外一種表達,能不能把自己的經歷和強項講好,也是需要鍛鍊和學習的。

所以說,面試前多做一點準備,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看一看很多沒見過的東西,另一方面也是戰勝面試官最好的辦法。

綜上所述,當我們能夠從企業的視角出發,看清楚很多問題,其實也就知道了問題的答案,到底應該怎麼處理。

每個人的青春都不容易,每一位應聘者都應該為自己的成長負責,面對企業這些打“擦邊球”的小套路,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對方法。


職男小凡


早上催兒子上學,發現他穿鞋穿的很慢,遲遲拔不上去。

我上前一看,發現鞋子又小了,這小子長的太快,剛滿6歲,33碼的鞋子都很擠腳了。

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給孩子買鞋、買衣服,總是得留有一定的餘量,剛剛好不行,要不了多久就得扔。

所謂“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這句話說的太誇張,不過這也反應了某些程序員得了近視眼,只能看到眼前的一點東西,嚴重缺乏想象空間。

我就說一句:我們在學校學的那些東西都用上了嗎?我們在高考、在大學學的那麼多知識都實際運用了嗎?能實際運用上不過十分之一吧。

可我們說那些東西不該學嗎?別把學習的罪責再推到高考模式和考試導向上,這樣顯得我們的學習都是被迫的,是毫無樂趣的。

真要說造火箭,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不都是說造火箭、當宇航員嗎?可出身社會以後,我們還是得老老實實上班打工,這又怎麼說?你不能說學的那些東西是沒有用的,至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再說了,整個社會人的文化素質整體都提高了,那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整體也會提高不少,就有可能發展的更快。

所以從這個角度,你就能理解面試說的高大上、考察的全面深入一些,其實是很正常的,至少了解你的基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有思維深度等等。至少從這些點了解到你的可塑性和潛力如何,不要以為擰螺絲是很簡單重複的工作,可是你瞭解螺絲的材料構成嗎?有多少種螺絲?分別有什麼用處?擰螺絲的原理又是什麼?……如果你不能舉一反三,只是看做這是一種手工活,那你學的東西真的是學到狗肚子裡去了。

難怪蘋果落地你只想到是不是紅了、好不好吃,而人家牛頓就能從中受到啟發,發現萬有引力。這就是差距!

科學和知識的價值不在於你是不是會擰螺絲,而在於你懂得螺絲是怎麼來的,原理是什麼?如果讓你去造,你能不能造的出來?你不僅要知道是什麼,還要懂得為什麼?千萬不要眼高手低,什麼都看不上,那你的發展就會極其有限,很快就能見到天花板。

沒聽說過一句話嗎?取法其上,僅得其中。如果對自己沒有高要求,再加上目光短淺,估計真的只會擰螺絲,啥都不會了,那還談何發展呢?

面試不僅要看你是否會操作,也要看你的可塑性和發展潛力,否則錄取你幹什麼呢,真的是擰螺絲,你未必能比一個大爺乾的好。

再退一萬步來說,即便有些東西用不上,那照樣可以體會到思維的樂趣,只有一個無知又不想學習的人,他才不會有好奇心,也體會不到這其中的樂趣,豈不悲哀!

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關注我瞭解更多。(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喻派職言


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我就是程序員,我很負責的告訴大家:這句話就是程序員找工作面試時的真實寫照。

面試時的高標準、嚴要求,實際工作是修修補補、捉捉蟲子(改bug),這是IT行業多少年來的怪象,而且愈演愈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一.面試官無聊的炫技心理

我曾不止一次遇到這種面試官,張口就是“你談談怎樣實現類似於淘寶高併發的秒殺系統”,我的內心是奔潰的啊喂,這哪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再說這是淘寶多少工程師、多少年經驗的積累集體智慧的效果,我真能做出來我還來你這?更過分的是,我是做前端的啊喂,我寫個秒殺的界面在行,讓我設計秒殺系統,這不是相當於讓我騎著共享單車上高速嘛,雖然單車也有輪子。

二.行業從業者多,崗位競爭激烈

這也是近幾年的現實情況,由於IT行業相比薪資水平較高,自然有很多人眼紅了。培訓機構流水線般的“生產”,只要什麼技術方向火起來,不出一年就有大量速成的從業者進入行業。如此這般,職位的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作為企業,這麼多人等著被翻牌子,能用擰螺絲的錢招到造火箭的人才當然最開心啦。所以程序員面試時經常是“一頓提問猛如虎,一問待遇一千五”!

三.自嗨型的創企老闆愛做夢

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催生了一批創業公司,創始人個個以為自己是喬布斯,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做個垃圾沒人下載的app就以為自己是下一個微信,張口閉口三年會上市五年成龍頭。這就是我說的自嗨型創企,這些以為自己是喬布斯的人招人怎麼可能要普通人?

綜上所述,程序員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的現狀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除非互聯網再出現一次巨大革命。


我是夏桑小嘍囉,喜歡的朋友點贊關注下哦,有想進入IT行業的朋友也可以留言討論下,我作為入行七年的“老鳥”能給你提供一些真實的建議。


夏桑小嘍囉


  入職現在這家公司之前,我看了一下招聘啟事,其中提到要有SQL性能優化經驗,對於大併發有要求。正好我之前幾份工作都有這樣的工作內容,而且對於性能優化、大併發很感興趣,於是就跑去應聘了。

  然後就是與面試官的交鋒,SQL運行順序與優化方案、悲觀鎖與樂觀鎖、REDIS和CACHE過期策略與區別、請求分發軟件、消息隊列軟件……與面試官聊了兩次,每次兩個鐘頭。看面試官這麼重視大併發、性能優化,感覺進來必定大有可為,然而……

  公司裡面記錄最多的一張數據表只有10萬條,而且還是不常用的,而常用的數據表基本上都是隻有不到一萬條數據。只有近期有個同事在做SQL的時候把語句寫得太複雜,我就過去幫了下忙,然後就再也沒有這方面的事情了……

  之前在一家公司待著的時候,技術部經理跟我們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面試時就是要找一些偏難怪的題目,最好是那種永遠都沒人用的東西。工作多年的人很容易被這些東西問倒,等他感覺自己淺薄的時候,你就可以壓價了……


黑屋2


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哈哈,這屬於程序員界甚至職場的黑話了,而且是老一輩的程序員。

下面就分享下,咱這頭頂“燈泡”老程序員的經驗。

一、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

這是程序員面試時的“狗血黑話。”

試想一下,在2020年1月的某天,身為程序員的你投了份簡歷,很快便收到回應。

電話裡,女經理通知你,週五去面試。你也很爽快的同意赴約。

週五,你來到面試公司,你會發現一切和你想的都不太一樣。

HR並不是美女,而是刁難你的“野獸”啊。

她們會先問你:“您的工資預期是多少呢?”(這很重要)

你答:一個月,10000元。

接著HR們會為你準備筆試大禮包,從布爾值、字符串再到邏輯運算。

這裡說一下,倘若是職場小白真的會以為,天吶這家公司就是厲害啊,這筆試題有造火箭之勢啊。

崇拜歸崇拜,倘若你筆試題有錯誤,她們就會說:“您這技術還差點,不如這樣吧一個月7000元,我們這裡可以讓你突飛猛進得學習…你看怎麼樣”

同意,當然同意啊。

後來你會發現,什麼所謂的面試題全是扯,跟工作沒多大關係。

而職場老油條們更是會悟出一個道理,所謂的面試根本就是自己與HR的砍價環節。

最後送程序員小白們一個錦囊,找工作問預期一定要多說一些,防止HR們殺價。

while 故事:(循環)

HR:“請問您的預算是多少?”

小張:“2000元。”

HR:“行小夥子不用答筆試了,直接錄取。”

………


科技無顏祖


這是我剛入職現在的公司時遇到的問題,項目是go的同事邊學java邊寫的。他們從go轉java的理由是,go的很多庫都是從github上引入的個人庫,維護和安全都不符合公司的利益。所以項目有很多問題,如果是試水的項目,那能用就行。如果是一兩年垮不了的項目,如果不夠標準,後繼者只能陷入無休止的盲目補救之中。

你想,如果造火箭的人打磨一顆螺絲,你覺得他能差到哪裡去。前不久看,就說谷歌他們面試就比較難,其實所有人都知道,他們高薪招來的人,大堆人其實就做著公司最普通的業務,但是他們相信,高水平的工程師總體上要做的更好。

年初找工作,還去頭條面試,當時給了兩個題,讓我寫個單鏈表排序,可能排序數組,現在大家都能徒手寫下來。平時都做業務,很少去排序鏈表,排序樹,突然交換節點沒交換對,就結束了。面試官就說,其實我們都知道,你們做公司業務都不會有問題,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你能徒手寫算法,懂各種高可用,甚至就是個dba,運維,雖然這些東西你真來公司,一輩子都用不上,但我們希望你都懂。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就是這個道理吧。



有骨有度


它指的是面試時,面試官往往喜歡問一些很難的知識點,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往往用不上;不僅如此,實際工作內容往往比面試題更簡單一些。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面試官想知道的是求職者的能力上限

很多程序員面試過很多公司後發現,大公司的面試官喜歡考察眼界、邏輯、思維和思考能力,而小公司的面試官往往喜歡和求職者死磕一個知識點。

這些公司的面試官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問到的很多問題在工作中往往用不上。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浪費時間,實際情況是,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瞭解求職者的能力上限,看看他的能力邊界在哪裡。如果求職者的表現超預期,那麼他完全符合崗位需求,甚至有種“殺雞用牛刀”的感覺,大概率來說,他一定能在相應崗位上做得出色,

這就像讓一個大學生去做一道小學題,就有種降維打擊的感覺。

所以,適當的問一些“造火箭”的問題,才能瞭解求職者的能力峰值。

二、求職者太多,只有提高面試難度,才能刷選人才

我有個朋友在面試一家公司的驅動工程師崗位時,發現面試官問到了一些上層應用的問題,比如數據庫的使用、大數據框架等。其實如果不懂得這些知識點,也不會影響日常的工作,但面試官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即便只做驅動,也需要了解上層的實現邏輯,從而在跨部門合作時,才事半功倍。

其實,因為求職者實在太多,面試官也在用這種方法來刷掉只會寫底層驅動的一些求職者。懂得應用的一些知識,在測試自己的驅動時,寫出的demo才會更符合實際應用場景,更有實用性。

所以,面試造火箭,也是為了提高面試難度,刷掉一些平庸之輩。

三、純顯擺

有個程序員,去面試A公司時,被面試官問的問題卡住了。後來入職了B公司。巧的是,有一天,有個求職者來面試,程序員去面試他,發現正好是之前A公司的面試官。於是程序員把面試官當時問他的問題拋出來,再問他,發現對方也答不上來。

這就怪了,自己都答不上來的問題,當時幹嘛拿出來問別人呢?

其實,這就是一種純顯擺的心態在作祟。那些面試官,喜歡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應對求職者,覺得問的問題越刁鑽,求職者答不上來,自己就越有成就感。

他們並不以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為出發點,自己構造了一套假大空的面試題,但求職者也不傻,自己工作多年,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還是懂得一二的,所以才會讓求職者感覺到“面試造火箭,工作擰螺絲”。

有一句話這麼說:取其上者,得中;取其下者,得下;取其下者,什麼都不得。

也就是說,從面試官的角度來看,當他自己問的問題,求職者基本上都能答出來時,在他心裡,求職者的能力就已經超過了崗位的需求,那麼他就是那個該招入的人。

而如果他問的問題太簡單,也會讓求職者犯嘀咕,覺得工作內容是不是太簡單了?對於程序員來說,往往喜歡更有挑戰性的工作,所以當面試官問到“造火箭”的問題,而自己能答得上來時,不管真正的工作是否在“擰螺絲”,他都會覺得這家公司技術實力可以,對公司的嚮往之情,就會言於溢表。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