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那些不愿再种地的农民是怎么想的?

杍攸


惠农圈为你解答疑惑!一提到农村,大家想到的就是农民,农民种地。但随着现在经济的发展,农村相当一部分人都不愿意再种地。

就我而言,因为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你们没有种过地的是不知道,种地那叫一个辛苦除此之外,还要风吹日晒,首先受伤害的就是自己的皮肤,被晒的黑黝黝的而现在的人们最注重的就是保养,除了城市里边,就连农村朋友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都开始注重保养了。所以,我宁愿干一些其他的活儿,我也不愿意种地。

还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非常迅速,于是各行各业的兴起,就给很多农民朋友提供了就业机会对于那些可以在屋里坐着,就能挣钱的情况,而且比起种地来,要挣的多农民朋友当然不愿意再种地,因为种地实在是太费力气了赶上收麦的时候,整个人被晒的要掉一层皮虽然现在要好了,因为现在种地都机械化了,收麦的时候,会有机器进行收麦,像之前,老人们说,收麦的时候,都是农民自己在地里一天一天的用手去割麦子的,而且一天根本弄不完,割完后,还得手工把麦粒磨出来,总之不是件容易的事。

即便现在种地都比较机械化了,可还是非常累的,总而言之,我是不愿意种地的大家不知道,收玉米的时候,以前也都是人工在地里,一个又一个的掰玉米,有时候,在玉米地里走一圈,出来后浑身都是被叶子割伤的伤口,简直太受罪了。

所以现在的农民基本上都不愿意种地了。


惠农圈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去,又即将回农村的人,有一些感触分享,希望大家一起探讨。

我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个时候也正是改革开放发展时期,农村基本上实现土地下放,这个时候农民终于拿到了土地,自己种自己收,能够吃饱饭了,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以至于很多人们不再是追求吃饱饭,而是怎么跻身于城市,过上更好的日子。

当时想离开农村,放弃种地,有以下几种思潮。

第一,政策调整。过去农民迁徙非常严格,农民要进城安家立户很难,但是九十年代以后,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农村人也可以自由的选择居住地,自由迁徙,这让那个时候有办法的人都进城了。

第二,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发展需要更多人去居住,去补充城市人口,因此需要人进城。

第三,个人发展需要。在今天广大农村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资源分布不平衡,城市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教育以及非常优质的基础设施,住在城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

第四,种地不如打工强。虽然说农业技术发展在最近几十年非常迅速,但是很多地方的农村自然环境依然很差,靠天吃饭,经济结构单一,以至于在农村很难养家糊口,相对来说,打工经济更活,有更多现金。


山坡上的羊倌儿


种地是闲人干的,年纪轻轻在家种地会让人感觉很堕落,年纪大的吃的少种多了浪费。目前老家的地大部分都种树了,有的种果树,茶树。有的栽桂花树之类的风景树。田里一般还会种一季稻子,即使自己不种也会有人来承包种的,每年秋天都会有人来收稻子。我老家是六安瓜片原产地,刚出的新茶都是100多块钱一斤,每天都会降价,一直降到几块钱一斤为止。秋天山里板栗成熟也会有一笔收入,但是板栗太费事。这些都只有5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家做,年轻人基本还是在外面工作。


_62068802


农民永远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土地,也不会让自己的田地变成荒地,你说的这个问题只是看到了一个现象而已,真相是农村田地越来越紧俏,没有更多的田可种,所以大部分农民都出去打工,而把地交给了在家里的亲人或者朋友去种,现在在家里的人,都是十几亩,二十几亩,甚至上百亩地,这样出去的人能挣到钱,不愿出去的人有了更多的地去种,各自都有了收入,所以国家看到了这个现象,开始集中规划全国的土地,鼓励农村田地承包。

我的家乡现在差不多全部改型了,变成了稻田养虾,可以养虾,可以种稻谷,近几年稻田养虾已经完全成熟,很多农民也因此发家致富了,出去打工的农民看到农村的发展,陆陆续续的回农村,以前过完年,村里都是老人孩子,现在年轻人,中年人很多,家里人一多,回来经商的也多了,开超市,KTV,网吧,夜宵等。

所以不是农民不种地了,而是农村种地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留在农村的人一般都有几十亩地甚至更多,承包不了那么多田地的人只有出去闯,现在农村田地已经变的很紧俏,你想种,还不一定能弄的到那么多田。


小龙虾养殖交易


我原本是生产队农技员,种田能手,当队长用泽东军事思想指导农业生产,一年就使粮食产量翻番,工分值倍增。我立志要改变农民农村的落后面貌,当两年生产队长,粮食产量和工分值连创最高记录。我计划一要改变农村农民落后的生产条件,必须实行农业机械化,两年内,在没有通公路的山区农村,我们集体买了拖拉机,旋耕机,脱粒机等农用机械。把拖拉机分解成几大砣抬近十公里山区路到生产队,再组装使用,两年内全队面积的三分之二挖了机耕道,正朝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奋力前进,不料,分田单干骚风袭来,一切泡汤。原本能机耕的大田,被分割成棋盘块,牛耕都不好犁了还不说机耕。一家分得几亩田,还插花在东南西北。在几亩田地上一家独户能搞机械化吗?不能了!能搞科学种田吗?不能了!能挣万元户吗?不能了!…于是,我把土地送人种去,到别处干起了小手工业铁匠铺,生产维修农具。从个人角度说来,我感谢分田单干使我不求人招工招干的,轻松的就脱离了繁重的农业生产,如果说农村就这样大包干下去,就这样一会儿大户,一会儿家庭庭农场,一会儿这门那门瞎折腾,不回到原来的人民公社,:搞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不仅我这个六十几岁的老农民不回去种田种地,我叫我的儿子孙子们都不要再去种田种地了,让那些拍马屁吹牛逼说分田单干好的人万辈儿孙种那块累得死人苦得死人还穷得死人的包干田包干地~以私有性质,以赚钱为目的方式去搞农业,就让那些拥护分田早干大包干,没有远见的低级人去搞吧~


为农不平


我是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中年人,对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认可。

1.种地不赚钱

目前农村地区人多了,田就变少了,农村是一户人家独自耕种作业的,现在有的人家全部田地种上,年底也赚不到家里需要的基本开支,年成不好的话,甚至赔本。这样情况下,有些地少不赚钱的农民,就寻思做其他的生机了。

2.想种地又租种不到理想数量

有部分农民其实不想到外地打工的,有人想在家乡种地或租种农田开展其他经营,但是租种不到自己理想的数量或田地质量有问题,这样他们满腔热血想种地,也迫不得已,另谋他路了。

3.有些人有其他经济来源

当然,现在农民不想以前那样守旧,现代化的信息和技术等普及,农民也开始了更广的视野,他们算计好自己种地和其他工作的差距,觉得不种地还多赚钱,于是就不种地了。比如,有人在家做生意,打工等,只要比在家种地赚钱,他们就会选择这样的生活。

总之,农民不种地,有多重原因,有的是自己不想在农村,而是想去外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或技能,有的是因为地少,有的是因为子女老人等方面原因,有的是因为自己有经营智慧,或一技之长,农民不再是单一种地,也是不错的选择。


老九下乡


因为种地的农民收入特低了,农民每人一亩三分地种玉米的话毛利润收入1500元,种子一亩需要100元共计130元,机械播种每亩80x1.3=104元,施肥每亩200x1.3=260元,农药每亩30x1.3=39元,水费每亩20x1.3=26元,收割到家每亩200x1.3=260元现在除去这些剩下的就是农民自己的工资了,我给列个式子供大家看看,就知道你们为什么不种地的原因了,1500-130-104-260-39-26-260=681元。农民只靠种地的话年收人681元。按最低生活每人每天20元计算,只能养活一个人一个月,现在的小孩和新增的人口都没有地。这样的收入带在农村种地,不是饿死,就是等着政府养活了。


沙漠里的龙源


在农村,很多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原来种地的,但凡有其他好的门路的,都不愿再种地了。要问他们是怎么想的?据我在农村与农民打交道过程中的了解,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和想法。

一是传统农业不挣钱,甚至亏本,既然靠种地不挣钱,还不如不种。大多数的农村,人均耕地也就1亩左右。什么都在涨价,就是粮食不涨价,这是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的现状。只要是种传统粮食作物,除去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租用费,人工成本,所剩无己。稍微知道农村情况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二是干农活非常辛苦。现在的年青人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吃过苦,哪吃得了干农活的苦!只要能逃避,能有其他门路,打死也不干农活!自古就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干农活是公认的苦。想当年那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干几年农活后,回去打扫厕所都不愿在农村再干一天的农活!而农民谁也不愿“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没办法摆脱土地时,为了生存,不得不种田。所以他们寄希望于下一代,不希望子女再干农活,所以从小父母就教育子女要好好读书,因为读书是摆脱土地束缚的最好途径!


三是改革开放政策好,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城乡二元体制被打破,社会流动加剧,农民为了生存发展有了更多的选择。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不用种地就能生存,就能改善生活条件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门路呢?大量的农民工纷纷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在城市里从事第三产业。一亩三分地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总之,农民不想再种地的想法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几点。而这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原因找到后更有利于解决问题。比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立,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古老的大地再次焕发生机,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不再苦,农民不再穷,这是党和国家不懈的追求!这是农民之福,民族之幸!期待农业成为最有前途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一天早日到来!


都市家庭的乡村乐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经济收入,把农村经济收入远远甩在最后边,农民靠种地收入难以维持家廷经济开销,农民幸苦劳作一年算算沒赚钱.白忙一年,所以农民转变思路,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在农村生活过得较妤一点的家廷,都有外出务工者,老人和留守妇女是种地主力军。

对于一个真正的农民来讲,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其实农民是非常愿意种地,而是各种原因导致农民对种地失去积极性,目前看农村大块面积土地种植,主要动力源.是50至70岁老人和留守妇女人群,其原因已经是大部份地区.已实现机械化作业,播种到收获省力省工時,从上叙问题看土地流转给地主.集中管理种植,流转价格低,很难实现统一达到预期目的,



微笑117359766


二十年前小机械化时,每户夫妇二三十亩,除了耕收基本还以人工为主,一年忙够呛。现在开始了大机械时代,从播种到入库几乎是机械作业,每户几百上千亩忙季偶尔雇用几个短工也是轻松加愉快。所以,很多人乐意把土地流转租出去,然后去打工,一年纯挣纯收入,还省心。而在家租地农户,虽然额外出了份包地钱,但广种薄收,秋后算帐也划算,守着家宅父母孩子也享着一份天伦之乐不是。但如果都窝在家乡守着这点土地,恐怕国家永不会脱贫奔小康了,城里的用工企业也不会为国家创利上税发展经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