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中师、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码课馆


网上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20年前的中师中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其实这个问题不用回答,所有的人都明白,那时的中专、中师最多相当于高中学历。

大家都知道,中师,中专招录的都是初中毕业生。初中毕业考取中师或者中专,在中等技术学校学习两年,毕业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学历只是中专。以大专相比低一等,与本科相比差的更多。

他只能和高中毕业相比,就他们拥有的知识来说,有的还不如高中毕业掌握的知识多。为什么这样说呢?

大家都知道,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国家为了解决基层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学校,就设立了中等技术学校。能考上这类的学校,国家就包分配,成了国家的正式人员。所以初中生考上中专或者中师的,绝对是初中毕业生的姣姣者,全县的前几名,很不容易。这个学生考上中专或者中师以后,觉得功德圆满,在学习上大多失去了勤奋。

中师或者中专的课程,基础知识远没有高中的深厚,这些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远没有高中生下功夫。因为高中生他们的目标是考大学,必须得努力,必须得竞争。所以中师中专毕业的学生能比得上踏踏实实的高中生就不错了。

90年代,我们学校分来了三个中师生,同时,我们学校有十多个高中毕业的年轻民办教师。不是我一个人能看到中师生没有高中生教的课好,也没有高中生所拥有的知识丰富,这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

中师,中专毕业的学生自认为比任何人都强,是因为他们在初中有一段光荣骄傲的历史。但是那只是短短的一个阶段,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考上高中的学生已经通过努力,赶上并超越了他们,更有不少人考上了理想的院校,这样,超越他们更远了。

但是我觉得这个些人很亏,假如他们初中毕业以后,去考高中,考大学,就他们拥有的基本功和聪明才智来说,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但是,他们为了早日参加工作,早日为国家服务,甘愿放弃了理想和前途,这是值得称赞的。


寒韩寒


20年前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专科水平吧,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本科,甚至比得上研究生。

20年前,1999年,那一年高考正好扩招,当时上中专已经不再包分配了,所以,中专毕业以后还是需要自己找工作。但是在学历上又竞争不过专科、本科学历的,所以,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30年前的中专还是比较吃香的,毕业之后包分配,只要上了中专就不愁没有工作。男的上了中专不愁找不到媳妇。但是当年的中专也很难考,我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成绩差的都没有资格考中专,只能选择考高中。能被选到考中专的冲刺班里,都是一种荣耀。可惜,我水平不够,只能考高中。


小马老师说


那时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大专学历。

其实现在好多的大专院校的前身都是中

等专业学校。

原来林业学校,环卫学校,物资学校,师

范学校,农业学校,商业学校等等中等专

业学校,现在通通改成了学院。农学院,

林学院,环保学院,师范学院……

这类学院只是把原来的三年制改成了五年。

招的大都是初中毕业生,都是一些没考上

普通高中的学生。


广法居士


这个问题,严格来说,可能算不上历史领域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有可能会影响我的垂直度。

但我还是想回答下这个问题,一个毕竟是20年前了,有点历史意味了,二个是我本身正是最后一批“包分配”的公费中专生,特别想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1996年,我正读初三(暴露年龄了),因为自小挑食偏食,身体一般,听说中专生读出来后有工作分配,这对于想强烈想跳出农门的我来讲,是个很好的机会,既可以自此后不再苦读,又可以藉此跳出农门。

当然,身在农村的我,眼界的确不高,只想着替减轻家里负担(毕业后夜夜梦回高考现场,不知是否存在心结),这是后话了。

当年中考,我考了705分(七科加体育分一共730分总分),全镇第一,全县前五。我们是教育大县,考出这样的成绩确实算是不错的(容阿姨我回顾下光荣历史)。

就这样,我考进了省属中专,这所学校当时在我县只招两个公费生,有幸成为其中一个,进入该校的自动控制专业学习。

四年学习期满,形势已变,分配工作异常艰难,虽说是最后一批包分配的,但实际上已经很难实现了。这个一是大形势变化了,二个是本地人才较多,安置较难(我的外县市同学,不少都顺利就业了)。

于是,我几经漂泊辗转,四年后在机构改革中考试回到镇政府工作,自学会计,考会计师,然后凭着自考大专文凭。毕业七八年后终于考进了县城一家事业单位做财务。

而我的同学们,分几类融入社会,一类是转头回高中,直接参加当年或次年高考(不得不服这些人),上大学考研究生,再奔北上广就业创业,一类继续参加技能培训,进入外企或出国。一类顺利服从分配进入家乡县市行政事业单位。还有一类直接奔沿海,在一个行业深耕,有的成为程度员,有的成为注册会计师。

总的来说,我们那一批中专生,没有成为废材,这与他们良好的学习基础和悟性干劲是分不开的。彼时的我们,坐上了计划经济的末班车,下车却发现这是一条十字路口,甚至发现已经被社会抛远,幸而大家都肯努力上进,才有今天的安身立命。

此后的中专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如20年前的中师、中专生的,以我的母校为例,在我这一届及以前,招生时都是很傲骄的,很难考进去,等我毕业的时候,学校招生办已经在火车站摆摊招揽人了。

最后回答20年前的中专、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结合个人体验,我认为,他们与现在的985、211的毕业生差不多。首先,就学习潜力而言,旗鼓相当;其次,从就业状况来看,我身边的年轻同事,不少就从985、211毕业,甚至还有海归回县城应聘的。

当然,时移世易,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如果老中专、中师生们总沉浸在过去的那点成绩上,那是远远不能够跟上时代的,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也一样。


钱多多读文史


如果仅是就学历而言,20年前的中师和中专生学历,到今天也就是中专学历。学历这东西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出现升值或贬值,但是从综合素质来讲,却有天壤之别。

20年前的中师和中专生,那可是初中生学业成绩最优秀的一批,那时考中师和中专,堪比现在高考考重点本科院校。而现在呢?成绩优秀的学生几乎没有人去考中师或中专,因为高校护招后,成绩优秀的学生,轻松都能考上本科院校。

有人说20年前的中师或中专生,也成了今天在学历上最吃亏的一批人,这样说倒也不为过。但是要放在当时来看,却是很多农村学生跳农门最佳的选择,只要能考上中师或中专,命运会彻底得到改变,至少能成为吃皇粮之人。而现在如果一个孩子考中师或中专,恐怕就再没有那般境遇了。

好在,20年前的中师或中专生,后来随着时代发展,看着文凭越来越重要,很多人都会想着法子进修,以期拿到大专或本科文凭。但也有些人,仍然对进修不感兴趣,中专文凭就中专文凭吧,反正有了稳定的工作,又不想求个一官半职,就那么干到退休为止。

不过,也有些中专生后来因为单位改制而下岗,不得不二次就业,其结局不能不说很悲催。尽管当年他们曾经先飞一步,但到底还是受制于机遇的影响。


寒石冷月


20年前的中师、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肯定的说,就是中专学历。

20年前,中专分为大中专和小中专,大中专指高中毕业生参加高招后,达不到高考录取分数线,被中专学校录取的,即高中毕业上中专的,叫大中专。

小中专,指初中毕业生,毕业后不上高中,直接考中专,被中专学校录取,即初中毕业考上中专的,称为小中专。

大中专和小中专,只是一种说法,毕业后的中专文凭效力一样,都是中专毕业文凭,享受中专生待遇。

20年前的中师,全称为中等师范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是按中专要求而定的。

有些20年前毕业的部分中师生认为,当时的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一本,更有甚者认为相当于现在的985和211毕业生,是十分可笑的。

20年前也有本科生、大专生,分别学习的是大学本科、大专的课程,如果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一本,或985、211毕业生,那当时毕业的本科生、大专生情何以堪? 他们又相当于什么?

客观讲,20年前的中师生、中专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是中专课程,从来没有学过本科、大专的课程,所以说,当时的中师生、中专生,就是中专毕业生。

由于当时的中师、中专生,在学校期间只学习了中专课程,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是中专毕业生。


剑过留香2


别瞎想了,中专中师就是中专,无论是20年前,还是20年后。

1.当年能考上证明你初中足够优秀,因为那时候社会背景不同。非农业户口在当时有巨大的吸引力。能让你瞬间摆脱田里务农劳作之苦。

2.当年有些地方考中师的成绩比最好的高中还高。说明你学习能力非常强。这个毋庸置疑。

3,当年中师生也算是免费师范生,有了铁饭碗。比拼了三年高中能否考上大学的提前光宗耀祖了。

4至于学历,学的啥阶段的教材自己不知道吗?高数没学吧?大学英语没学吧?大学里全日制本科的书,那可是实打实的都没学。

虽然后来有大专和大本进修,也可能学的不差,但是少了大学生活的遗憾。

术业有专攻,20年教学生涯下来,实践才让你成为真正的教书匠。怎么教可是个大学问。


清秋香榭


别自作多情,二十年前的中专中师生,已经不值钱了,基本从95年时中专中师的吸引力就已经下降了,这时的初中生大部分想的都是上高中考大学,上中专中师的已经不是班上的学霸学生了。从98年开始,中专中师就不包分配了,所以中专中师对初中最优秀的学生已经没有吸引力了,98年之后,上中专中师的学生质量呈现断崖式下跌,98年已是中等水平学生,而03年以后,中师合并撤消,上中专的基本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差生。

整体来说,最值钱的中专中师生不是二十年前的,而是三十年前的中师中专生,八十年代初中能考上中专中师的,智力想当于现在的考上211或以上水平,91年到95年考上中专中师的,智力相当于现在考上老一本或老二本智力水平,96年到97年考上中师中专的,智力相当现在考上老二本智力水平,98年到00年左右考上中师中专的,智力相当于现在三本水平学生,00年以后上中师中专的,就和现在高考200分以上就可以上个大专差不多。


千里走单骑1972


将如今的学历与20年前的学历进行对比,他们之间的差距肯定不小,而且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因为时代发展的环境不同,所有求学经历也是不同的。

对于20年前的中师生、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20年前就是1999年以前,如果按照1999年来表述中师、中专生实力的话,笔者认为那时他们已经没有多么抢手,虽然当年的中师生、中专生还可以算是学历水平相对较高的,但在工作分配上的吸引力已经大幅降低,很多时候中师生、中专生凭借自己的学历水平还算是可以,但是含金量已经开始逐步下降了。

在1998年我国开始推行高校扩招政策,也就是说大专生、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已经开始逐步扩大,到2000年以后,专科生、本科生的数量将会大幅提高,国内专科生、本科生的规模变大,也就是说中专生、中师生的需求量将会缩小,他们在求职市场上的含金量也会大幅降低。

其实,说到之前的中师生、中专生的学历水平,如果放到现在与当前的初中生学历水平差不多,他们的知识深度与广度肯定无法与现在的初中生相匹敌;但是如果说到当年中师生、中专生的职业发展前途或者毕业后的就业质量,现在的本科生、甚至普通院校的研究生都无法与之相匹敌,那时候只要成为中师生、中专生就可以获得吃“公家饭”的机会,但是现在即使你是研究生毕业,也必须参加国家公职考试,或者到求职市场上四处求职,如今的本科生、专科生就业压力非常大。

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当年的中师生、中专生与现在的学历根本没有可比性,并不是当年的那部分人无法相比,而是受到年代、知识维度、思想开放度等限制,知识体系的完整度不同,比较起来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东爱雨小公


没有什么相当不相当的,不管多少年前,中师,中专就是中专学历。也不会因为是民国时代的大学生学士就可以当硕士来说说话。

无论现在,还是以前,比如考律师(司法)资格都是要求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学历,不会因为你是50或60年代的中专生而照顾。

20年前,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是因为国家建设急需人才,才大面积设置了中等专业学校,设置的目的是充实基层人才,而且采取包分配工作的方法,这样大批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少部分高中)进入了中专,毕业进入了基层农林水牧及当老师。不可否认,这批人当中有很多优秀分子,日后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更高的学历到领导岗位上。

但是,更多的人,因为没有上过大学,还是一辈子呆在乡镇基层,进供销社的,大部分下岗了。

已经有很多文章为这批人鸣不平,因为中专学历,没什么机会到中央部委,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去发展,而是一辈子在基层。

相对来说,他们很多人也是幸运的,跳出来了农门,城市待业的也有了稳定工作。

我们很多时候不能选择自己的前途,在现实面前,只有选择性忘记一些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