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申氏”的起源考證

清代張澍在《姓氏尋源》一書中寫道:“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江蘇泰州市姜堰區顧高鎮有個申洋村,村上幾乎家家戶戶都“姓申的”,坐落在村中間的一座古老房屋就是“申氏祠堂”,祖祖輩輩恪守申氏祖訓“立人品敬親長睦族殼慎交遊,忌輕戒賭博守耕讀務勤儉”,但姓申的從哪裡來呢?

江蘇泰州“申氏”的起源考證

夢裡回蘇州閶門

據申家族譜記載,該村第一代祖宗名叫申良三,明朝年間,由蘇州聞門遷到顧高申家洋。良三公的大名叫申克敬,字允中,《四庫全書》對他的記載是“前明貢士、昭化縣人”;申家洋《申氏族譜》對他的記載是明洪武中為太學士;百度搜索《申克敬》歷史詞典,他於“洪武中由太學生入仕,以才能練達著稱。累官至河南右布政使”。右布政使是掌管財政、民政的省一級最高行政長官,為“從二品”,相當於今天的省部級幹部。

良三公(申克敬)生於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正月十六日(今年應是六百六十四歲),歿於明天順六年(1462年)八月初九日(享年一百零七歲)。和良三公(申克敬)一起從蘇州閶門渡江北上的還有良大公、良二公,他們分別去了東臺的富安、唐洋兩個地方。


在蘇州閶門時,良三公(申克敬)的頭一代祖宗據說叫敏三公。敏三公又是從哪兒遷來的呢?申家洋族譜上記載,良三公的祖籍在四川省昭化縣,如此說來,敏三公應是從今天的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來的。再往前推,我們這一支申氏的遷徙路線就不太清楚了。

江蘇泰州“申氏”的起源考證

申氏先賢

《古代申氏名人》等資料記載:孔子的學生有“賢人七十,弟子三千”,其中申棖(讀音:成)就是七十二賢人之一;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之一的申不害,擔任韓國宰相十五年,任期內“國泰民安、兵強馬壯”;明代,出了十分著名的狀元宰相申時行,他在蘇州的墓園現在是旅遊景點,屬於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他寫的《傳家百字銘》至今堪稱經典。

欲寡精神爽思多氣血衰
少杯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裡來
溫柔終有益強暴必遺災
正直真君子叼唆是禍胎
暗中休放箭乖戾放些呆
養性須修善欺心莫吃齋
衙門休出入鄉殼要和諧
安分身無導閒非口莫開
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

師祖申伯

這些都是歷史上關於申氏的相關記載,《申國史考》告訴我們,兩千八百四十年前,在河南省南陽市就建立了申國,南陽是申姓最為重要的發源地,這個人就是全中國姓申的”人公認的始祖—申伯。


江蘇泰州“申氏”的起源考證

有名、有姓、有文字記載的申伯是春秋戰國時期西周王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申伯的姐姐嫁給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周厲王,生下西周第十二代君主周宣王,所以,申伯既是周厲王的小舅子,又是周宣王的親舅舅,屬於典型的皇親國戚。

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封他的舅舅申伯到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建立申國,後來申國又遷到今天的河南省信陽市;從南陽到信陽,古申國存在了一百四十一年。從南陽建申國到今年,已經整整二千八百四十年。這一段歷史,但凡讀過《四書》《五經》的人都會知道:《五經》中,有一部《詩經》;《詩經》中既有祖先申伯寫的頌揚別人的文章《黍苗》,也有別人頌揚申伯的文章《崧高》,記載了周宣王命令申伯到南陽建立申國這一段歷史。

《申姓溯源》記載顯示,先秦時期,西周之後,東周王朝之所以又能延續五百多年,申氏始祖申伯的兒子申侯,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公元前68年南陽西申國被楚國滅掉,公元前680年信陽東申國又被楚國滅掉。申國的許多老百姓,為了紀念故國、故鄉、故土,也都“以國為姓”,改為申姓,這樣申姓族群就進一步擴大了。


江蘇泰州“申氏”的起源考證


由申伯再往前推,申姓的老祖宗則是四嶽、炎帝。炎帝、四嶽、申伯,是申氏一族的共同祖先。申姓雖然不算大姓,不在《百家姓》當中,但在百度排行榜上,位子還是很靠前的,列第一百二十三位;並且,申姓還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姓,在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春秋左氏傳》和明代馮夢龍創作的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都有濃墨重彩的記載。

泰州政協文史委主任申俊才尋根問祖重修家譜,他說雖然很辛苦,但終覺“人生短暫、個人渺小”,我們與祖宗及後代沒有什麼根本區別,只是生活在不同的時間裡

“族群一家親,譜系代代情”,申氏宗親們應該珍惜光陰、珍愛生命、珍視親情,感恩黨國、感恩祖先、感恩時代,為明辨世系、尊宗敬祖,為尋根留本、承前啟後,為敦親睦族、凝聚血親,作出更多、更大、更持久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