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什麼時候才能漲價?

田俊超白


你說的是普通的水稻吧,目前看這個形式,國家今年的保護價格和去年持平,根據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從數量農業向質量農業轉變,那就得出,國家是想讓你種好糧,賣高價,因為國家是可能再提高水稻價格了,因為,第一,國家目前不缺糧,第二,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上不來,再一個國家保護價也不能每年都執行,國家今年保護價和去年持平,是因為給農民一個過渡期,雖然還有保護價,但收購數量大幅減少,不新建設倉庫,個人的租倉庫點這都基本要取消,所以不要還想著國家水稻還能漲價了,還是多研究下如何提高自己的種植優質水稻水平,賣個好價錢。祝你成功。

我是米都楠哥


米都楠哥


水稻什麼時候才能漲價?

這個問題,既說明了水稻價格的長期行情,也反映了種糧農民的無奈。水稻價格什麼時候才能漲價?硬性來說,新稻穀上市之後,價格會逐漸上漲;在市場供應的青黃不接時期,新產稻穀因為品質優勢、市場餘糧減少等原因,價格一般也表現偏強。但要從後期大的趨勢來看,縱向對比,水稻價格上漲的難度較大,總體仍將表現出平穩偏弱的態勢。



為什麼會有這個判斷?原因很簡單。我國水稻價格多年來受託市政策主導,可以說就是個“政策市”,其市場價格水平,既受到託市收購價格的影響,隨著2013年以來稻穀託市收購預案每年都啟動,託市稻穀庫存水平持續提升,也受到了託市陳稻穀拍賣價格的較大影響。

2019年,受到普遍關注的稻穀最低收購價格不再繼續下調,而是保持了2018年的水平,即國標三等早秈稻1.20元/斤、中晚秈稻1.26元/斤、粳稻1.30元/斤。在國家將稻穀和小麥作為必保品種的形勢下,除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對部分地區的水稻面積和種植結構繼續調整之外,對水稻生產的扶持力度預計會增強。但考慮到美國在WTO訴訟中國水稻和小麥價格補貼(中方敗訴),後期稻穀託市收購價格估計還是穩中下調的大方向,而且在預案中也將進一步突出市場化收購的比重。



從這個層面來看,2019年產稻穀收穫上市之後,部分主產區啟動託市預案的可能性仍較大,但是在執行中,可能會較為嚴格,稻穀託市的作用也將更多的轉向託底,那麼這對稻穀市場價格來說,支撐的力度也將會低於往年同期。

與此同時,截止目前國家還有龐大的陳稻穀庫存,雖然相比著中國對大米的消費量,這部分庫存算是“甜蜜的負擔”,但是由於稻穀的相對不耐儲藏的特點,像2014-2016年產的託市稻穀,相當一部分已經面臨不宜存的風險,那麼低價銷售也在所難免。隨著這部分稻穀的銷售出庫,由於價格偏低,那麼也將對稻穀市場價格帶來打壓。


糧小咖


水稻什麼時侯才能漲船價?

在有3天,就要進入2020年了,春節也即將來臨,很多家庭都開始辦置年貨了,但也不少農戶因為水稻價格低一直沒賣,沒錢辦置年貨,那麼目前水稻能不能漲價呢?現在看漲價趨勢非常難,出現了賣糧難的問題。

今年秋季水稻收割時,水稻價格一直在一元二左右徘徊,大部分農民不情願接受低迷的糧食價格,紛紛拉回家裡囤積起來,等待元旦前後糧食漲價,畢竟辛苦種了一年的地。期盼有個合理的價格也是情理之中。

目前看,春節前後水稻漲價空間幾乎為零,水稻價格比前期有所降低,質量一般的水稻價格在一元二左右,質量好的水稻最多能達到一元三左右。無耐之下,很多農民開始惜售水稻了。

水稻價格低迷,是幾年來少有的現象,種地大戶每畝高達五六百元的地租,現在看只能賠錢了。不少種地大戶都想打退堂鼓了。

糧食價格低,直接挫傷的是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帶來很多負面影響。農民收入降低,生活質量下降,有可能出現種地大戶退租,農民棄耕撂荒等現象。

據水稻加工企業分析,春節前後水稻沒有上漲空間,農戶手裡水稻積壓嚴重。農民確實存在賣糧難的問題。


沙塵暴5478


這是太平洋西岸一隻蝴蝶準備破繭而出

水稻漲價是動一發而系全身的事情,水稻價格受國家調控的影響大於市場影響。現在說水稻什麼時候漲價還真的是未知數。

從這幾年水稻種植的環境來看國家應該是在下一盤大棋。最開始開始出現承包大戶開始到合作社再到農場,一路過來不斷湧現出這個行業的參與者再到慢慢的不斷有參與者退出這個行業。從最開始的大量政策支持和大額財政補貼到現在的政策緊縮和財政補貼下降。尤其是在今年傳出消息將取消財政補貼更是搞的人心惶惶,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水稻價格還是不上漲,那又有不少人準備退出這個行業。

種植成本的必然上升和可能出現的水稻價格利潤下滑都在壓縮每畝利潤。這就會繼續淘汰一批小規模的經營者。最後的局面將會是少數幾家實力強勁的經營者坐擁現在的土地。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這個局面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還是會非常大的。

那這跟水稻的價格有什麼聯繫呢?如果水稻的價格還是像往年一樣高的話,在土地沒有增加的條件下更多的人將擠進這個行業。生產成本反而會被急劇拉高。這就是市場和價格的聯繫。然而只有把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才能更好的進行農業市場的改革,也更有利於國家的管控(畢竟這也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而對於國家來說要達到這個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壓低水稻收購價。現在的農場主出售水稻最主要的途徑還是國家糧食收購站。而收購站的價格必然會影響市場的價格,這是必然的。

當然了,現在的水稻價格已經觸底了。這幾年的盛世行情也出現反彈。種種跡象表明不久以後水稻價格上漲勢在必然。大家怎麼看,可以評論一下!!!


吳子戲法


水稻漲價可能性不大?但是有些水稻買得太貴的幾十元一斤的有機大米。大多數農民不會種,種出來沒有產量,筆者曾經也種過有機大米,千斤畝有機稻是沒問題,如果大家都學會種植有機農產品種植技術的話,就算政府不漲價也可以走向食品加工業出口,自然讓農民做食品產業工人!😀😀😀


用戶6652079152


這個問題,有點大,水稻漲價,在現階段希望不大,畢竟食大於天,關乎社會根本,如果真為農民考慮,也就漲一角左右,沒有大的希望,靠種地致富,基本扯淡


甜密裡的事業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為了什麼?推動土地流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壓糧價。 馬上就要割谷了,谷價低,幹谷才塊把錢,溼谷好的八毛多,這讓種地的人怎麼生存,稻穀價格不是應該有國家控制的嗎?怎麼會如此之低? 套路,為什麼糧食不值錢,這和鼓勵農民進城是一盤棋,種地沒奔頭了,都進城吧,然後把土地集中在少部分人手裡,然後就有農場主了,然後就可以達到控制一部分人就可以控制一個產業的目的,產生的效應可想而知! 目前我市中晚稻市場收購行情。3月上中旬以來,我市沙洋等地區的早熟中晚秈稻穀已經上市,各類糧食經營企業按市場價格進行收購。據瞭解,農村經紀人走村串戶根據稻穀品種、質量不同收購價格為每市斤0.90-1.05元;糧食加工企業廠內收購價格每市斤1.10元;3月20日,沙洋國家糧食儲備庫、中儲糧荊門直屬庫沙洋分庫已按每市斤1.20元掛牌收購今年生產的中晚秈稻穀。





鄉村的小波


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先”,水稻是我國人民的主要口糧,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人的糧,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首先第一位的就是: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水稻作為基本口糧,2019年國家繼續實行最低收購保護價政策,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保持2018年水平不變。


水稻的價格要綜合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

一、生產成本。全球農業一體化背景下國際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成本優勢明顯,國內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問題日益突出,面臨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

二、市場供求。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已達440公斤以上,但糧食消費中,口糧消費僅佔約佔30%,飼料用糧約佔40%,工業用糧約佔20%,種子和新增儲備用糧約佔5%,損耗浪費等約佔5%。

三、國內外市場價格。中國稻米產量世界第一、庫存量世界第一,進口量也位居第一。一方面大量進口,一方面庫存量大,國內糧食價格遠高於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與收購保護價,成本上揚,品質,世界經濟低迷、需求不足,石油價格暴跌等因素有關。但不會是永久的。


因此建議:一是積極引導集約化規模化水稻種植。適合發展水稻種植區域使土地向種田能手、懂農業生產技術的農戶集中,發揮有限土地的更大效益,通過社會化服務組織向農戶提供代耕、代種、代收等生產服務,緩解農業生產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提高水稻生產的標準化水平,提高產量,降本增效。二是延伸水稻產業鏈。要實現水稻產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要有計劃地實施拉長稻米產業鏈,拓寬消費空間。除加工成大米,還要大力發展市場需求度高、市場前景廣闊的糙米、蒸穀米、免淘洗米、專用米、營養強化米、富硒米及高端米糠油等產品。同時,提高水稻加工副產品稻殼、米糠、碎米的綜合利用率,延伸水稻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升產業經濟效益。三是進一步完善補貼政策,提高種糧積極性。要進一步完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規模種糧補貼,調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的發放對象為實際種糧農民,不搞普惠化補貼,防止耕地拋荒和“非糧化”,切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IamNewFarmer


水稻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自古到今水稻就是我們的主食。水稻價格的漲落一般由國家控制。所以水稻的價格一般情況下是不是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