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音樂在天堂奏響,緬懷富順音樂人熊澤龍老師


讓音樂在天堂奏響,緬懷富順音樂人熊澤龍老師


讓音樂在天堂奏響

——敬獻富順群文戰線不朽的熊澤龍老師

徐玉財|文

2020年,庚子鼠年大年初三,在全國“戰疫情”的非常時期,寧靜的川南縣城富順,清寂的文化館合唱團微信群,濃濃的哀傷籠罩著大家,沒有語音留言,沒有雜亂表情,唯見雙掌合十,唯見無數次重複的“熊老師一路走好,天堂裡沒有病痛……”

富順最快樂的音樂舞蹈人、富順最執著的文化守望者——熊澤龍老師飄然遠逝,位列仙班。沱江戀著熊澤龍,熊老師別具風格的音樂在天堂奏響。

“蒼天傷悲淚漣漣,沱江嗚咽向天邊,澤龍一路你走好,眾親千呼又萬喚”,這是熊澤龍老師的詞曲夥伴何永良的哀傷,他用一闕《不老的文藝青年》獻給親密的戰友,“你為文藝誕生,你為故鄉禮讚;你剛與祖國七十同歲,你才同大家舉杯歡顏”,何老師滿懷眷戀,深情而歌。同樣,與熊老師一起創作了經典富順之歌《沱江戀》的詩人歐純定感傷不已,儘管行動相當不便,仍冒著非常時期出門的危險,固執地趕到熊老師靈堂前,為兄弟送上最後一程,足見朋友情深。曾獲“全國先進文化站長”稱號的許祖嶽老師在電話裡驚愕地說,“上次民協理事會都還看見熊老師的嘛,太可惜了!”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何安平微信轉達致敬:熊老師是好樣的,已永載富順文化史冊!縣文聯領導得知熊老師生病,第一時間關心慰問,並在其去世後親往弔唁致哀,足見官方對熊老師的高度認可。

讓音樂在天堂奏響,緬懷富順音樂人熊澤龍老師

熱心編導的熊澤龍


七年前,筆者剛轉身到縣文化館,開始與熊老師密切交往。無論合唱團上課,還是非遺採風,還是大型文藝活動,總有無數工作交集。每年的富順春晚、七一歌詠會、市縣藝術節、鄉鎮文藝匯演、送文化下鄉,以及豆花文化節、非遺民俗節、韻味端午民俗等傳統文化活動,凡涉及富順的群文舞臺,幾乎都可見到熊老師忙碌的身影,他已然是文化館的一員骨幹,更是富順群文戰線最活躍的代表之一。同時,熊老師是省級非遺“鹽場號子”和市級非遺“文廟祭祀”的傳承人,他曾擔任縣音舞協會兩屆理事長,還是縣民協理事,作品多次獲得各類大獎。2016年,熊老師被縣委宣傳部授予首屆“富順文化守望者”榮譽稱號,足見其在富順文藝界的份量。

讓音樂在天堂奏響,緬懷富順音樂人熊澤龍老師

舞臺策劃熊澤龍


兩年前,滿懷對新時代新生活的熱愛與憧憬,熊老師換了新車,筆者是“最給面子”的一位,經常蹭他的車。熊老師不喝酒,每每在宴席場合,他總會有說有笑舉起“酒杯”,與大家高調碰杯,就想把祝福和快樂傳遞給每一位。回想四個月前,從創團開班就一直受教於熊老師的文化館合唱團,有感於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深情厚誼,大家自發組織聚餐十餘桌,為熊老師七十大壽恭賀祝福。熊老師那麼樂觀開朗,幾乎沒有生過病,大家都以為熊老師活個百歲不在話下。卻沒想到,熊老師竟早早百年歸壽,徒留聲聲嘆惋。新年元旦那天,筆者再次前往病房看望熊老師,他還笑嘻嘻地談到了自己無怨無悔的藝術人生:“收入雖然不多,卻比很多人過得快樂,過得有意思”。藝術滋養了他的生命,這該是怎樣超現實的文化自信?筆者送上新年祝福,並鼓勵說:“熊師,雄起!出了院我們再慢慢吹牛哈。”沒成想一月不到,竟已是陰陽兩隔。筆者頓覺心裡空落落,彷彿很不真實,就像“蒙面過大年”的這個春節一般。同一天,籃球巨星科比墜機身亡,筆者來不及感嘆;熊老師走了,筆者禁不住悲從中來。

歌聲飄過五十年。熊老師是省音樂家協會會員,被編入《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熊老師原創歌曲達兩百餘首,以歌頌家鄉歌頌祖國為主,在全國、省、市、縣發表、演出及獲獎百餘首,這是許多專業音樂人都無法比擬的。其結集出版了個人音樂專著《熊澤龍原創歌曲選》,這在富順本土尚屬第一人。不管是合唱指揮台,或是歌詠會拉歌現場,那個身材修長、黑髮蓬勃的“熊小夥兒”;表演舞蹈《回孃家》《牧羊情歌》時,那個紅衣白褂、身手敏捷的瀟灑舞者;依託原創《大媽愛跳舞》,那個廣場舞臺又唱又跳的快樂歌者;還有活動就餐時,與大家一起高歌“多謝了——多謝板橋(或長灘或永年)眾鄉親啦”的即興大聯歡……熊老師總是把最多的歡樂留給他深愛的富順群文,留給基層人民。

讓音樂在天堂奏響,緬懷富順音樂人熊澤龍老師

快樂舞者熊澤龍


熊老師遠別於那些自私、刻薄、好強之輩,他真誠謙遜,心地善良,積極樂觀,不阿諛權貴,不計較得失,看淡金錢與地位,將小我融入大我,帶給家鄉數不盡的歌聲與微笑,為富順奉獻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記者許鵬以《熊澤龍:讓沱江在人民大會堂“潺潺流淌”》為題,準確解讀熊老師,“他創作的音樂更閃耀出他對沱江對家鄉深沉刻骨的依戀之情”。眉山市富順籍詩人鄭玉彬在網媒《眉山全搜索》貼文《草根藝人熊澤龍的沱江之戀》:“長期活躍在群眾文藝舞臺,他始終把自己置身於群眾中,對普通群眾所思所想最瞭解最貼心,創造出的歌曲最富有生活氣息,也就最容易打動普通老百姓。”

深入生活,紮根基層,紮根人民。熱愛家鄉,溫暖人心,奉獻社會,把快樂播撒在富順的山山水水。毋庸質疑,就富順而言,熊澤龍等一幫本土文化堅守者,遠比漂泊在外的多數文化名人,更有益於這座城市,更造福於這座城市,更讓這座城市充滿藝術的氣息,充滿人性的光輝。“我願為此付出畢生的心血和努力,因為我是沱江邊長大的,因為我是富順人!”熊老師如是說。

七十年歡快人生,五十載音樂修行,熊老師成就了一種不朽的群文精神,樹立了平民藝術家的標杆,鑄就了一座富順民間文化的豐碑,值得各方人士關注思考,值得後來人學習敬仰。

文廟無言,沱江悲淚。熊老師走了,那個帶給大家幸福快樂的“熊小夥兒”走了,富順文藝畫上了一個歡快的休止符。熊老師生活簡單,為人乾脆,選擇在這個非常時期離去,第二天便上山了,就是不想太麻煩別人。熊老師趕赴自己的音樂天堂,繼續在天上聆聽家鄉的故事,用快樂護佑著朋友親人,儘早走出疫情的陰霾。

讓音樂在天堂奏響,緬懷富順音樂人熊澤龍老師

熊澤龍和他的音樂夥伴們


“家住沱江邊,我是富順人……”《沱江戀》響徹雲霄。熊老師筆名“小草”,頑強的小草,春風吹又生的小草。春風再起時,那歡快的歌聲又將從富順的天空呼嘯而來,長留於家鄉的舞臺,長存於百姓的腦海。熊老師生病前新創了一首《壩壩宴》,還沒來得及合唱表演。大家確信,等到疫情過後,停擺的“壩壩宴”必將盛大開席。

音樂不死。熊老師一路走好!

gin"��� \u000f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