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獨生女很揪心嫁到男方家後自己的父母沒人照顧,該怎麼辦呢?

小城贛州人


女的要彩禮的時候男人就說,現在沒有什麼嫁不嫁了,都是兩個人自己組成一個小家庭,不算嫁,所以女的啥都不要,但是女的父母需要養老的時候男的又會說你是嫁到我們家的,你是嫁出去的女兒,不應該贍養父母!


留住心中曾經的那份美


我不是獨生女,但我事實上是個獨生女了。我哥放浪形骸,性格不羈,兩次結婚加上多次銷金,掏空了家裡所有的錢財,只留下侄兒給父母。看家裡沒錢了,我哥於18年又結了一次婚,找得是獨生女,家裡有很多房產的那種,嫂子年幼喪母,只有父親相陪,也不知如何了,父女倆偏愛我哥這副好皮囊,對他很好。我哥如今不管父母和兒子,實質上已經是相當於做了贅婿,可憐我父母還對他心心念念,卻一年和家裡通話總共不超過五分鐘,對於父母養老和兒子撫養是一分錢都不出,不聞不問。直至如今,我爸寒心的對我說,今後和我過,不想其他的了。

其實我家條件還好,有房兩套,爸媽在十八線城市月入過萬,我自己也有房產,我的收入一年下來能純存十萬,好好過日子,雖不能大富大貴,但也悠閒自在,不知為什麼會變成如今這樣。


L貳6666666


我一個朋友,前幾年女兒大四時他們已經給她在家鄉安排好工作,地方國企,一個月4、5千這樣,然後也給她準備了買房買車嫁妝什麼的。女兒不願意,說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想要北漂,可是讀的理科工程,她自己想要找的工作卻是傳媒。其實女兒就是一小姑娘對明星的痴迷。父母爭不過,畢業後她也去北京折騰了一年多,上大學時父母一個月給3千,北漂工作後一個月給5千都不夠,後來她父母實在忍受不了,在日本投資了大概三、四千萬買商業出租房產,讓她過去管。女兒北漂混了一年多,可能也吃苦受累被打擊了,還算聽話,乖乖的去日本了。現在在日本的生活很悠閒,一年房產租金差不多有一百二十萬的收入,各種稅費除了一個月到手七、八萬,可惜就是年齡大了,差不多三十歲了還不想找男朋友結婚。


你我他說誰


結婚就是結婚, 什麼叫嫁到男方家?真覺得解放這幾十年,中國女人還像商品一樣可以到處送人。

結婚跟你贍養父母沒有直接關係。 因為你老公結婚,也面臨著贍養父母的問題,因為所有人結婚都是從原來的原生家庭走出來的過程。

趁年輕,父母還未老,努力掙錢吧。等到父母需要贍養的年紀。 就近給父母安置一個住處。有錢的買套房子,沒錢租套房子。

我獨生女,遠嫁,和父母不在一個城市。年輕時候各顧各,父母那會兒也沒退休。 現在父母已經退了,我已經在我居住的這個城市給父母置辦了一套小房子,將來住的近一點也方便照顧父母。如果再過幾年,我們決定換個城市居住,父母跟著我們就行了。


唯家至珍


身為獨生女想要顧及自己的父母會沒人照顧在選老公的時候就該有所目的。我老公的侄女在這方面就考慮的比較周到,她讀書畢業的時候她小姨想要她去她那個城市找工作,比較有前途,她在哪裡半年她就有感觸,我不能留在這裡,如果我在這裡工作穩定了我也就會在這裡安家,我的父母親該怎麼辦呢?所以她果斷回來在本市找工作,現在嫁本市,可以照顧父母親一家人其樂融融!


冰點130013186


老人們為什麼不願住在兒女家?為什麼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答案如下:

是主人吧,說了不算;

是客人吧,啥活都幹;

是保姆吧,一分不賺;

買菜做飯,搭錢不算;

是廚師吧,老吃剩飯;

是採購吧,自己掏錢;

是長輩吧,沒人待見。

起早些吧,怕把人家好夢打斷,

起晩些吧,怕耽誤人家吃飯;

做多了吧,只怕把東西作踐;

做少了吧,又怕肚子填不滿;

菜炒生了,自己咬不爛;

菜炒過了,人家沒口感;

鹽放少了,怕味道太淡;

鹽放多了,又怕太鹹。

我在抱娃,人家吃飯,

人家吃完,我才吃飯。

娃一鬧喚,嫌我吃的慢,

飯一吃完,狼藉一片,

人家休息,我要洗碗,

人家一走,要拖地板,

腿疼腰痠,不敢偷懶,

怕娃醒來,活沒幹完。

人家在家,怕臉色難看,

人家出門,又感覺孤單,

出去串門,全是生面。

帶娃上街,怕不安全。

住的高樓,很不方便,

上下樓梯,氣喘腿軟。

洗衣勤了,怕說浪費水電。

洗的少了,怕說沒衛生觀念;

穿的舊了,怕給子女丟臉,

穿的新了,又怕太過扎眼。

自己有病,不敢言傳

怕給子女,增加負擔。

擔心受怕,身心疲倦。

起的最早,睡的最晚, 累死累活,沒人來管。 家有老伴,甚是掛念, 無法照顧,生怕病纏, 現在老人,如何這難? 老人們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撫養成人、成家立業,把大半生的積蓄都花在了兒女身上,實指望兒女婚後能夠獨立,能夠感恩,能夠孝敬,但是事與願違,還要再辛辛苦苦管孩子的孩子,還要管兒女的吃喝和生活,儼然成了兒女的保姆和僕人。人都有自己的兒女,都有老的那一天,千萬不要丟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代代孝,輩輩傳。


雲捲雲舒c


現如今獨生子獨生女很普遍,孩子們大學畢業後都喜歡去大城市找工作,結婚後也大都定居在大城市,父母們也都以不習慣大城市的生活為理由仍喜歡留在老家生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完全可以跟著來到兒子女兒所在的地方生活,當然這其中也是有割捨,畢竟老人都念舊,不捨得老家的花花草草一磚一瓦一木,住了幾天就又回老家去了。其實現在男方女方情況都一樣,父母大都留在家裡無人照顧,只能有空常回家看看,平日裡與家人視頻聊天,而老人家們也都慢慢的理解與接受當今社會孩子們的工作生活條件,不再把自己晚年所有的幸福快樂都寄託在孩子們的身上,雖然沒有兒女陪在身邊的晚年自然有幾許的孤獨落寞,但這並不表示他們老無所養,老人家們現在都開始為自己的健康著想,開始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區活動,而社區的各種活動也解決了老人家的晚年生活的孤單寂寞問題,也有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孩子們只要開心幸福和睦的生活,老人家心裡也就感到幸福!在此,我們也衷心祝願天下的父母們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淋雨Jasman


根本沒必要糾心,當然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或採取以下辦法):

一、雙方都堅持並認真落實我國《婚姻法》的各項規定,尤其是必須在各方面體現出男女平等的觀念和意識,任何一方不得另尋法外特權。

二、女方婚前不得索要房子、車子、彩禮等任何財物,男方也不得索要陪嫁等任何財物,雙方都只能憑自願為小家庭的組建而贈予。

三、雙方尤其是女方自身都應從根本上拋棄“嫁到男方家”這一觀念。如果雙方真的在物質和精神層面上都是大致門當戶對,這一觀念就自然沒有存在的任何基礎。

四、如果婚後長期定居點的住房是由男方提供的,女方則可提供如小車等大致對等價值的財物加以補償,當然在婚前必須要求平分所有權和免費使用權;如果婚後的住房由雙方大致平均出資或夫妻的共同收入自建或購買就不必多說了。

五、當雙方父母均健在且都能生活自理期間,他們根本無需後人在身邊照顧,當然可據實際需要給予經濟上的適當補助,尤其需要多給予精神上的孝敬——如常回家看看、電話上常問問;當某方父母中去世一位後,就應該將另一位接到你們小家庭一起生活(如果確實無多餘房間,則可到附近租房讓老人居住)。


尋常人家53728838


這個問題是現實無法避免的問題。工作閒時多去看看幫她們乾點他她們幹不了的活,平多打電話問問關心,兩家老人都一樣對待。但現在很多人有時間就是關心自己的小家對老顧及的太少了。要不就就是忙著上培訓課,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多賺一些錢,但又不能說不對。親情開始變淡了。這是個社會問題…



漢安唐軍


現在看見這些關於男女之類的我就想笑,好像男方父母佔了多大的光似的,好像男方父母就是弱智,累贅靠兒子養著似的。。。獨生女的家庭條件一般都不會差,還要靠你們兒子養老。。。。?你想多了!不像有些人生個兒子就為了養老,不給兒子拖累死不罷休,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