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出来一个拿相机拍照的人是摄影师还是不懂摄影的人?

卷太郎摄影坊


一个摄影师 本身所具备观察力和想象力 有灵性 有追求 有信仰 有主题 有创造 小小图片诠释着思想…






天之缘记忆


我对这个还没刻意研究总结,但是我也干摄影,称不上老手更不是大师,就以一个普通影楼摄影师的角度说一下我在刚接触相机的时候和之后相对熟练以后的区别。

刚接触摄影是从相机开始的。其实在相机之前,也拿手机各种拍,那时候是高中。非常喜欢单反,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买个相机,卡片都行,然而并未实现,上了大学省吃俭用,用生活费硬扣出来一台尼康的残幅入门D5200。

然后,拿到相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三脚架,UV镜等等一系列能和相机有关的东西配齐,能装的都装上。那时候出去,遮光罩是一定要安装到位的,会不会拍,拍的什么东西不说,相机看起来一定要霸气。

之后有一段时间,无反又特别火,忍不住出掉了小单反,换了佳能的无反M2,结果用了一段时间感觉手感各方面都不如单反,机身是小巧,但总感觉会掉,小心翼翼地捧着。画质方面也觉得不如单反。

接着毕业,凭着热血和冲动,直接上影楼,是儿童影楼。从助理开始,引导啊逗小孩的一些操作,三个月之后开始上手拍照了。那时候用的机器是5D或者6D,镜头是50和24-105。还有24-70和70-200,但是用了一段时间就很少用了。

经过这段时间之后,我用相机开始以简为主。拍摄开始前,因为场景固定,外景也是相对固定,所以提前计划好,带两支镜头,变焦都是备用的。

然后我就发现,经常用相机之后,遮光罩用不着,三脚架用不着,快门线用不着,闪光灯用不着。相机绝对不能挂脖子上,这是我从接触相机就有了的结论和习惯。M档几个参数甚至可以盲操作。蹲着拍是经常鼻子盯着屏幕右眼对焦的,也就是传说中的拿反了的那种效果。按一次快门是要把相机贴脸上几十秒才能完成的,拍完必须看一下目的是看对焦是否准确。

小孩个子小,我拍他们的标准动作是,他们站着我坐着,他们坐着我趴着。以我的经验,拍人基本除了证件照别的都不会平视去拍。

然后拍照相机拿手上是开机换挡调参数很快完成以后跟被拍对象交流,我会大声地想尽一切办法消除拍摄对象的紧张感,还可能手舞足蹈,还可能突然跑过去给拍摄对象捋一下头发或者拽一下衣领。所以正常拍摄真正举着相机拍的时间很少。

细节很多,我不一一列举了,希望读者能发现一些区别吧。

附几张作品:


一头大吕


很荣幸参与这个问题中来,对于怎样看出来一个拿相机拍照的人是摄影师还是不懂摄影的人?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我只能根据这些情况做出假设,请注意,是假设。

第一种

端着相机,佩戴长枪短炮,三百六十度旋转,见什么拍什么,完全看不出他主要的拍摄题材,也不见他调整相机参数,甚至拍出来的照片都不在相机上浏览,那么这种,有可能是新手(这个不好界定,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详见第三种)。

第二种

拍摄之前,围着被摄物体左看右看,不停变换机位,蹲下起来,时常调整相机参数

,相机端起来又放下,迟迟不按下快门,这种有可能是成手。

第三种

这种摄影师与第一种行为相似,相机不太一样,一般都拿着比较小巧的相机,镜头也很小,端起来就拍,变换角度不停的拍。他也有可能是百炼成钢的老鸟,对于用光、构图、焦距、景深已经了如指掌,可以熟练而快速的设置好相机,进行拍摄,这无疑就是老手摄影师了。

如果参加某个摄影活动,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去分辨新手摄影师和老手摄影师的区别,不一定准确,但是相对还是比较直观。
发现第一种摄影师,我就敬而远之,别影响人家创作。
发现老鸟摄影师,立马站队,厚着脸皮靠近人家,看看老法师是怎么取景构图,怎么利用光影,怎么使用曝光,有学习的机会就不要放过嘛。

以上就是我对怎样看出来一个拿相机拍照的人是摄影师还是不懂摄影的人?

这个而问题做出的回答,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是好色之图,喜欢摄影和PS,会不定时的推出一些摄影文章和PS教程,如果你感兴趣,请关注我,感谢观看!


好色之图


摄影师的定义是什么?这个概念不好定论。摄影艺术不仅仅是能拍出清晰亮丽的相片,而是在于创意,通过摄影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说白了就是文学艺术的创作。

是摄影师还是新手,不是看他的器材、打扮、拍摄姿势和几句背的滚瓜烂熟的专业术语,这一点,装B的好摄之徒都能做到。

很大一部分人,只须一个很简单的拍摄行为就能分辩得出来,比如非常近的距离特写人像时用闪光灯,长焦拍摄时手持相机不稳,拍夜景风光不用脚架而启用闪光灯,逆光人像不会补光等。再看一眼他的相机设置,若是全自动档,镜头置于自动对焦,防抖置于开启,就说明是新手,即全靠相机完成拍摄,而不是自己操控相机完成拍摄。全自动拍摄的相片千篇一律,而全手动拍摄的相片能表现出千变万化的相片风格。(因为在全自动档模式下,用户除了相片尺寸和连拍可调外,其他数据都调不了,而是由相机自动运算处理,电脑毕竟没有思维,不会考虑你的相片风格、意境和内涵,只保证对焦清晰和“准确曝光”,然而很多场合,全自动也是无能为力的)。

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只掌握摄影理论、色彩理论、光影的运用、景物构图和相机的操作远远不够,还包括文学、美学、美术、诗歌、历史地理等等各方的综合知识,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使你的相片有内容,当然,摄影师还要具备人品和修养。

因此,摄影师通常很低调也很敬业,因为处于思考状态,通常表情深沉,寡言少语,他总是先观察,再思考,再拍摄,有的放矢,虽然是数码年代,拍的相片也不多,拍不好的相片有失他的身份,他懂得快门的寿命。

而新手就不同了,拍一张人像,马上递过去回放,“这张拍的漂亮”,以多拍,百里挑一取胜是他们惯用的手法,从不去分析,解读,比较。一下长焦,一下广角,啪、啪、啪,一,二,三,西瓜甜不甜。


敦公


怎样看出来一个拿相机拍照的人是摄影师还是不懂摄影的人?

回答这个问题要冒点风险,免不了会遭人指责。自己不是摄影师,充其量也就是个“摄影爱好者”,只能谈点体会。

摄影师一般都沉稳老练,不论拍摄人物和风景,一眼就能确定自己拍摄的最佳位置,不至于左顾右盼,来来去去的找位置。

拍摄是很辛苦的,有时需要爬高,有时需要俯下身体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不会一味地站着用一种姿势拍照。尤其是拍摄人物时,常常会俯下身体拍照。

除特殊需要外,摄影师的拍摄姿势端正,速度快。不会犹豫不决,拖泥带水。

摄影师不会违背关于拍摄安全和道德的规定。比如不会用闪光灯近距离拍摄人脸,尤其是婴幼儿和司机等。

总之,看着摄影师拍照有一种很自然的感觉,也许是一种职业养成吧。

以上是本人的几点体会,欢迎朋友们提出批评意见。


草原夜色美7


其实,讨论这个话题意义不大,别人是业余的或专业的、是小白或大师,与你我何干?需要你去给贴标签吗?

但,看了一些回答,还是想啰嗦几句,以正视听。

就拍风光而言:

1、在大雾中大雨中天黑后,都在多方寻找拍摄角度,偶尔拍摄一张,这一定不是小白。

2、到了某地,没有马上拿出相机,而是走走看看、看看走走,选定位置,没有拍摄,更没有高速连拍,只是在观察在等待,这也不是小白。

3、中午前后,没见到拿相机(或带了但几乎不用),而到处走走看看,甚至发呆,感觉象个神经病,而在黄昏时或第二天黎明前,你见他用脚架架着相机,并配很多附件(快门线、渐变镜…),那一定不是小白。

4、别人挤一堆抢位置,而他却在很危险、没人去的偏僻处,偶尔拍一张的人,肯定不是小白。

5、使用手动镜头,机身上很多功能也是使用手动模式的人,一定不是小白。

至于,那些从年龄、发型、装束、摄影器材上去判断别人的人,说PS万能的人,经常说别人“老法师”的人,一定是“老白”!


高原飞车


这个问题有意思。

会飞的不一定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鸟人;拿相机拍照的不一定是摄影师,也可能是打着摄影旗号的“大忽悠”。所以,通过哪些方面,可以判断拿相机拍照的是真摄影还是大忽悠——我想,题主是这个意思吧?

题主既然讲到“拿相机拍照”了,那么我就讲个最直接的办法。

你看“拿相机拍照”的人的姿势就行了。

大忽悠要想把你也忽悠瘸了,那装备一定是不能少的,做戏要做全套嘛!

我还真没见过哪个大忽悠啥也没有就凭一张嘴能把人忽悠瘸了的……要是你见过,麻烦引见一下,也算我长见识了。

所以你要是只凭装备判断,很有可能会看走眼的……有些假装成摄影师的大忽悠,手头的装备比摄影师的还专业呢!

但是,他们的拍照姿势,和拍摄作品可忽悠不了人。

是骡子是马你倒是拉出来溜达溜达哇!

摄影师通常的拍照姿势都是一只手拿机身一只手托镜头——只要是用单反的,差不多都是这个姿势。

外行就不一定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姿势都有。最常见的就是两只手都抓着机身,不管镜头。

一般情况下,要是机身有五棱镜的,摄影师大都不会用屏幕取景;二般情况下,需要拍仰角,摄影师得撅着的时候,倒是有可能用屏幕取景。不过二般情况并不多见,大忽悠一般也不会有“撅着取景”的觉悟。

最后,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看看他们拍的作品哇!

大忽悠有可能把厂商的数据背个滚瓜烂熟,但是一到实拍的时候就……你懂的。

并于大忽悠们的拍摄水平——此处省略一万字。


柳侍墨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就凭拿相机的“拍相儿”,就能判断一个人是摄影大师还是一个不懂摄影的人?表面似乎有点风趣和粗糙,不过,细想起来也有一些道理。


人都是这样,需要讲究内外兼修全面发展,但是,从一个人的外表、举止、言谈等等方面,也能大致判断一个人的“几斤几两”甚至于内深修炼。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个摄影人的摄影道分。

第一、外表装束简洁平和见人。一般认为,知名的、有修炼、有身份的摄影人,一定是身着摄影马甲,上书“某某摄影家协会·····”;一定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定是耀武扬威盛气凌人;其实都不是。因为,成为了摄影大家的人,一定先是谦虚好学的人,勤奋刻苦的人,饱读诗书的人,谦虚低调的人,而不是相反。假如我们见到的是上面列举的种种表现,却却说明此人是某某某,而不是某某某。

第二、器材技术摄影理论熟练。这一点无需细说,但是必须将其列举出来。

第三、乐于助人而不好为人师

。真正的大师,如果你是请教与他,他一定是热情相助,无论是摄影知识方面的,还是摄影之外的,通过和他不多的交往,兴许就能成为好朋友,它不会飞扬跋扈趾高气昂。这个背后的逻辑是,一个好的摄影人,必须是一个优秀的交流者、沟通者,一定是一个朋友遍及“天下”的人,因为,交流沟通对于摄影创作来说,实在是一门必修的功课,他都能走到这一步了,怎么可能在这一门课程上来个“不及格”呢,至少也是个小概率事件。

第四、摄场注意礼让照顾别人。摄影场上,一般不可能是“一个人在战斗”,往往是多人同台竞技,有认识的,也有不熟悉的;有大师级的,也有小白类的。不管别人的身世如何一般,既然走到一起来,就都得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我们常常看到极少数人,见到别人在哪里拍,他就挤到哪里拍,见别人拍什么,他就抢着拍什么,而且,一旦占位,还会来个“不离不弃”,好像这个拍摄场子,就是他家媳妇儿开的一样,完全不会顾及别人的存在,等他实在认为拍够了、拍完了,才会打着“饱嗝”扬长而去。真正的大家,他不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他会以独到视角来寻求拍摄地点和角度,即使大家都扎堆儿一起了,他也会礼让三先彬彬有礼,至少不会有碍于别人的拍摄。

为什么没有提及这人有多少作品,在摄影界、摄影圈子有多大影响呢,因为这些内容是不能“看”出来的,也不是一面之交就能发现的,毕竟,我们只是以“看”而作出的判断,不可能深入和全面。

我们之所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真正目的是,大家一起引以为戒,学习大家风范,改正自己的毛病,跟着大师们一起学习、同升共长,完全不必对号入座,做出“发散性”的推断。

拍客张光林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虽说现在相机非常普遍了,但摄影师和普通拍照者确实是有很多不同的,包括摄影技能、器材准备、拍摄习惯等多个角度。今天谈谈小k的看法,供朋友们交流:

一、携带必要的摄影配件

作为专业的摄影师或对摄影比较了解的发烧友,除相机、镜头之外,通常还会携带一些必要的配件,常见的如三脚架、快门线(无线快门)、外闪、滤镜(架)等,如果是人像还可能用到反光板、柔光罩等:

以脚架为例,它可以有效提高拍摄的稳定性,在拍摄慢门题材时更是必需品。在拍摄严谨题材时,脚架配合快门线(无线快门),可以最大程度获得清晰稳定的画面,同时允许拍摄者使用较低的ISO,控制噪点产生,获得干净的成像效果:

作为风光控的小k,脚架基本是每次外出必备配件,毕竟防抖还不能完全替代脚架的作用。

二、拍摄前反复选择地点和角度

与普通拍照者相比,摄影师非常清楚选址、构图和光线条件等对出片效果的影响,因此在拍摄之前,会仔细选择拍摄地点、具体位置和方向角度等。在处理一些重要拍摄任务时,甚至需要提前踩点:

三、实时调节拍摄参数

对于摄影师而言,会依据目标拍摄效果设置具体的拍摄参数,并依据实际拍摄效果实时调节。所以在某拍摄地点,一般拍摄后频繁观看成片并据此仔细调节参数的,一般都是有摄影基础的朋友,即使不是专业摄影师,应该也是摄影发烧友:

当然,上述几点只是个人经验,但至少小k和几个摄影师朋友大部分是符合的。总结一下,就是专业摄影师有更扎实的摄影基础、更敏锐的观察力、有更丰富的拍摄经验以及对画面的把控能力

,因此与普通拍照留念是有一定区别的。



经验分享,仅供参考。关于摄影的相关问题,朋友们可以关注小k后发送下图各类关键词,获取小k为您整理的独家摄影技巧,祝您摄影愉快🌹:

爱摄影、爱生活,致力打造最具价值的摄影自媒体。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小k印像


告诉你吧,用排除法分辨,

第一,给你拍照拍了一张赶紧拿相机给你看照片说很美的,很漂亮,这种标准的老法师,这种你得到照片你会失望的。

第二,从头到尾没让你摆动作的,此必为新手他只能等你摆动作给他按快门。

第三,你背后很多闲杂人也不说话的也是刚入门的,懂的摄影师就是你看到景漂亮,他也会告诉你不能拍的原因,

一个摄影师拍人事先会和你沟通聊天,为了发现你最美的一面,拍摄时他会上下左右用相机在相机取景框里看合适的角度才按下快门,常见的是会用东西挡在相机前面,目的是做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