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地区工厂严重缺工人,怎么解决?

河南小胡


在公司不破产的情况下,用以下几种办法,保证人满为患。

1.加薪,使劲的加薪。

只要钱到位,啥活他们都会。

2.缩短工作时间,减少工作强度。

这样会使他们在工作中毫无压力,从而快乐的工作。

3.取消加班,做四休二,或者是做二休二。

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精力充沛。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够呈现出生机勃勃.不会为却人而感到烦恼。


截然不同的思索


所谓工厂缺工人,缺的是“干活多、拿钱少”的工人吧?

现在很多工厂在经营管理上走入了一个怪圈。不在产品品质、经营效率这种关键地方下功夫,却总是在压榨工人、偷工减料等方面投入很多精力。

说两个我亲身经历过的案例。

一个是做玻璃加工的工厂,年营业额在3000万左右。我们在咨询的过程中,给他算过一笔账,每年光是不必要的浪费就差不多近300万。后来我们给他导入“6S”管理,优化了流程。运行一年半以后,光成本每年就节省将近200万。

另外一个工厂是做塑料加工的。规模比较小,生产工人200多人。厂子老板找到我们的时候,抱怨“人不好找、工人不好管”。后来我们给他导入了合伙人模式,工人一下子减少了150多人,只剩下了50多人。项目做完以后,工厂的成本下降了,经营效率也提高了。


剑心成长笔记


差不多8年前,县乡拼了命的招商引资,广告遍布全县各个角落,谁能拉到投资,发奖状,带红花,发奖金,我认识的一个老板就到了一个镇建厂,在批的50亩园区投了1.3个亿,16年投产一切顺利,17年后出现了招工难,但还能维持生产,18年年后就只招到40岁以上的员工,但不满员,由于工人每年都换新的,培训员工就费事,产品出现了质量不稳定的问题,19年就是今年不但年轻的招不到,40以上的都难招,出现了严重缺员,订单完不成,质量又不稳定,老板头都大了,投资这么大走也走不了,有的可能会认为工作累,工资少,绝不是,一个车间主任年薪大约17万,工人工作12小时,月薪6000左右,女工5000,就是在流水线上看机器为主的工作,了解了下周围都是一样的情况,靠一个企业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只有政府出面,从其它省乡有富余劳动力的地方引进,这个问题不解决以后乡镇企业就是死局。在当地县里的工厂工资,要比乡镇企业工资低1000到1500,并且相对工人还好招,在这里也提醒朋友们,把厂建在乡镇会很不明智。


元亨窗帘大世界站长


头条友友们中午好,大家辛苦了!看到(现在工厂严重缺工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又想来掺和掺和。

十来年不打工了,不知道近况如何!就说说自己十年前的打工感受吧。

我不旺己而旺他,这也叫利他型人,意思是别人用我以后,公司会慢慢旺起来。因为我做事很实在,领导在身边,我该干,干,累了该歇,歇,领导不在身边,我也是该干,干,累了该歇,歇。领导在不在身边,我都一样把事情往好里做。所以,所供过事的单位员工说,我到哪里,哪里就订单增多活力凸显,而我一离开,就冷淡了。我虽觉得这话里有点夸大或吹捧的意思,但人们跟我相处时没有压力倒是真的。

从1989到2009的二十来年的时间里,因身体原因换了几十个工作单位,我最有体会的是一个小小的班组长,总会把高高在上和权利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工人当成赚钱的机器,工人则把自己当成了吃饭工作睡觉的机器。让人产生不了工作的乐趣。

今年春节一过,农村里的年青人都陆陆续续外出了。二月底往后,又陆陆续续的回来了一些。听回来的年青人议论,现在能做下去的厂矿企业,基本都是注重人性化的管理,这样的企业挤破头都想进,不存在招不到工的现象。而死掉的或半死不活的企业基本是一些管理方法死板,管理者任人唯亲,或者以特权压人的企业,尤其是任人唯亲,小小级别的管理者就特权思想严重,加班不给加班费,甚至压工资的企业很是不好招工,这种企业让人产生不了为之奉献的动力,呈现不出活力,缺工人,做不下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压力固然会产生动力,但压力过大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弹力。因此,我觉得平易近人的管理者才会让人产生亲和力,而亲和力是招人用人最最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谢谢大家,顺祝编安!


映山红22


我们这一月六千 八小时 感觉很好 离家近 方便回家照顾 然后就去工作了 到了之后才发现 工资确实六千 这点厂里没骗人暗自窃喜 结果拿工资傻眼了 说好的六千怎么3500 最后才知道 感情地面卫生 机器卫生 就连钻头这样的易损品都要自己拿钱买 我去 感情六千就是虚头 3500才是实际工资 唉 这年头 都跟拼夕夕学的 你说工厂能不缺人吗


拿个萝卜切吧切吧剁吧


《美国工厂》最近很火的纪录片,今天看了一集,福耀工厂,是中国工厂的一个缩影,中国工人一天工作12小时,一月休息一两天,美国工厂一天工作八小时,一月休息八天,工资人家是我们几倍,人家工厂气氛活跃,我们的工厂气氛紧张,抛去客观因素,我想问问大家看了这个纪录片你们怎么感想,可能这个纪录片想宣传中国工人的勤奋辛劳,但是为什么中国工人如此努力之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福利呢?这个片子说美国工会如何搅屎棍,但是我感觉我们的工会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没有担负起他们工会责任!看这个纪录片我没有感觉到我们工人的骄傲,这是我们工人的悲哀!

在儒家思想熏陶下长大的中国工人,在资本面前只有服从。而在自由思想观念生活下的美国工人,他们更加的渴望自身的权利得到应有的维护。所以,出现了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值得反思的是,中国依靠30年实现全面发展,而这其中,又何尝不是资本对于底层劳动力的剥削呢?正如片中所说的那样,“资本运作犹如一艘大船,而工人相当于舵手,如果船反了,大家都得死。” 所以,人们为了保障自己生存的权利,只能苟且的服从,以此来期望到达目的地。这就是中国工人。

美国工人追求的是生活,中国工人只想着如何生存。一昧的埋头苦干,尽心竭力,为资本家创造最为宝贵的财富。而自己却拿着不足以养家糊口的工资。《美国工厂》一方面揭示了美国的衰落,中国的崛起。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工人与美国工人在维护自身权利,面临不同的处境。在强大的资本面前,一个选择服从,一个选择反抗。最终美国工会的失败,更揭示了资本手腕的强大,以及底层劳动者的无助!不被剥削,你就无法生存。

而在新时代的中国劳动者,逐渐的认清了这一点!缺钱的时候进工厂,只要够维持生计,一般人是很少会进工厂上班的。所以,工厂就出现了阶段性缺人的现象。但即使如此,中国的劳动力密度依然很大,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依然占了大多数,想要维持生计,就只能进工厂,从事低质量的工作,虽然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却拿着最低的工资!


新概念传媒宋晨声


我90后,说真话。我也想进厂打工,可是情况不允许。为什么,进工厂一天上班12小时不说,可工资呢?3000到5000,我一家4口。干得了吗?我干一年说不定老婆孩子都该信了。有什么办法呢?只能逼迫自己创业,找出路。哪怕没事干也不能进工厂,为什么,一进工厂连想脱身的机会都渺茫了。每个月固定的工资,让人觉得生活乏味。失去了活力。


福建小欣


这个问题,是目前加工型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型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个转型问题,同时也就解决了工厂严重缺工人的问题。



1、我们先来分析下,在当初中国制造的时候,工人是怎样的。

记得在1994年,我第一次来到深圳,那时候香港公司,台湾公司,日资公司,在广东深圳,东莞,遍地都是他们的工厂。工人上岗,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上岗之后,好点的工厂,工人的人均收入都有900元左右一个月。那是你可知道,一个大学生在国企或者事业单位也就是300元左右;



2、随着工厂数量的增加,也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各种成本越来越高,包括人力,材料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要求传统的加工厂,要么扩大规模,要么增加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3、如今,要求传统的加工厂不得不转型,纯粹的加工,已经让企业老板越来越没钱赚了。一方面,工人的待遇不得不提高,而同时,另一方面,工人的技能也要求越来越高。种种这些,都要求企业进行转型。

4、当然,转型,首先不能依赖普通的工人,需要企业的高层,包括老板,高管共同为将来做好规划,如何适应变化了的市场。这个变化了的市场主要是来自从大众化市场转向小众化市场为主的特点。要求市场细分,同时找到小众化精准客户,进行产品定义、产品价值,产品推广,渠道建设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做出差异化产品,增加附加值,增加企业的利润。也只有这样,具有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才能解决工人的问题。



5、在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如何激励员工,工人,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牵涉到一系列激励员工的问题,包括,薪金体制、激发员工的事业心、成长环境、公正的环境、互相尊重、相互信任、人文关怀等等问题。

6、这样,企业转型了,工人也能做好转型的准备。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高建华之高参汇


看到这个题目,我沉思了片刻。目前,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逐步落实,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城里的国有、集体、私有企业开始出现了用工荒。这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出现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三农”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重点投资了一些精准扶贫项目,使“三农”的整体工作有了全新的提升。

二、许多农民依靠科学种田、立体养植、、塑料大棚、根据自己的特点,依山傍水,创办观点旅游产业、经济文化平台。农民基本上个个手中有机,家家有电视,村村通水泥路,镇镇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形势,利用微电商这个平台就可以赚大钱。

三、现在的农民手中有钱了,本乡本士就有许多大、中、小型企业,许多在外打拼的农民兄弟,看到了自己的家乡有这么大的变化,也都纷纷从繁杂吵闹的大城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来发展,一些大学毕业生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利用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搞起了经济实体,往日许多农民工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而现在许多人不会撇家舍业、舍近求远去外地谋生了。

四、现在工厂出现用工荒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用工单位,没有把劳动者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来看待,只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挣钱的工具。不但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而且人权和尊严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出现用工荒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五、任何一个企业想做强做大,一是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二是科学管理的团队,三是愿意为企业付出的职工队伍,三者缺一不可。一个企业有要有近期的目标,长期的规划。把一些愿意为企业发展,创造财富的职工子女,定向送到学校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在用人机制上,建立自己的劳动力储备库。这样你才能在用工机制上做到有备无患,改变劳动者严重缺失,釜底抽薪的被动局面。

《国际歌》里有一句歌词写的特别好:“是谁创造人类的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此时你为别人种下一棵树,将来大家会还给你一片森林。



天老大11


这是个制度问题,我们的年轻人考上大学就觉得自已脱离了一般群众,就高高在上,某天考个公务员,进个事业单位,就可以了,那有劳动者的心理。应该改革这点,除特别优秀可以直接进科研单位外,其他学生一律进入工商业,选人用人必须有二年工商业工龄,这样既解决工人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好逸恶劳,无基层经验,无群众基础的坏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