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最认同的儒家思想有哪些?


须跪拜磕头的礼教;需歌功颂德的君权,须俯首听话的三纲五常。

儒家思想说到底,就是规范人际关系的。所以它属于伦理学范畴。它既不是研究哲理的哲学,更不是研究自然的科学。

一、儒家以主持葬礼起家,孔子打小吃百家饭、当吹鼓手、学会了葬礼礼仪,最后也学会了主持典礼的司仪。对于何时下跪、何时拜、何时磕头是他掌握的礼仪专业知识。当卫灵公问到怎样打仗怎样退敌时孔子说“我只会礼仪不会打仗”那不是谦虚而是实情。也没有以儒教可以治国的深奥含义。

古时候主持葬礼可能跟主持会议或典礼大致有相同或类似的情况吧?主持葬礼可以追思逝者宣扬一种精神的同时可以主张一种观点,儒家可能认为这是宣扬一种思想的极好机会,所以儒家特别注重典礼、礼仪之类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形成了儒家礼教。

在春秋战国孔子时代,举行各种典礼就是体现政权权力的象征。礼制就是构建“国家”的规范。所以孔子对诸侯的各种僭越视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对重大事件。所以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是他终身为之奋斗的的最大目标。但他受历史的局限,看不到周朝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先撇开典礼礼仪的作用不谈。谈谈人际关系的礼节,礼节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示好表示,和亲近的关系的表示。人与人之间示好,可以握手表示无敌意,施礼表示敬意、以拥抱表示亲近的关系。均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而跪拜磕头,首先把自己人格上降低了低人一等,低人于N等。跪拜故人、跪拜贤人、跪拜圣人、跪拜大人,跪拜官人,反正对于你敬仰的任何人都要跪拜,十足的奴隶性格。儒家礼教就是培养你低于他人的思想意识。它有利于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思想上控制奴隶不让其反抗造反,有利于治控奴隶。

二、君主的职责是管理国家,管理好了国家有利于稳定、有利于民生、有功于民众的。君主的工作是应当尊重的。但治理国家是由一人说了算,还是由协商制度、广纳意见,民主说了算是有区别的。哪一种制度可以避免失误和错误是有本质区别的。儒家思想不讲求民主和集思广益,一味的对君主歌功颂德,谄媚权力,就是助长独断专行。从《论语》的乡党篇里可以把孔子的表现看得一清二楚。从后来的董仲舒到程朱理学更是把皇权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两千多的历史就是一部皇家改性更名的历史。人人都想争取到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力。

三、三纲五常是调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三纲以维护绝对等级关系,五常以作为调剂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以什么维护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也不是儒家思想内容作为唯一标准。社会人际关系首先是人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以及各个角色应尽职责、权力、义务来定位。对职责的明确化。社会道德以各尽其职各尽其责来要求个人更加合理,比用“仁义礼智信”五常要求更加有约束力、更加合理化。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尽量详细的规定各个角色的具体职责,以法律法规固定,依法治国,而不是靠圣心治国、圣贤治国。设置合理科学的制度依法治国比圣贤治国更可靠。

仁义礼智信对个人的修养并非毫无作用。但个人的社会定位不明确的时候,它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而且它建立在三纲基础上的话,他就是维护特权阶层的工具了。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候他用“仁义礼智信”的哪一条可以饶你不死呢?你不死,就是没有“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当代社会里不容许君的这种独断专横,君为臣纲就不成立;父为子纲也不成立,父母有养育之恩,子女理当报恩。但父为子纲就不成立。子女强过父母的例子多的是。就是子承父业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也多的是。社会以个人的贡献评价一个人,而不是根据一个人的父亲辉煌评价一个人。夫为妻纲更是荒唐。夫妻二人共同组成家庭共同抚养儿女赡养老人。有共同的义务和权利,怎么能成为一个是另一个的纲?所以当代社会强调三纲五常毫无意义,纯粹是开历史的倒车。

对三纲五常讨论前先把现代国际概念、个人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应有的责任、权力、义务讨论清楚,对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和谐发展,更有意义。


淡淡一掬水


儒家思想被认同两三千年,并得到弘扬,大家最认同是道德!道德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道德能得到认同、传承、赞颂的是公平!俗话说“要想公道,你我颠倒”,换位思考!这是道德的核心——公平!比所谓法律还要公平、公正、民主!所以说,所谓新中国、新社会,更要弘扬、学习儒家思想——道德!


竹林堂堂主


我最认同的是因人施教,遗憾的是从未发生过。


教育反思者


我知道。那就是不要有思想。对外我们十几亿人民不答应。对内我们想成立啥就成立啥。你敢反对一句为人民服务。所以我感觉儒家思想最好的就是人民要听话。君还是君。领导就是领导。办了企业才知道任何一个部门都能管你。有需求找谁都找不到。而且儒家思想精髓就是各种理由早已给你找好。就像有关部门究竟是哪些部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