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鼓励居民储蓄进入股市,增加股市的长期资金,难度在哪?

谭浩俊


主要从居民储户和证券市场两个方面去考虑:

从居民储户的角度考虑:

1,房地产在过去十几年的一直处于上升通道,具有了金融属性,可以保值增值,在原有居住的属性上,过去的经验让大部分具有投资能力的人把大部分可用于投资的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认为房地产投资是稳赚不赔的,出现了过去十几年的房地产牛市。

2,除了房地产投资外的储蓄存款,绝大部份人属于是风险厌恶型,存放在银行是为了将来孩子的教育、家人的大病医疗以及未来的养老做储备,银行储蓄虽然收益率极低,但是几乎没有风险,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这与目前的社会状况有关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够完全覆盖居民,同时追求精英教育的的氛围下,不得不进行提前的资金储备以防备用。

3,投资者教育方面不够全面,资本市场发展到目前阶段,绝大部分的市场散户认为投资股票是投机,分不清投资和投机的区别,认为股票市场就是投机,即所谓的炒股,认为股票市场是零和博弈市场。能接受银行存款的极低利率回报,因为股票市场的波动率比较大,一旦进入股票市场,心理发生变化,不能接受短期暂时的亏损,看不到未来长期的回报。

从证劵市场的角度考虑:

1,证券制度的不完善,少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披露虚假信息、内幕交易、财务报表造假、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造成了投资人对股票市场的信任危机,加之大部分人并不是专业投资人,缺乏相应的信息获取渠道,在尝试几次股票投资后以亏损离场。

2,价值投资理念宣传不到位,投资人大多认为进入股票市场就是投机,就是“炒股”,短线交易为主,加之相关利益群体宣扬和渲染,认为进入股市就是一套快钱,不能够建立自己的投资理念,追涨杀跌,最后对股票市场失去信心。

3,专业投资机构的道德风险,使得投资人产生信任危机,不敢把储蓄交个股专业投资机构代理投资,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能力远低于专业投资机构,但是在过去以存量资金博弈的股票市场里,总是存在七亏二平一赚的规律,个人投资者成为被主力资金收割的对象。交给投资机构的投资者,也大多是靠运气买到好的基金分享到利润。

结束语,虽然目前看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最近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改革措施,随着注册制的推行落地,退市制度日趋完善,新证券法修订等有力保障。会让资本市场变成真正让更多的好企业能够直接融资,发展实业,让投资者分享到企业的成长利益,淘汰只为圈钱上市为目的的公司。随着投资者的日趋成熟和理性,尝试了价值投资理念的收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储蓄进入股市。

最后祝我们的股市长虹!


相辉


奉劝各位。千万别进入股市,有可能这几天赚点钱,但长期看来,普通人是100%绝对亏光光,就算是专业金融人员,能活下来的不到一半。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99%亏剩条裤子。奉劝各位,有钱的,要珍惜珍惜再珍惜,千万别贪念股市里的钱。你把钱拿去大街散了,也好过把钱拿去炒股,别以为你很聪明,进到股市,除了韭菜,你什么都不是。


ya_mao


不要忽悠人民了。2015年11万进股市,现在只剩5万。想要老百姓的钱,干脆要老百姓捐还好看点,忽悠进股市那就是骗。


南海有家


别来忽悠百姓的这点血汗钱了。对中国股市来说,股市有风险,进场需谨慎,这只是场面上的提示。其实真正的提示应该是,股市有猫腻,进场需背景!作为普通老百姓,一没权势背景,二没财富底蕴,三没卑劣人格,进股市只有给上述三种人送钱的份,哪轮得到赚钱好事?看看这多年股市,有几个普通股民是赢利的?又看看这多年,股市出了多少只大大小小的硕鼠,当然这只是面上的,实际上还有多多少少大小的硕鼠们,仍然在明里暗里地举行着它们偷吃股民血汗钱的狂欢盛宴?如此股市,唯题主可进,权贵们可进,屁民们还是远离,让他们自娱自乐去吧!


杭州匹夫


只引诱投资者入市不规范上市公司给投资者回报,那是引蛇出洞引君入瓮关门打狗,那是请君跳坑啊!


木木木相


目前股市有不好的现象就是上市套现 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要知道他们自己原始股就是1元每股 一旦上市就是几十元每股 甚至几百元每股 瞬间翻了几十倍几百倍 毫无风险。

所以投资者现在都望而却步,毕竟自己血汗钱送给别人套现 花几十倍钱几百倍钱 买原来只值1元的东西 谁都不愿意。


nea310st562


我们回顾一下,居民储蓄是怎么进入楼市的?

有一个讲了很多年,大约被人们忘记了的故事,鸡汤式的故事,并且被商界、学界乃至政界为了各自的目的,广泛引用,这个故事起先流传,应该是我上中学的时候,也就是本世纪初。就是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中国老太太到了临终的时候拉着子女的手说:儿啊,辛苦了一辈子,终于买了一套房。还没来得及享受就驾鹤西去了。美国老太太同样拉着子女的手,说的是另外一番话,辛苦了一辈子,贷款还完了,不同的是,房子我住了,该享受的也享受了。

这个故事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极具煽动性,本意是讲中美两种文化差异下,对待生活的态度。最后被商业化地带进了生活。要知道,这个故事流行之初,也是中国住房按揭制度的开始,也是中国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开始。

其结果就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房地产飞跃发展,长期储蓄率下降,和居民杠杆的加高。仅用了10年,中国居民杠杆率水平从20%提升至50%。

居民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通过存贷比例把钱放贷出来,买房,储蓄资金成功进入楼市。储蓄率与杠杆率是相互补充的两个概念,储蓄率高意味着刚刚率低,相反,储蓄率低意味着杠杆率高。

对居民来说,股市与楼市分别意味着什么?

中国居民杠杆因按揭买房,迅速扩大的背后,是住房价格的持续高涨和M2(货币发行)发行量增大的叠加。之所以能支撑,其原因除了房价上涨,也因为此前的高储蓄率提供了极大的加杠杆的空间。那么对于引导资金进入股市的两个难点就呼之欲出了,其一,为目前的高杠杆率,加大长期储蓄资金进入股市的难度;其次,与股市相比,储蓄资金进入楼市的支撑因素是房价持续高涨

试想一下,如果房价如股价,其波动频次和速度如果像股价一般,那么对高杠杆水平下的楼市持有者将会是沉重打击,不管你是住房还是炒房都会如此。

最后,回答一个问题,鼓励储蓄资金进入股市这个路径要不要得?

储蓄的本质,实际上是储备未来的购买力,以备不时之需。发达国家居民之所以拥有低储蓄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源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你对未来的担忧减少一分,那么储蓄的长远意义也就会减少一分,但至少目前,在我们国家,居民个人储蓄是必须的。从这个角度讲,引导储蓄资金进入股市,是不靠谱的。

是不是完全不靠谱呢,我认为,掌握在一定的度以内可以,但超过了度就不行。中国股市自九十年代初以来,上证指数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从这个角度讲,股市无疑是一个使资产发生增值的好地方。但是,股市当中的股票,其背后代表的企业,有其行业特点,有周期特点,相应的也有其风险。大部分的居民并不掌握分析企业或者经营企业的技巧。而只能交给专业投资者。

在满足了基本的未来预算的储蓄以后,剩余的资金我认为是可以入市,但看要采取哪种方式入市。并且,随着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各类基金机构的发展,居民过剩的流动性也正在逐步流向股市。

所以对于居民储蓄来讲,并不用刻意去引导进入股市,事实上这件事正在发生,刻意引导,则会矫枉过正。


如果对本答案感兴趣,请点“关注”,分享更多有趣的财经知识。


财经龚少


20多年了进入股市的百姓哪个不输?这种论调以前在股市低迷无法上升时多次出现,事实证明这是骗局。是很不负责任的瘦主意。周立波有很精彩而形象的描述进行调侃,不信可以看看他的小视频。


美丽回忆13


我93年股市入了50万,89年的会计师,至今还在原地踏步,还很多人亏损了,跑了,当时房子二三百块钱一平米,购当地2000平米的房子钱,而现在2000平米房子至少价值在4000万左右,加之自己的承受力还比较大,而且是部分资产入市,还不是自己的全部资产,所以说百姓不要盲从,最多只能拿出资产的一半,等亏了的时候,领导会告诉你,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快乐1694776971092


鼓励居民把储蓄钱进入股市,首先要股市规范运转,其次上市公司彻底杜绝欺骗造假上市,对那些一毛不拔铁公鸡上市公司进行治理,同时要改变熊市时太长,牛市弹花一线,股市创新高需十几年时间实在太长,人生有几个十年,居民进股市没有赚钱机会,谁敢进,看到的进入股市人都是亏本,没有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