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馬鞍山離病毒最近的人

他們,是馬鞍山離病毒最近的人

他們,是馬鞍山離病毒最近的人
他們,是馬鞍山離病毒最近的人

全身防護、過三道門,承擔全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樣本檢測任務的市疾控中心分子核酸檢測實驗室,成了距新型冠狀病毒最近的地方。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陳道利帶領的市疾控中心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團隊

則是離新型冠狀病毒最近的人

自1月22日起至30日

該團隊夜以繼日完成了121份

臨床可疑樣本的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1月30日

記者實地探訪了我市這一群

離新型冠狀病毒最近的

“隱形戰士”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互相消毒

當日下午5時許

因為一批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樣本要進行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團隊的王利和洪穎仔細謹慎地穿戴防護服和個人防護裝備,走進核酸檢測實驗室做疑似標本與病例信息的核對,與可能含有新型冠狀病毒的標本“親密接觸”。她們的同事沈志斌和羅穎則在隔著透明玻璃的另外一間實驗室試劑配製區做“核酸反應體系”的試劑配製工作。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標本處理及核酸提取

在二級生物安全櫃邊,王利和洪穎透過防護眼鏡和隔離罩做著實驗操作。只見她們小心翼翼地接過採樣管樣本,操作最危險的核酸提取工作。項可霞告訴記者,在開蓋過程中,病毒暴露,一旦操作不慎極易感染。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檢查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當王利和洪穎使用振盪器,對樣本進行震盪混勻時,記者透過玻璃能看到她們佩戴的護目鏡因充斥著水汽變得模糊起來。“(護目鏡)水汽,會給實驗過程平添了不小的難度”,項可霞說,“

這個時候只能努力瞪大眼睛加倍專注,必須精細操作每一個實驗步驟。

5時59分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隔著玻璃用對講機聯絡

厚實的玻璃,不僅隔絕了空氣流動,也隔絕了聲音傳播。由於不允許帶無關物品進入實驗室,手機自然也不能帶入,實驗室內外兩組人員交流用的是對講機。到什麼步驟就用對講機進行通報。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配製核酸反應體系

王利拿起對講機,對沈志斌和羅穎說,“可以配置體系(核酸反應體系)了”。沈志斌和羅穎立即著手進行配置。隨後,將配置好的 “核酸反應體系”放置在實驗室緩衝區,由王利和洪穎取用。

6時30分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一次檢測完成後,樣本處理及核酸提取室要完全消毒

王利和洪穎完成了實驗室步驟。身穿防護服的王利和洪穎對試驗過程中使用過的廢棄物進行處理,對可重複使用實驗物品進行121攝氏度的高溫高壓滅菌,對地面、桌面無死角消毒。

6時59分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離進實驗室已過去兩個小時。完成消毒步驟後,一臉疲憊的王利和洪穎推門走出了核酸檢測實驗室。由於長時間穿戴防護裝備,她們的臉上、手上勒出一道道血絲。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做好樣本檢測記錄

“為了儘快明確傳染源,儘快採取下一步防控措施,每一次檢測都是在同時間賽跑”,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陳道利說。據介紹,正常一套程序下來前後要歷時3個多小時,樣本多的話,時間會更久。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得忍到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

因為防護服會遲緩人的動作,身穿防護服運動量更大。“實驗室的活是個‘體力活’”。陳道利介紹,從實驗室出來,實驗人員的內衣總是汗得透溼。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這些(血絲)睡一覺,明天就會消掉的”,王利說。疫情從武漢蔓延至馬鞍山,王利和同事們每天重複著收樣、檢測、送樣,連軸轉,很累。但與身體上的疲憊相比,更讓她們難過的是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

“希望我這一批檢測的都是陰性”,王利說。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馬鞍山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楊正文 儲燦林

通訊員 周術容

值班總監:穀雨

審核:陳峰

他们,是马鞍山离病毒最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