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成為輔助治療肝癌的新方式,按摩這三個穴位可以緩解不適

中醫認為肝癌主要是由情志失調、飲食所傷、感邪之後或它病傷肝,肝脾受損,氣機失調,瘀血內結,臟腑失和所致。而針灸具有“簡、便、效、廉”等特點,通過刺激經絡、穴位、皮膚、肌肉等可促進氣血運行,調整人體陰陽與臟腑的功能[1],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在肝癌的輔助治療上,針灸也顯示出了很大的優勢。

而在最新版的《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中,也將針灸作為了肝癌系統治療的一種方式,可根據不同實際選擇相應的針灸方式。

針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肝細胞功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對患者生存質量會有所提升,針灸對肝癌的治療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或能抑制腫瘤的生長

此前,有臨床研究指出,針灸對腫瘤組織的生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有學者通過針刺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結合石氏艾灸治療包括肝癌在內的106例惡性腫瘤,與治療前比較,得出結論證明這一方式能夠提高腫瘤患者的免疫因子調控功能,增強機體非特異性抗癌作用,抑制腫瘤生長[2]。

另一研究,通過火針瘤體圍刺結合辨證用藥治療3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總有效率為61.1%。治療後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30.3個月,AFP>400ng/ml的患者中18例降至正常[3]。這些研究都證明針灸可能在一定程度能抑制腫瘤的生長。但由於目前的研究範例較少且不具有普世性,還不能對是否抑制腫瘤生長下明確的定論。

針灸成為輔助治療肝癌的新方式,按摩這三個穴位可以緩解不適

2.緩解癌性疼痛

有30%-50%的癌症患者伴隨著癌性疼痛,尤其到了晚期,患者疼痛愈加劇烈,需要長期依賴止痛藥物維持身體,緩解疼痛。而針灸在癌性疼痛的緩解方面有較好的效果,通過針刺穴位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針灸能通過刺激人體β-內咖肽的分泌,從而促進白細胞介素-2的分泌,從而起到緩解癌症疼痛的效果[4]。

針灸治療相對於止痛藥物而言,沒有副作用,且見效速度較快。

3.減輕化療後的副作用

化療是許多患者不得不選擇的治療方式,但患者在化療後常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副作用出現。中醫上認為化療藥物具有毒性,且會直接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失於健運,脾胃虛弱,故不能食;五臟不安,六腑不調,故氣逆而嘔。通過針灸刺激相應腧穴,從而達到和胃降逆,健脾止瀉的功效[5]。

針灸成為輔助治療肝癌的新方式,按摩這三個穴位可以緩解不適

4.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

肝癌患者常出現肝區疼痛、乏力、失眠、黃疸、腹水等臨床表現,這些症狀往往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也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針灸能夠幫助患者緩解疲勞,消退腹水,改善睡眠,減輕乏力、嘔吐等症狀,總體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達到改善患者精神狀態的作用。

2019年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中指出,可根據病情及臨床實際可選擇應用體針、頭針、電針、耳針、腕踝針、眼針、灸法、穴位埋線、穴位敷貼、耳穴壓豆和拔罐等方法。

針灸治療的取穴以肝俞、足三里為主穴,配以陽陵泉、期門、章門、三陰交等;穴位敷貼以章門、期門、肝俞、內關、公孫主穴,疼痛者配外關、足三里、陽陵泉;腹水配氣海、三陰交、陰陵泉等。

但針灸治療只能作為肝癌治療中的輔助療法,同時一定要到專業的中醫館,尋求專業的醫生,根據目前的病情適當進行,切不可過度診療,以免造成不良的後果。

日常可按揉的幾個穴位

1、保健心臟的內關穴

針灸成為輔助治療肝癌的新方式,按摩這三個穴位可以緩解不適

伸開手臂,掌心向上。然後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就在離手腕第一橫紋上兩寸的兩條筋之間。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作用,因此經常成為中醫醫治心臟系統疾病以及胃腸不適等病症的首選大穴。

因為內關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為日常按揉的穴位,無論是走路還是閉目養神,都可以操作,對於調節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氣,稍微有酸脹感即可。

2、“胃你而生”的大夫:足三里


針灸成為輔助治療肝癌的新方式,按摩這三個穴位可以緩解不適

以掌心按在膝蓋上,大拇指按住膝眼穴,中指自然垂置的位置就是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能燥化脾溼,生髮胃氣。醫書上謂之“合治內腑”,意思就是凡是六腑之病都可以通過足三里穴這個穴位來治療。

日常按揉可將手部握拳,以食指第一指節的背面作為發力點,在足三里上進行壓揉,15分鐘左右為宜。

3、舒筋活絡的陽陵泉


針灸成為輔助治療肝癌的新方式,按摩這三個穴位可以緩解不適

《靈樞·五邪篇》中記載“邪在肝,則兩脅中痛”。 按揉陽陵泉可以緩解瘀血脅痛、肝鬱脅痛、溼熱脅痛。

找該穴位時要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