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原民代教師的日子怎麼過。哪些人能知道?

4981294801146


首先謝謝好心人關心原民辦教師。2019年原民辦教師怎麼過?自己的心情和處境真是一言難盡啊!

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憶往昔崢嶸歲月裡,為孝敬爺奶、父母只能把高考機會放棄,紮根農村幹革命成長在廣闊的天地裡……

憶往昔崢嶸歲月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乃春回大地!我辭官當民師23年工作是那樣的積極。

接一個全鎮倒數第一的後進班,為差生義務補課常是貪晚早起。

主持學校工作曾全鎮第一;最優秀的是我教的畢業班級。

畢業班主任、大隊輔導員、市作文教研中心成員,為黨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我從無怨氣。

為攀登作文教學科學高峰,填補遼寧作文教學歷史空白的是:學術論文《課文――生活――作文的內在群系》。

黨中央、國務院對民辦教師的政策暖在心窩裡……《教師法》、《勞動法》、《合同法》、教人〔1992〕41號文件、國辦發〔1997〕32號文件……為什麼當時當地無人理?遼政發〔2006〕六月八日文件已規定民師的退養待遇……

下崗十九年啦,我等啊盼啊是那樣的著急……老伴心臟支三架已熬了2000多個日月裡,她糖尿病併發症和腦梗有時在夜裡抽泣、抽泣。

面對老民師的現實,我在《今日頭條》的無私奉獻仍然積極!

啊!在求索的路上向古往今來的愛國人士學習、再學習!


用戶3698380491457628


19原民代教師的日子怎麼過,先看看下文就知道了。

我有一位近門的堂叔,在七十年代因家庭人口多缺勞動力掙工分,初中畢業就輟學回鄉參加勞動。後大隊擴大辦學,將他抽派到大隊小學任民辦教師。

開始民辦教師報酬是在本生產小隊得工分,按小隊勞動力一年的平均工分給他們分配計算。後來每月補助生活費五元、八元、十二元,再後來漲到四十八元。

再看看民辦教師的工作量,在七八十年代星期六還上課,一天包括早讀是七節,一星期四十一節,星期六下午少一節。一個老師每天至少六節,一星期三十五六節課。有的還是複式段,一二年級在一起,講完這班再講那班。批改作業,抄寫備課筆記,業務學習,時事政治學習,全都放在夜裡。除星期日外,從星期一到星期六,風雨無阻,每天晚上吃罷飯都到學校去批改作業,把學生作錯的題一一記下來,第二天或叫到辦公室當面訂正,或在課堂上集體訂正。點著煤油罩子燈,用看蘸水筆辦公寫教案。每天晚上九點鐘以後才下班回家。

這樣的工作環境,這樣的勞動報酬,民辦教師們有怨言嗎?沒有,有的是怎樣把學生教會教懂。真可謂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心撲在教學上。那時的家長敬老師,那時的學生愛老師。雖然是民辦老師,但也非常光榮。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很大一部分民代教師被辭退,無奈地走下了講臺。大概是02、03年時,政府按每月8元、10元、20元不等乘教齡發給他們養老金。如今這些人大都已風獨殘年,體弱多病,靠這些微薄的養老金維持生活確實不足。

國家富強,國泰民安,希望政府能提高那些曾經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老民辦教師、代課教師們的待遇,享受生活,安度晚年吧。



看風觀水三人行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菜鳥!*^O^*

民辦教師這個問題菜鳥也關注很久了,因為菜鳥自己本身就是由原民辦教師帶到小學畢業的。據菜鳥自己當時的記憶,民辦教師的工資大概只有公辦教師工資的八分之一都不到。菜鳥記得當時代課的老師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00多塊錢。當時公辦老師的工資將近1000多了,菜鳥上面說的八分之一其實說的非常保守了,這樣看來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菜鳥初中畢業的時候,給菜鳥帶過課的民辦教師都被辭退了。菜鳥回家的時候見過他們好多次,也諮詢過這些事情,有些老師因為有代課的證明,他們每個月都幾百塊的退休費。還有一個老師,因為當時自己的材料不完善,現在一分錢都沒有,這樣的事情其實還是有不少。

其實,現在民辦教師這一塊的事情,已經被提上日程了。在那個教育資源缺乏的年代,民辦教師代替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編制卻沒有那麼多,只能以民代辦的方式,招聘一部分教師來充實教師隊伍。但當教師資源豐富時,這些民辦教師的年齡也大了,到了退休的年齡,但因經濟還不發達,所以好多民辦教師的退休金加工齡工資其實是非常少的。如果在以前那個時代,這點退休工資勉強可以溫飽。但當經濟形勢好轉之後,民辦教師的退休工資已經是入不敷出了。但他們的退休工資其實也沒有漲多少。生活還是比較拮据和貧困的。

這是近幾年一些地區出臺的對民辦教師的退休金的增加的一些情況。國家現在也開始逐漸關注民辦教師這一塊的情況了。這是一個大概的對照標準,雖然增加的不多,但因為人數實在過於龐大,這部分資金的支出,國家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但確實國家已經開始注重這一方面了,也在逐漸的增加對民辦教師退休金髮放標準。菜鳥也希望國家和政府能多多關注一下原民辦教師的生活,能夠提高他們的待遇。


這是安徽省最近幾年出臺的對原民辦教師的教齡補貼的標準,雖然增加的不多,但這也說明民辦教師的教齡補貼正在增長,這是一個好兆頭。還有一些省市也出臺了相關的對原民辦教師的補貼標準,這項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這對原民辦教師也說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


菜鳥大師兄


2019年原民代教師的日子應該會好起來。因為解決原民代教師遺留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一是各地經濟發展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二是今年被確定為各項政策和制度的落實年。

中央文件2016.42號督辦函 : 要求各省市區(縣)政府落實2011.8號文件精神、出臺具體實施的辦法和方案,在“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全面穩妥解決好原民代教師遺留問題。

今年是政策落實之年,相信各地方政府定會根據本地實際,圍繞2011.8號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法和解決方案,全面穩妥解決好原民代教師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生活待遇問題。

原民代教師同是人民教師,同是教書育人,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青春年華,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現在老了,七老八十歲了,國家應該對他們以前工作的認定,依法依規給他們一次性經濟補償和納入社保體系,或者是教齡x200元作為退休養老金。

新官不能不理舊帳,民師問題是全國第二大社會問題,切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的幸福感,讓原民代教師和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讓黨的溫暖陽光普照每一位民代教師 !


程眼鏡4750265242603


2019年將要匆匆過去,2020年的腳步已經近了。在2019年,廣大原民師朋友們在焦急痛苦的期盼中度過了一年。儘管是期盼,儘管焦急,但還是度過了。

他們這一代人的人生充滿了坎坷。自從入職民辦教師起,就意味著將要在期盼中生活,現在老了,他們依然活在希望裡,活在滿眼的期盼裡。

年輕的時候,他們風華正茂,心裡充滿了滾燙的期望,那就是轉成國家的正式教師,拿國家的正式工資,享受一個真正的教師的待遇。為了這個希望,他們努力工作,努力教好自己所擔任的課程,努力為國家培養人才。

他們在期盼中,紮根在貧窮的鄉村,任憑世界怎樣變化,他們不為金錢所動,不為物慾所動,理想與信念結合,愛崗與奉獻融為一體,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最後建立起了鄉村基礎教育的大廈,成了鄉村教育的建設者,成了普及鄉村九年義務教育的有功之臣。

就是因為轉正這個理想,讓他們滿頭青絲變成了白髮,他們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但是,很可惜,也很痛心,有一部分民辦教師朋友最後未能實現自己轉正的理想,成了原民辦教師。原民辦教師是什麼?就是在本世紀初到上世紀60年代40多年的時間裡,因為各種原因而被辭退的民辦教師。他們離開了為之奮鬥過的三尺講臺,離開了自己將熱血和青春奉獻過的三尺講臺,他們眼含淚水,心如刀絞。他們是最虧的人,也是最可愛的人。

現在,原民辦教師已漸漸老去,他們依然在期盼中活著,他們期盼著國家趕快出臺政策,增加他們的養老金補貼,期盼著生活有著落,期盼著有錢看病吃藥,期盼著社會對他們的承認,期盼人們的尊重。

2019年在他們的期盼中接近歲末,2020年在他們的期盼中悄悄到來,在2020年中,他們在期盼中能期盼到些什麼呢?但願他們期盼到他們應該得到的待遇,祝他們好運。


寒韓寒


我曾談過這個話題,得到罵聲一遍。這裡不妨再討罵一次。

首先,要弄清概念。一是民辦教師,一是代課老師。兩者性質不同,待遇也存在差異。但不存在民代教師。

民辦教師是有固定編制的,納入縣級人事管理,可以與公辦教師一樣進行人事調動一樣進行年度考核和職稱評定。與公辦教師不同的是工資待遇,80年左右以前是生產隊記工分財政有幾元錢一月的補貼。82年以後由縣級財政和鄉村自籌相結合,一般各承擔50%。代課老師沒有固定的編制,無確定的工資標準,一般由財政根據各學校缺編狀況撥款到校。

湖南的民辦教師通過“轉、招、退"在97年前後基本消除。“轉”就是直接轉正一批;“招"就是大中專師範學校招收一批民辦教師就讀,畢業後按全日制大中專生分配;“退”主要是當時的計劃生育等犯錯的少量民辦教師被清退。

在90年代前期,基礎教育70%是由民辦和代課老師支撐的。我不會忘卻自己的小學初中都是民辦教師任教的,但自86年(湖南)民辦教師身份固定後,代課老師功勞大但是不再在體制內委屈無處訴了。在後續,代課老師中學歷在專科以上的還進行了幾次招工,以“以工代教”形式轉為正式教師。2002年以後要求按《勞動法》給予養老保險。長期堅守代課崗位確實貢獻太多,但國家沒有頒佈過任何支持代課老師存在的法律法規,確實有不當。

目前,各地對未能轉為公辦教師的民辦教師給予一定補償,數額與預期相差較遠,在此深表同情!


楚天959


原民辦教師又翹首期盼了一年,年齡在不知不覺中也老了一歲!2019都進入四月份了,原民辦教師到底該怎麼過呢?還是說說我們這裡原民辦教師的“活法”吧!

甘肅省出臺了省政辦【2017】144號《關於農村中小學代課教師公開招聘為公辦教師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去年我市六縣一區978名代課教師全部轉為公辦教師。隨著代課教師身份的轉變,原民辦教師只能是無名的嘆氣。SF也沒人去理會。

畢竟都是五六十歲,有的還抵近古稀之年。由於從事民辦教師多年,錯過了重新選擇職業掙錢和學門手藝的機會,日子過得都不是很好。出門打工的或附近找活幹的不在少數,因為年齡,他們已經是用工邊緣人,一般都幹髒、累、苦的活,充其量也就是小工,一天不足百元的收入。若雨天或其他原因停工,沒有工錢,吃飯還得自己掏錢;那幾位收破爛、看大門的算是“旱澇保收”。不管咋樣,家裡修房、兒子結婚,那債壓得他們還真喘不過氣來。

相比之下,那些年齡大的,身體不好的,這生活就更艱難了。看病吃藥得花錢,養老也就“新農保”那每月88元,還有那所謂的原民辦教師養老金,即每年教齡的8元補助,也是100元左右。兩項加起來也不足200元,還得貼補家用。想都不敢往下來。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2019年原民辦教師還是寄予厚望,提高教齡津貼的標準,同時像青海省、廣東省那樣按教齡增發生活補助費,將原民辦教師全部納入農村扶貧救助的對象。他們是中國農村教育的一代功臣,千萬不要把他們忘記。


為生活而提神


民辦教師,文革的產物,大隊書記安排的,當初如果沒有和大隊書記有關係,相當民辦教師比登天還難,那個年代雖然都是掙工分,但是民辦教師的工分要比當社員(農民)容易得多,所以民辦教師就成了大隊書記個人的產品,民辦教師沒有一個通過考試上來的。

文革結束後,民辦教師逐漸走向沒落,也不再成為大隊書記交人的工具,這時的民辦教師有的參加高考升入高等院校,這是一流的民辦教師,還有的通過民辦教師考試然後到師範學校學習二年,然後就轉為正式教師,還有一部分老民辦教師政府也給他們轉正了,最後還剩下一部分民辦教師,可能就是現在整天在網上嚷嚷,整天說不公的這幫人,也不掂量一下自己會多少東西,誤人子弟沒有,國家給你那麼多機會你都抓不住,真不知道你當年怎麼當的民辦教師。

我高中畢業後就想當民辦教師,憑我的智力,我的能力,我當民辦教師自我感覺綽綽有餘,可是我當不上,我們大隊書記心裡有不成文的規定,當民辦教師必須是女的,而且是未婚,可能是我的性別不合格,所以大隊書記無論如何不同意我做民辦教師,就是這個原因,我被逼無奈走上考學之路,可能是命運眷顧我吧,還是當了老師。

我不是瞧不起民辦教師,自己想一想你為什麼沒轉正,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別整天在網上瞎嚷嚷,其實那個時候的民辦教師和我們大隊的民辦教師差不多,怎麼當上的也差不多,大同小異啊,在網上嚷嚷就是抖落你們那點“光榮”的歷史,其實你們不說地球人都知道。

你們沒有轉正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雙雁南飛


編輯您好!近2019年以來!多網在呼喚民代幼遺留問題的解決提案,全中國人民十分關注這個好消息!農村轉正的中小學教師他她們工資不斷上調,我們一直在崗的幼教師,從教15至41年,只有每月20元的補貼,半年發給,(指60週歲)辛酸流淚,盼年底真正落實好政策,國泰民安,祖國的人民盼望勝利✌的好福音!


用戶2864061134285


原民辦教師多數已過60歲,有個別中途辭退的也近60歲,按照政策精神,根據教齡年限,按在校一年補助8元發放。雖然錢少上面還是記著他們,因為年青時必定為地方教育出了力,流了汗。精神可佳,無私奉獻,付出了很多很多,得到的很少很少。他們是農村教育的鋪路石,鋪平了道路,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為社會出力貢獻的人們,值得我們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