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農民拯救過幾次中國經濟


算一算農民拯救過幾次中國經濟


第一次:解放戰爭時期,靠農村包圍城市打敗蔣介石軍隊,建立了新政權。土改實際就是均田地,讓每個農民都擁有一定土地,勤勞的農民為我黨提供充足的人力、巨大的物質和財富,有實力打敗蔣介石軍隊。

第二次:解放後,1949年-1950年進城後,由於要負擔城市警察、醫生、老師、政府各個部門等等需要發工資,導致財政大量虧空。為了彌補虧空,大規模印刷貨幣,城市私人資本聞到血腥味,大量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新中國經濟面臨崩潰。這時候,政府從農村徵集和購買了大量米、面、油、棉布等生活用品,把經濟危機解除了。老農民把錢都存起來,沒有投入市場,所以沒有形成新的通貨膨脹。城市私人資本被控制後,市面變得非常蕭條,為了發展城市經濟,政府開啟大規模政府採購來拉動經濟。政府大規模採購帶來了大規模腐敗和跑冒滴漏,導致更大的增發貨幣,但是這些貨幣購買了農民的米、面、油、棉布等生活用品。老農民又把錢都存起來,沒有投入市場,所以沒有形成新的通貨膨脹。當時城市人口大約佔12%,農民佔88%,老農民幫助我黨在城市站穩了腳跟,免於像國民黨一樣經濟崩潰。


算一算農民拯救過幾次中國經濟


第三次:知青下鄉。為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為了解決城市年輕人口的吃飯問題,從50年代中開始就組織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到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從1955年至1978年,知青上山下鄉總數為1776.48萬城市年輕人。人民日報當時說的很清楚,“我們都有兩隻手 不在城裡吃閒飯”,城市無法保證糧食,到鄉下種地,起碼能保證生存很多知青下鄉,過得很慘,但是二千七百萬(還有900萬沒下鄉)待業青年,沒錢、沒工作、沒房子、沒女朋友、飯不夠吃,在城市街道聚集閒逛,能過的好麼?


算一算農民拯救過幾次中國經濟


第四次:1980年農民大包乾,有一次救了中國經濟。所謂“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當初的土改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按家庭人口分地。1980年當時城市人口大約佔15%,農民佔85%,農民兄弟人多勢眾,辛辛苦苦耕耘,又一次幫我們免於像國民黨一樣經濟崩潰。

然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的成功實施,催生出來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當時的轉移渠道十分單一,主要靠城市吸納,然而城市吸納能力極為有限。這時候,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累計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64億以上,對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達35%,創造了大量內需,產生了巨大的購買力。

中國第一次經濟騰飛,國家基本沒掏一分錢,也沒有吸收一分錢外資,完全靠農民辛苦種田、辛苦創立鄉鎮企業實現的。而當時城市的國有企業普遍嚴重虧損,經濟奄奄一息。


算一算農民拯救過幾次中國經濟


第五次、中國第二次經濟騰飛,主要是沿海城市引進港澳臺資金、技術、管理開辦了海量的中小企業,出口創匯,靠出口拉動經濟騰飛。而其中的工作主力,仍然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兄弟。

第六次、後來國際經濟危機,出口不行了。國家開啟大模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來拉動經濟,又是幾億農民工充當了主力隊員。

算一算農民拯救過幾次中國經濟


算一算最少六次,缺一次都不行。缺一次,經濟都可能崩潰,一旦經濟徹底崩潰,下場就和蔣介石一樣,甚至更慘。

以前農民占人口比例大,給農民一把鋤頭、一把鏟子,農民兄弟就能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農民兄弟又喜歡攢錢,把國家發行的天量鈔票吸收存起來,避免大範圍通貨膨脹。而城市少數有錢人不僅聰明而且壞,囤積房子,每人躺在家裡賺百萬、千萬、甚至幾十個億,而這裡利潤都是從剛需購房者身上榨取的血汗錢。

現在,農村都變空心了,過去意義上的農民占人口比例已經很低了,以後再也沒有人為城市建設犧牲了,希望以後城市人民且行且珍惜。


算一算農民拯救過幾次中國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