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为何会创作出《白发魔女传》?

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为何会创作出《白发魔女传》?


中国作为武术运动的发源地之一,目前拥有几千年的武侠文化传承,而且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都存在着一个武侠梦。

“武侠”顾名思义就是,拥有高超武术技艺的侠客。而“侠客”据可考证的历史推断,大约出现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史记》著述者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古代“侠客”以及“侠客精神”,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即“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行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为何会创作出《白发魔女传》?

通过这段史料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司马迁对“古之侠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他对“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都做出了十分正面而又饱含赞扬的评价。也就是说从古至今“武侠”,以及由武侠精神”演化而来的武侠文化,已经变成了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

虽然司马迁对古之游侠和侠客精神的观点,被班另一位汉代史学家固,视为“罪已不容于诛”的糟粕。但是就二人对“侠客”群体,以及由这个群体衍生出来的,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争论来讲,“侠”之精神和文化其实,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历史发展和朝代更迭,这种以侠客为载体的侠客精神或者武侠精神,其实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思想范畴中,无法摆脱的一种文化基因。

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当武侠文化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之后,就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融为一体了。

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为何会创作出《白发魔女传》?

中国武侠文化的分支与流派

1.武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武”字最早出现于商代的甲骨文,原意是指“戈”即一种武器,引申意为征伐示威,后来多指勇敢、英勇的精神。“武”字从被发明出来之后,其实就与古代文化息息相关。但是真正形成独立的武侠文化的标志,则是以“武”和“精神”为依托的“侠”出现。

笔者认为当“武”和承载其精神的“侠”融为一体之后,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武侠文化。这种文化其实涉及到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上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下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当国家和个人矛盾无法调和支持,“武”就会被当成一种手段,当达成目的之后就会衍生为一种文化。

笔者认为如果从文化角度来分析“武侠”,其实这种以“武”和“侠”为表象的文化,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有息息相关。

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和演化,“武侠”在逐渐发展和沉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

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为何会创作出《白发魔女传》?

2. 近代武侠文化发展及分类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武侠与文化,是一对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的艺术载体。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近代社会,武侠从未真正独立存在过。它一直都与儒家和道家文化有关联。并且将儒家和道家的主张和精神,作为核心不断武装和强大自身实力。

“武侠”按时间分类,可以大致分为古代武侠、近代即民国武侠。如按照按流派来分类,则分为新武侠、旧武侠以及古仙武侠三大类。

古代武侠顾名思义,就是产生于民国之前的武侠,而新武侠则是指从民国开始一直到当今的武侠流派。

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为何会创作出《白发魔女传》?

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

新武侠指的是一种有别于,以指章回体小说为主要形式的旧武侠。《明清八义》、《三侠剑》、《雍正剑侠图》、《五女七贞》等侠义小说,都是民国时期新武侠的主要代表作品。

当代新武侠则是指以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为代表人物,以创造新型武侠小说为艺术形式的,一种新型的武侠小说范本。而新派武侠小说“四代宗师”之一的梁羽生,又被广大新武侠小说读者,誉为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

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为何会创作出《白发魔女传》?

1.新派武侠小说“开风气也”梁雨生

梁雨生出生于1924年,他被誉为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30余部武侠作品,并且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写作先河。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

他所创作的新派武侠小说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广大武侠迷们的热烈追捧。虽然他的作品大有“稀奇古怪、天马行空”之意,让很多读者无法猜透其写作意图,但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才成为了一代开创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梁羽生曾经在评价自己,所创作的武侠作品时曾这样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他作为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不仅名副其实而且还大有“一人先行”的意味。

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为何会创作出《白发魔女传》?

2.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中的“武侠”价值观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梁羽生就开始着手创作,“以侠胜武”理念的新派武侠小说。之所以将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冠以“新”字,主要的原因就是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的两大主题,即复仇与嗜杀倾向。

在他所创作的新武侠小说中,重新定义了“侠”的属性和技能。比如,他让“侠” 拥有了,正义、尊严、爱民三大特色。这不仅与司马迁的古之游侠观一致,而且还让侠客们披上了,独立、自尊和爱国的外衣。

当然在这期间还有另外一位新武侠大师金庸,他与梁羽生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创作的大旗,并且重新定义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写作基准。

将“侠”的高超武艺变成了一种威慑,将侠客具有的仗义行侠、扶弱除强的精神,无限的放大并变成一种,大家公认的“武侠”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侠”而不是“武”。

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为何会创作出《白发魔女传》?

3.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形成基因

梁雨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出生于广西蒙山县。在其十几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新文学,而且尤其对电影艺术兴趣特别浓厚。

1942年18岁的梁雨生就曾向《力报》投稿,当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乱纷飞的时代,梁雨生生一家人不得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之内他不得不搁置自己的兴趣,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他才又重新考入大学并加入了“艺文社”,1947年二十三岁的梁羽生,担任了校报《岭南周报》编辑。这其实也是他后来,能逐渐走向文坛的重要契机。

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为何会创作出《白发魔女传》?

并在次年担任《岭南周报》总编辑,并以“幻萍”、“冯显华”等笔名,开始正式发表左倾文章。直到1949年只身前往香港,并在《大公报》任英文翻译。这些经历其实都为梁羽生,后期能够创作新派武侠小说,积累了最初的文学底蕴。

1954年30岁的梁雨生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此时也正式开始署名“梁羽生”。笔者认为梁羽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开一代先河的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既有个人对兴趣爱好的追求,同时也有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境遇的客观影响。

梁羽生在任《新晚报》编辑的时候,曾与査良庸成为同事。而这位同事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新派武侠小说宗师金庸。

正是因为二人有过同事经历,又共同为创作新派武侠小说做出过贡献,所以后来梁雨生在评价,自己所创作的新派武侠小说时,才会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梁羽生创作新派武侠小说的理念及风格

1.发扬武侠精神,重视“侠义”而忽略“武艺”

梁雨生作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他在中国武侠小说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所撰写的新派武侠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抹亮色,而且也是近现代社会中,武侠文化和武侠精神的具体表现。

他在创作新派武侠小说的时候,认为只有不断的去发扬武侠精神,并真正让读者了解“侠”的意义,才是创作武侠小说的根本目的。在新派武侠小说中“武”为次“侠”为主,即使是一个完全不懂得武功的人,也应该了解侠义之道和尚武精神。

2.武侠小说的契机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梁雨生在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应当允许武侠小说存在”。但是在创作武侠小说的时候,既不能夸夸而谈也不要无的放矢。武侠小说创作者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知识,并且在创作武侠小说的时候一定要端正个人态度。

这在这种背景之下创作出来的武侠小说,才更具文学魅力以及侠之大者的精神。反之在武侠小说创作中,过度宣扬武力而忽略了“侠义”,不仅不可取而且还会形成负面影响。毕竟武侠二字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侠”字。

笔者认为梁羽生虽然是创作心态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但是他对盲目的“武侠热”并不赞同。他认为武侠小说只是一种消遣和娱乐,如果让武侠小说束缚了个人的思想,不仅得不偿失而且还会酿成,类似堂吉诃德一样的悲剧。

结 语

很多生于七十和八十年代的人,在年少的时候曾经都有过“武侠梦”。而这种“武侠梦”的契机就是新派武侠小说。几乎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特别欣赏的“大侠”。先不论这些所谓的大侠是正是邪,其实他们都是中国人“武侠梦”不可或缺的载体。

而为大多数国人制造“武侠梦”的大师们,其实不仅只有梁羽生一人。只不过梁羽生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不仅为广大武侠迷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武侠理念,而且还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帮助大家圆了一个痴迷已久的武侠梦。

笔者认为武侠作为一种精神化文化,以武侠小说的形式体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本身就是中国武侠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虽然在很多正史中认为武侠小说并不入流,但是只要有读者基础,就有其存在的必然价值。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一代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才会创作出经典之作《白发魔女传》,这部小说既是他的成名作,同时也是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中,武侠精神的具体体现。

很多武侠迷对这部作品的平价都很高,认为这是梁羽生初期作品中,不可逾越的武侠小说巅峰。


【参考文献】

舒亿《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鼻祖的隐士人生》

黄健《论名士风度对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影响》

森森《萍踪逝水——纪念新派武侠小说创始人梁羽生》

蔡晶《梁羽生武侠小说中诗词运用的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