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害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为什么?

新大风歌


在农村中流传着很多俗语,这些俗语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来的精华,并且这些俗语覆盖面也很广,比如关于农业技术,节气,为人处事以及生日,今天要说的俗语便是关于生日的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的意思是对于老人们来说,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一道坎,如果过了这两道坎的话,老人一定会长寿。

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在以前并不是如此,在以前别说七十三,八十四岁的老人,就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少之又少,所以在农村还有五十知天命,六十古来稀的说法,所以能活到七十三岁,八十四岁的老人真的是很不多见。那么为什么说七十三岁,八十四岁是老人们的两道坎呢?之所以会说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老人们的两道坎是和我国的两位圣人有关系,这两位圣人分别是孔子和孟子,在人们的眼中孔子和孟子不仅仅是圣人,更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孔子是在七十三岁时去世,而孟子则是在八十四岁时去世,所以人们便觉得,就连圣人都无法跨越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两道坎,像我们这样普普通通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才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的说法。

其实这句俗语会这样说主要表示人们对孔子和孟子的敬仰,但是随着现在医疗水平的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身边的长寿老人也越来越多,所以这句俗语并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你们觉得呢?


小马话三农


我亲身经历:

今年(2019)是猪年,恰逢我的本命年。我是四七年生,(猪年),又刚好七十三岁。前一月突遇一氧化碳中毒,紧急抡救冶疗已痊愈。

还有我村邻居,男性,去年狗年.(2018年),也是他的本命年,(1946年生),他长我一岁的一个老人,(今年已74岁)去年他也七十三岁,因得急病昏迷,抡救脱险。

还有比我大两岁的本村老妇人,她属鸡的,前年(2017年),她也七十三岁,(1945年生),2017年也是她的本命年,也同样一氧化碳中毒,经抡救恢复,但左手半瘫,也是七十三岁,也同样也是她的本命年。

我是一个不信迷信,神鬼的人。这三件事是迷信吗?我也不会解释了!是巧遇吗?是科学吗?谁能解答呢?这三件事是我亲自遇到的真实记戴。

我很迷茫,深思不解!


liujianweng


古人所说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在古代来说并不是并无道理,因为古人的平均年龄甚至还不到一甲子,而现在国家统计部门统计全国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7岁,尽管这样我还要说一下这句古话在我奶奶的身上应验了。

2016年也就是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毕业后忙着找工作,回家的次数也很少,每次回家会先去看看我的奶奶,因为她老人家在家经常会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奶奶是大年三十去世的,去世的时候是八十四岁,然而去世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征兆,就想睡着了一样,记得那天天还不亮,大家都准备着早起去拜年,这时大门忽然被急促的敲响,开门后却发现是大娘,她说奶奶走了,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连忙跟着家人去奶奶家,一进门发现奶奶躺在床上,像在睡觉,只是没有了呼吸。于是就赶紧通知姑姑和亲人们,因为太突然了,新年的喜悦一下全无,代替的是哭声和泪水。

这一年我们失去了奶奶,而奶奶的生命也定格在84岁。

寿终正寝,没有受疾病痛苦的折磨。

奶奶走了4年了,愿天堂的圣莲伴您左右

子孙康健 勿念


农村阿豪


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在以前的农村,老人都非常害怕,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如果过不了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的那一年,那就会去世,如果过了这两个年龄段,就会很长寿。

农村老人害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为什么?

1、对于老人来说73岁和84岁是道思想的坎。

对于老人这个思想的坎,是有来历的,因为古代的伟大的两大思想家,孔子的寿命是73岁,那孟子的生命是84岁,在古代,这两人的寿命都是很长的,老人们就认为,这么伟大的人,这么有远见的人,都只活过了73岁和84岁。

自己肯定不能超过他,在思想上就给自己设了一道坎,认为自己不可能比他们两人活得更长远,所以就有73岁和84岁,阎王不叫自己到的说法想法,认为自己到了这个年龄,就会去找阎王报道去了。

2、对于老人来说73岁和84岁是道身体的坎。

在以前的那些年代,因为受医疗水平的限制,医疗水平不是很高,有些人有些疾病发生了,也没有那么多钱去治疗,因为在以前,没有新农活等这些惠民的措施,所以对于老人来说,73岁或84岁就是一道身体的坎,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会有各种疾病产生,如果过了这个年龄,身体反而会越来越好,可能会活到99岁。

总结

对于这句话,我认为就是以前老人,对自己是思想设的坎,和自己身体上设的坎,在以前可能有一定的规律和指导性,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改善,只要有老人们加强运动,放平心态,戒烟限酒,相信一定能活到99岁。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

以文温暖三农


答:73 、84,阎王不请自己去,我家乡是这样叫的,这个问题确确实实存在的,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古人经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

一、12年为一个坎

古人认为12岁为一个结坎,也就是一个生理循环往复的周期,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大12岁,其实就可以说,长了一辈儿。

以前,12岁之前叫少儿,12岁到24岁,叫弱冠,或者叫青年人。24到36岁,即青壮年,36岁到48岁,叫壮年,48岁到60岁,人身体机能开始下降,逐步跨入老年行列。

二、机体原因

人生古来70稀,72岁,在古时候其实比较少了,可以说是风中的蜡烛,瓦上的霜了,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世间。

人每过12年,身体机能和心理系统,就会调整一次,就好像是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或者说像女人的经期一样,出现一系列综合症。

三、身心变化

一年有12个月,人有12动物生肖属相,这些东西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人体器官是比较唯美和奇妙的,人体的变化和细胞的死亡与再生,我们人的身体,自己不会有明显感觉和体验的。

总结

当然,现在生活好了,医学也更发达了。人的平均寿命也整加了不少,但是73~84~96这个生物周期坎,身体,心理变动,还是要特别注意的。这些年龄段,很有可能无疾而终。

文章乡村健康生活大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删除,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都看到这里了,还愣着干嘛呀?赶紧点赞关注啊!每天都会有精彩与您呈现。


乡村生活健康大纲


农村老人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是啥意思?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就是说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年人的一个坎,这两个岁数老人去世的非常多,要引起重视和注意。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久,直到现在,很多老年人到了这个岁数,心里都疑忌的害怕心理。其实,这两个岁数,来自于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去世岁数。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年,周岁为72岁,虚岁是73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周岁是83岁,虚岁是84岁。在民间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73岁死的,孟子是84岁死的。而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二人被尊为“圣人”和“亚圣”,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迈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在古代,人过七十古来稀,能活到七十岁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活到七十七八十四,那就更不容易了,人们在对圣人崇敬的情形下,也对圣人去世的年龄有了畏惧,于是一代代流传下这个说法。其实细一想,这根本没道理嘛,亚圣敢比圣人多活了11岁,我们普通老百姓怎么就不能比圣人多活呢?人的寿命有长短,这是诸多因素决定的,和圣人实在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事实上,民间确实有很多老人正是在这两个年纪去世。这难道只是巧合吗?其实也不是。我以为,其一,有了这句经久传诵的老话,就会对老年人心理上造成影响,怕死的心理每个人都有,人到了这两个年龄,自然会想到这句老话,难免心理害怕,这种恐惧和忧虑,无疑会影响人的健康,正所谓楚神有鬼,使这两个年龄成了老人心理上的坎,也成为生命的坎。

其二,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这个周期大约为11年,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成为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人活到这个岁数,本身处在生命低谷期,再加上那句咒语似的俗语影响,在这个岁数去世的人难免会增多。

其实,虽然古时人们平均寿命较低,但古人们似乎也知道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百年左右,所以古人们把死后称为“百年之后”。而现代的生物学家通过人类细胞分裂次数,推断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00岁以上。只是由于战争、疾病等各种外力因素影响,导致人类平均寿命还远远达不到100岁。从以上两句话和古人今人对于人生百年的论断,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的聪明和先知。

尽管有11年一周期的说法,73和84也确实是人生低谷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人们的体质起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在被攻克治愈,人过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早已不再适用,老年人们没有必要守着这句俗语吓唬自己,抱着平和的心态,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就是了,毕竟一句俗语再有道理,也决定不了每个人的生死。


齐东晏子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这句话当年老人家就对外宾说过。看来是流传很广的谚语。据说这两个岁数,指的就是孔子活到七十三岁,孟子活到八十四岁,总之在古代

长寿的年龄。这话说的是活到这个岁数已经不易,就是就此离世也已经讲得过去了。这本是一个豁达的说法。然而各人可以有各人的理解。一般农村老人想活怕死的居多,所以到了临近这个岁数会莫名紧张起来。其实是多余的。反过来,很豁达的人,真正死到临头是不是还能继续豁达,也是说不定的。

真正能够害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的,其实离死还远,他还有工夫操这份心。见过不少真的临终的人,很少有怕得要死竭力表示不甘心的,无可奈何接受事实的居多,不少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是交代后事而不是垂死挣扎。当然,也有的是神智已经不清,在昏迷状态中度过这个阶段的,当然也说不上什么怕不怕。


ZBLiu


一直以来,俗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都展现了它广泛的特征。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把这些俗语作为口头禅,也正是这种普遍的流传性,使得俗语渐渐成为大众普遍认知的一种文化,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对于俗语应该都有所了解。今天说的俗语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那么这里的七十三是什么意思?

首先这两句话大家应该都能理解,也就是说人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那么就将面临一道大坎。这里的七十三和八十四都是指的年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这句话是从前人观点出发的,所以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以前医疗水平没有现在发达,人要是生病受伤了,可能医生也都无能为力,加上历史上战争不断,男子多数都被送上战场,能活到白首的估计也没有几人,因此老人们才会说“人活七十古来稀”。

鉴于这种情况,人要活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那肯定是到了迟暮之年了,可能就离黄土不远了。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是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特殊年龄?其实这也是借鉴了两位历史人物。

这两位历史名人就是孔子和孟子,孔子和孟子一直都是被合称为“孔孟之道”,他们也算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中孔子人被人们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

孔子就是在自己虚岁七十三时去世,而孟子就是在自己虚岁八十四离开人世,因此大家也就把这两个年龄作为这句俗语的观点。

当然今天看起来这肯定是很不科学的,毕竟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也没什么固定年龄限制,不过大家看待这句俗语也就当做是了解古人生活习性,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句俗语还是颇有意义的


齐齐教


在农村,老一辈人由于思想较为封建,致使在某些事情上会非常的“讲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迷信”,村里的老人一般比较忌讳两个年龄段,一个是七十三岁的时候,另一个是八十四岁的时候,所以会经常听到老一辈人说这样一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那这句老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农村老一辈人一直都认为,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人生当中的两道坎,也就是说这两个年龄段是人死亡率最高的时候,每当到了这两个年龄段的时候,村里的一些老人都会自己胡思乱想,生怕会离家人而去,一旦度过这两个年龄段,老人们认为就度过了人生当中的坎,那此后定能长命百岁了。

那究竟为什么老人们会害怕着两个年龄段呢?这句老话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句老话是根据我国大圣人孔子和孟子去世的年龄而流传出来的,据悉,孔子和孟子就是在七十三和八十四岁的时候去世的,所以后人就认为这两个年龄段是人生中的“灾年”,连圣人都躲不过去,更何况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其实,这都是流传的传说罢了,是没有真实性的,就是这样一句老话,让多少老人整日提心吊胆,恐慌不安,就算没病的也能吓出病来,农民朋友还是要开导自己的父母,不要让父母在这件事上有压力,毕竟心情好才是长命百岁的“药方”。(更多三农资讯,敬请关注百家号:农人小王)


董师爷说


主要是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认为这两个年龄段是老年人的门槛,是寿命的关口。既然圣人都不能过去这两道坎,那普通人就更不行了。

这只是古人的一种说法,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人的生命的一种浅显的认识,并没有科学依据。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心情愉快,是最重要的。看得开,放得下,心态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也是可能的。

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也得到了提高。寿命达到七、八十以上的已经很普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