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作为一个沿海城市,该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左眼睛睛


沿海城市厦门未来打造核心竞争力要看政府的决心和决策能力,不是不可能,发展得当未来海西妥妥第一城,甩开福州,坐拥台湾福建闽南第一城,如果发展错误,政府不作为,那大概率被福州超越,沦为普通二线。

厦门打造核心竞争力有以下几点:

1.厦门可谓是共和国的私生子,在海西各种好处都给厦门了,但是印象中厦门市小而美,清新文艺,但是说实话反过来说就是产业不全,人口少,地方小,厦门想要发展成超二线的城市,海陆空的交通已经具备条件,天生有福相,但是怎么扩大岛外的地方发展,厦门除了岛内岛外根本达不到二线城市,要敢于走出小岛思维,让岛外成为厦门新名片,这才是关键,另外想发展大城市,就必须将漳州纳入厦门的经济圈,还要搞好和泉州的关系,既竞争又合作,怎么样让人才聚集厦门,政府不仅要解决基础问题,房价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在厦门读不了书就得回老家,没得选。将厦门做大,这是必经之路,没得商量的,看能力吧,能竞争过福建省内福州和泉州就不容易了。

2.产业竞争力,厦门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注定是走优质化的闽南高富帅道路,但是得需要真才实学才行,软件行业算一个,但是缺少龙头,杭州有阿里巴巴,深圳有华为,腾讯,珠海有格力,而厦门有什么?缺少软件行业现在的领头羊,以前美图秀秀,4399,等一批优秀互联网公司快歇菜了,我们看到厦门政府亲自去北京找罗敏,趣店总部落户厦门,今日头条的巨量引擎落户厦门,这就对了,加大优质龙头企业入驻厦门,这点厦门已经把361。,七匹狼,安踏的总部都忽悠到厦门观音山,这点政府还是不错的,听说是要地给地,要钱给钱的。另外金融行业,也要发力引进企业,培育市场,不然福州的金融越来越强,厦门丢了金融就产业单一了,另外外贸也是要大力扶持,总之,行业像轻工业,高科技走,越多越好,不然就凉凉,没产业怎么吸附人才和企业。人来了没工作岗位不行。

3.人才市场,厦门给人第一感觉就是一线的房价,二线的工资,这点也是让很多年轻人想去北上广深,福建省内越来越多去福州,和产业有关系,也跟政府力度有关,西安杭州抢人,厦门也没什么手段,难道给房子?这么贵,政府给不起,产业不够多元,人才来了就是跟政府拿钱,没作为,而且工资水平要引导一点,虽然是市场行为,但是宣传上不能高大上一点吗?

4.旅游城市,厦门旅游也是一张名片,年年花园城市,这个要继续保持,北京好,空气没厦门好,杭州也发达,有厦门小清新吗?如果厦门既美又强又大,那强二线就是独苗,每一个城市有厦门具备海陆空贸易条件,还四季分明,城市干干净净,经济再搞好直接对标新加坡了,国内哪个城市能比的?





周齐铭


厦门的未来是福建省最光明的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最正确的,千万别为了高GDP而去牺牲环境。

首先厦门的财政收入是省内最高的,这就反映出了厦门的GDP是最真实的,没有注水,含金量最高!其次厦门的运营环境,人才储备,文化素质,都对于泉州来说高非常多。最后,厦门的国际知名度又非常高,国内外的综合实力排名又是省内最高,经常举办一些出名的洽谈会,完全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些好平台。

那些说厦门靠泉州吸血都是一些无知的人,厦门拥有自己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泉州哪一家是?一家都没呀!泉州就靠400亿的这点财税,怎么支撑建设搞环境,估计连建地铁的钱都拿不出来吧,所以GDP总量高有何用,都是有水份,印度GDP总量也高啊,他能比得过欧洲发达国家吗?还有人说厦门GDP主要靠房地产,更加无知,厦门房地产占GDP比例都排不进全国20名。

最最最后说一下,这几年厦门为了保护环境污染企业确实搬走太多,每年800多亿GDP的PX被赶走了,连翔鹭石化也让搬走了,石化产业基本都关停,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唯一一个没有石化支柱产业的城市,前年也开始关闭石材厂、矿山,去年连生猪、牛蛙养殖等也全部关停,不为了追求高GDP而牺牲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才是正确的!!

所以厦门要保持住,继续走可持续发展,千万不要为了追求高GDP而去走低端的产业和高污染化工!!

注:(以下奉上图表,事实胜于雄辩)










用户5188888888


要提升竞争力,先得有大视野。厦门岛内机场格局已经阻碍了大厦门的格局,只有加快把机场搬到岛外,才是厦门提升竞争力的第一步。



已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高房价体现:

厦门的面积只要1700平方公里,还不到深圳的城市面积,人口数量更是只有400万。厦门岛内面积158平方公里,最多容纳100多万人,岛内格局太小。

但大家却是拼命往里挤,造成了房价暴涨。厦门的房价已排在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之后,曾超过了一线城市广州。即便厦门经过了这一轮的下跌,但还是价格不菲。

高房价让厦门的产业经济无处藏身,只有3万亿经济总量的福建,撑不起厦门的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位。除了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之外,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在厦门岛岛的高房价作用下,岛外的房价也是节节高升,价格水涨船高。岛外的产业经济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厦门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从岛外产业发展着手。

机场走出去是第一步,在港口优势向高铁枢纽和航空经济转移的过程中,航空优势是厦门的唯一可以突破的环节。

通过厦门和泉州之间建设大型空港区,引进现代制造业、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物流产业等新兴产业来打造大厦门格局,才有机会振兴厦门。

打造厦门-泉州都市圈。

厦门不仅在土地面积上,还有人口数量和引进人口上的格局都太小。必须和相距70公里左右的泉州形成联合体才有格局。

厦门要向翔安方向发展,泉州往东石、安海方向发展。最终厦门和泉州两成一片,形成一个双中心的都市圈,那么厦门才会有真正的未来。


鞅论财经


其实很多人对厦门有偏见是因为它享受一线城市的资源,却发展成二线城市的样子,从经济特区,到单列市,到副省级城市,到一带一路,好像国家的每一次政策红利厦门都在其中,所以很多人的幻想里厦门应该是一个与北上广深相匹敌的新一线城市。对不起,让你失望了。

那么厦门发展的真有那么不堪吗?我想未必,我用一句话形容一下厦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厦门地处海峡对岸,一直都是对台工作的前沿阵线,基本可以说改革开放之前,整个福建省的发展都受限于此,所以福建省的起步会更晚。厦门本身属于民营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国有企业无非就是建发,象屿,国贸三巨头,而三家企业更多的从事传统产业,并没有一味的迎合经济发展的新概念。

在互联网技术行业,虽然也曾辉煌过,但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层出不穷,互联网+,新零售,人工智能等,厦门在一次次的产业革命下慢慢脱节。随着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沙、重庆等内陆城市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将自己的第二总部设在了这些城市,不仅仅因为这些城市的发展趋势明显,吸引人才政策优势,普遍还能接受的房价,更多是因为各互联网巨头在这个城市有情怀,他们要么出生于此,要么求学于此。反观厦门,虽然福建企业家占据中国新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可是深究其背后,多少创始人又与厦门有关系呢。所以,在互联网的大迁移下,厦门并不具备优势,何况它还有令人望而却步的高房价作为留住人才的拦路虎。

厦门唯一能够傲立群雄的优势,可能只剩下厦门的旅游业了,这点我不多解释,我想很多人是没有意见的。厦门的发展太过依赖于政策倾斜,没有形成自己城市的产业链,或者说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但跟很多城市比起来,它又并不差。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厦门公交体系,brt到地铁,从上到下,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在从空中自行车道,到空中漫步道路的建设,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特别是去年金砖会议后,厦门的街道焕然一新,更加凸显城市的魅力。无论是夜景,绿化,旅游等,都位列前茅。

所以不要用超一线城市的标准来衡量厦门,这对它不公平,客观的去说,厦门发展的还可以,唯一遗憾的事在这做座城市里工作的人,似乎幸福指数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


大佬爱八卦


要提升竞争力只要一招,降房价,厦门是全国甚至全球宜居城市,只要房价一降,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才,有人就会有发展!






蜕变—转折


从泉州或漳州割个肥肉县市来,壮大自己,同时也压制了泉州漳州,巩固了小厦门福建龙头地位,摆脱了福建小三的臭名,继续笑傲八闽唯我独尊,高高在上。这是条捷径,这是小厦门心心念念,图谋已久的。


andywan11


厦门与台湾的经济对接政策便利放宽到与深圳香港一致,吸引台湾投资。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把周边区域土地人口并入厦门,放宽人才引进落户门槛,争取把厦门人口提升到1000万级别人口特大城市。


零度cc


厦门作为福建省沿海重要城市最应该做的就是厦漳泉同城一体化。地铁连接起来。资源共享。


渔47356171


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而不是只发展自己 说难听一点 明明是个小岛而已


断水牛大师兄


厦门那么高的房价,怎么可能有城市竞争力,除非房价降一半或更多才行。现在愿意来厦门的外地人主要都是省内周边的农村人口,高端人才都去北上广深发展了,那边的机会跟厦门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