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如今,雖然肥宅們足不出戶就能在家用外賣app買到各種快樂水,但其實早在

100多年前的上海,就有送貨上門的服務了。那時的快遞小哥都是用馬車送汽水的,車棚上還有各種各樣的汽水廣告。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但說到汽水的發明,還得感謝普利斯特里1767年這位發現氧氣的英國化學家研究出了將二氧化碳氣體直接溶入水中的方法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1783年,德國人Schweppes成功將汽水商業變現,後來還得到為英國皇室供應蘇打水的特許權,它有個響亮的中文名——怡泉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不過那時的汽水一直有個bug,就是存不住氣兒。

終於在

1872年英國人(Hiram Codd)發明了科德瓶

從此,只要用力把珠子按下去,聽到“啪”的一聲後就可以享用美味的汽水了。如今在日本流行的波子汽水,原型就是靠玻璃珠鎖住二氧化碳的科德瓶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皇冠蓋這種更方便的密封方式發明後,汽水更加盛行,就連同時期的中國達官貴人,也在清末的時候喝起了從通商口岸運來的荷蘭水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19世紀末,中國的第一批汽水廠就由外商建起來了。

1892年,英國人在上海建起了大名鼎鼎的正廣和,隨後,東印度公司的醫生在廣州也辦了個汽水廠。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1895年,如今化妝品賣得火熱的屈臣氏在自己的藥房推出了第一款飲品果味糖水

,10年後,屈臣氏汽水廠在上海設立。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至於為什麼中國的汽水一開始走的就是“各地稱王”的路子,則是因為當時的交通運輸限制。在這種限制下,一個地方的汽水無法在全國流通,所以才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局面。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當然,錢不能都讓外國人掙了。張作霖的秘書在瀋陽搞了個“八王寺”的商標後,東北也有了汽水喝。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新中國成立後,各地汽水廠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1953年,國家開發了第一批新中國汽水——嶗山可樂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而北京人耳熟能詳的北冰洋,則是由屈臣氏和北京食品廠聯合生產的。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到了80年代,汽水界的扛把子由八家旗鼓相當的汽水廠組成,它們分別是北京北冰洋食品廠、天津山海關汽水廠、上海正廣和汽水廠、武漢飲料二廠、廣州亞洲汽水廠、瀋陽八王寺汽水廠、重慶天府可樂集團公司、山東的嶗山汽水公司,業內簡稱“八大廠”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當時市面上除了八大廠的荔枝、梨子、桔汁等口味,還有一種有時代特色的鹽汽水,為猛鍊鋼鐵的工人補充體力。《愛情公寓》裡那句經典臺詞“一口鹽汽水噴死你”,其實在幾十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對於80後來說,小時候能嘬一口當地牌子的汽水,就很幸福了。可沒過幾年,這種幸福便戛然而止。

當時的八大廠雖然有了一些規模,但生產線全靠引進,設備低能、質量參差不齊。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90年代,國家推動招商引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成功以合資的方式,併購了除正廣和之外的七大廠。

沒想到,“兩樂”不僅憑股東優勢雪藏了七大廠,還藉由他們的渠道將自己的飲品全線打入中國,一舉拿下了國內市場。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雖然90年代末出現了“非常可樂”“汾煌可樂”這些新的民族品牌,但它們和當初堅持不願合資的正廣和一樣,在強大的對手面前,已無力迴天。

童年喝過的本土汽水,為什麼在90年代後集體消失?

2010年後,那些消失的童年汽水陸續又出現在世人面前,可國內的肥宅們早已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征服。風靡世界的“兩樂”已經逐漸向健康飲品轉型了,復出後的八大廠只能靠情懷增加銷量。

雖然只要肥宅們還需要,汽水就不會消失。

但是,當初那個提及飲料就想到國產汽水的時代,卻只能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再也不會回來······

關於汽水

你有什麼想跟我們分享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