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邀請來華的印度醫療隊,毛澤東用延安“國宴”標準招待,柯棣華成為與白求恩齊名的國際主義戰士

朱德邀請來華的印度醫療隊,毛澤東用延安“國宴”標準招待,柯棣華成為與白求恩齊名的國際主義戰士

1938年,中國共產黨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方針的成果。不僅設法爭取西方國家對中國抗戰的援助,同時也把目光轉向東方。朱德代表中共向印度國大黨主席尼赫魯提出,希望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終於促成了“印度援華醫療隊”的組建。他們歷經艱險,於1939年2月來到延安和華北,竭盡全力地進行醫療援助。有的隊員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長眠於中國的大地。這充分體現了兩個東方文明古國的偉大友誼。

“印度援華醫療隊”的組建

抗日戰爭開始後,中國人民在武器落後、缺醫少藥的條件下,英勇抗擊著日寇的侵略,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和敬佩。同時,中國共產黨積極尋求來自國內外的援助。朱德總司令接受史沫特萊的建議,代表中共致信印度國大黨主席尼赫魯,請求在醫療方面給予援助。尼赫魯當時是世界反帝同盟的成員,在國內領導反對英國統治者的鬥爭,同情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他向印度人民發出號召,以實際行動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戰。同時他嚴厲譴責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

不久,尼赫魯決定派一支小型的醫療隊,攜帶一批物資和醫療器械、藥品來中國,幫助救治戰鬥中的傷病員。許多醫生聽到這一消息後表示: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對我們也是一種鼓舞,對世界的和平也是一種貢獻,應該支援他們。於是他們爭相報名,參加援華醫療隊。醫療隊長愛德華·阿爾泰說:他在西班牙參加了反對德、意法西斯的戰鬥,完成戰地救護任務回到倫敦後,聽到了印度要組織援華醫療隊的消息,立即回國申請參加醫療隊。得到批准後,他去見尼赫魯,說要到中國的陝北八路軍中工作,因為那裡交通不便,缺醫少藥,特別需要幫助。正在孟買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的德瓦卡納思·桑塔拉姆·柯棣(即柯棣華)的申請也得到批准,他們和其他3名醫生一起,組成了一個“印度援華醫療隊”(亦稱救護隊),於1938年9月1日離開印度,踏上了來中國的征程。10月14日,他們到達香港,又經廣州到達長沙。他們向當地紅十字會表示,要到八路軍中工作。但由於戰事吃緊,他們於11月撤到重慶。

印度援華醫療隊共有5名成員,他們為了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都在姓氏後面加了一個“華”字,變成中文名字。他們是:愛德華(隊長)、卓克華(副隊長)、巴蘇華、木克華、柯棣華。在重慶,國民黨方面一再要他們留在大後方的醫院工作,但被他們拒絕。他們提出堅決要到延安,到華北前線工作。經中共代表周恩來的多次交涉和宋慶齡的幫助,國民黨只好對他們放行。他們衝破阻撓,拋棄大後方優越的生活條件,於1939年1月20日,開著兩部救護車,帶著一批物資、58箱醫藥和X光機,離開重慶北上,矢志不移地向延安進發。

在延安受到熱烈歡迎

1939年2月12日,印度援華醫療隊歷盡艱難終於抵達延安。他們看到延安的街頭貼滿了邊區政府、八路軍政治部、八路軍軍醫處歡迎他們的標語。當晚,魯迅藝術學院為他們舉辦了內容豐富的文藝晚會。2月14日,邊區政府舉行歡迎晚會,設宴招待印度客人。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出席,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此後,醫療隊受到黨和政府其他領導人的接待、歡迎,這一切使他們感到很溫暖。

不久,援華醫療隊就開始工作。卓克華、木克華被分配到邊區衛生學校當教員;柯棣華、愛德華、巴蘇華被分配在距延安城東40裡地的拐峁八路軍醫院。愛德華任外科主任,並負責醫院的管理工作;柯棣華任外科醫生,巴蘇華任五官科醫生。他們到來的那天,醫院清掃得乾乾淨淨,醫務人員在院長蘇井觀的帶領下,在門口列隊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院長辦公室,蘇井觀向他們介紹了醫院的概況。

朱德邀請來華的印度醫療隊,毛澤東用延安“國宴”標準招待,柯棣華成為與白求恩齊名的國際主義戰士

◆1939年3月15日,毛澤東在鳳凰山麓的窯洞裡會見印度援華醫療隊全體隊員。

他說:陝甘寧邊區有衛生部,後方有“兵站醫院”“邊區醫院”“軍醫院”。前方也有許多醫院。但是,我們的醫生不夠,技術不高,所以非常歡迎印度朋友來幫助我們。愛德華插話說:我們是來幫助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願意貢獻我們的一切。接著,蘇井觀介紹說:這所八路軍醫院剛建成半個月,現有180個病床,6名醫生,40名護士,兩支體溫表。但我們山上的化驗室在延安是最好的,實驗室主任曲正,曾在日本和德國留學3年。醫療隊的醫生們表示:讓我們一起來做,建設一個好的醫院。

八路軍醫院對他們的生活給予特別照顧。幾名援華醫療隊的醫生住在一排較好的窯洞內,光線充足,白布床單,桌椅、書架、衣架、洗浴間齊全。窯洞前平整寬敞,還種了一些山花。後來人們把他們住的那排窯洞叫做“印度村”或“印度街”。他們對醫院醫護人員認真工作的態度,愛護病員的熱情,令人極為敬佩和感動。他們進城時常結伴而行,遇見人便主動打招呼,在街頭饒有興趣地觀看當地的土特產,人們稱他們為“印度朋友”。他們還帶來了留聲機,休息時聽聽音樂,看看書,學學中文,過得很開心。

隊長愛德華當時50多歲,性格開朗,喜歡與人交談。5月18日,時任魯迅藝術學院編譯部主任的蕭三陪同蘇聯新聞電影藝術家和記者卡爾曼來醫院訪問時,他正開著留聲機聽音樂,便以主人的姿態請客人進入窯洞,伴著音樂聊起來。愛德華主動介紹了印度國大黨的歷史和現狀,談了在醫院工作的感受,感謝院方對他們的照顧。他還談了來中國的經過,表示願意在中國工作下去。他說:“我覺得延安什麼都好,大家努力工作和學習,沒有一個閒人,我很喜歡。”

1939年5月12日,卓克華要回國,毛澤東請他帶去一封寫給印度國民大會的信:

印度國民大會的同志們:

你們派來的印度救護隊,他們非常努力,和我們過著一樣艱苦的生活,八路軍的同志們都歡迎他們。今逢祝啟華(即卓克華)大夫暫時回國之便,謹寫此信,表示我們的敬意和謝忱!

毛澤東

五月十二日

5月24日,毛澤東又致信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感謝印度人民和印度國民大會給予的醫療和物資援助,並告知印度醫療隊已經在此開始工作,受到八路軍指戰員非常熱烈的歡迎。

朱德邀請來華的印度醫療隊,毛澤東用延安“國宴”標準招待,柯棣華成為與白求恩齊名的國際主義戰士

◆1939年5月,印度援華醫療隊在延安合影。

7月11日,尼赫魯覆函毛澤東,說他可能在今年8月或9月來中國做短暫逗留,屆時希望能和毛澤東見面。8月27日,毛澤東致信已到重慶對中國進行訪問的尼赫魯,邀請他到延安訪問。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尼赫魯提前回國,未能到延安訪問。尼赫魯9月2日致電毛澤東,對不能訪問延安表示遺憾,並向毛澤東和英勇的八路軍致敬。11月2日,毛澤東出席中共中央統戰部為歡送印度援華醫療隊赴八路軍抗日前線工作而舉行的宴會。在會上,毛澤東興致勃勃地談起中國古代的許多奇聞軼事。

每當延安舉行晚會或是有報告會時,醫療隊的朋友們都爭著參加。他們還學會了一些革命歌曲,如《保衛黃河》《義勇軍進行曲》《生產謠》等。他們不管吐字準不準,經常有滋有味地哼唱著。

9月28日,延安各界召開盛大的文藝晚會,招待中外朋友。斯諾和印度援華醫療隊的愛德華和巴蘇華、柯棣華應邀出席。毛澤東致歡迎辭:“今天晚會有印度醫療隊的同志參加。印度是一個有三萬萬二千萬人口的大民族”,“一切幫助我們的各大民族,美國的人民,印度的被壓迫民眾,和蘇聯團結起來。國內的團結,再加上國際的團結,日本帝國主義是一定會被打倒的”。

援華醫療隊的愛德華、木克華、卓克華3人,因服務期滿或生病,至1940年已先後回國。而巴蘇華、柯棣華2人仍留在中國,繼續為中國革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中國工作時間最長的巴蘇華

在延安,巴蘇華擔任八路軍醫院五官科的大夫,工作認真負責,技術精良。他對病人精心治療,對中國醫生悉心指導,受到大家的讚揚。新中國成立後,他寫過一篇《兄弟間的友誼》文章,深情回憶在延安的那段美好生活。

1939年3月15日,毛澤東在鳳凰山麓的窯洞裡會見印度援華醫療隊的5位大夫。原計劃在上午8點會見,後因防空延至11點才見面。毛澤東從窯洞裡走出來,笑著迎接他們。巴蘇華寫道:“我們坐著用包裝箱的板子做成的松木凳子,圍在一張桌子旁。桌子上蓋著白布,桌子同樣也是用包裝板費了不少工做成的。”先期來延安的美國醫生馬海德陪同會見,同時兼做翻譯。談話前,馬海德請他們到院子裡,同毛澤東一起合影。

朱德邀請來華的印度醫療隊,毛澤東用延安“國宴”標準招待,柯棣華成為與白求恩齊名的國際主義戰士

◆1939年12月21日,朱德(右三)在山西八路軍總部會見印度援華醫療隊成員,柯棣華(右二)。

毛澤東首先代表中國人民感謝印度國民大會和印度人民,在中國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派來醫療隊,支援中國抗日。他回顧了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印人民的傳統友誼,說:在古代,佛陀傳揚教義,保佑普天下大眾之太平。現在醫療隊來中國,是傳播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之友誼。這種友誼在目前團結反帝的鬥爭中達到了新的高峰。接著,他講了《西遊記》中唐僧到印度“西天取經”的故事,來證明中印人民的友誼深遠。

巴蘇華講了來延安前,國民黨給他們設置種種障礙的不愉快事。毛澤東說,國共兩黨應該團結抗日,製造麻煩是不對的。巴蘇華把一張印度報紙的剪報遞給毛澤東看。毛澤東邊看邊用生硬的英語讀著:“泰戈爾答覆野口……”他抱歉地說:早就想學英語,但還是不能讀和說。馬海德接過剪報給他翻譯,內容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寫給日本一個歌頌法西斯的詩人的信,抗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並譴責這個詩人。毛澤東聽了表示感謝。

針對醫療隊成員卓克華信奉“甘地主義”的思想,毛澤東明確說他不贊成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思想,並以中國歷史為例,談了用革命暴力反對反革命暴力的必要性。毛澤東還詢問了大革命時期在中國工作的共產國際代表、印度人羅易的近況。巴蘇華說:“他回國後被印度政府逮捕入獄,被監禁了很長時間,剛放出來不久。”毛澤東說:“幹革命是會遭受很多磨難的。羅易對中國大革命失敗負有責任,但他是聽莫斯科的,本意是幫助中國革命,好心辦了壞事。”

12點多,毛澤東設宴招待他們。巴蘇華是這樣介紹當時的情況的:“在用搖晃不穩的包裝箱拼成的飯桌上,放著一盤饅頭,一大盤小白菜,裡面有一些肉片和炸豆腐。另一大盤菜裡是蘑菇、竹筍。一個大盆放在中央,是熱氣騰騰的蒸小米飯。最後是一盆清湯雞和一些蔬菜。當然,還有一碟必不可少的辣椒。這一桌豐盛的飯菜,就是延安的‘國宴’,平時是吃不到這些的。”毛澤東邊吃邊說:我們吃的是小米,拿的是步槍,卻滿懷信心要戰勝日本強大的武裝。

同樣,毛澤東依然不忘記談論他那套“辣椒革命論”,說吃辣椒越多越革命。他帶頭把饅頭掰開,裡面夾了許多辣椒,吃得津津有味。愛德華仿照毛澤東,也吃了很多辣椒。結果肚子難受,一晚上沒睡好覺。飯後,談話繼續,直至太陽平西。巴蘇華說:“今天,在會見了毛澤東並和他進行了親切地交談後,我確信,毛澤東是一個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的時事意識很強烈的偉大的革命領袖。任何一個國家,有了像毛澤東這樣的領袖,都會感到驕傲和自豪。”

印度援華醫療隊中,柯棣華的中國話說得最好,其次就是28歲的巴蘇華。他不僅會說中國話,而且喜歡錶達,在許多場合是他代表醫療隊表達意願。當時約定他們在華工作至1939年底,當然可以延長。巴蘇華在中國工作時間最長,1940年10月,他從晉察冀邊區返回延安,任八路軍醫院五官科主任。不久,調到八路軍衛生部工作。此外,他還參加延安和邊區的一些社會活動,曾被選為陝甘寧邊區參議會議員。在大生產運動中,巴蘇華等堅決要求參加,與大家一起上山開荒。

不久,巴蘇華要求重上前線,到晉察冀工作。百團大戰時,他拍攝了數百幅戰地照片。1940年12月8日,他在延安文化俱樂部展出他帶回的500餘幅照片,受到參觀者的熱烈歡迎。

1941年1月中旬,毛澤東會見巴蘇華。毛澤東用木炭在地上畫出日軍、國民黨和新四軍的位置,說明蔣介石製造皖南事變的嚴重局勢。指出:中國共產黨仍堅持把日本侵略者作為打擊的主要敵人。如國民黨企圖破壞這一全國的主要政治方向,它必將遭到反擊,它的計劃必將失敗,但中國共產黨絕不鼓勵內戰。

1943年4月5日,巴蘇華要離開延安回國。行前,毛澤東、朱德等分別向他介紹中國抗日戰爭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經驗,並託他帶回中共中央致印共中央的信和毛澤東、朱德致印度國民大會的信,對印共積極致力於全民族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和謀求民族獨立的工作,表示關切和支持;對印度國民大會派遣醫療隊來華表示感謝。毛澤東致印度國民大會的信說:“貴會派援華醫療隊來華參加抗戰,表示對華的極大友誼。現巴蘇華大夫返印,特向貴會及印度人民敬致謝意!……我希望印、華兩大民族團結得更加堅固,以便與其他一切反法西斯國家配合作戰,藉以打倒法西斯,解放一切被法西斯壓迫的人民。”

巴蘇華對中國人民的感情很深。新中國成立後,他來北京學習針灸。1956年末,蕭三隨中國人民友好代表團訪問印度時,巴蘇華帶著夫人在加爾各答與蕭三相見,高興地回顧他們在延安結下的友誼。他還打問許多中國朋友的近況。以後他又幾次來華,並擔任中國“柯棣華紀念委員會”的主席,友誼之花長久綻放。

1986年10月,巴蘇華病逝。遵照其遺願,將其骨灰的一半安放在石家莊的華北烈士陵園柯棣華墓側,當地政府為其修建了紀念碑。

為中國革命獻出生命的柯棣華

柯棣華,原名德瓦卡納思·桑塔拉姆·柯棣,1910年出生於印度孟買,1936年畢業於格蘭特醫學院,後留校任教、做住院大夫。1938年9月,參加印度援華醫療隊來華。1939年2月到延安,擔任八路軍醫院外科醫生。他工作認真負責,受到醫院和病員的一致好評。

朱德邀請來華的印度醫療隊,毛澤東用延安“國宴”標準招待,柯棣華成為與白求恩齊名的國際主義戰士

◆柯棣華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師生檢查飲用水。

不久,他和巴蘇華堅決要求到晉東南抗日前線,為傷病員服務。12月21日,他們到達山西武鄉八路軍總部,受到朱德總司令的歡迎。1940年6月後,柯棣華、巴蘇華到達晉東南、晉察冀根據地工作。10月13日,印度方面來電,要求他們回國,因為在華工作早已到期。可是,柯棣華說:“中國的抗日還沒有勝利,這裡需要醫生。”他堅決留下來。

1941年1月,柯棣華被任命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首任院長,兼白求恩衛生學校教員。他經過調查研究,為醫院和衛校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規章制度,使各方面的工作井井有條。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要學習白求恩!”在擔任院長期間,柯棣華堅持做到工作、醫療、教學三不誤。他親自做了約2000次手術,編寫了《外科總論》等教材,接著又編寫《外科各論》。學員們都喜歡聽“柯大夫”的講課。同時,他還擠出時間學習中文口語和書寫,以方便工作。

11月25日,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柯棣華在唐縣的一個農家小屋,與來自北平協和醫院的護士郭慶蘭喜結良緣。軍區、醫院、衛校和當地群眾,來祝賀的有100多人。他們是在1940年6月21日參加聶榮臻主持的白求恩陵墓揭幕儀式上認識的。當時郭慶蘭在白求恩衛生學校任護理教員。婚後,他們夫妻恩愛,互相幫扶,工作更加緊張、出色。

1942年春,邊區開始整風運動,柯棣華積極參加,學文件,寫筆記,參加討論會,非常認真。在妻子的鼓勵下,柯棣華鄭重向晉察冀黨組織遞交申請書,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7日,在晉察冀前線,經衛校校長江一真介紹,他成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8月23日,他們夫婦喜得貴子,聶榮臻前來祝賀,並應要求為孩子起名“柯印華”,表達中印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工作雖然艱苦緊張,但柯棣華依然樂觀從容地面對。他和白求恩一樣,把照顧他的食品如雞蛋、罐頭,都分給傷病員和同事們吃,與大家同甘苦。他給在延安的巴蘇華寫信說:“我在此間雖然過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艱苦生活,但我覺得我充滿了活力和愉快。”此時,他身兼院長、醫生、教員三職,忘我地工作造成他的體質日漸下降。癲癇病時常發作,絛蟲病沒有治癒,但他卻默默地忍受著,工作忙個不停。聶榮臻幾次建議他到異地治療,都被他婉言謝絕。做手術、出診、查房、教學、寫講義,幾乎佔去了他所有的時間,他心裡只有工作。

12月8日夜,鋼鐵戰士柯棣華倒在寫《外科各論》的小桌旁。12月9日凌晨6時,他停止了呼吸。12月18日,柯棣華的靈柩安葬在白求恩的墓旁。兩位國際主義戰士生前未能謀面,死後終於安睡在一起。柯棣華曾在白求恩墓前莊嚴地說:“我要像白求恩那樣地工作!”他做到了。

朱德邀請來華的印度醫療隊,毛澤東用延安“國宴”標準招待,柯棣華成為與白求恩齊名的國際主義戰士

◆柯棣華

全黨、全國軍民驚悉柯棣華逝世,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宋慶齡等題詞、寫文章或向印度國大黨和柯棣華的家屬寫信,表示慰問和哀悼。12月30日,延安各界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的輓詞是:“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遠道來華,援助抗日,在延安、華北工作五年之久,醫治傷員,積勞病逝,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朱德在追悼大會上讚揚柯棣華:他不僅在火線上進行艱苦的醫療工作,而且研究了游擊戰爭,他是一個革命者,一個反法西斯的戰士。朱德的輓詞是:“生長在恆河之濱,鬥爭在晉察冀,國際主義醫士之光輝,輝耀著中印兩大民族。”

朱德邀請來華的印度醫療隊,毛澤東用延安“國宴”標準招待,柯棣華成為與白求恩齊名的國際主義戰士

1943年3月22日,周恩來致信柯棣華家屬表示慰問:“親愛的朋友:我謹代表第十八集團軍和中國共產黨,為柯棣華大夫的逝世,向你們致最深摯的悲悼。柯大夫曾予華北敵後五臺區最需要幫助的軍民以無可比擬的貢獻。”他是“白求恩事業的繼承者,擔任國際和平醫院院長,直至逝世”。“他的中國同志都愛他,尊敬他。……我們受惠於他的極多,使我們永遠不能忘”。柯棣華“是中印兩大民族友愛的象徵”,“他的名字將永存於他所服務終生的兩大民族之間”。4月5日,毛澤東和朱德聯名致信印度國民大會,對派出援華醫療隊表示感謝,對柯棣華的逝世表示哀悼。信中說:“貴會派出了一個援華醫療隊來華參加中國的抗戰,表示對華的極大友誼。”“四年以來,醫療隊諸同志不避艱險,輾轉北方戰地,他們的艱苦努力和極有價值的工作,使無數中國軍民親睹印度人民的援華熱忱。”“柯棣華大夫因病逝世於晉察冀邊區,我國軍民失一良友,印度人民失一優秀戰士,至堪悼惜。現巴蘇華大夫返印,特向貴會及印度人民敬致謝意!”宋慶齡評價柯棣華說:“未來將賦予他比今天更高的榮譽,因為他正是為未來而戰鬥的。”

1953年3月15日,柯棣華的靈柩與白求恩的靈柩一起,被遷至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1957年12月,印度援華醫療隊隊長愛德華在北京逝世,遵照其遺願,他的骨灰一半撒入印度的恆河,一半撒入黃河潼關渡口。1958年,在華北烈士陵園修建了愛德華紀念碑。50多年來,柯棣華的陵墓得到不斷修繕,成為華北烈士陵園重要的紀念處所之一,柯棣華的名字已成為中印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