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說起梅毒,我們往往會覺得,這是一個挺遙遠的疾病,好像只有在貼滿小廣告的電線杆,或者是八卦新聞裡才能看到。

其實,自從梅毒在人類中大規模爆發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種無法被完全治癒的疾病,給人類帶來了長久的痛苦。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已知最早的關於梅毒的藝術作品(1496年): 丟勒的版畫《身患法國病的人》

而且,在歷史上,人類對這個疾病的認知裡,還充滿了魅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梅毒不僅是致命的絕症,更是被看成是天才的催化劑。

就連錢鍾書也在小說《圍城》中寫到,“梅毒在遺傳上產生白痴、瘋狂和殘疾,但據說也能刺激天才。”

這並不是沒有道理,雖然後來的科學證明,梅毒不能製造天才。但是,歷史上很多藝術家,像貝多芬、莫扎特、馬奈等都曾經在梅毒的刺激下創作。

可以說,從梅毒的視角,我們可以串聯起一部有趣的歷史。


01 梅毒名人錄

在長達500多年的梅毒流行史中,歷史上無數的天才、狂人,都遭受過梅毒的罪與罰。比如說:

在歐洲,貝多芬譜寫《歡樂頌》時,正是因為梅毒末期引起的心理亢奮;

在中國,創作《二泉映月》的瞎子阿炳,就是因梅毒而導致雙目失明;

美國總統林肯於1835年左右,因為嫖妓染上這種可怕的疾病;

王爾德的經典之作《格雷的畫像》,說的就是自己被性病折磨的痛苦……

這還只是一小部分,若真要列出一個“梅毒名人錄”,名字可遠遠不止這些。

比如在藝術領域: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文學和哲學領域: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當然也少不了政界人物: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上下滑動查看

以上這份名單,來自於《天才、狂人和梅毒》一書,可以說,這是一本以梅毒為線索展開的另類名人傳記,作者是美國學者德博拉·海登。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天才、狂人與梅毒》| [美]德博拉·海登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 2016年1月出版

關於天才帶著梅毒創作的故事,我們很輕易地就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例子,比如:

印象派繪畫的先驅馬奈,在創作《奧古斯都·馬奈先生於夫人的畫像》時,身體已經部分癱瘓,他在自家的畫室把腿截掉,丟到壁爐裡,死時非常痛苦,而且精神錯亂。

象徵派詩歌的代表人物波德萊爾曾告訴母親,《惡之花》見證了他對每件事情的憎惡與仇恨,如同他在詩裡寫的,“我們血液裡都有共和的精神,就像我們骨頭裡都有梅毒。我們是民主的,也是梅毒的。”

浪漫主義作曲家羅伯特·舒曼有嚴重的耳鳴,他曾說自己聽到天使跟他說話,第二天就變成魔鬼讓他下地獄的聲音,舒曼的右手第三、四指僵痛,他只能將兩根手指綁起來演奏,因為一根手指會絆到另一根。

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喬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寫道,都柏林的“夜城”地區對年輕人“真的是死亡陷阱”。而這,就是基於他在逛“夜城”之後帶性病回家的經歷。

所以,我們看不清的印象派的畫作、看不懂的意識流小說、神秘而浪漫的詩歌和音樂,背後也許都有梅毒的功勞。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版畫《製備治療梅毒的俞創木》 約翰內斯·施特拉丹烏斯,1580年

而且,梅毒還有一個綽號,叫“偉大的模仿者”。意思就是,梅毒很擅長偽裝成其他疾病,導致人們很難發現致病原因。所以梅毒給人帶來的痛苦,往往會被低估。


02 偉大的模仿者

那麼,梅毒真的是天才的催化劑嗎?想解答這個問題,就得從感染梅毒的過程說起。

首先,在梅毒感染初期。感染部位會出現潰爛潰瘍或者下疳(生殖器部位生瘡潰爛),但是很快傷口就會消失,而且,這個時候也不會感到疼痛。但是,體內的病毒,已經通過血液和淋巴散佈全身,到達腦部。

全身感染之後,梅毒隱而不顯,很難被診斷出來,但是症狀分散得很廣。本來身體健康的人,突然這裡痛那裡痛,消退之後,另一個地方又開始疼痛,由於經常發作,只好臥病在床或者住院休養。

到了最後一個階段,患者往往會被送到精神醫院治療。因為這個時候,病毒會影響大腦和脊髓,造成麻痺性痴呆。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光學顯微鏡暗場照明下的梅毒組織樣本

前邊提到的“天才催化劑”,其實就是這種麻痺性痴呆造成的。

在麻痺性痴呆徹底發作前,梅毒經常給予“獎賞”,這就像與魔鬼做的一次交易,補償患者長期的痛苦與失望。

這時候,會出現很多讓人迷惑的現象。比如,患者的神智會很清晰,完全不會被懷疑成痴呆,而且變得異常興奮,充滿了創造力,能夠精準地控制自己的表達。患者還會感到頭部有電流、突然頭暈、眩暈、耳中有嗡嗡聲、聽到天使唱歌的幻覺、對於宗教、神話或者皇室人物產生認同。

說得更精確些,就是表現出感知能力提高、洞察力敏銳,以及神奇的智識體驗。這就造成了歷史上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天才與瘋子之間,只差了一個梅毒。

但是最終,梅毒都會卸下種種偽裝,導致患者發瘋和死亡。

03 梅毒如何參與人類文明進程?

這麼可怕的一種疾病,最早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就得從哥倫布說起。

我們以前在課本里看到的哥倫布,是發現新大陸的探險家,是一個英雄式的人物,但對美洲土著來說,他是一個殘暴的征服者。哥倫布和他的船員粗暴地接管了加勒比那些島嶼,任意屠殺、強姦與奴役島民,許多土著自殺並且殺掉自己的小孩,以免遭受凌辱。

後來,哥倫布和他的追隨者回到西班牙,帶來了黃金、奴隸和充滿異國情調的食物,像馬鈴薯、辣椒、西紅柿、玉米、巧克力等,改變了整個人類的餐桌。

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梅毒,這種可怕的疾病。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就把梅毒稱作人類從新大陸採集的“第一枚果實”,而且可以說,這也是新大陸的“詛咒”。

這是什麼意思呢?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槍炮、病菌與鋼鐵》| [美]賈雷德·戴蒙德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 2016年7月出版

美國人類學家戴蒙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告訴我們:人類歷史的進程,表面上看是被槍炮改變的,其實背後是病菌在起作用。

換句話說,歐洲人征服新大陸,不只是因為船堅炮利,更是因為帶去了大量的病菌,讓沒有抵抗力的美洲土著大量傳染並死去。

比如說,麻疹、破傷風、斑疹傷寒、傷寒症、白喉、流行性感冒、肺炎、百日咳、痢疾與天花,在歐洲人抵達之前,這些疾病在美洲都沒有發生過。後來,蚊子又帶來了瘧疾、豬又帶來了旋毛蟲病。

在美洲大陸,死於這些新疾病的人,是被惡意殺害的人數的千百倍。可以說,是病菌征服了新大陸,而不是槍炮。

而梅毒,就是新大陸的一個“回禮”。

在《天才、狂人和梅毒》一書中,作者寫道:“在帶回黃金等戰利品的同時,哥倫布和他的部隊還帶回了梅毒。國境並不能擋住疾病,從此,梅毒按照人們的交往軌跡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蔓延。梅毒這場瘟疫,終於開始揚名立萬。”

在歷史上,1495年查理八世的法國軍隊攻打那不勒斯,這個特定的事件,被看作是梅毒開始傳染全世界的誕生時刻——1495年2月22日下午四時。

因為這場軍事行動之後,從新大陸回來的各國僱傭兵解散,各自回到家鄉,開始將梅毒散播到全歐洲和世界各地。

每個國家都怪罪鄰國將這種可怕的疾病傳入:在法國,這種病叫做“那不勒斯病”;那不勒斯人則稱之為“高盧病”,因為,一般認為法國人的祖先是古羅馬時期的高盧人;俄羅斯說這是“波蘭人病”,波蘭人說是“日爾曼人病”。在中國,北方人稱這是“廣東疹子”;1512年傳到日本,又被稱為“中國潰瘍”。

直到1530年,一個作為醫生的意大利詩人寫了一首1300行有關梅毒的拉丁文詩,翻譯成英文就是Syphilis, or the French Disease(梅毒或法國病)。梅毒的英文名字,才統一叫作Syphilis。

再後來,一直到1928年,青黴素的發現和應用,人類才逐漸能控制和治癒這個病。

梅毒曾經是天才的催化劑?

李國慶10月24日微博截圖

當然,就算醫學進步巨大,6天的時間,很可能還是難以治好梅毒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4年發佈的《診療指南》告訴我們:早期梅毒推薦治療幾種方案,療程都建議在15天;如果是晚期梅毒及二期復發梅毒的治療方案,療程也在20~3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