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与田蕴章到底谁的书法水平更高?

情棋书画


其实书法水平的高低界定没有一个严格的分界点,毕竟每个人的书法特点都是因人而异,而作为欣赏书法的人也因爱好不同而对于同样一种书法会做出不同的观点。对于田蕴章和孙晓云此类情况同样适合。

书法是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只谈对书法的理解,不谈好坏,有人对草书的理解深刻,所以草书写的好看,容易被大众接受,也有人擅长楷书,对楷书的理解比较独特,那么,如果写楷书的写了草书不如那个专业写草书的,难道就要说那个写楷书的写的书法不好吗?

影响书法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手感、精神状态、心情、各种客观条件,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媒体炒作的成分。

所以,对于练过书法的人来看评论书法好坏实在是不明智之举,荒唐的评价反而会暴露自己的无知。所以你可以经常看到很多人喷写书法的,而指点书法的人却很少。



贾宝玉传人贾三少


孙和田的水平高低,众说纷云,各有不同,以成就而言和有不同吧。他们二人之间也有互怒,田的成就在于楷书与书法教育,孙的成就主要在于行书,当然她的楷书绝对不弱。

个人更喜欢孙晓云多一点,孙晓云的行书楷书,尤其小行楷,尽皆一派之风,大字稍显不足,或许这就是男女之间的不同。看过孙晓云的很多书法视频,运笔转锋,混然自如毫无矫作,充满古意,有一种古时闺中女子的淡然与秀气。

而田的书法,多为楷书,以中大楷为主。只要说到田的书法,人们想到的只有一种就是欧楷,准确的来说叫田楷。双田更多的在于他们的书法教学,他们的字更多的是严谨,失于欧的险峻,但他们的楷书功底深厚是不能抹除的。再多附上一张田英章的书法作品,双田的作品如果不看署名,可能真的分不出来,也就是许多人诟病的印刷体的由来。



缘来斌哥


孙晓云与田蕴章到底谁的书法水平更高?

综合性的来讲,田蕴章要强于孙晓云。孙晓云的强项是小行书。在小行书方面比田蕴章的好。田蕴章在楷书方面要全面的多,从小楷到榜书都比孙晓云强。



孙晓云的短板是她的大字。可以说,她的大字十分普通。在小行书方面,以快而著称的她,取法于董其昌,米芾和二王。秀妍之中不乏劲利。十分可爱。由于行政职务的关系,不得不写并不是她擅长的大字。使她的水平大打折扣。如果不是大字拖了她的后腿,她在书法界的评价会更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有得必有失。如果是接她自己的心意,写自己擅长的书体,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会有更大的建树。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她编写的《书法有法》,其中很多牵强的理论。如书法需要童子功,捻管的理论等,并没有什么事实依据。还有关于唐代以前的书写方式,全凭猜想。


田蕴章的强项是楷书。他的书法教学也是他的强项。在这方面要比孙晓云强。毕竟,工作就是教书法的专业。在书法的理论研究上,比政工干部孙晓云要全面系统得多。

用各自的强项比,谁也赢不了谁。


子衿书法


孙晓云和田蕴章的书法水平谁高谁低?这个问题没什么太大意义。

书法是拿来欣赏的,不是来比的,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别人说什么都不管用。

所以,我也不想去比较二人的书法水平高低,因为都比我强的多,我今天谈谈我个人的喜好吧。

田蕴章老师以楷书著称当今书坛,特别是他和他的弟弟田英章,号称“二田”,两人都以楷书见长,而且都是以欧楷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二人的楷书放在一起,如果不加署名,还真的难以区分,这也是为什么被书法圈里诟病的原因之一。

田蕴章老师的楷书写得非常端庄、工整,这一点在当今书坛都在求新、求变的风气下很难得,能一直坚持这份执着,难能可贵。那么,写得工工整整的就是好书法吗?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书法在如今社会,已经渐渐脱离了实用性,在一定法度之内更多地是体现它的艺术性和抒发情感的特性。当然,“丑书”一类的应该排除在外,因为它已经脱离了“书法”的意义。

田蕴章老师的楷书,有时候给人一种感觉,就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在其众多的书法作品中,特别是楷书,如出一辙,确实让书法的艺术性和抒情大打折扣。

而孙晓云的强项是她的行书,特别是她的小行书,手札一类的,我是特别喜欢,很有宋人的意趣。而她的大字行书与小行书比起来,就稍差了一些。不过,作为一个女性书家,能有今天的成就,确实让人敬佩。

孙晓云可以说是“二王”笔法的坚定追随者,而且通过研究二王笔法,还写了一本书《书法有法》,虽然说她提出的笔法理论褒贬不一,但也可见其在笔法上的用功之深。因此,我们看孙晓云的行书,笔法非常地娴熟,但就是因为过于娴熟的笔法,使得她的作品看起来似乎有“炫技”的意思。

二王的笔法是中锋、侧锋并用,不会出现大量侧锋的现象。而孙晓云的行书变化就略显单一,好像非常喜欢侧锋和翻笔,因为笔锋娴熟,因此形成了她劲媚的风格。

当然人无完人,书法也是这样,就像“田楷”一样,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孙晓云的书法也是这样,有的人说她的字俗,过于油滑老练,不够耐看,甚至没有节奏感;也有的人说他的字非常好看,端庄秀丽,遒劲清新,深得二王遗韵,并兼有米芾,孙过庭,董其昌,王铎、文徵明等书家的特色

有人说:做人好难。书法之道也是如此,想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很难,与其这样,不如只想着做好自己就好。不知各位书友是何见解?


翰墨今香


实在不明白田蕴章的字为什么能有人认同!

其书个人觉得还未入门,楷书结字刻板,用笔僵硬,启功生先说楷书当以行书笔法写,个人理解是这样楷书用笔才活,而田楷用笔却少了这份活,看看历史欧颜柳赵,楷书皆有生命,是活字!


而其行书同样是这个问题,既未得二王正宗,也未有独立特征,还是个人修为问题!

孙晓云于以帖学为本,二王为宗,用笔运转流畅,结字自然生动,应属帖学正宗,虽用笔章法无太多创造,在当代也是很好的书法继承者!可以说其书得传统书法之三昧!


田字与孙字比输在用笔,体现出其对传统书法理解的局限!


吴厚刚


可以拿来比较,但是没有必要!

众所周知:田蕴章长于楷书,孙晓云长于行书。

那么我们要比较的是什么?田蕴章的楷书对比孙晓云的行书?显然这样不能让大家信服,但问题又必须要比个高低,怎么比?

首先我们来看看各自的身份,虽然不完全客观,但身份也是靠作品挣来的。

田蕴章:中书协会员 天津书协理事 南开区政协学委 南开教授

孙晓云:中书协副主席 江苏书协主席 江苏省政府参事 央美博导

对比两人同条件下,孙晓云的身份都要高于田蕴章,说明孙晓云可能要强于田蕴章,起码在圈子里是这样的。

但是两人毕竟写的不同书体,如果说孙晓云强于田蕴章,因为他们各自代表一个流派,那岂不是说行书强于楷书?这样肯定不行,写楷书的一派坚决不会同意的;那如果说田蕴章强于孙晓云那不又是说楷书强于行书吗?说谁强于谁,另一方都不会高兴。

那怎么办?

如果都拿行书和楷书来分别比,那不是拿你的业余和专业比吗?更没有可比性。

那么我们从实用性(功底)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来比较。

为什么要从这两个方面比较?

首先书法是文字,文字是用来表达含义的,意味着你写的字别人要看得清楚,能分辨出是什么字,这样才能把所表达的意思传达出来,在看得清分辨得出来的基础上加以修饰,让文字看起来赏心悦目、具有美感、具有观赏性,这样的才能叫书法。

从功底上看,很明显田蕴章胜出。字的结构正确无误,排版工整,字形正确,笔法也没错误。文字的用途和作用展现得清清楚楚:看得清楚、分辨得出来,然后再对文字进行修饰,看起来符合赏心悦目、也具有美感、观赏性更不用说。

孙晓云的字结构虽没问题,字形也正确,但在文字的用途上看得清却不能一眼辨别出来,特别是对于大众(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又不是让所有人都看懂,但书法不就是写给大家看的吗?如果只给所谓专家和业内人士看那么书法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如果叫孙晓云写楷书我相信是写不到田蕴章的水平,这就是手上功夫不够,没别人练的时间多,没别人能力强。

再从艺术上看,可能孙晓云这次胜出了。艺术是需要创造的,要有差异,说白了就是不能一模一样。如果别人画了一个苹果,你再画了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苹果,那么你这从形式上看,肯定不叫艺术了(或许可以从思维上创新);首先你没有原创的部分,其次我可以把别人的复制一份不需要你来画(题外话,没有人能画得一模一样,一点都不差,超写实是画具体,也不可能会一模一样)。而孙晓云的作品美感强于田蕴章,观赏性也强于田蕴章,而且有个人情感的展现,田蕴章的则很少流露情感,过于正式,就像在部队里做事要规规矩矩的,很少像普通人嬉皮笑脸把自己放松下来。

两人在各自领域寸有所长,硬要比的话田蕴章在楷书领域的成就可能会高于孙晓云在行书领域。就好比田蕴章爬一座山已经爬到顶峰了,而孙晓云还在向顶峰爬,但你不知道两座山到底谁高!





妙笔春秋画艺


孙晓云的书法功底比田英章差远了,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孙晓云的字,只是大众化的水平,没有多少值得肯定的地方。随着时间推移,在书法历史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田英章自创田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自成风格,体系完整,并且在书法教学方面影响巨大,培养了一大批作风严谨的书法爱好者,其影响源远流长。

有人说田楷是死板僵化,是复印机,这是一种偏执的观点。田楷秀美规范,中规中矩,为弘扬、创新传统楷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说田楷死板僵化,一个模式,缺少变化,那么黄自元的楷书也有这个特点,谁能否认黄自元的书法地位?

田英章堪称一代宗师,其在中国书法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晓云和她根本不能比。


八贤王2018


二者是没有可比性的,一个是书坛高手,一个是写字匠。


孙晓云是当代女性书法家的杰出代表。孙晓云作为一位女性书法家,从女红的视角审视书法,可以说是细致入微,入古极深。从孙晓云早年“临《蜀素帖跋》”录像可以看出,她对古人法帖掌握的熟练程度远非一般人可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孙晓云对笔、墨、纸等书写工具的讲究也很深刻。其实孙晓云家学渊源极深,她的外祖父是被吴昌硕称为“小友”的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书法篆刻家朱复勘先生,孙晓云的书法无疑是受到其外祖父影响的。


田蕴章练习书法最起码也得有六十多年了,但是可以做到六十多年如一日的练习同一书体,确实佩服他的毅力。但书法讲究转益多师,讲究一个字“通”,所以田蕴章也正因为这种毅力,将欧体写成田体,写成美术字。但是这种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我们不如把他称为“馆阁体书法家”。


古风书法


客观的说,孙晓云与田蕴章的书法各有各的特点,孙晓云和田蕴章都是当代书法大家,其书法水平应该是旗鼓相当,要比赛的话,肯定会打个平手的。

上图为孙晓云创作的行书斗方作品

孙晓云的书法字字透着阳刚之气,用笔老辣,老道,咋一看就像男子汉写的,还有点无拘无束,无私无畏的味道,且雅而不俗,极具穿透力,极具生命力,有较高的艺术性观赏性!

上图为孙晓云创作的书法作品

从孙晓云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元素尽显,传统的影子时现,可以肯定的说,孙晓云学书法是先师古,之后才形成自己的个性的。真正的书法大家,不知道多少年才会出一个呢!要让我给孙晓云的书法水平定位的,我会果断的给出以下结论:孙晓云可称之为当代书法大家!这个结论不过分。

上图为孙晓云创作的书法作品

田蕴章出自书法世家。田蕴章的楷书和行书作品都是无可挑剔的!田蕴章的书法是从传统中来传统中去的,他的这样“一来一去”,悟性就加深了,悟性高了,就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传统的书法之中了,因为田蕴章知道,学习书法,传统是根,传统是源,根基牢固了,源头寻到了,离成功就不远了。学书法,个性的融入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田蕴章只所以能成为当代书法大家,与他所走的学书的路子是分不开的。

上图为田蕴章创作的楷书作品

有不少人说田蕴章只会写呆板的楷书而不会写行书,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殊不知,田蕴章的行书写的也是很高雅,很有韵味的,不然的话,会有人尊称他为当代书法大家吗?当下的书法大家,虽然只专工一种或两种书体,但兼工的就不止一两种书体了。

上图为田蕴章创作的行书作品

孙晓云和田蕴章不仅仅是当代书法大家,而且还是书法文化的传承者和书法教育家。孙晓云和田蕴章的书法定会经得起历史检验和认可,在书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的,那也是肯定的!我认为。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这个问题问的好。

要讨论孙晓云、田蕴章的书法水平高低,得从书法审美的认知来讲。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

书法也是这样,欣赏它需要看客和从业者的相互学习、提升。

但看客的审美,很多时候需要书法从业者的引导。

比如,书法从业者,如果你的追求是雅俗共赏,最后结局就是春天的花朵,游人如织,但过不了冬天。

因为,大多数看客喜欢的是花红柳绿,他们不懂青松为什么一年四季都是那个单调的样子,甚至埋怨梅花为什么在冬天开放,看看都冻的要死。

比如,专业看客,他喜欢青松穿越时空的绿,喜欢踏雪寻梅的意境,就得寻找那些脱离花红柳绿的时令作品,寻找那些真正提现笔墨底蕴、文化内涵的从业者。

再来看,孙晓云的书法作品,虽然没有达到跨越季节的深度,起码笔墨还是在追求高古,追求的用笔方式也有了更高一层的感悟。

田蕴章的作品,还在追求布局均匀的雅俗共赏阶段,用笔在为字形的笔画整齐划一服务,用笔的内在底蕴停留在外表。他的感悟就是整齐、一致,对欧体的险绝尚需进一步体会。

书法水平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喜欢花红柳绿的不能说青松梅花就不对,敢当青松梅花的,就不要羡慕春天的热闹。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就看你站在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