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石秀为什么紧盯杨雄老婆不放,他这闲事管得过火吗?

我是李明皇


杨雄怕属于英雄不贪色类型,石秀大街上为扬雄解了围,扬雄见石秀是好汉,打柴不是长久之事,就将石秀引回家里,资助石秀杀猪卖肉做买卖行道,扬雄之妻潘巧云见石秀身强力壮真男人,不觉春情萌动,胡想男女深情,更是心情焰起,想入非非,竟丟去羞色,试探勾引石秀,谁知石秀义气,不为潘巧云深情所动,潘氏偷情不成,竟老羞成怒,讹石秀调戏自已,扬雄不信,并没有将石秀怎么样,可石秀是什么人,江湖好汉,他能背调戏之怨吗,他为了还自已清白,就出现了杀潘巧云的姘头和尚,又遇扬雄将潘巧云并丫环骗至乱岗坟处,将潘巧云开肠破肚,将丫环揪住头发扯住杀了,被小偷时迁详细地看了场杀人事,这是后话,只说石秀为什么要提奸,不是明摆着石秀一是为了自己的清白,二是不愿以让扬雄有个败坏门风,淫乱不堪,给扬雄戴绿帽子的妻子吗。


泥人161


因为杨雄的老婆(潘巧云)太风骚了,而且太美、太丰满了。

按书中所写,这个地痞出身的拼命三郎就没见过这么美的女人。

(石秀住杨雄家的原因按下不表,书中自有详细)

有一次,潘巧云一掀门帘走出了内室,石秀看见后,眼冒欲火,哈喇子顿时淌了下来,但见潘巧云:

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 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鞥部长,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窄湫湫、紧皱皱、红鲜鲜、黑稠稠,正不知是甚么东西……摘自巜水浒传》(这段已被正版删除)。

经此撞怀后,石秀便暗恋上了潘巧云,并背着杨雄,她走到哪,他都偷偷尾随偷窥。

不巧,这一尾随竟被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原来潘巧云在与一个和尚私通,而且苟且之事被他“全程目睹”,火撩撩的心再也不能放下。

过了一天,正巧扬雄不在家,他就在潘巧云面前开撩,却又不敢放开手脚(书中暗表,可能装一下正人君子,等着潘巧云主动勾引),这一切被潘巧云看在眼里,正欲萌动,石秀又害怕了(可能吧)躲躲闪闪。正当口,杨雄回来了。心虚的石秀不自然的离去后,潘巧云气得便下了舌,说石秀怎么怎么着欲对她心怀不轨。杨雄听后很生气,便将石秀起出了家门。

没想到石秀离开杨雄家后,心理开始极度扭曲,想着她与那和尚苟且的场景,再想着杨雄与她那种嘻耍,羡慕嫉妒恨由心而生。本来恶毒心起,却为了澄清自己,竞把事捅给了杨雄。并以和尚为饵,将潘巧云骗至山上残忍杀掉。

杨雄深知石秀的心理,把潘巧云尸身的衣服当着石秀面剥去(这段正版也删除了),并一起给肢解了,然后一人“悻悻”掛着泪花离去,很久不待见石秀。

征方腊时,石秀死状最惨,身中数箭后又被大石头砸成肉泥,杨雄死的也惨,身体被砍得七零八落。

以上所述,这事儿本来跟石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他管得过火的原因看似兄弟之情,其实是看不得杨雄的福份,所以,他这是变态。施公把他写成那种死法,就说明了一切。


骁勇34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涉及感情戏的不多,除了宋江,卢俊义,就是杨雄了。三人的妇人,都出了轨,宋江稍微特别,戴了绿帽子之后,选择了自我安慰,认为非明媒正娶,随她去吧。卢俊义属于大意,被自己的管家给绿了,家产女人都归了李固,从大狱被救出后,回家手刃了仇人。杨雄有些自身问题,估计是生理方面的,无法满足巧云,使其长期压抑,当遇到和尚裴如海时,干柴烈火,得到从没有过的满足,觉得此生无憾了,这一猜测,从杨雄拷问翠云,即将杀之之前,巧云声嘶力竭喊出与裴兄一夜,胜汝十年,此生无憾可以得到证实。


回到正题,石秀为何揪住巧云不放,原因很多,公认的应该是:这体现了梁山好汉重兄弟情的主线。但这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

石秀大街上打抱不平,帮了杨雄,自己又没有合适安身之所,从而进了杨雄的家。杨雄确实把石秀当成了兄弟,发挥他的特长,让其掌管肉铺买卖,不顾男女授受不亲之古训,让石秀能够随时接触到自己的夫人。这一点和武松进入大哥家情节上有类似的地方,结果不同,武松义薄云天,坚决搬出大哥家,并对武大郎巧妙提醒,石秀是否被杨雄夫人撩拨过,我感觉是肯定的,不然石秀怎么会这么快就发现巧云的破绽?石秀估计也是拒绝的,但未必很彻底,不能明着看,只能暗中欣赏巧云了。巧云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过程,石秀绝给不了,潘巧云只好转向了,赶上了好色和尚裴如海,放纵中迷失了自我,既没有顾及杨雄的面子,也忘却了石秀的感受,不遭到石秀的报复很难从情理上说得过去!


石秀是心细如麻的小人,做事讲究“稳准狠”,不急不躁的找证据,准确判断巧云偷情各项细节,甚至采用跟踪,蹲点等刑侦手段,或应被称为现代狗仔队的鼻祖,一切就绪后,开始行动,杀裴如海,向杨雄告密,为杨雄策划行动方案,逃跑路线图等!杨雄也许未必想杀了巧云,毕竟自己有工作,有地位,有钱,另外也考虑到毕竟夫妻一场,但石秀为了泄愤,坚决怂恿杨雄下手,最后没办法,斩杀了巧云,分尸处理。

这一切被石阡看到,一番周折后,三人共同上了梁山。因三人的事迹被其他好汉知晓,大家深为不齿,在梁山,石秀,杨雄,时迁混的并不如意!

欢迎留言评论,喜欢我的观点敬请互关,不食言!


家常理短708


石秀是一个狗揽八堆屎的无赖形象,杨雄遭遇石秀,也算倒了八辈子霉了,可以说石秀直接让杨雄家破人亡,没有石秀的出现,杨雄依然家和万事兴。

杨雄怎么着也是吃官饭的公务员,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在当地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曰子红红火火.,因感谢石秀的相助,收留了这个四处漂泊的小混混,又给开了店作生意,此时的石秀有饭吃,有钱赚,比以前日子好过多了,本应该安于本份,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然而这个不知道轻重的家伙,真把自己没当外人,直接干涉人家家事,人家老婆偷不偷人,都不是你应操的心,就凭杨雄官场的职位,应该是非常聪颖敏感,不会对老婆红杏出墙木讷到这种程度,潘巧云与裴如海的奸情,并非一日之事,在石秀来之前已经存在了。在说有家人家丁,邻人族人都会传递信息给他的,确切的说,杨雄对老婆的偷人,心知肚明,只是这张纸没有被捅破,石秀的告密让杨雄颜面无存,羞愤之极,巧借老婆诬陷石秀无礼之言,将石秀赶出家门,.息事宁人。

而此时的石秀应该自知自明的消失掉,但这家伙隐藏数日,将奸夫杀死在杨宅后门,将这个秘密公布于天下,让杨雄无地自容,无法混迹官场,无颜面对乡邻,接着石秀又劫持潘巧云上山,当面逼问奸情,让杨雄痛下杀手,而此时的杨雄仍然心存恋念,让潘巧云悔过自新。若非潘巧云求死用话激怒杨雄,杨雄不会杀死老婆的。

从潘巧云的话,”跟你作三年夫妻,不如跟和尚作三天夫妻”。上分析,杨雄身患性无能生理病,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潘巧云殉情而亡。

而石秀一步步把杨雄逼迫到家破人亡的地步,不仅毁了家,丢了官,成了被通缉亡命天涯逃犯。真够惨的。

真是交友不慎呵!





厚土高天识君


比较杨雄、石秀、潘巧玉、裴如海;武植、武松、潘金莲、西门庆。

这两件淫妇被杀事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在评论员金圣叹的眼里,石秀不如武松。有三点原因:

(一)武松杀嫂是迫不得已,当时武大郎已经被三个贼子迫害而死,武松先去报官被搪塞回去,这才起了杀心,这是一起报仇雪恨的事件;石秀和杨雄杀潘巧玉还有小丫鬟迎儿没有必要,首先潘巧云没有害杨雄,害他的情况是石秀想的,非真实发生。

(《水浒传》影视剧石秀)

(二)潘金莲也诬陷武松,但是武松没有屡次澄清而是默然不语;潘巧云诬陷石秀,石秀屡次澄清催逼,虽然人是杨雄杀的,但是这起事件,石秀是头,杨雄是手。

(三)武松为人处世虽然精细,但是阔达;石秀精细,但是偏狭。

我再补充一条武松和石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行凶,供参考,优劣自辨。记得武松鸳鸯楼杀了人之后写的什么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而之前第一次杀人则直接自首了;石秀在杀裴如海和那个报信的头陀时,伪装了现场,让本地官认为此二人是互相伤害,二次结果潘巧云时则直接想好了梁山泊这条退路。

(《水浒传》潘巧云和裴如海)

不过我看施耐庵对于潘巧云和裴如海的厌恶要超过潘金莲和西门庆,在原著中,对潘巧云的称呼是一口一个淫妇,对裴如海则是一口一个贼秃。潘巧云是二婚,在第一任丈夫亡故左右的时间,就和海和尚结识了,后来才和杨雄结的婚。潘巧云在丈夫那祭奠前夫,这是非常荒唐的事,而由于裴如海的特殊身份,施耐庵更厌恶之。

(《水浒传》潘巧云和杨雄)

不过我觉得石秀精细除了性格原因还有就是他的哥哥不是亲哥哥,所以务必要说清楚。石秀的确是个爱管闲事的,结拜杨雄为兄后有了稳定的职业,也处处为杨雄考虑,纲常混乱石秀看不惯,又想报恩,所以就忍不了潘巧云。

还有一条刚才也提到,石秀是为了自己辩白,他不能允许别人的污蔑。潘巧云诬陷石秀,杨雄间接给他赶了出去,二人相互没见面,只是互相留一个面子。石秀暗地调查,才有了杀害裴如海和杨雄杀妻的事件。

但是谁能知道潘巧云日后会不会萌生杀死杨雄的心呢?


泊图泊途


虽然石秀自称“拼命三郎”,但是他可不是什么好鸟。

他这个人自私、忘义,嫉妒心还强,不要被他表面所迷惑,他很有可能原来就是“采花淫贼”。

我们看一下石秀和杨雄的相遇。

雄是个衙役,当街和军头起了冲突,戴宗在一旁都不敢出声。这石秀居然挺身而出,帮杨雄解了围。然后被杨雄带回家中,拜把子结为兄弟。

这一点很可疑,要知道一般人是不敢和官府、军队的人,发生冲突的。

“镇关西”雄霸一方,见着鲁智深,还不是照样让剁肉馅就剁肉馅,让切臊子就切臊子。

还不是因为鲁智深是军吗,一般人惹不起。要不“镇关西”能忍那么久,一开始就提刀上了。

再说那潘巧云花容月貌,虽是“二嫁”之身,但是漂亮就够啦,这就足够让杨雄心爱不已。

石秀一定是提前就知道潘巧云的美貌,这才故意“搭讪"杨雄,和他攀交情,其实是为了潘巧云而来。

来到杨雄家,见着了心想的”小云云“,石秀的心中那个痒啊。

可是这杨雄是个直汉子,一心想和石秀切磋武艺。石秀心中暗骂,切磋个屁啊,咱睡觉成吗?

正愁无处下手之时,好巧不巧,正好让石秀撞见潘巧云和和尚勾搭。

石秀心中哪个乐啊,和尚用的,我也用得

于是当夜就去潘巧云“苟合”,不料被潘巧云拒绝。于是才有了石秀大骂潘巧云那一段,这完全是石秀偷吃不着之后的羞愤之言

既然吃不着,那就让谁也吃不成。这是每个嫉妒心旺盛的人,心中最想说的那句话。

石秀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将潘巧云和僧人勾搭的事情告诉了杨雄,并极力劝说杨雄杀死潘巧云。

其实宋朝人面对“绿帽子”问题,也不是非要杀人不可。宋江面对阎婆惜的“偷人”,也不过是愤怒离开而已。

而且当时的法律是有对“不忠”的惩戒的,完全不用这么极端。

可是石秀偏偏让杨雄杀人,可见心胸之狭窄。还有石秀为什么不对潘巧云动强,可能他下半身有暗疾,很有可能是以前“采花”失手留下的。

尤其是他接近杨雄那一段,表现的就是个老手,由此可以推断石秀以前就是“采花大盗”。

到这,我们渐渐明白,石秀根本就不是多管闲事,而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得不到就要毁去的危险人物。


老虫


面对好兄弟头上的一片大草原,到底该管不该管呢?放在现实社会中,想必大部分人都不会多管闲事,但是在《水浒传》中,石秀这闲事管的不算过火,原因有二

01.谋害亲夫多起于偷情

自古以来偷情的都是瞒着丈夫,这个偷字,就是掩人耳目。不过长此以往,总会觉得自己的丈夫碍眼,如若在得到奸夫甜言蜜语的哄骗,偷情女子很容易就会听从指挥,谋害亲夫。潘巧云的本家潘金莲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杨雄在翠屏山杀死潘巧云的时候也曾说过:“久后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为强。”

杨雄有这种想法也是难免,只因为潘巧云之前已经死过一任丈夫,这前任究竟怎么死的也说不明白,恶意揣测下难保不是被潘巧云谋害的,因此杨雄也是暗暗后怕。

02.潘巧云偷情明目张胆

石秀初始觉得潘巧云与和尚眉来眼去,只是心中暗自生疑,起了提防之心。

后续在看到两人在法事上肆意嬉笑、拉拉扯扯,全然不把石秀放在眼里,忍了一肚子气的石秀觉得这事非得管到底不可。

再后来潘巧云与和尚两人更是明目张胆的登堂入室,还在外面放了一个头陀打更报信,抓住实证的石秀决定把事情告诉杨雄,好让杨雄有个防备。谁知杨雄酒后醉话,让潘巧云得知,更是反咬一口石秀调戏于她,石秀被杨雄赶出家门。

石秀离了杨家后,心中却不恼怒,只是担心杨雄。书中交代:“杨雄与我结义,我若不明白得此事,枉送了他的性命。”之后石秀便蹲守杨府,伺机杀害了偷情的和尚与报信的头陀。

得知此事的杨雄也知道错怪了石秀,之后在石秀的安排下,在翠屏山得知了真相,最后亲手结果了潘巧云主仆二人的性命。

很多人说是石秀撺掇杨雄杀妻,其实不然

第一、杨雄得知错怪石秀后,曾与石秀有言,要杀害潘巧云,出口恶气。反被石秀劝住,只是让杨雄查明真相后休了潘巧云。

第二、翠屏山时,杨雄得到潘巧云主仆的口供后,亲手把潘巧云绑住,并且对石秀道:“兄弟把刀来,我自动手。”

第三、杨雄杀妻也是为了给石秀赔罪,因为杨雄听信了潘巧云的话,误会了石秀,所以在杀妻时候说道:“一者坏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后必然被你害了性命。”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是《水浒传》里的主旋律;在兄弟情比天大的水浒世界里,石秀这么做确是算不上管闲事过火。

不过现实世界中,遇到这些事情,还是睁只眼闭只眼吧,毕竟现实不同于水浒,不要最后做不成好人,反倒落得埋怨。



三点文墨


石秀的这个闲事儿,管的倒是没错,然而却是非常过火的。

先说石秀和杨雄的关系,不过是萍水相逢,然后石秀帮助杨雄打败了惹事儿的军汉,由此两人结拜为弟兄而已,并不是结识很久。

石秀之所以能够在杨雄的家里长久的住下去,还得多亏了杨雄的岳父潘公。

潘公听说石秀以前做过屠户,而自己以前也是以此为生的,只是因为如今自己老了,做不动这样的买卖,才停的手,而且,潘公也喜欢石秀的“英雄长大”,以后会是自己女婿的好帮手,所以就为石秀新立了一个屠宰作坊,还给他安排了住处,这样,石秀才得以常住在杨雄的家里。

退一步讲,如果不是潘公的成全,杨雄每日里在衙门里值班,石秀还能够在杨雄的家里独自一人,长期的白吃白住吗?

石秀是个精细人,不久就发现了杨雄的老婆潘巧云出轨了。他曾经向杨雄控诉过这件事,并且还为杨雄定下了捉拿奸夫的计策,只是杨雄这人有点儿沉不住气,喝多酒后,把自己的怀疑透露给了潘巧云,最后反被她告了石秀的黑状。

杨雄的智商低,就体现在这个时候了,他居然相信了潘巧云的话,暗地里给石秀下了逐客令。

石秀自然是个明白人,立即就收拾好了自己的包裹告辞了。按理说,作为一般的朋友,石秀的善意提醒,已经是做到了仁至义尽,其他的,是人家杨雄两口子之间的事情了,自己是没有必要非得在中间硬插一杠子的了。

再说了,石秀和杨雄之间的兄弟之情,看来也不是多牢固的。你看潘金莲就曾经在武大那儿告过武松的黑状,武大信了吗?没有吧!

虽然说一个是亲兄弟,一个是结义兄弟,可是关系的远近,也决定着帮这种忙的程度的深浅啊!

然而石秀没有考虑这一点,自己住到了客店里,找机会把奸夫斐如海和那个报信的头陀都杀死了,还制造了他们自相残杀的假象,这样的话,在衙门里工作的杨雄就全都明白了。

杨雄去大街上找石秀,可石秀却是在杨雄的后面喊住的他,由此可见,石秀也在寻找杨雄。

石秀进一步为杨雄设计了计谋,把潘巧云和侍女迎儿赚到了翠屏山上,在石秀的步步诱导之下,杨雄残忍地杀死了潘巧云和迎儿。

潘巧云在临死前,还曾经天真的向石秀求救:“叔叔,劝一劝!”然而石秀却回答她说:“嫂嫂,不是我。”

试想一下,如果石秀在杀了奸夫斐如海之后停手的话,以杨雄的脾气性格,大不了一纸休书休了潘巧云,也不至于到最后自己落得手中有了人命官司,不但丢掉了工作,而且还得后半生做了刀头舔血的强梁。


或者,不知道石秀在诱导杨雄杀死潘巧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潘公对他的知遇之恩,潘公可是只有潘巧云这一个女儿啊,有必要一定要杀死她吗?

所以说,石秀为杨雄帮的这个忙,是非常过火的。


烟雨江南话红楼


问石秀为什么盯上潘巧云的奸情前。要问问潘巧云为什么要先去召惹石秀。潘和海和尚两人有奸,嫌石秀碍事于是象杨雄污告石秀非理。把石秀赶了出来。要知道石秀不只是杨雄的朋友,他同时还是杨雄的员工。石秀原是个浪客,在杨雄和人打斗时出手帮了杨雄,杨雄感恩生钱给他开了个肉铺,挣的钱两人分。而且杨雄并不太过问肉铺的经营。这等于石秀挣的钱自己说了算。

放在今天,一个打工仔救了一个老板,一步登天变成了店长。老板还对他十分信任。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人生颠峰吗?可正在这时,老板娘为了偷和尚,把自己赶了出来,自已努力的一切一夜归零,不归零还要糟,如果说不清楚,自己的名声毁了。今后如何立足?还有谁会信任自己。

所以,石秀这样作,我认为是基于三点:1,报复。2,保护名誉。3,保杨雄的恩。

潘巧云的问题是,她太小看石秀了。在她看来一的一个打工的外来者,能干什么?可她忘了,正是对方一无所有,干起事来才无所顾及。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小马公


他为嘛一力撺掇杨雄对潘巧云下死手?

石秀是因道义不忿、还是因暗恋杀人?

——分享观点、散打三/水

一、石秀的交浅言深 + 动作莽,妥否?

如果发现朋友/闺蜜的另一半在给Ta头上种草,咋办?

说,还是不说?这种事对现代人而言好像算桩难题。不说吧,交情在哪儿,眼看朋友吃亏终究是于心不忍;直捅捅去说呢,那朋友会不会尴尬、Ta颜面何存?

现代人犯踌躇的事儿,在古代人石秀那儿倒似乎毫无迟疑。

其实他和杨雄也不算深交。三个月前,蓟州府监狱长杨雄在一次行刑归来途中,遭泼皮军汉“踢杀羊”张保带人敲诈抢劫,被恰好路过的石秀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打跑了张保一伙寻衅滋事的犯罪分子,感激 + 意气相投,于是杨雄和他结义,并将此时流浪卖柴的石秀接纳到家里。

石秀原是屠户,恰好杨雄老丈人潘公也是,于是两个商量在杨家后门巷子里开了个肉铺,石秀就被委托帮忙经管,集店长/采购/屠匠/会计/出纳于一身,尽心尽力。

杨雄作为“政法系统”的公务猿,一月倒有二十来天当值不在家,两个义兄弟在这三个多月中其实并无深层次沟通,连杨雄自己都说“我常为官事忙,并不曾和兄弟快活吃三杯”,故二人友情的小船看来也只是划行在先前那次拔刀相助时的意气相投上。

石秀后来的举动倒显得似乎……不只是交浅言深、甚至是动作莽大,算妥当吗这?

二、不解风情的杨雄

杨雄其实是很英俊的,“生得好表人物,露出蓝靛般一身花绣,两眉入鬓,凤眼朝天,淡黄面皮,细细有几根髭髯”,更兼一身好武艺,江湖人称“病关索”(友情提示:这个病字千万别望文生义,它不指疾病,而是指“让……害怕/犯愁”的意思——加上另两个病尉迟、病大虫,分别形容这三人是让猛将关索、尉迟恭和山中之王老虎都害怕/犯愁的狠角色),再加一份随时有人犯孝敬“常例钱”的肥差,按说个人条件很不差。

但可惜,他在婚姻感情生活上处理的不够好——想必也是太大男子主义,一个月大部分时间忙单位上的事不说,对老婆估计也没啥细腻的温存,以至于潘巧云连他才认义几个月的兄弟都勾引、石秀面前也“常常的只顾说些风话”,更何况身边早藏着个对她耗子挎左轮儿——起了打猫心肠的“裴家绒线铺”少东裴如海。

潘巧云的容貌肯定是妖娆,看她请和尚做法事时的妆作、迷得众和尚七颠八倒的镜头,简直和《金瓶梅》中描绘潘金莲在相同场景时的姿态如出一辙。

所以立马,就被为人“精细”的石秀瞧出了端倪。

三、“私家神探”石秀

和梁山泊至少一半以上的粗坯汉不同,石秀是个精细人。从他说话可以品出。之前他对戴宗、杨林自我介绍时说“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但要去相助,人都呼小弟作拚命三郎”,后来对杨雄也同样说,不过,“但要去相助”却换成了“便要去舍命相护”——你看,语气/效果是不是就有了轻重?这是石秀的精细处。

潘巧云和裴如海厮见,两下里眉目传情/打情骂俏,打一开始就撞进了石秀那双侦探般的眼中,于是施大爷安排了十处场景让石秀去“瞧科”十分,每一处/一分都描写了石秀的心理活动,把他的机警/好奇/窥探后的愤懑(替杨雄)描绘的如刻如画。

接下来的情节波澜起伏。坐实奸情后,他去告知了杨雄,却未料杨雄酒后失言被潘巧云警觉,反诬石秀非礼,这下就惹恼了杨雄:“他又不是我亲兄弟,赶了出去便罢!”

于是,肉案子撤了,生意也不做了。精细的石秀马上就明白并推导出了缘由。

受到极大冤屈的他并未申辩,而是极冷静的潜伏在杨家附近,直到某天黎明,在杨家后门巷子里手刃了“赴约”归去的裴和尚和他的“通讯员”胡道,并剥去二人衣物。

四、他是耿直朋友,却也心狠手毒

再后来,他导演了一出惊险公案剧——翠屏山“三堂会审”。

在证据(裴、胡二人衣物)和事实(丫鬟迎儿口供)面前,潘巧云巧辩失败,被杨雄辣手仇杀(场面太血腥,此处略)。

自古以来,在中国犯淫就是死罪,万恶淫为首嘛。所以有很多犯这字的被公示虐杀:沉塘、扔天坑、乱石……不问情由。以往有部电视剧《血色湘西》,里面有个女主瞿月月就因嫁个残疾而不爱她的龙耀武、最后出轨龙弟耀文而险遭天坑之刑。现代人观剧,可能会同情瞿月月、甚至“理解”她的出轨。但当时的伦理氛围她绝对算犯了天条——这是时代的区别。

不过水浒中的二潘和瞿月月还是有所不同。潘金莲出轨还残杀老公,尽管她的过往命运也很悲催,但“挣脱”的手段凶残,命该偿还倒也不为过。潘巧云出轨已成事实,死的很惨——在古代是该死,换现代则最多是受到舆论和道德谴责。

这也是时代的区别。

有点儿“无辜”受到过份处罚的是丫鬟迎儿——这件事情的处理上看出石秀的心狠手毒。

作为下人,迎儿是无法抗拒家中女主指令的,且她至少还有是非轻重的判别,“(娘子)与我几件首饰,教我对官人说石叔叔把言语调戏一节。这个我眼里不曾见,因此不敢说。只此是实,并无虚谬”——这话说的本分,她确实是“罪”不该死,但话音刚落石秀就挑唆了:

石秀也把迎儿的首饰都去了,递过刀来说道:“哥哥,这个小贱人,留他做甚么?一发斩草除根。”杨雄应道:“果然,兄弟把刀来,我自动手。”迎儿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杨雄手起一刀,挥作两段。

——先前他和杨雄商量审问之时是这样说的:

“此间东门外有一座翠屏山,好生僻静。哥哥到明日,只说道,我多时不曾烧香,我今来和大嫂同去,把那妇人赚将出来,就带了迎儿同到山上。小弟先在那里等候着,
当头对面,把这是非都对得明白了,哥哥那时写与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却不是上着?

现在鼓动杨雄先杀迎儿,自然也是暗示甚至是逼催杨雄杀潘。

此人心思,何其狠毒。

五、石秀为何能一下子瞧破潘、裴之间暧昧?

潘巧云的姿貌,对二十八岁的前流浪樵夫石秀不用说是耀眼炫心的。但

他到不像王矮虎、周通之流猥琐——除去心狠他倒是条汉子。杨雄把他当亲兄弟,他也认杨为亲兄,以至于潘巧云说风话有勾引嫌疑时,他首先想到“把她当亲嫂子待”——他是有伦理底线的。他知道守住本分,但似乎又有“不由自主”的关注,这关注缘于内心深处那种自然躁动。所以他才能火眼金睛的凭潘裴二人见面时的几句话“肚里已瞧科一分了”。所以他才会一路盯紧的“瞧科”到十分。他愈看愈烈的怒火,名为杨雄,其实……有没有几分是为自己?

人的隐蔽欲望往往是掩蔽在冠冕堂皇的言行/口号之下的。古今皆然。

要不然,真没法解释他何以一进杨家就如警犬般警觉、侦探般细密,见微知著/不屈不挠的去侦办这事儿和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交浅言深 + 动作莽狠的举动。

盯得紧,是因为恋的深啊。当然他不会也不敢越雷池,但绝不容另外人染指,这恐怕是石秀的贴近心态?所以他杀胆大妄为的裴和尚和帮衬胡道,撺掇杨雄杀潘,杀迎儿——统统该死这些人!这是他的潜意识心态?

他的行为/人品,就由看官去评判吧。


本号作品,篇篇原创。杜绝抄袭,洗稿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