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凭借刺刀术亚洲横行,为何遇到美军却变成了送死?

蒲公英


不要再神化刺刀术了,刺刀术再厉害也是近战肉搏,如果有自动化武器和重火力掩护,让你根本没有靠近的机会,那刺刀术全然派不上任何用场。

二战时日本能在亚洲横行,那也不仅仅是靠刺刀术。当时日本的海陆空军实力超强,而亚洲各国的武器装备却极为落后。很多时候只能近战,这让日本的刺刀术有了很大的发挥。

日本在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洗脑下,非常凶残,嗜血如魔。他们也热衷于刺刀术的训练,经常拿活人练手。二战期间日本生产的刺刀近700万把,而且在他们的《步兵操典》中有明确规定,“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方式,是刺刀突击”,由此可见当时的日军不仅将刺刀近战当成一种基本战术,甚至还将之视为“决定胜负”的最终手段。


事实上日本在亚洲使用刺刀术有压倒性优势。一是他们勤于训练,杀人如麻,近乎疯狂。二是因为他们的物资供应及时,体能占优势。相比饿着肚子肉搏的人肯定强很多。

如果遇上军阀一类的部队,都是些散兵游勇,看见刺刀见红,腿肚子都转筋了,不溃败那倒有鬼了。所以日本在亚洲战场刺刀术的优势很明显。

可是为何遇到美军刺刀术就变成送死了?

原因很简单。任何实力的强弱都是相对的,美国人根本不给他们使用刺刀术的机会。

美军在自动化单兵武器的普及率方面要远远超过日军,诸如汤普生和M3这类冲锋枪可以在短时间内射出大量子弹,对于企图近身拼刺的日军来说无疑于噩梦。


而日军在单兵自动武器方面的配置要逊色许多,他们除了99式轻机枪以及92式重机枪以外,几乎没有任何能够称之为自动化的单兵武器,因此在近距离交火时日军往往处于绝对劣势的状态。

美军还有M1步枪和卡宾枪,这种半自动武器比日本的拉栓式步枪强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不管是远距离还是近距离,日本在亚洲战场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很少能够进入近战肉搏的阶段。就算进入近战肉搏,日本能占什么优势?看看美国大兵的魁梧体格,他们玩起命来一点也不比日军逊色。

再说美国大兵能用枪解决的问题,他们从来不乱吵吵。针对日军的刺刀术,美国给士兵们配备了散弹枪和手枪,这些武器都是近战的克星。


压根不给日军能靠近的机会。所以日军曾经风光一时的刺刀术,在美军面前却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说史听涛


众所周知,抗战初期的日军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他们不仅射击技术优秀,拼刺刀也是一流,这和他们平时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二战之前,日军新兵要经过三个月以上的拼刺训练,日本陆军的《步兵操典》也明确,决定战役的最后胜负是刺刀突击。因而,日军对刺刀战术一直是非常迷信的。

二战时期日军的步枪很有特点,如其使用的三八式步枪,长度比其他国家任何步枪都长,加上刺刀的话,非常适合拼刺。而且当时日军个子普遍矮小,必须依靠刺刀才能具备优势。一战之前,战争中使用的武器不是很先进,所以火力密度不是很大,步兵仍然占据主角,特别是在阵地战中,双方仍然需要短兵相接决定胜负。

然而到了二战,各种速射武器、半自动武器的运用,刺刀在战争中的地位下降,欧美等工业大国甚至强调战争应当用密集的火力战胜对手,能用枪炮解决战斗,就没必要用刺刀,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二战时期日军战术思想的落后。

其实日军二战在亚洲横行,靠的不仅仅是刺刀术。当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比起日军来要落后很多。为了弥补装备上的不足,中国军队创造了夜战、近战的战法,和日军短兵相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给日军以杀伤。然事在抗战初期,日军往往凭借着较强的刺刀术,给中国军队很大伤亡。据当年抗战老兵回忆,两名日军端起刺刀背靠背站,五六个中国士兵也很难占到便宜。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于美军,美军的步兵武器已经完全实现了半自动与自动化,火力密集度比日军高得多。双方一交火,日军明显处于劣势,而且当时到二战中后期,日军的兵源素质远不如前,就算是拼刺,也不像过去一样占便宜。


兵说


刺刀术(鬼子军语里面叫“銃剑术”)这种东西完全就是被近代中国军人口口相传加上后来的抗日神剧神化了的东西,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到了二战后期已经是很落后的战术了。

早期的(拿破仑战争及七年战争时期)步兵突击与防御战术中广泛使用刺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御呼啸而来的胸甲骑兵。面对如墙而来的重骑兵,士兵们往往排成空心方阵,步枪上刺刀,类似于古典战争时期的长矛方阵,属于再典型不过的以步克骑战术。

近代以来随着重机枪与榴弹炮大量加入战场,刺刀对抗的骑兵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步兵突击战术中缺乏随队支援火力(重机枪阵地难以移动),因此步兵突击中很大程度上要靠手里的手动步枪自己实施火力压制。冲到近距离以后射速慢、操作繁琐、火力持续性差的手动步枪无法近战,在没有自动武器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全体上刺刀,冲进对手的防御体系后直接转入白刃格斗解决战斗。

这种视径距离外火力压制,视径距离内刺刀见红的战术完全不神秘,一战早、中期,在马恩河、索姆河的战壕中厮杀的交战双方有大量白刃格斗的记录,战伤、战死的士兵有10%左右都是被对方的刺刀捅死捅伤的。

同时,由于白刃格斗极为血腥暴力,只有组织度高、战斗意志强的军队才能用得好,换做当时的中国国内北洋军阀这种费拉不堪的部队,往往一看到对手亮刺刀就吓得尿了裤子。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对日军的白刃格斗极为崇尚也就完全不奇怪了。

问题是我们对日军的拼刺刀顶礼膜拜,美国人哪跟你讲这个,人家的步兵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与半自动火器化,各级班、队属压制火器编配非常成熟。冲锋时步枪手、自动枪手、卡宾枪手交替掩护跃进,转入近战后有冲锋枪、战壕枪、手枪这种武器,能用枪解决的东西谁跟你白刃格斗啊?

日军的白刃格斗放在中国战场可谓对国民党军屡试不爽,用在美军身上最多也就是一开始不太适应,适应这种偷塔的方式后日军这种战术就很难奏效嘞——没有什么是一梭冲锋枪子弹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能解决那就再来一梭呗。

当然,现代枪械上的刺刀就是另一回事了


军武次位面


日本并不是凭借刺刀横行亚洲的,虽说拼刺刀没人能比得过他。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日本兵给人的印象就是喜欢拼刺刀,一提日本兵就是拼刺刀,好像日本就是凭借拼刺刀在亚洲横着走一样。还有一部分是说日本拼刺刀的时候会退子弹,这些都不知道是哪来的。

事实上,日本横行亚洲,还是靠的他们相对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这些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如果说,日本凭借刺刀横行江湖,那只能是黑帮打架,黑帮打架到了20世纪都开始开枪了,更别说军队作战了。

日本兵拼刺刀水平确实非常高,这点有赖于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很多士兵从小就接受军国主义教育,在这种军国主义教育下,日本年轻人需要进行拼刺射击训练,也就是说,入伍之前,他们就是半个军人了。入伍之后,再接受更严格的训练,这样,日本士兵的拼刺能力差不多就登峰造极了。

但是在战场上,日本兵对于拼刺刀也是拒绝的,即便是距离缩进了,日本兵也是提倡射击的,而对于拼刺刀,日本兵的规定是使枪处于安全状态下,可能就是这个关保险的动作被人误认为是退子弹吧。多数情况下,日本兵并不会主动拼刺刀,毕竟能用枪和手雷解决问题,用刺刀简直就是多余。

对美军拼刺刀实属无奈

而到了太平洋战场上,说日本兵拼刺刀失效了,其实就是个很无奈的一件事情,拼刺刀的原因是啥?没子弹了。正常状态下,日本兵都是拒绝第一时间拼刺刀的,除非缠斗在一起了。

太平洋战场上,这个时候的日本兵的后勤补给都是紧缺的了,子弹打光了这都是正常的事情。太平洋上的日军,很多都是孤立无援的,美军夺取了制海权制空权等,通常岛上日军基本就是困死了。

这个时候,日军往往都是弹尽粮绝了,没有子弹的步枪,其实就是个冷兵器了,而美军则是荷枪实弹,日军发起万岁冲锋的时候,等于说是冷兵器对热兵器,就是个单方面屠杀了。


军武文斋


拼刺刀在当时只是一项基本步兵技能,日本陆军主要战斗力是步炮协同能力。

与很多人想象不同的是,日本陆军打仗非常依赖火炮,因为绝大部分抗日神剧都没有表现出这一点,只单纯突出拼刺刀,因此很多网友并不知道这一点。比如在淞沪战役,在1937年10月,我国准备进行第5号作战时,集结了8个师准备突击日军阵地。

很巧合的是日军也计划投入3个师团发动进攻,投入的炮兵数量是,根据日军记载,日军第3师团进攻正面2000米宽度,日军纵深部署75毫米以上火炮120门(不计算速射炮,迫击炮,高射炮和步兵炮),平均16米就有1门压制火炮,导致一天就有我国3个师丧失战斗力。

在兰封会战,日军第14师团专门加强了野战重炮第2旅团所属4个炮兵联队,还有1个迫击炮大队和2个高射炮中队。日军作战非常依赖进行炮兵协同,步兵实现突破,在瓜岛、布干维尔、新几内亚和缅甸战场同样如此,只是美军海空力量强大,切断了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导致日军无法投入足够的炮兵力量,一旦失去合适的炮兵力量,无法攻防,日军战斗力都会大幅度下降。

比如在塞班岛战役,美军从6月15日开始登陆以后,伤亡很大,很快就超过一万人,但是到6月底,日军炮弹消耗完以后,战斗力立刻锐减,战场变成了美军的单方面杀戮式战斗,美军进展迅速提高。


深度军事


日军可不是靠拼刺刀横行亚洲的,而是靠强大的海陆空军,靠绝对领先的军事工业和兵员素质横行于亚洲的。

其实,拼刺刀在二战时期已经是一项很落后的军事项目了。因为同时期的西方强国,步兵武器已经开始逐渐实现半自动化。当时,西方各主流强国的步兵都开始大量列装半自动步枪,其中美军最厉害,是二战中唯一一支全军列装半自动步枪的军队。

后来为了进一步增强火力,西方强国又开始陆续研发并列装了多款冲锋枪。著名的如:德军的MP系列冲锋枪、苏军的波波沙、美军的汤姆森冲锋枪、M3等等。尤其是苏德两军,其冲锋枪装备量更是惊人。

到二战后期,苏德两军的冲锋枪列装量都达百万以上。以至于拿着MP系列冲锋枪的德军士兵与拿着波波沙冲锋枪的苏联士兵,几乎成了二战苏德战场上的经典形象。大量半自动和自动武器的列装,也使步兵的基础火力得到全面升级。

也就是只有日本鬼子依旧顽固不化,始终拿着他们那挺长长的三八大盖,那都已经是1907年的产物。而这样的步枪,欺负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的中国军队可以,但碰到普遍配备M1加兰德步枪和汤姆森冲锋枪的美军,那就只有挨打的份。日军在美军暴风雨般的火力输出面前,根本连头都抬不起来,还没来得及靠近美军阵地,基本上都被美军的子弹给扫死了,还怎么拼刺刀?

当然,日军也有自己的冲锋枪,就是百式冲锋枪。不过这款枪就是块鸡肋,自身定位不清晰,最终也只量产了一万多支而已。

而日军之所以在步兵枪械发展上落后,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夜郎自大”;由于日军前期的对手也就只有中国军队。当时的中国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而日军虽然依旧普遍装备三八大盖,但由于他们一贯注重精确射击的训练,其单兵射击精准度很高,作战素养远胜中国军队。因此,在二战前期,日军得以横行东亚。也正是这样让日军变得飘飘然,以为自己天下无敌。结果到了太平洋战场,立马被美军打成狗。

第二个则是日本自身底子不够;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工虽然在亚洲无敌,但对比于西方强国,那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尤其是弹药工业,不论体量还是技术和西方相比,都还是很落后,产能严重不足。二战时,日军子弹产量的峰值是在1941年,产量约4.9亿发。

而这个生产量,只不过是苏军同期产量的十二分之一而已。试想想,就这样的弹药产量,即便日军能造成性能好的半自动步枪或是冲锋枪,那也是装备不起的。


这些历史要读


因为美军的火力远远强于之前日军在亚洲战场遭遇的其他对手,其刺刀冲锋自然显得毫无用处,完全就是自杀,所以后来日军也基本放弃了这样的战术。

日军重视刺刀冲锋这种战术其实很有历史原因,本身日军就极为强调勇猛进攻(更应该说是鲁莽进攻)。在日俄战争中,面对俄军严密的防守,日军通过不计伤亡的猛冲猛打最终击败了俄军的机枪火炮和工事,这让包括日军在内的很多军队都认为勇猛的步兵进攻完全可以击败敌军的火力优势。

而在后来的中日战争中,由于中国军队火力薄弱,而且大多数部队训练不足,因此一旦面临日军的冲锋就很容易溃败,这更是让日军尝到了刺刀冲锋的甜头。

但是在太平洋战场就不一样了,战争中后期美军的火力远胜于日军,不仅有机枪,还有大量的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冲锋枪等武器,以及及时而又猛烈的炮火,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日军根本就无法推进到能够和美军近战的距离。

所以后来日军基本放弃了刺刀冲锋这一战术(偶尔偷袭,夜袭时会使用),进攻不多,主要借助工事进行防御。比如硫磺岛之战中,日军主要就是借助坑道和工事来防御的,仅在最后阶段发动了一次刺刀冲锋的夜袭。


前沿阵地


美军与日军的战争很少有短兵相接的一幕,炮战,枪战,大到最后肉搏战的几乎没有。

而且日本与美国开打的时间是在2战的中后期,当时的日本军人的身高也是最矮的时候。普遍只有一米五多一点,过一米六的都算少数。反观美军当时平均身高1.85,当他们看到日本人的时候那种差距可想而知。

但是距记载还真的有美苏两国与日本白刃战的时候,基本上一开始都被打的措手不及。日本人虽然矮,但他们的武器也就是三八大盖➕刺刀居然设计的1.2米……

奈何热武器的差距,以及后援补给方面。完败美军。






悠然见南讪


诚邀,如题。如果可以,日本人也不想以刺刀术横行天下。


实际上二战的时候热武器已经非常流行了,什么自动步枪,重机枪,步兵炮,坦克都已经是陆军的主角,那真是火力又猛使用方便。相比与热武器,传统的刀枪剑戟自然是什么落后的。那么日本为何还要坚持用刺刀呢?

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日本崇尚武士道,想用刺刀战来唤醒保持日本人的血性。

其二嘛,那就是因为热武器的子弹消耗太大,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根本消耗不了大规模的冲锋枪,机枪的使用。


所以这就是为何日本能以刺刀横行亚洲,而不能取胜于美国的原因了。

因为亚洲各国二战时期都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军队的装备差,很多还只是古代的火炮和大刀,是以日本人不需要太多的热武器。



但是美国就不同了。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其综合国力远在日本之上。凭借着强大的工业体系,美军大量装备了自动步枪,冲锋枪等热武器,见者日军就突突,日军自然损失惨重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我国的开国元勋林彪元帅对于刺刀有着非常精辟的看法:“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才是过硬的部队”。拼刺刀,在过去是一项非常需要勇气的技术,过去八路军、新四军武器装备差,几个士兵才一杆枪,每个士兵平均子弹不到五发,通常冲锋的时候前面的士兵阵亡了,后面的士兵捡起他的枪接着冲。于是我们的军队大量配备大砍刀、红缨枪。与敌人厮杀时犹如惨烈的古代战争,士兵们相互搅在一起,拼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让人热血沸腾,恨不能也与日寇搏命。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亮剑,里面有很多白刃搏杀的场景,如骑兵连长孙德胜为掩护团部撤退,率领骑兵连与敌人厮杀,战至最后孤身冲向敌大部队,最后骑兵连全员殉国;独立团战士喜子为了掩护打摆子的团长李云龙撤退,跳出战壕,虽然被数十个日本鬼子团团围住,却依然用手中刺刀与敌搏命,最终寡不敌众而阵亡。

但是说到底,刺刀也不过是冷兵器的延续,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贫弱不堪,连士兵一人一杆枪都做不到,更难说构建完全的机械化兵团,于是也只好拿出冷兵器时代的刺刀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日军的三八大盖虽然穿透力强,射程远,但对于近战搏杀并不具有优势,因此日军也非常重视刺刀的训练,还有拿中国战俘与老百姓进行活人刺杀训练以给新兵练胆。其战斗力不容小视。

可是美军是完全不一样的敌人,美军是已经完成了机械化,国内经济非常发达,士兵手里的家伙都是类似于M3这样的冲锋枪,等到日军的刺刀还没冲到前去,美军的冲锋枪已经把他们打成筛子了。而且人种的差异,日军普遍矮小,美军却身材高大,非常强壮,即便被日军近身,瘦弱的日本人也很难在近战中战胜强壮的美国人,因此日本人也知道刺刀冲锋对美国人来说基本上就是“玉碎冲锋”,但武士道精神与从小培养的为天皇尽忠的信念驱使他们不能后退。再者军国主义军官的混蛋思维,使用这种战术的指挥官相信"精神能战胜物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