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心中的“四大名著”是这四部小说


名家谈 | 陈寅恪先生心中的“四大名著”是这四部小说

名家谈 | 陈寅恪先生心中的“四大名著”是这四部小说

就算是那些不怎么爱读书的人,提起“四大名著”也会表示自己略知一二。《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

名家谈 | 陈寅恪先生心中的“四大名著”是这四部小说

其实,“四大名著”这个说法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历史悠久,这其中还有过一点变化和波折。明代的时候,冯梦龙提到明代小说有“四大奇书”,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个说法清代的文学家李渔也很认可。有学者认为,它们代表的就是中国古代

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的最高成就。

等到《红楼梦》问世,冲击了原有的“四大”排行,直接占据首席。晚清时,有人把传统小说分为三等,甲等是《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乙等是《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等等,丙等《花月痕》《荡寇志》这些小说。这又是一种说法。

名家谈 | 陈寅恪先生心中的“四大名著”是这四部小说

胡适

及至民国,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里说,他心中的“吾国第一流小说”是:《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到这会为止,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还没有确定自己的历史地位。

这四部书确定自己的江湖地位,还要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首先,毛泽东对这四部小说非常推崇,帮了它们一把,客观上使得它们深入人心。一直到1981年郑国铨等人编写的《文学理论》一书出版,书中第一次提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这样看来,不同时代、不同人心中的“四大名著”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大学问家陈寅恪先生也有自己看重的一个”四大名著“排行榜,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儿女英雄传》和《再生缘》

名家谈 | 陈寅恪先生心中的“四大名著”是这四部小说

陈寅恪

陈寅恪先生是真正的大学问家,傅斯年就曾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梁启超当年推荐陈寅恪先生执掌大学教席,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陈寅恪先生首选的小说是《西游记》,他很看重这部小说善于幻想、想象力出色。陈寅恪先生对佛学非常熟悉,认为《西游记》受到印度东传的佛教故事的影响。他说:“印度人为最富于玄想之民族,世界之神话故事多起源予天竺,今日治民俗学者皆知之矣。自佛教流传东土后,印度神话故事亦随之输入。”

在此基础上,陈寅恪先生做了很多考证,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原型都有可能来自佛教故事之中。因此,这部小说就不再是一部简单的神魔小说,更有文化融合的意味。

其次,陈寅恪先生选择的是《水浒传》。后人都认为金圣叹对《水浒传》的点评和删节非常准确到位,但出于自己对这部小说的喜爱和了解,陈寅恪先生就曾批评过金圣叹,对他的评点颇有不以为然的意思,并曾以此为例引出对某些学者治学不够严谨的批评。

同样是讲“绿林好汉”的小说,陈寅恪先生认为《儿女英雄传》其实是一部经典。他甚至认为,这部小说在很多方面要比《红楼梦》还要好,中国古典小说里,陈先生可能最喜欢的就是此书了。

对这部小说,陈寅恪先生认识很清晰。他也觉得此书思想平平,结尾的“才子佳人”式结局也俗不可耐,但这部书在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很有成就,不像很多中国传统小说都是多篇短故事连缀而成,是“穿糖葫芦”一样。

最后一部,就是陈寅恪先生评价极高的《再生缘》。这是部弹词体的长篇小说,很多读者对它可能不熟悉。书中所讲孟丽君女扮男装成为宰相,皇帝对她产生好感,想纳其为妃,孟丽君却断然拒绝的故事。

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样的故事在文学史上是惊世骇俗的。他极少专门写文章评价小说,却专门为这部小说写了数万字的论文《论再生缘》,文章中,陈寅恪先生说:“若是长篇巨制,文字逾数十百万言,如弹词之体者,求一叙述有重点中心,结构无夹杂骈枝等病之作,以寅恪所知,要以再生缘为弹词中第一部书也。”

名家谈 | 陈寅恪先生心中的“四大名著”是这四部小说

-END-

作者 | 格物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